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K12教育信息化企業十六進位(HexFuture)正式宣布獲得3000萬人民幣的A輪投資,由信天創投領投,藍象資本、飛圖創投、學大教育跟投。此前,十六進位曾獲得藍象資本天使輪投資。創始人劉丹峰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市場推廣和產品更新迭代。
十六進位(HexFuture)創立於2016年,是一家為基礎教育領域提供以課堂驅動的K12智慧教學聚合平臺。目前已進駐全國十餘個省份,覆蓋500多所區域化示範學校。今年的目標是進駐2000所學校,再覆蓋2000所學校。
十六進位使用場景示例:課堂成績分析
相比教育信息化行業的其他產品,十六進位的特點在於:第一,不需要學校採購新的硬體也能實現數據採集,降低了學校使用門檻。背後的邏輯在於裝備硬體招投標審批流程太長;第二,不改變尤其大齡老師的教學習慣,儘可能減少學習和遷移成本;第三,也不需要學生購買或使用智能設備。
十六進位使用場景示例:教學
如果拆分來看,十六進位主要提供為老師服務的全學科和全流程教學工具,不提供教學內容。內容資源部分,採用的模式是和第三方服務商合作,以及還有學校自身校本資源的提供。
關於競爭對手,劉丹峰告訴36氪,「就整體進軍公立校的企業來說,都是十六進位的競爭對手,因為每年的經費投入是固定的。同時,每個小環節也有競爭對手。但是在完整的教學環節中,目前還沒有競爭對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平臺也保持開放,不可能什麼都要自己做。所以十六進位最大的競爭壁壘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下來的那些數據。」
教育信息化行業,一直存在的問題是同質化嚴重和常態化運用很難。儘管每年的教育經費佔GDP的4%,各地方政府也會投入不少於8%的經費,也即超3000億元的資金投入。但在教育信息化企業1.0時代,要想進校,要求有很強的TO G能力。到了如今的教育信息化2.0時代,需要的就是產品能獲得一線教師和校長認可。
十六進位進校的策略除了常規的渠道代理商和大型學校觀摩會之外,最主要的是跟隨華為數字政府一起進校。因為華為承建了各地很多的數位化項目,政務雲足夠安全,也便於政府採購平臺上的服務。
團隊方面,創始人兼董事長劉丹峰畢業於清華大學MIT;總經理唐學武曾任微軟中國高級顧問及項目總監。
此次疫情,對於教育信息化行業是利好。首先,對於用戶來說,有機會體驗不同場景下的多家產品,能找到更適合自己學習的產品;其次,對於主管部門而言,很多之前採購的硬體不足以支撐此次教學。疫情結束後會更知道想採購什麼類型的信息化產品,尤其是教學環節本身和線上線下教學的銜接方面。
「但是,疫情也會對財務預算形成擠壓,投入可能會減少。所以對企業要求提高了很多,便宜且實用的產品服務才有競爭力。總之,這個行業不是用技術去顛覆教育,而是用教育來定義信息化應用」,劉丹峰說道。
關於獲投邏輯,信天創投認為,十六進位團隊經過與一線教師長期交互,已打造出一整套成熟的教學解決方案,在不依賴平板電腦等外部設備的前提下率先實現校內常態化使用,不僅更符合教師的教學習慣,同時能以較低的預算即可實現全流程在線化教學。
藍象資本高級投資經理陳晶表示,中國的SAAS市場一直沒有特別成熟,和中國消費者市場習慣的快舉快打有很大的關係,大家太習慣那些成百上千萬的數據和現金流了,沒有人願意等一款好產品。只要是用心做好產品,資本市場最終會給予合理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