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中學時地理課上就已經學過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漁場,而所謂的漁場就是魚類或其他水生經濟動物密集,具有捕撈價值的水域場所。世界各地人們生活中食用的水產品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這四大漁場(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和秘魯漁場)。
一,北海道漁場,位於日本北海道的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處,我們知道寒暖流交匯的地方魚類眾多,也是漁場形成的先決條件。北海道漁場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漁場,捕獲量佔全日本的25%,主要魚類有鮭魚、狹鱈、鯡魚和秋刀魚等,而且這裡的海水從未受到汙染,魚類品質特別好。
二,北海漁場,位於大西洋東北部邊緣的海域,它是由北大西洋暖流和格林蘭島寒流交匯而形成,這裡的鮮魚產量佔世界的一半,為歐洲各國提供了豐富的魚類資源。北海漁場每年的捕獲量達300萬噸左右,佔世界捕獲量的5%,主要魚類有鯡魚、鮐魚和鱈魚。
三,秘魯漁場,位於太平洋東部的秘魯沿海地帶,因秘魯寒流和含有大量硝酸鹽、磷酸鹽等營養物質而使浮遊生物大量繁殖,為冷水性魚類提供有利生存條件。秘魯漁場盛產鯷魚、鳳尾魚等800多種魚類及貝類,在1972年的捕獲量超過1000萬噸,但這個漁場易受厄爾尼諾現象而產量大幅銳減。
四,紐芬蘭漁場,早在1534年就被發現魚類豐富,它位於北美洲加拿大紐芬蘭島附近的海域,由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形成。紐芬蘭漁場因盛產鱈魚而有著「踩著鱈魚群的脊背就能上岸」的美名,但因幾個世紀的過度捕撈使得在90年代後魚類產量大幅下降,但任被認為是世界著名四大漁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