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2019中國音樂綜藝,我們總結了圈層爆款的方法論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範志輝 音樂先聲

作者 | 柳成枝 編輯 | 範志輝

伴隨中國電視綜藝的發展,作為當前主流節目類型之一的音樂綜藝也經歷了制播分離、臺網互動、網絡自製與引進、模仿、自研雙模式並行的演變過程。從早期的平民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快樂男生》,到現象級競演綜藝《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再到橫空出世的垂直類網絡音綜《中國有嘻哈》以及後選秀時代的巔峰之作《偶像練習生》,每一個階段的衍變、改良和革新,均可以反映出音樂綜藝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媒體融合大趨勢下的行進軌跡。

回顧過去一年音樂綜藝的"高光時刻",從2018年底銜接到2019年的《即刻電音》,到今年夏天的圈層爆款《樂隊的夏天》,再到年底的《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有驚喜也有視聽疲勞。而穿透節目背後的調整與轉型,更可以觀測到用戶注意力的分散、興趣的泛化以及網際網路時代消費的碎片化等因素對於節目製作思路的滲透、影響甚至是根本性顛覆。

"圈層內容"成為2019年音綜的關鍵詞,主題的"差異化"、呈現形式的"微創新",則是去年音樂綜藝的探索方向。

偶像類音綜仍舊領跑,

內容走向多元化、細分化

根據音樂先聲不完全統計,2019年網絡音綜共播出超過22檔,涵蓋偶像養成、說唱、電音、樂隊、原創等多個垂類。

其中,愛奇藝以《青春有你》《中國新說唱2019》《樂隊的夏天》《我是唱作人》等10檔音綜領先;騰訊視頻緊隨其後,共有《即刻電音》《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創造營2019》《合唱吧!300》《知遇之城》等9檔節目上線;優酷視頻的音綜則有《以團之名》《這!就是原創》《一起樂隊吧》3檔。"年輕化、圈層化、新模式"依舊是網絡音綜的強勢賣點。

衛視音綜則繼續堅持穩中求變的路線,湖南衛視、北京衛視均以3檔音綜居於首位。除了以《歌手2019》《聲入人心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第六季》《蒙面唱將猜猜猜第四季》《跨界歌王第四季》《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為代表的一直堅守的綜N代外,還播出了《音浪合伙人》《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嗨唱轉起來》《中歌會》《聲音的抉擇》等新音綜,從星素合唱、代際合作等都有涉獵,各大衛視都在不同程度上做了新的"音樂+"嘗試。

在主題上,2019年音樂綜藝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仍然是偶像類音綜,但在切入點的選取上則更具體,垂直類音綜趨於細分化、多元化和專業化。

就網絡累積播放量和網絡熱度而言,《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創造營2019》在騰訊視頻累積播放量分別為44.36億、38.90億,橫踞全網播放榜單第一、第二;話題討論上,這兩檔節目與《青春有你》分別貢獻了3.2億、2.7億、1.8億的微博討論量,可見偶像類音綜的實力依然馳騁市場。

另外,除了常規偶像養成類綜藝,也出現了像《限定的記憶》這樣以紀錄片形式呈現的音樂真人秀,以及《我們的演唱會》這樣將偶像養成與原創連接在一起的家族綜藝,在打破了大眾對偶像的刻板印象之餘,也為偶像破圈提供了新的路徑。

但在同質化加劇、政策收緊的雙重壓力下,2019年偶像類音綜普遍也遭遇到了審美疲勞、整體熱度降低、未能大範圍出圈的尷尬處境,市場反饋遠不如預期。

最典型的便是,從《青春有你》9位出道成員總票數不及蔡徐坤一人,到李汶翰超話排名在節目開播期間依然徘徊在30名開外,與2018年"偶像元年"的熱度和流量已不能同日而語。而《以團之名》和《青春有你》狹路相逢的檔期選擇,更是讓今年的偶像類音綜效果差強人意,前者更被吐槽"出道一年糊成素人"。

其次,2019年垂直類音綜主題百花齊放,繼續鎖定圈層用戶,對各平臺音樂內容進行補位。從數據上來看,《中國新說唱2019》《樂隊的夏天》《聲入人心第二季》為代表的垂直類音綜在今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雲合數據顯示,以"說唱"為主題的《中國新說唱2019》在正片有效播放市場佔有率達1.95%,在霸屏總榜的唯三音綜中位列第三。以"樂隊"為主題的《樂隊的夏天》在豆瓣口碑中以評分8.8分、評分人數9萬,成為今夏的最熱門綜藝。而在網絡累積播放量上,以"美聲"為主題的《聲入人心第二季》播放量為15.63億,以"電音"為主題的《即刻電音》則收穫11.19億播放量。從電音到說唱,從流行到美聲,從翻唱轉入到原創的挖掘,2019年垂直類音綜在目標人群上進一步分化,也力圖走出圈層、撬動市場,實現從分眾、聚眾到大眾的跨越式發展。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近年來垂直類音綜相繼展現實力,雖然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圈層爆款效應,但除了給聽眾新鮮感,也不得不面臨專業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

目前來看,垂直類音綜發展到綜N代後,大多都遭遇了資源過度挖掘的問題。以《中國新說唱》為例,從橫掃圈內有名Rapper的第一季,到有大量的"回鍋肉"的《中國新說唱2019》,"缺人"、"缺歌"都是不能不面臨的製作瓶頸,IP生命力的延續非常之難。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聲入人心》,從第一季"梅溪湖三十六子"事業的全線飄紅到第二季選手的沉寂,從第一季豆瓣評分9.3分跌至第二季6.0分,只用了一年時間。

競演、互動、星素,

仍舊是音綜的主力軍

從節目呈現方式上來看,2019年音樂綜藝也實現了競演、互動、星素主旋律上的"微創新"。

除了綜N代《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聲入人心》聚集於專業歌手或素人的競演、《蒙面唱將猜猜猜》的懸疑競猜、《跨界歌王》的跨界演唱,還湧現出代際合作、星素結合、互動參與、音樂Live、訪談、旅遊、紀錄片等多種融合類型,在內容生產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創新。

首先,"競演"仍然是今年音樂綜藝的主流。《歌手2019》《中國好聲音第六季》在網絡累積播放量依然取得了24.63億以及11.4億的成績,其中《中國好聲音第六季》在雲合數據中正片有效播放市場佔有率達2.11%,在霸屏總榜的唯三音綜中位列第二。

不可否認的是,"競技感"一向都是音綜無法拋卻的節目效果之一,但過分的追尋"競技感"也是有利有弊。2014年以來,音樂綜藝節目製作方通過購買國外熱門版權、比拼明星陣容等方式提高競爭力,競演的賽制環節夾雜著喧鬧、煽情、窺奇等賣點,使得長時間內音樂屬性淪為綜藝感的營造手段,諸如《歌手》的浮誇觀眾、《中國好聲音》的"感動中國好故事"此類的節目效果到最後變成了一種同質化的綜藝感,也使得觀眾在"眾聲喧譁"中很難確立對一檔音樂綜藝的清晰收視期待,發生審美疲勞。

以今年北京衛視的《中歌會》為例,雖然節目主攻歌手打榜,在競技感、演唱水平、舞美設置上也保持了一定的製作水準,其在綜藝感上已然陷入競演類音綜的困局,節目效果也未如預期。從《中國好聲音2019》的豆瓣評分從第一季7.8分跌至4.7分,到《歌手2019》的口碑下跌,傳統音樂競演節目收視表現、觀眾口碑的下滑以及節目創新的力不從心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但今年的"競演"類音綜也有突圍之作。《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樂隊的夏天》《一起樂隊吧》《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採用"跨代際合作+競演"的節目模式,以費玉清、周華健、李克勤、那英等前輩歌手與阿雲嘎、肖戰、周深、李紫婷等新聲偶像的合作形式,在身份未知的前提下"聽歌識人"完成互選乃至於合唱,實現華語音樂的代際融合與傳承。

"聽歌識人"、"跨代際合作"概念充實了傳統的"競演"概念,自開播以來收穫了貓眼最高熱度為9479.25,微博話題討論度達5033.5萬,豆瓣評分為8.2分的成績。而《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樂隊的夏天》《一起樂隊吧》則是引入"原創"、"樂隊"的概念,都不同程度上完成了對傳統競演的升級。

與此同時,星素結合的模式在2019年仍然盛行,且有所創新。其中以江蘇衛視的《音浪合伙人》、騰訊視頻的《合唱吧!300》為代表,二者都主打明星素人的共演舞臺,但《合唱吧!300》則更注重"合"的情感,可以看到粉絲文化、星粉關係的變化,也能看到同一位偶像的粉絲們,擁有的情緒共鳴點;而《音浪合伙人》更偏向於"合"的形式,情緒點則較為薄弱,互動感稍顯尷尬。兩檔節目在側重點上的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吧!300》《音浪合伙人》二者以點到面的形式,一位明星對多位素人的呈現方式,某種程度上是《我想和你唱》的升級版,不同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星素"模式音樂人才資源過度消耗、"綜藝熟臉"的問題。此外,這兩個節目也符合網際網路傳播"拉平式、交互式"特點,體現了從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轉變。

綜合來說,在素人選撥、歌手競演等形態同質化的大趨勢下,2019年音綜在呈現方式上大多集多種創新元素於一體,很難將其單一歸類,節目風格娛樂化、遊戲化的基調不變,但有回歸專業化的趨勢。

"曲+人+話題",

製造圈層爆款的方法論

音樂綜藝在經歷了各種主題、節目模式的創新之後,如何才能誕生下一個爆款?爆款又具有怎樣的特徵?《一起樂隊吧》節目總製片人岑俊義曾對音樂先聲說道:"音樂節目要火就三個事,出一首歌被傳唱,出一個人被大家記住,出一個事件被大家所談論。" 而"曲+人+話題"三大要素,確實是圈層化時代製造音綜爆款的核心方法論。

縱觀《中國新說唱2019》《我是唱作人》《樂隊的夏天》等2019年圈層爆款,以唱作部分取代了固有綜藝的演唱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用戶開始對不斷翻唱、改編模式產生的審美疲勞,撬動了原創音樂的發展,誕生了不少爆款歌曲。

根據藝恩《2019年中國原創音樂市場白皮書》數據顯示,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通過其平臺與用戶優勢,"自產自銷"的《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在上年度共計輸出了88位原創音樂人、252首原創歌曲,觸達視頻用戶超1.6億人。其中,《我是唱作人》問鼎去年上半年音樂垂直類綜藝冠軍,王源、毛不易、梁博、熱狗等共計18位唱作人輸出了《吆不到臺》《水鄉》《表態》等92首原創歌曲。

號稱"金曲製造機"的《中國新說唱2019》也誕生了《差不多姑娘》《Follow Me》《Hey Kong》《都走了》《逆流》《愛你3000》《野狼Disco》等作品,其中《野狼Disco》成為今年的爆紅神曲。而《樂隊的夏天》在節目播出過程中,陸續有77首歌曲登上QQ音樂巔峰榜流行指數榜,節目歌曲共佔據榜單72天。《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收官數據也顯示,明女的歌共登酷狗榜1765次,張鈺琪的《Outside》榮登明日金曲榜TOP1,並霸佔歌曲評論量前三位。

但要注意的是,在製造爆款歌曲的同時,仍舊要克服聚光燈下的倖存者偏差問題。從《中國好歌曲》的《卷珠簾》《野子》,到《這!就是原創》的《好的晚安》《肆意的河》,曲比人紅的情況比比皆是,原創音樂人想要成為更職業化或是更幕前的存在,僅僅依靠爆款曲目是遠遠不夠的。正如《聲入人心》監製沈欣所言:"綜藝節目需要好的作品更上一層樓,音樂人需要綜藝節目來成就自己的夢想","曲"和"人"缺一不可。

在"人"的層面,2019年圈層爆款音綜也向音樂市場輸送了不少新鮮血液。根據《創造營2019》《中國新說唱》《樂隊的夏天》的收官戰報顯示,在各檔節目播出期間,《創造營2019》全體學院全程漲粉3809萬,《中國新說唱》全部Rapper選手漲粉共989萬,前三甲的福克斯、劉聰、楊和蘇分別漲粉105萬、78萬、60萬;《樂隊的夏天》的新褲子樂隊漲粉106萬、刺蝟樂隊漲粉104萬、盤尼西林漲粉88萬。而《樂隊的夏天》出圈樂隊,如新褲子樂隊、皇后皮箱樂隊、Mr.Woohoo在節目錄製結束後的巡演門票也是一票難求。說好的漲粉,加量也沒加價。

另外,2019年音綜熱門話題的多樣設計以及孵化,"人"與"話題"的互相成就也助力了音綜的出圈。根據微博綜藝統計的數據顯示,《創造營2019》今年熱搜上榜數共182個,主話題閱讀量超224.5億,子話題數值超478個,其中衍生話題引發熱議狂潮,創造了上千萬甚至上億的閱讀量;《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今年熱搜上榜數共127個,累計熱搜值超2.8億,知乎熱搜共計22個,討論累積熱度破億;《中國新說唱2019》今年熱搜上榜數共113個,除了主話題外還打造了23個時尚話題,其中#吳亦凡貝雷帽#成為單次最高時尚熱搜。《我是唱作人》在今年度則貢獻了127個熱搜,主話題外有61個子話題,引爆了超91.5億的總閱讀量。而《樂隊的夏天》在播出期間熱搜上榜超60次,僅為《我是唱作人》的一半,但主話題閱讀量超40億,整季貢獻了20個創意話題。

從《中國新說唱》中設計的時尚話題將"人"、"節目"以及"時尚"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話題"在長時間保持一定的故事性;到《樂隊的夏天》一方面通過創造有關於階層、文化、性別等社會層面的創意話題設計引發大眾的共鳴,另一方面又創造了頗有反套路意味的"求彭磊拉黑"、"彭言彭語"、"中年練習生"等新詞彙,無一不是"人"、"話題"的互相作用催生的熱門話題。二者在話題上不同的"場域"設計,也最終引致了二者在公共輿論場的表現有所差異。

此外,從小眾音樂圈層出發的垂直類音綜在不同程度上都面臨一定的社群偏差,在價值觀和精神底色上與大眾存在一定差異。《中國新說唱》第一季Diss文化的席捲,完成了大眾對小眾音樂的獵奇,但也遭遇到了很多質疑,而《樂隊的夏天》在"樂隊"這個小眾概念上直接引入社會性議題,也在某種層面上完成了對不同圈層的破壁。

回歸到主題,"曲"的爆紅推動節目的火熱,節目成為爆款帶動"人"的輸出,而"人"的成功出圈帶動"話題"的熱度,"話題"的流量又可以成就節目。綜合來看,2019年成功出圈的音綜都在"節目"為核心的基礎上,以"曲+人+話題"的節目打造方式,構建了各類圈層爆款群像。

結語

作為文化產品,音樂綜藝必然需要不斷地突破既有的成規模式,藉以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娛樂和審美需求。而作為一種音樂傳播載體,它的模式在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也以其獨特的方式給音樂創作者以壓力和動力,推動了音樂作品的創新發展和傳播。而音樂作品質量的拔升,也能夠反向作用於節目,提高節目的傳播力度和收視率或是點擊量。"人"、"曲"、"話題"對應的音樂綜藝的製作和傳播方式,與音樂產業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本質上是相輔相成的。

2019年8月5日,#音樂綜藝是否能改變音樂圈#的話題曾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在這個問題的下方有19.5萬人參與了該話題的投票,有3.9萬人選擇了可以,有5.6萬人選擇了不能,也有9.9萬人選擇持觀望態度。雖然大眾決定不了現實走向,但不可否認的是,當綜N代遭遇創新疲態以及資源消耗、網綜遍地開花,對於目前國內音樂綜藝來說,如何在扎堆製作、爭奪資源、內容同質化的當下,打破自身天花板、創造出音樂綜藝的新路徑,對於從業者而言,都是值得去深思的問題。

參考資料:

1.劉亭:《終端為王:音樂綜藝節目網際網路轉型模式及成因初探》,《中國電視》,2018年1月1日

2. 陳婉喬:《音樂類綜藝節目對音樂文化產業的推動》,《音樂傳播》,2018年6月30日

3. 犀牛娛樂編輯部:《綜藝營銷"出圈"的七種思路》,《犀牛娛樂》,2019年5月4日

排版 | 安林

原標題:《復盤2019中國音樂綜藝,我們總結了圈層爆款的方法論》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評論:深挖小眾文化 讓圈層綜藝頻出爆款
    《樂隊的夏天》(深挖小眾文化,讓圈層綜藝頻出爆款)□師文靜大家對玩樂隊的人,對獨立樂隊,往往抱有很強的好奇心,甚至是偏見。而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則組織了全國幾十支樂隊進行現場對決,把風格豐富又獨特的獨立樂隊呈現在觀眾面前,讓大眾了解了鮮為人知的樂隊文化。從說唱到街舞,再到電音、美聲、獨立樂隊,圈層綜藝在深挖小眾藝術和小眾流行文化方面,觸角伸得越來越遠,也越來越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能把圈內文化做成爆款,不僅基於對小眾文化的理解、尊重,更是在又「潮」又「燃」之中,表達出了自身的態度。
  • 貝殼找房、星火創視、藝恩:定製綜藝本質上是方法論的重塑和升級|...
    「其實拋開人為因素,植入問題從根本上講是制度和方法論的問題。」11月28日-29日,由營銷商業權威媒體平臺Morketing主辦,以「破·局」為主題的Morketing Summit2019全球營銷商業峰會在北京成功舉辦。
  • 2019年最後一天,我們總結了今年音樂行業七大趨勢
    >  這是大眾音樂喜好的寫照,也是2019年中國音樂市場的白描。  近日,網易雲音樂結合後臺數據及用戶人氣投票,盤點過去一年中8億雲村用戶最喜愛的歌曲和音樂人,發布了《2019年度音樂榜單》。   站在辭舊迎新的特殊節點,讀娛君復盤了這一份音樂榜單,結合2019年音樂行業動態,並從中發現七大趨勢,以饗讀者。
  • 娛影觀察|2019成綜藝小年,無爆款問世的背後揭露了哪些行業態勢?
    與此同時,「爆款」缺失,成為大部人對於2019年綜藝行業的定論。> 2017年的《中國有嘻哈》、2018年《這就是街舞》,都讓人們對於2019年的綜藝市場多了幾分期待。
  • 綜藝節目助力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成「爆款」
    ­  上海音樂學院2019年本科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近日開考。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音藝術類招生報名人數為2908人,創下歷史新高。除歷年來頗受考生青睞的聲樂演唱等專業以外,今年音樂戲劇系成了「爆款」——報名者從去年的232人上升至339人,同比增長46.12%,為所有專業之最。
  • 2019年綜藝節目大盤點,你Pick哪一個?
    音樂類綜藝縱觀中國綜藝市場,從音樂綜藝始祖《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歌手》,再到《中國新說唱》,音樂類綜藝與其他類型的綜藝相比,似乎總能火爆出圈,掀起全民關注熱潮。然而,在電視綜藝方面,《中國好聲音2019》不論是收視還是口碑,都慘遭滑鐵盧,同時《我是歌手》第七季也似乎走進了收視瓶頸。
  • 暑期檔復盤:14家綜藝製作公司業績單
    就是街舞3》等垂類節目的「圈層效應」依舊強勁,《明日之子4》《中國好聲音2020》等音樂綜藝模式、立意趨向多元,《妻子的浪漫旅行4》《未知的餐桌》等觀察類節目持續向現實深耕……今年暑期檔,綜藝市場的「百花齊放」現象進一步增強,綜藝的整體品相也穩健、有亮色,這背後有以優愛騰芒為首的視頻網站與衛視在平臺層面的助推,也離不開綜藝製作公司們在內容層面的助力。
  • 助力遊戲IP國民熱度UPUP 年度十大遊戲音樂騰訊音樂「大玩+ 」佔六席
    近日,基於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大平臺用戶的音樂行為數據,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由你音樂榜」正式發布了《華語數位音樂 2019 年度報告》(下稱,由你年度報告),對 2019 年的音樂行業進行了多維度全面復盤。
  • 2020復盤|綜藝亂鬥中,逆向營銷「上位」
    儘管孵化了「雲綜藝」等全新的節目模式,但在聲量上,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好在困境並沒延續太久,《青春有你2》《乘風破浪的姐姐》等大熱節目的出現,令綜藝市場徹底回溫,且不乏後續的接力作品,引發全民討論。在歲末回過頭看,無論是在選秀節目出圈的維度上,還是在爆款項目產生、綜N代煥發生命力的維度上,2020年都取得了更進一步的實績。不難發現,在2020年的綜藝場中,逆向的話題營銷,成為了「出圈利器」。多個熱門項目,在前期都通過具有全民話題性的「嘲點」突破圈層壁壘,實現跨圈層的傳播,為節目帶來大量的關注度,而後逆風翻盤。
  • 2020復盤:綜藝亂鬥中,逆向營銷「上位」
    文丨犀牛娛樂,作者丨冷罐頭,編輯丨夏添2020年,綜藝場上風起雲湧。Q1季度,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預設的發展軌跡,大量頭、腰部綜藝進度停滯,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儘管孵化了「雲綜藝」等全新的節目模式,但在聲量上,仍然是有所欠缺的。
  • 芒果TV爆款綜藝IP養成指南
    說起文娛營銷,有一個無法避及的詞就是「IP」,這個詞從兩年前發端,到2019年被認為是炒得最多的詞,在百度指數中也有很高的提及率,對於打造IP,無論是娛樂營銷公司,還是傳統、網絡媒體平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 小阿七、飯思思、吳岱林等千萬級網紅「操盤手」YY的爆款方法論
    ,以多樣化的綜藝、音樂發行、經紀活動進行常規打造。沙子表示:「我們其實不是在立人設,我們是在挖人設。我們會根據主播自身的特點,從多個維度綜合挖掘,找到市場對標的明星或者網紅,再通過短視頻具象化,看用戶喜歡的是哪一種特質的標籤。」而這一立體化的人設也會不斷豐富、成長,創造更多的粉絲情感粘度。
  • 爆款級IP營銷方法論大揭秘
    還記得獲得2019坎城國際創意節公關銀獅的催淚大片《一個人的球隊》嗎?葉沙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他捐獻出肺、肝、腎、眼角膜等身體器官,讓七個人重獲新生。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中心的支持與授權下,Loong團隊聯合「我是創益人」將其中五位受益人組成了「一個人的球隊——葉沙隊」,繼續「葉沙」未完成的籃球夢。這個籃球夢的故事也讓器官捐獻領域的公益話題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 從《少年》到《燕無歇》,爆款歌裡管窺2020音樂江湖
    雖說這只限一個平臺的播放量統計,但很多入圍者也都是其它平臺的「流量擔當」,確實足以被列入2020年度爆款歌曲的候選。 從上述提到的所有爆款歌中,我們或可一窺內地音樂產業這些年的風雲流變。 在近年這一波爆款歌熱潮背後,正悄然蘊含著中國音樂產業的新變革,即中國原創音樂漸與主流商業音樂並駕齊驅,原創音樂人自下而上衝破行業壁壘晉升頭部。 若回溯十多年前的華語樂壇熱歌榜,滿眼看到的是唱片公司的藩鎮割據、主流音樂人的「神仙打架」;2020年聽到的每一首爆款歌背後,都是一名底層草根音樂人的「夢想成真」。
  • 由你音樂榜年度音樂報告解讀:國風興起,搖滾榜受爭議
    昨日,騰訊音樂旗下的《由你音樂榜》發布的《2019華語數位音樂年度報告》,基於全網音樂收聽、銷量以及聽歌用戶畫像等數據,總結年度華語數位音樂及音樂人類型,盤點2019年華語音樂行業的諸多變化和趨勢。2019,國風、偶像風靡之年先看進入榜單的音樂類型。
  • 「颶風計劃」爆款頻出《他只是經過》網易雲音樂累計播放量達1.2億
    歌曲上線三個月後總播放量超1.2億,單日最高播放量超過1200萬,連續霸榜網易雲音樂「飆升榜」,「熱歌榜」首位兩周,累計評論4W+。今年8月,網易雲音樂推出扶持音樂紅人的「颶風計劃」後,《他只是經過》成為繼《隔岸》之後, 「颶風計劃」成功打造的又一爆款單曲。
  • 2019暑期檔綜藝節目
    就是街舞2》和《樂隊的夏天》在口碑和人氣上都有亮眼的表現,但與往年的《中國有嘻哈》和《這!就是街舞》市民爆款還有一定距離。經過上半年的小規模衝突,暑期檔綜藝節目原本預計是再創輝煌,現在只剩下一聲嘆息。友愛騰網:創新,高聲譽,但沒有國家爆款1、愛奇藝音樂網佔據半壁江山,觀察型慢綜藝節目後來居上Love奇藝專注於音樂,一個是香蕉娛樂藝人定製的《我們的演唱會》,另一個是第二代香蕉娛樂的《中國新說唱2019》。
  • 同質化困境難破、音樂+旅行走俏,音樂類綜藝的掙扎與突圍
    儘管如此,曾經成為爆款的老牌節目在經歷了幾代更替的如今,鮮少能再次出圈、引爆市場。另一方面,今夏爆款《乘風破浪的姐姐》作為新興音樂綜藝代表備受關注,在「新老之爭」中為綜一代節目奪下一局。 在這一背景下,新興音樂節目品牌如何突出重圍,成為爆款?老牌音樂綜N代如何逆流而上,再續輝煌?
  • 網綜「橫向擴張」升級,《這樣唱好美》帶經典音樂破圈層
    無代溝,跨越圈層壁壘,以經典音樂為紐帶的《這樣唱好美》註定是面向全民的,因為經典承載著不止一代人的記憶。有人說,這是一個經典遠去的時代,非也。在對諸多快餐式流行音樂審美疲勞後,大眾對經典音樂的熱情高漲,只是國內音樂綜藝較少以經典音樂為主角,直到愛奇藝自製綜藝《這樣唱好美》出現。「音樂力」一直是愛奇藝的主賽道之一。
  • 在工作中,如何建立自己的方法論
    以翻閱借鑑之名,行拿來主義之實,試圖直接套用他人積澱總結的理論應用到自己的產品工作中,這就是欲望和動機(如果有小夥伴可以滿足這個需求,或許存在很大市場呦)。哈哈,扯遠了,說回正題:既然方法論不能直接照抄,那我們如何搭建更適合的方法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