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選秀雷同 「借鑑」類電視劇盛行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從上周末起,《愛情公寓4》就以2900多萬的討論量牢牢佔據新浪熱門話題榜。許多網友質疑,這部深陷抄襲風波的電視劇,怎麼還能拍到第四季?放眼螢屏,抄襲現象愈演愈烈:美劇《生活大爆炸》粉絲無數,中國版《新生活大爆炸》宣稱「啟用超高規模翻拍此經典」;德國的《屌絲女士》火了,中國馬上就有了《屌絲男士》,無論劇本結構還是演員表演,都亦步亦趨;電視劇《唐琅探案》海報克隆好萊塢大片《大偵探福爾摩斯》,人物及情節設置則有抄襲美劇《別對我撒謊》之嫌……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一方面觀眾對這種抄襲現象大為詬病,另一方面,這些劇目收視率卻一路飆紅。更有主創為種種「抄襲」行為辯白,認為這也是向經典致敬的一種方式。那麼,借鑑與抄襲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有一種抄襲,名字叫借鑑

    「抄得好就是本事,有本事你也去抄啊!」這是網上的另一種論調。在這種輿論的支持下,很多主創並不覺得抄襲是一件多難堪的事。

    電視劇《美人天下》的角色、主線、故事橋段,無不照搬美劇《越獄》。對此編劇於正輕飄飄解釋,自己是受《越獄》啟發,是借鑑而非抄襲;《屌絲男士》主演大鵬毫不諱言該劇是跟風《屌絲女士》,「當時我們看到它火了就馬上跟著拍了」;《愛情公寓》主演婁藝瀟也承認:確實有借鑑,雖然是借鑑了一些美劇的橋段,但是用了中國的方式,不然那些笑點中國觀眾也看不懂。

    除了電視劇,國內綜藝節目也多把心思放在「借鑑」上。《非誠勿擾》之後,各類相親節目也紛紛「滅燈」,無論是《我們約會吧》還是《愛情連連看》,連求職節目也學會了這招。去年《中國好聲音》獨霸綜藝,今年千萬個「好聲音」站了起來,今年夏天被封「史上最激烈音樂真人秀大戰」時代,各衛視播出的音樂真人秀節目有十幾檔。

    在音樂界,抄襲之聲也不絕於耳。之前網友「龍抄手」歷時半年收集了250多個音樂界「抄襲」案例,並把其中100多個放在自己博客上「示眾」,眾多音樂界大腕兒捲入其中。在涉嫌抄襲作品與原作的詳細比對中,花兒樂隊、品冠、林俊傑、佟大為等明星均未能倖免。

    涉嫌抄襲者並不認為這種行為是抄襲,他們更願意說是借鑑和致敬。網友靈丹說:「竊書不算偷,這是一種典型的掩耳盜鈴,是對他人智慧財產權的不尊重和侵犯。」  

   急功近利,催生近親繁殖

    作為電視大國,我國電視劇產量已居世界第一,綜藝節目製作更是一擲千萬金,為何「借鑑」卻成了電視臺的不二法寶?

    從市場角度看,一個劇集或者一個選秀節目走紅,是因為滿足了觀眾需求。《愛情公寓》走紅恰恰是因為它填補了那個類型劇的市場空白。如果你希望看到反映中國年輕人生活的室內情景劇,《愛情公寓》幾乎是唯一選擇。但事實上,它是《老友記》《生活大爆炸》《老爸老媽的浪漫史》《我為喜劇狂》等多部美劇的混合體。英國《每日郵報》刊登了《愛情公寓》「抄襲門」的報導,標題為「上海一部熱劇剽竊《老友記》,劇本、角色甚至連沙發也不放過……」

    不得不承認,目前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和美國市場的成熟度還無法相提並論。《老友記》有16個編劇,一個編劇可以專門寫一個演員的臺詞。這讓《愛情公寓》的編劇汪遠:「我只期待有一天,行業可以健全到讓中國人也可以16個人編一部劇,不用一個人閉門造車。」

    巨大的市場空白,讓各方虎視眈眈,但不健全的體制,也使得投機者蠢蠢欲動。更何況,就算被認定為抄襲,懲罰成本幾乎為零。《愛情公寓》從第一季開播至今都深陷抄襲風波,但直至第三季才公開致歉並承諾願意對被侵權者補償。編劇汪遠則無辜地說:「網絡段子的出處無法追溯,所以請你們看到自己段子被採用之後來找我們,要不我們怎麼知道呢?」

    事實是,抄襲者基本不被追責或者被追責的概率很低,所以即便網友將電視劇截圖與相關美劇情節一一對照貼出,即便觀眾一眼就看出各大電視臺選秀的模式和椅子如出一轍,但也沒見美國的電視劇組漂洋過海來打官司,電視臺之間也只是互相指責甚至淪為互相炒作。如此一來,「抄襲」反而成為一個噱頭,「壞事變好事」。只要厚著臉皮敢抄能炒,我賺到錢,就是硬道理。

    「抄」來的作品,無法讓人致敬

    所謂借鑑,是指別人可供自己對照學習的經驗,它立足於創作本身。而抄襲毫無立足之處:人物是東家的,故事是李家的,時間從昨天改為今天,地點從美國變成中國,它更像一個大雜燴,是在借鑑名義下的「偷」。

    一部《潛伏》讓螢屏近10年「諜諜不休」,跟風之作至今未歇,究竟有多少是假借鑑?自去年開始的綜藝選秀,「滅燈」與「轉椅」幾乎成了綜藝節目的符號,究竟多少是真抄襲?反正只要扛起借鑑的大旗,抄襲似乎也有了正當的身份,於是便理直氣壯起來。

    其實,借鑑還是抄襲,製作者心知肚明,觀眾的眼睛更是雪亮的,無論怎樣標榜,都無法改變拿了別人家東西的事實。只是,一個靠「抄襲」起家的電視大國,如何談文化自信?又如何走向世界?一個總停留在「借鑑」上而沾沾自喜的民族,暴露出的是日漸枯竭的文思,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的是原創越來越匱乏。

    模仿和改編強大不了一個國家的影視產業。講中國人的故事給中國人聽,才能與外國文化競爭高下,比如日本電影《入殮師》正因為其獨特的民族性,才獲得奧斯卡獎。評價一部影視劇是否優秀,其根本還在於其思想與文化的內涵,體現作家獨立的思考和艱辛的發現,這才是原作的靈魂。

    影視產業是「內容為王」的產業,如果沒有大量優秀的原創作品做支撐,沒有大量具有創新精神的從業人員積極主動地進行文化創造,就等於沒有靈魂。而觀眾,希望看到有著一個民族靈魂的優秀的藝術作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徐鵬 )

相關焦點

  • 2021綜藝前瞻:選秀開啟「百團大戰」,她力量洶湧來襲
    儘管同質化的頑疾人盡皆知,但仍有不少節目前僕後繼,也在側面證明了選秀節目在綜藝市場中,仍是重要板塊。畢竟強大的商業變現能力,是遠在其他類型的節目之上的。目前來看,2021年「百團大戰」的殺傷力,大概率會體現在內耗層面。平臺和衛視的投資體量有限,特別是幾大平臺,均手握三檔以上的選秀綜藝。在模式趨同的情況下,低成本的節目殺出重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韓國綜藝VS國內綜藝,雷同節目盤點
    近年來國內綜藝節目類型不斷增加,很多節目與韓國的很多綜藝很像,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那些和韓國綜藝極為相似的國內綜藝吧!一、《爸爸去哪兒》VS 韓版《爸爸,我們去哪》這是最早的在韓國買版權的國內綜藝節目,這也成為了國內首檔親子類節目。韓國的這檔節目只播了兩季,於2015年停播,而國內的節目到現在已經出到了第五季了。
  • 2021綜藝前瞻(一)|戶外真人秀回歸,男性選秀與「她綜藝」爆發
    基於對九大平臺片單兩百餘檔節目進行的梳理分析,綜藝瞭望臺&影視產業觀察將聯合推出2021綜藝前瞻系列文章,今天的文章將首先介紹明年臺網綜藝的三大趨勢:大型戶外真人秀的回暖,男性選秀的扎堆與「她綜藝」的爆發。
  • 騰訊又一選秀綜藝來襲?導師初定蔡徐坤王一博,鄭爽也將加盟
    不得不說現在選秀綜藝的熱度真的是太大了,《青春有你》和《創造營》這兩個選秀綜藝就不用多說了,雖然有很多人表示已經審美疲勞了,但真正播出後還是會真情實感的追節目呢!
  • 暑期綜藝刷不停!定番選秀再度來襲,你又看上了哪位小哥哥?
    暑期綜藝刷不停!定番選秀再度來襲,你又看上了哪位小哥哥?在這個暑假,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衛視,各類綜藝都輪番上場,而每年都必不可少的選秀綜藝,也是如約而至。尤其是音樂選秀,在今年暑假上了三款,每一個都是在過去引起過大轟動,或者收視網播成績相當不錯的。那麼在今年夏天為娛樂圈輸送新鮮血液的選秀綜藝,有沒有你喜歡的呢?首先,我們要提到的《明日之子》,可能相比起其他兩個,似乎不是那麼紅。但是去年的冠軍毛不易,現在已經成為了樂壇當中叫勢頭很猛的新人。
  • 另類笑星選秀,能否選出「綜藝咖」
    剛剛開播的《認真的嘎嘎們》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選秀模式,它定義為「中國首檔綜藝人選拔真人秀」。節目中的選手有的怪,有的有趣,有的怪有趣,在「尬」和「嘎」之間讓觀眾有了全新的綜藝體驗。《認真的嘎嘎們》這一畫風奇特的節目名稱,其實正是源自英文Gagman(喜劇演員)的音譯,選拔有趣的綜藝新人,是這檔節目的初心。
  • 全員女Rapper的綜藝節目,明年能從全男團的選秀中脫穎而出嗎?
    五花八門的綜藝節目你還看得過來嗎? 繁忙的追綜藝人在上半年追完國內三檔說唱綜藝加上韓國的幾檔說唱新節目和SMTM9又度過了無比充實的一年。
  • 國產綜藝「抄襲」簡史
    彼時,尚還沒有綜藝節目一說。直到進入90年代後,市場經濟繁榮物質生活,休閒時間催生娛樂精神,電視機走入千家萬戶,第一批借鑑歐美及港臺綜藝的娛樂節目也就此登上舞臺。自此,電視螢屏溢滿五光十色。這款節目將歐美盛行了數十年的競猜遊戲節目搬到中國,也確實延續了在歐美的火熱。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競猜、益智類節目的出現,如貴州衛視《世紀攻略》、廣東衛視《贏遍天下》、重慶衛視《魅力21》等。也是在1998年,上海衛視播出了一檔名為《相約星期六》的婚戀節目。
  • 評央視春晚語言類節目:形式有雷同 說教需避免
    評央視春晚語言類節目:形式有雷同 說教需避免 也為此,舉世矚目的春晚在全球綜藝節目的陣營裡創下了時間長度最長、參演人數最多、收視率最高的紀錄。
  • 國內女性綜藝發展史,這裡有你喜歡的她綜藝嗎?
    不同於早年戶外真人秀流行時期的「男色消費」,近年來以女性為主角、圍繞女性生活展開的綜藝節目逐年增加。除了美妝時尚、母嬰育兒、情感訪談這些女性剛需類之外,隨著時代發展的「她綜藝」有了更多元化的表達。
  • 臺灣選秀節目《DD52》模仿《創造101》?臺灣綜藝的轉變
    據媒體報導,此次楊丞琳和潘帥合作的綜藝節目為《菱格世代DD52》,號稱臺灣史上最大的唱跳造星節目,將有50多位女孩子參與並進行選拔,是不是有點類似於前兩年內地的綜藝節目《創造101》。《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縱觀前20年,臺灣綜藝節目一直以「前輩」的姿態引領著綜藝潮流,最為廣大觀眾所熟知的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來了》、《綜藝大哥大》等。
  • 臺灣說大陸綜藝太LOW,於是我們看了看他們的綜藝...
    後來主持了一些(在灣灣)知名的節目,像是《臺灣紅不讓》、《小氣大財神》之類的(好的,橘子君知道你們都沒看過,橘子君也沒有看過啊~)↓因為沒錢,灣灣的節目大多都是在棚裡錄製的談話類節目↓綜藝電視劇接不停的陳喬恩之類的↓
  • 觀察類綜藝出圈,垂直細分項目「年輕態」|年中綜藝觀察芒果TV篇
    一方面,近年來「限娛令」對選秀節目泛濫的遏制,註定了各臺對待選秀節目「少而精」的方針。另一方面,隨著《爸爸去哪兒》等現象級觀察類真人秀的品牌打造,芒果系在此領域的工業成熟度,已經打下厚實基礎。作為生活類、觀察類「慢綜藝」的出色者,芒果系類似綜藝其實有不錯的基礎。《嚮往的生活》第三季,似乎成了今年慢綜藝碩果僅存的成功者《中餐廳》與《親愛的·客棧》前兩季積攢了足夠人氣,第三季的製作順利成章。
  • 2019年綜藝節目大盤點,你Pick哪一個?
    音樂類綜藝縱觀中國綜藝市場,從音樂綜藝始祖《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歌手》,再到《中國新說唱》,音樂類綜藝與其他類型的綜藝相比,似乎總能火爆出圈,掀起全民關注熱潮。然而,在電視綜藝方面,《中國好聲音2019》不論是收視還是口碑,都慘遭滑鐵盧,同時《我是歌手》第七季也似乎走進了收視瓶頸。
  • 淺析韓國綜藝節目對我國的借鑑作用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觀眾對綜藝娛樂類節目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韓國各種電視節目在我國各大網站的點擊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通過對韓國的戶外真人秀電視綜藝節目《Running Man》進行多角度的剖析,發掘其閃光之處,從而為中國綜藝節目的發展提供借鑑與導向作用。
  • 三大地方衛視PK,以綜藝贏天下的湖南臺,電視劇卻慘遭滑鐵盧
    隨著手機的普及,電視逐漸被遺棄淘汰,現在很多綜藝電視劇等節目都是直接在網上播放,幾大視頻播放軟體興起,應運而生的還有網劇,但是我們各個省的地方衛視也是在不斷改進,適應市場。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三大地方衛視是哪三個,但是網上公認的是湖南衛視,浙江衛視還有江蘇衛視。這是綜合了衛視的各個方面的成績得出的排名。
  • 愛奇藝抄襲為何不買版權 盤點被質疑「借鑑」的中國綜藝節目
    愛奇藝抄襲為何不買版權 盤點被質疑「借鑑」的中國綜藝表。4月9日,網曝在備受矚目的坎城電視節上,國際模式版權保護協會FRARA分析得出,該節目與韓綜《Produce 101》的抄襲相似度高達88分,「成抄襲史上之最」。《Produce 101》的製作方CJ在電視節上公開指責愛奇藝屢次抄襲CJ重點IP。
  • 「亞洲」男團選秀2021
    加之,優酷與《這就是街舞》的燦星團隊再度合作,也顯示優酷打造偶像綜藝的決心。事實上,偶像選秀行至第四年,光鮮與低迷並存,從年底各平臺招商會上披露的片單來看,亞洲陣容成為下一階段偶像綜藝的關鍵詞。此外,隨著偶像養成類節目的增多,可挑選的訓練生總量能否滿足選秀市場已經成為行業共同的問題。一年六檔的節目體量需要訓練生的數量達數百位。這帶來的結果便是,節目中曾經參賽過的選手再次參賽,一定程度上導致觀眾審美疲勞;另一方面,訓練時長較短的訓練生過早被推向市場,導致訓練生質量參差不齊。
  • 從嘻哈到樂隊,垂直類綜藝紛紛發力,精準狙擊用戶需求
    同期《偶像練習生》以全民製作人選出你心目中的小哥哥,參與製作成長式選秀使13年快樂男聲後一度遇冷的選修節目再次重回巔峰。    優愛騰,芒果TV讓我們進入了超級網綜的時代,少數綜N代在殘酷的淘汰中生存,垂直類綜藝漸漸成為主力軍。垂直類綜藝大熱是大眾興趣涉獵的福音,讓人大開眼界。
  • 《認真的嘎嘎們》:另類笑星選秀,能夠給「綜藝咖」救場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剛剛開播的《認真的嘎嘎們》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選秀模式,它自定義為「中國首檔綜藝人選拔真人秀」。節目中的選手有的怪,有的有趣,有的怪有趣,在「尬」和「嘎」之間讓觀眾有了全新的綜藝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