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嘻哈到樂隊,垂直類綜藝紛紛發力,精準狙擊用戶需求

2021-01-20 網易

2019-07-09 20:57:07 來源: 綜藝視界觀

舉報

  2017年《中國有嘻哈》橫空出世,引起大量年輕人的追捧,成為超女快男以後又一現象級節目。同期《偶像練習生》以全民製作人選出你心目中的小哥哥,參與製作成長式選秀使13年快樂男聲後一度遇冷的選修節目再次重回巔峰。

  

  此外《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聲入人心》《聲臨其境》《樂隊的夏天》《極限青春》等節目也紛紛發力。這些爆火的節目他們的用戶對象從全民變成小眾。嘻哈,滑板,街舞,鐵甲,樂隊,美聲,聲優,精準劃分,精準的狙擊用戶需求。這種小分類的垂直綜藝在「優愛騰」上線的綜藝節目中,佔比超過一半,雖然所屬小眾需求,但同時形成影響和氛圍,把大眾的視線從混沌中拉回來一些關注。

  

  優愛騰,芒果TV讓我們進入了超級網綜的時代,少數綜N代在殘酷的淘汰中生存,垂直類綜藝漸漸成為主力軍。垂直類綜藝大熱是大眾興趣涉獵的福音,讓人大開眼界。觀眾了解"地下"「小眾」,走在這條小路上的人通過節目得到更多關注,這是節目與行業的雙贏。但從綜藝節目製作來看,垂直類綜藝的複製品很難成功,因為它對製造內容的選手資源團隊資源具有獨佔性。這種垂直類綜藝想要做成圈層爆款,並且出圈被大眾喜歡,必須依靠內容的精品,邀請的得是領域內最拔尖的——最好的就那麼些,你有他就沒了。

  「鮮」成為了垂直類綜藝最重要的一點,不難發現,中國有嘻哈獨樹一幟,後來的鐵甲和街舞輸給了隔壁優酷的「這就是」系列。只有不斷積累探索,帶給觀眾新的內容產品,才能夠成為行業的常青樹,也不難發現哪怕是綜N代,也在積極的尋找不同。

  音樂類的節目種類都快做盡了,但芒果還是能緊握音樂劇歌劇的行業優質選手做出不亞於偶像選秀熱度的節目聲入人心,又帥又牛的選手帶來的反差感新鮮感自然也像節目一樣緊抓人心。

  

  垂直類綜藝如此繁榮,側面說明觀眾需求不一定是大眾的,由此也希望國內市場可以大膽產出原創節目,外來的可能在大眾需求上可以省力不少,但不難看出觀眾對於原創新鮮垂直類節目的渴求也是迫切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解析愛奇藝暑期綜藝:生活場景到娛樂消費,這些綜藝都關注年輕人
    就是街舞3》、騰訊視頻的《明日之子4》、芒果TV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等,這些頭部綜藝品牌聯合眾多腰部輕量化精品、新內容共同發力,為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從數量、類型、熱度等多維度數據來看,暑期檔愛奇藝領先位置都較為顯著。
  • 同質化困境難破、音樂+旅行走俏,音樂類綜藝的掙扎與突圍
    從競技、原創、社交等多種元素和形式融合,再到造星、線下演出、賦能虛擬偶像的市場價值挖掘,音樂類綜藝與選秀、觀察類真人秀一同成為支撐國內綜藝的鐵三角,收割了大批忠實用戶。 在今年已播出的音樂綜藝節目中,有專業極致向的《歌手·當打之年》《天賜的聲音》、偶像選秀類節目《創造營2020》《青春有你》《少年之名》、直播互動類綜藝《宅家點歌臺》《臥室電臺》、聚焦樂隊題材的《樂隊的夏天》《明日之子4》、專注原創音樂的《我是唱作人2》以及跨界融合向的《美好的時光》《樂隊我做東》等。
  • 從7.4到8.4,《樂隊的夏天》是怎麼在這個夏天成功出圈的?
    反倒是觀察類綜藝、《忘不了餐廳》、《樂隊的夏天》這類垂直綜藝成為綜藝市場的驚喜。有娛評人指出,從快到慢,從頭部崛起到多元並立,國產綜藝正在完成一場新的進化,而《樂隊的夏天》正是這場進化中老藤上結出的新果子。原創崛起:韓綜《超級樂隊》、國綜《樂隊的夏天》各具特色,沒有抄襲「又是抄襲!」
  • 娛影觀察|2019成綜藝小年,無爆款問世的背後揭露了哪些行業態勢?
    縱觀2019年綜藝節目的播出信息,娛影君有以下幾點發現: 其一,綜N代依舊挑大梁; 其二,原創力仍是綜藝的短板; 其三,口碑與流量,越來越難以兼具; 其四,綜藝類型越發垂直,受眾隨之細分; 其五,音樂綜藝和觀察類綜藝從數量上取勝
  • 《樂隊的夏天》成愛奇藝最賺錢綜藝,情懷和理想如何變現?
    除了品牌形象,拉動銷量也是一種愈加迫切的需求,選秀節目通常會將冠名品牌與投票進行綁定。在《樂隊的夏天》中,果果昔還與節目的賽制強綁在一起,觀眾可以通過果果昔為樂隊重返舞臺進行投票。愛奇藝曾經通過《中國有嘻哈》試水小眾文化,走出了垂直領域爆款的第一步,佔領了嘻哈賽道。通過不同的內容去佔領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賽道,《樂隊的夏天》是愛奇藝「音樂力」布局中的一環。「目前在市場上,樂隊這個品類其實出現了斷層。
  • 《樂隊的夏天》能否超越嘻哈,引發搖滾狂潮?
    愛奇藝自製網綜《樂隊的夏天》悄然上線。這檔主打搖滾與情懷的綜藝,無論是野心還是布局,顯然都希望在這個夏天能夠創造話題與點擊率的奇蹟。畢竟隨著《奇葩說》的日益式微,米未的自製綜藝明顯需要轉變來得以吸金,而非守著未知的一畝三分地不求改變。
  • 2019暑期檔綜藝節目
    到了第二輪的時候了。是暑期檔觀察的綜藝節目。與電影、戲劇相比,暑期檔綜藝節目的表現有些不盡人意。雖然《這!就是街舞2》和《樂隊的夏天》在口碑和人氣上都有亮眼的表現,但與往年的《中國有嘻哈》和《這!就是街舞》市民爆款還有一定距離。
  • 從有嘻哈到新說唱,中國rapper的這幾年
    王以太短暫遲疑後的搖頭,似乎印證著中國嘻哈音樂以及地下rapper們如今的現狀。從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到如今《中國新說唱》即將開啟的第二季,該系列綜藝將rapper從地下推向「地上」,讓rapper們終於熬出了頭。沒人能否認過去兩年裡,由中國嘻哈引起的潮流文化復興。
  • 幾大「街舞綜藝」今年開戰 誰是下一個嘻哈爆款
    「街舞」玩家更多基礎更好去年,爆火的綜藝《中國有嘻哈》在幾個月內持續飆升熱度,這樣一檔真人秀節目的成功,也讓外界普遍認為曾經小眾的嘻哈文化終於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從邊緣走入主流並成為流行焦點。「嘻哈」文化主要包括四類:碟片連接切割和混合(DJ)、街舞(Street Dance)、說唱(RAP)和塗鴉(Graffitti)。
  • 復盤2019中國音樂綜藝,我們總結了圈層爆款的方法論
    從早期的平民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快樂男生》,到現象級競演綜藝《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再到橫空出世的垂直類網絡音綜《中國有嘻哈》以及後選秀時代的巔峰之作《偶像練習生》,每一個階段的衍變、改良和革新,均可以反映出音樂綜藝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媒體融合大趨勢下的行進軌跡。
  • 這檔樂隊綜藝,燥不起來啊
    下一個能讓人「燥」起來的樂隊綜藝會是哪檔,受到了不少樂迷的關注。 特別是在現在livehouse去不了,音樂節辦不成的情況下,「雲現場」也是一項不錯的活動。 而各大平臺自然也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 摩登天空做戶外音樂綜藝,沈黎暉:與《樂夏》不存在競爭關係
    而對於其是否會和《樂隊的夏天》產生競爭關係,摩登天空創始人、CEO沈黎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草莓星球來的人》不只是樂隊,還有獨立音樂人、民謠、電子音樂、嘻哈等;且這是一檔戶外綜藝,觀眾可以得到類似在音樂節的體驗,而非live house,「實際上我們要把戶外的優勢和音樂節的優勢通過一檔綜藝呈現出來,所以我覺得(兩者)其實不一樣。」
  • 比起這檔神仙綜藝,《樂隊的夏天》到底輸在哪裡?
    兩年前的夏天,《中國有嘻哈》徹底點燃了國內的嘻哈音樂市場,也再次直接帶動了這兩年的選秀熱潮。去年的夏天,熱度則屬於女版《創造101》,一個楊超越橫空出世。而今年夏天,歡呼聲屬於樂隊們。在仍然以旋律和歌詞為欣賞重點的亞洲,這一小塊默默無聞的樂隊土壤,終於被打開了。更有趣的是,樂隊選秀這座寶礦,在這個夏天同時中國和韓國被發掘了。中國這邊,愛奇藝自製了一檔樂隊綜藝叫《樂隊的夏天》,豆瓣評分7.3。
  • 全民K歌註冊用戶破3億 強勢問鼎K歌類APP榜首
    移動K歌應用滿足了用戶唱歌的音樂需求,成為時下新生代用戶喜愛的新型娛樂方式。尤其是在移動網際網路和寬帶網絡提速降費的當下,使用K歌應用作為個人娛樂訴求的人群越來越多。11月29日,QQ音樂旗下全民K歌宣布註冊用戶總量破三億,成功登頂移動K歌類APP榜首!
  • 企鵝電競暑期發力 All in賽事打造電競直播專業垂直平臺
    據艾瑞諮詢此前發布的《2020年中國電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電競用戶規模已達4.7億,並且在電競用戶線上興趣愛好排名中,「觀看電競賽事」的比例高達82.6%,大幅領先於看影視劇、綜藝和看短視頻等其它娛樂形式。不難理解,企鵝電競重點發力電競賽事直播,也是順應這一行業宏觀趨勢的選擇。
  • 網絡綜藝十二年:告別皆大歡喜,汝能持否?
    在之後的數年裡,各路成名人物也紛紛加入到了網絡脫口秀的大軍中:高曉松做起了文化類脫口秀《曉松奇談》,潘石屹主持起財經類脫口秀《老友記之Mr.Pan》,陳丹青、梁文道等合作出品了《局部》《一千零一夜》。其中頗為典型的合家歡綜藝,當屬《爸爸去哪兒》。不過,在2017年,剛剛收官的《爸爸去哪兒》第四季,由於各種政策原因,最後轉移到網絡上播出,也頗為讓人唏噓。網綜則無此問題,長尾定律下,若干節目供用戶隨心隨時點看,任何垂直內容,只要有效地激活哪怕在小眾的用戶,也可以在億萬級中國觀眾中,輕易收穫百萬+以上流量。
  • 愛奇藝《三個院子》獨家熱播 「慢綜藝」模式激發市場活力
    《三個院子》從共享生活空間,到共享才藝技能,再到共享人生經歷,傳遞出了「慢下來,去生活」的節目態度,也因為創新的節目模式和獨特的節目內容,使得《三個院子》取得了優異的播放成績,並引發了社會的大量討論。回顧即將過去的2017年,愛奇藝在多元化的綜藝內容布局領域表現搶眼,例如以《奇葩說》、《坑王駕到》為代表的語言類綜藝,以《中國有嘻哈》、《夢想的聲音2》為代表的音樂類綜藝,以及以《男子甜點俱樂部》為代表的星素綜藝,對各種綜藝題材進行了全面覆蓋
  • 《樂隊的夏天》讓樂隊出場費增長20倍:搖滾的貧窮與夢想​
    此後,迷笛音樂節等大型戶外音樂節品牌誕生,多名樂手從單打獨鬥到籤約摩登天空等廠牌,經歷一系列市場化運作,再到近兩三年來二手玫瑰、紅花會等紛紛成立獨立工作室與原公司解約,樂手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當然,樂手的收入和知名度與流行歌手仍然不能比擬。金字塔效應下,「知名度不高的樂手,收入也就和普通白領相當。
  • 為什麼樂隊綜藝難做?背後這幫滾青實在太難伺候了
    在前幾個月,一聽到有一檔《樂隊的夏天》要上線,滾圈就不太平了,質疑與謾罵聲一片:搖滾也要拿出來選秀?高曉松、吳青峰、張亞東當導師?你們毀了嘻哈、街舞、民謠之後,終於對搖滾下手了?飯圈文化正式要入侵滾圈了?
  • 你的片子還沒有找《樂隊的夏天》裡的樂隊唱主題曲嗎?
    實際上,每期《樂隊的夏天》一播出,總能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引進一陣騷動。昨晚(6月29號),《樂隊的夏天》16進8第二輪淘汰賽正式完結,節目中淘汰、分離的低氣壓也蔓延到朋友圈,不少人紛紛對離開舞臺的樂隊表示了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