國際航運協會:上海取代倫敦成世界最大航空樞紐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國際航運協會:上海取代倫敦成世界最大航空樞紐

  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一些中國城市躍居全球旅行排行榜前列,倫敦失去了其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行樞紐的地位,這頂桂冠已被上海「奪走」。

  報導注意到,英國首都在航空連通性排名中驟降至第八位,而去年這個時候它還高居榜首。

  報導稱,倫敦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比其他大城市更嚴重,航空連通水平下降高達67%。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航空連通性排名,倫敦目前落後於北京、廣州、成都、深圳以及芝加哥和洛杉磯。

  報導認為,這些數據將對歷來處於全球旅行中心位置的倫敦構成新的打擊。

  上個月,巴黎的戴高樂機場首次超越倫敦希思羅機場,成為歐洲最繁忙的機場。企業高管們批評英國政府沒能建起一套檢測機制,來減少甚至免除一些隔離檢疫程序。

  希思羅機場執行長約翰·霍蘭-凱說:「其他歐洲國家在落實檢測機制方面要快得多,這讓他們的航空部門重新運轉,現在我們看到了結果。」

  本周早些時候,英國官員宣布從12月中旬開始實行「檢測後放行」機制,來自疫情「紅色」國家的旅客抵達英國後的隔離時間將從14天縮短至5天。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塞巴斯蒂安·米科什說:「航空連通水平排名的巨大變化表明,過去幾個月來,全球航空連通狀況發生了規模很大的調整。所有市場的連通水平都出現下降。排名的變化是因為一些城市的下降幅度大於其他城市。」

(文章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上海取代倫敦成世界最大航空樞紐
    原標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上海取代倫敦成世界最大航空樞紐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26日報導,隨著一些中國城市躍居全球旅行排行榜前列,倫敦失去了其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行樞紐的地位,這頂桂冠已被上海「奪走」。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上海取代倫敦,成為世界最大航空樞紐
    11月25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上海已取代倫敦成為全球最大的樞紐。目前,全球航空連通性最強的四個城市都在中國。他們是上海、北京、廣州和成都。中新網11月26日電據英國廣播公司11月26日報導,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航空連通性指數衡量一個國家城市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連通性,這對貿易、旅遊、投資和經濟至關重要。在疫情爆發前,2014年至2019年間,全球10個聯繫最密切的國家或地區的大部分地區的航空連通性大幅提升。
  • 上海取代倫敦,成全球最大樞紐
    上海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近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發布最新報告:  新冠疫情讓國際航空旅行市場大洗牌,  上海已取代倫敦,成為全球最大樞紐!  不僅如此,上海還將再建一座大型通用機場!
  • 上海取代倫敦,成全球最大樞紐!
    上海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近日國際航空搞運輸協會(IATA) 發布最新報告: 新冠疫情讓國際航空旅行市場大洗牌, 上海已取代倫敦,成為全球最大樞紐!
  • 中國官媒參考消息報導上海取代倫敦成為世界第一大航空樞紐
    上海是中國最大經濟金融外貿城市,也是世界領先的航空樞紐城市,無論陸運、海運、空運均非常發達。中央官媒新華社參考消息報導:今年倫敦失去了其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行樞紐的地位,這頂桂冠已被上海「奪走」。上海是中國最大經濟金融城市,也是中國最大航空樞紐城市,上海航空樞紐地位超過倫敦成為世界第一大航空樞紐,這是中國交通強大的重要標誌,也代表著中國經濟取得重大成功。2019年,上海浦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7615.34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363.56萬噸,年起降航班511846架次。
  • 今年上海六大好消息:金融進入全球第三、航空樞紐和港口世界第一
    今年非常特殊的一年,作為中國最大外貿、最大航空樞紐城市也過著非常不尋常的一年,2020年即將結束,上海給我們帶來六大驚喜。上海今年六大好消息:1、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正式進入全球前三,這是最近幾十年來上海首次進入全球三大金融中心;2、今年第三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如此嚴峻的外部環境,舉辦如此大規模商業活動,還短短幾天實現700多億美元成交,大大推動上海和中國外貿經濟復甦;3、科研實力進入全球前五,上海的科研實力持續上升
  • 英媒稱倫敦失去的桂冠被上海奪走
    【英媒稱倫敦失去的桂冠被上海奪走】上海取代倫敦成世界最大航空樞紐 英國《每日電訊報》:隨著一些中國城市躍居全球旅行排行榜前列,倫敦失去了其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行樞紐的地位,這頂桂冠已被上海「奪走」。 報導注意到,英國首都在航空連通性排名中驟降至第八位,而去年這個時候它還高居榜首。
  •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全球前三:將繼續夯實樞紐門戶功能,從「基本建成...
    新華每日心記者賈遠琨、何欣榮長江入海口,全自動貨櫃碼頭晝夜不息;黃浦江兩岸,高端航運服務機構爭相入駐;一朵航運「數據云」,洞觀全球航運市場走勢……7月11日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僅次於新加坡和倫敦。
  • 國際航運中心10強中有5個位於亞洲 新加坡、倫敦、上海居前三
    來源:第一財經國際航運中心20強有這些城市,新加坡、倫敦、上海居前三儘管2021年經濟預計會出現反彈,但全球GDP兩年間累計的損失將達約9萬億美元。停工停產以及全球需求急劇下降,對2020年航運業務產生了巨大影響。
  • 2019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大事件揭曉
    新華財經上海2月4日電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長三角港航一體化加速前行,全國首個郵輪旅遊示範區獲批,上海空港的體量品質進一步提升……在過去的2019年,上海以善作善成的勁頭,朝著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目標發起衝刺。
  • 打造國際航運樞紐 廣州裝上「加速器」
    符超軍攝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到了廣州的兩項「國際化」任務: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提升超大城市國際化水平。站在「十三五」的新起點上,廣州著力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將標杆的視野拓展至全球城市體系。
  • 全球十大客運航空樞紐城市排名及思考
    因許多航空樞紐中心城市既是一個國家、地區的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同時也是其國內樞紐中心,因此,本文對全球主要航空樞紐城市進行歸類,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主要以旅客吞吐量為依據,排出2014年全球十大航空樞紐城市榜單,分別為倫敦、紐約、東京、亞特蘭大、巴黎、芝加哥、北京、洛杉磯、上海、伊斯坦堡,這十個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合計達到10.1億人次。
  • 圖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丨全球航運機構雲集上海
    2020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為展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果,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全社會的顯示度,由上海市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主辦,上海市交通委、中國航海博物館承辦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展」,於2020年7月11日-7月31日,在上海市虹口區東大名路501號白玉蘭廣場L層展出。
  • 直航倫敦馬德裡洛杉磯 西安邁向國際航空樞紐
    為了打造國際航空樞紐,西安鹹陽國際機場2018年先後開通直飛倫敦、馬德裡、洛杉磯等航線,其國際(地區)航線達到64條,連通全球29個國家、53個樞紐城市和旅遊城市。西安直飛歐洲的航線數量僅次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位居中西部第一位;全年國際旅客超過265萬人次。西安,正在成為國際航空樞紐。
  • 【新聞】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發布 上海位列全球航運中心第四
    2019 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10位分別為新加坡、香港、倫敦、上海、杜拜、鹿特丹、漢堡、紐約-新澤西、休斯頓、雅典。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滬發布,新加坡、香港、倫敦位列全球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上海繼續位列第四。
  • 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發布 上海位列全球航運中心第四
    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滬發布,新加坡、香港、倫敦位列全球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上海繼續位列第四。
  • 與新加坡競爭,倫敦欲成國際航運船舶登記註冊中心!
    據悉,英國正在制定計劃,在脫歐過渡期結束後將倫敦打造成國際航運公司登記註冊船舶的中心,此舉將使倫敦成為新加坡的直接競爭對手。據測算,為此目的而改革英國的航運稅收和監管制度,三年內可為英國經濟帶來37億英鎊的價值,並直接創造2500個高質量的工作崗位,以及25000個相關公司的工作崗位。
  • 重磅|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
    該《意見》明確了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的發展定位到2025年天津作為北方國際航運樞紐的地位更加凸顯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入世界前20位到2035年天津港成為世界一流港口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一步提升貨櫃吞吐量力爭達到3000萬標箱
  •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看寧波如何發力?
    原標題: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看寧波如何發力?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是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建設的重中之重。」昨日(9月22日),寧波市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在專家看來,儘管寧波舟山港是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但離世界一流強港的目標還有不少路要走,「浙江自貿區擴區,為寧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強港帶來了新契機。
  • 超越香港,上海首度躋身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之列!
    上海港貨櫃吞吐量十連冠、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服務水平與營商環境穩步提升……7月11日在上海虹口區北外灘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強,僅次於新加坡和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