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末起,《愛情公寓4》就以2900多萬的討論量牢牢佔據新浪熱門話題榜。許多網友質疑,這部深陷抄襲風波的電視劇,怎麼還能拍到第四季?放眼螢屏,抄襲現象愈演愈烈:美劇《生活大爆炸》粉絲無數,中國版《新生活大爆炸》宣稱「啟用超高規模翻拍此經典」;德國的《屌絲女士》火了,中國馬上就有了《屌絲男士》,無論劇本結構還是演員表演,都亦步亦趨;電視劇《唐琅探案》海報克隆好萊塢大片《大偵探福爾摩斯》,人物及情節設置則有抄襲美劇《別對我撒謊》之嫌……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一方面觀眾對這種抄襲現象大為詬病,另一方面,這些劇目收視率卻一路飆紅。更有主創為種種「抄襲」行為辯白,認為這也是向經典致敬的一種方式。那麼,借鑑與抄襲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有一種抄襲,名字叫借鑑「抄得好就是本事,有本事你也去抄啊!」這是網上的另一種論調。在這種輿論的支持下,很多主創並不覺得抄襲是一件多難堪的事。
電視劇《美人天下》的角色、主線、故事橋段,無不照搬美劇《越獄》。對此編劇於正輕飄飄解釋,自己是受《越獄》啟發,是借鑑而非抄襲;《屌絲男士》主演大鵬毫不諱言該劇是跟風《屌絲女士》,「當時我們看到它火了就馬上跟著拍了」;《愛情公寓》主演婁藝瀟也承認:確實有借鑑,雖然是借鑑了一些美劇的橋段,但是用了中國的方式,不然那些笑點中國觀眾也看不懂。
除了電視劇,國內綜藝節目也多把心思放在「借鑑」上。《非誠勿擾》之後,各類相親節目也紛紛「滅燈」,無論是《我們約會吧》還是《愛情連連看》,連求職節目也學會了這招。去年《中國好聲音》獨霸綜藝,今年千萬個「好聲音」站了起來,今年夏天被封「史上最激烈音樂真人秀大戰」時代,各衛視播出的音樂真人秀節目有十幾檔。
在音樂界,抄襲之聲也不絕於耳。之前網友「龍抄手」歷時半年收集了250多個音樂界「抄襲」案例,並把其中100多個放在自己博客上「示眾」,眾多音樂界大腕兒捲入其中。在涉嫌抄襲作品與原作的詳細比對中,花兒樂隊、品冠、林俊傑、佟大為等明星均未能倖免。
涉嫌抄襲者並不認為這種行為是抄襲,他們更願意說是借鑑和致敬。網友靈丹說:「竊書不算偷,這是一種典型的掩耳盜鈴,是對他人智慧財產權的不尊重和侵犯。」
急功近利,催生近親繁殖作為電視大國,我國電視劇產量已居世界第一,綜藝節目製作更是一擲千萬金,為何「借鑑」卻成了電視臺的不二法寶?
從市場角度看,一個劇集或者一個選秀節目走紅,是因為滿足了觀眾需求。《愛情公寓》走紅恰恰是因為它填補了那個類型劇的市場空白。如果你希望看到反映中國年輕人生活的室內情景劇,《愛情公寓》幾乎是唯一選擇。但事實上,它是《老友記》《生活大爆炸》《老爸老媽的浪漫史》《我為喜劇狂》等多部美劇的混合體。英國《每日郵報》刊登了《愛情公寓》「抄襲門」的報導,標題為「上海一部熱劇剽竊《老友記》,劇本、角色甚至連沙發也不放過……」
不得不承認,目前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和美國市場的成熟度還無法相提並論。《老友記》有16個編劇,一個編劇可以專門寫一個演員的臺詞。這讓《愛情公寓》的編劇汪遠:「我只期待有一天,行業可以健全到讓中國人也可以16個人編一部劇,不用一個人閉門造車。」
巨大的市場空白,讓各方虎視眈眈,但不健全的體制,也使得投機者蠢蠢欲動。更何況,就算被認定為抄襲,懲罰成本幾乎為零。《愛情公寓》從第一季開播至今都深陷抄襲風波,但直至第三季才公開致歉並承諾願意對被侵權者補償。編劇汪遠則無辜地說:「網絡段子的出處無法追溯,所以請你們看到自己段子被採用之後來找我們,要不我們怎麼知道呢?」
事實是,抄襲者基本不被追責或者被追責的概率很低,所以即便網友將電視劇截圖與相關美劇情節一一對照貼出,即便觀眾一眼就看出各大電視臺選秀的模式和椅子如出一轍,但也沒見美國的電視劇組漂洋過海來打官司,電視臺之間也只是互相指責甚至淪為互相炒作。如此一來,「抄襲」反而成為一個噱頭,「壞事變好事」。只要厚著臉皮敢抄能炒,我賺到錢,就是硬道理。
「抄」來的作品,無法讓人致敬所謂借鑑,是指別人可供自己對照學習的經驗,它立足於創作本身。而抄襲毫無立足之處:人物是東家的,故事是李家的,時間從昨天改為今天,地點從美國變成中國,它更像一個大雜燴,是在借鑑名義下的「偷」。
一部《潛伏》讓螢屏近10年「諜諜不休」,跟風之作至今未歇,究竟有多少是假借鑑?自去年開始的綜藝選秀,「滅燈」與「轉椅」幾乎成了綜藝節目的符號,究竟多少是真抄襲?反正只要扛起借鑑的大旗,抄襲似乎也有了正當的身份,於是便理直氣壯起來。
其實,借鑑還是抄襲,製作者心知肚明,觀眾的眼睛更是雪亮的,無論怎樣標榜,都無法改變拿了別人家東西的事實。只是,一個靠「抄襲」起家的電視大國,如何談文化自信?又如何走向世界?一個總停留在「借鑑」上而沾沾自喜的民族,暴露出的是日漸枯竭的文思,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的是原創越來越匱乏。
模仿和改編強大不了一個國家的影視產業。講中國人的故事給中國人聽,才能與外國文化競爭高下,比如日本電影《入殮師》正因為其獨特的民族性,才獲得奧斯卡獎。評價一部影視劇是否優秀,其根本還在於其思想與文化的內涵,體現作家獨立的思考和艱辛的發現,這才是原作的靈魂。
影視產業是「內容為王」的產業,如果沒有大量優秀的原創作品做支撐,沒有大量具有創新精神的從業人員積極主動地進行文化創造,就等於沒有靈魂。而觀眾,希望看到有著一個民族靈魂的優秀的藝術作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徐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