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篇]日本劍道發展史

2020-12-26 央視網

[劍道篇]日本劍道發展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9日 16:39 來源:綜合

    在公元前473年,中國的吳被越所滅,吳的難民由山東半島及東夷諸島國渡海逃亡到日本,同時並攜帶了青銅製的「戈」與「劍」等。再經二百多年後,中國進入生產鐵器的秦漢時代,這些鐵器也隨同大陸與朝鮮渡海過來的移民們,一塊抵達日本。二世紀後半葉,耶馬臺國女王,遣使貢魏四次,獲魏明帝贈絹、銅鏡和大量的武器如「鐵矛」、「鐵劍」。

    最初創定劍法三個段位者「天地人」也就是「上中下」段的人,據傳為二世紀初,日本景行天皇之子「日本武尊」。此說乃是記載於距此六百年後(712年)完成的日本最初之書《古書記》和《日本書記》上的,但書上的內容大多屬於類似神話的傳說,內容就令人懷疑了。到第四紀中葉,在常陸國鹿島的國摩真人,創出「神妙劍」的劍法,此即為有名的「鹿島之太刀」,後世流派多源出於它。第八世紀末,桓武天皇的皇宮大夫和氣清磨,建立武德殿,武人於此練武,始自桓武天皇於至歷代「平安朝」的天皇,每年的五月五日,在此舉行天覽比賽。

    到了平安中葉的十一世紀初,由過去在戰場上實戰的經驗,發現在馬上作戰時,使用砍斬的機會比刺擊為多並較有利,也為了較利於拔刀,遂將原來單手使用,以刺擊為主,削僅為副的雙刃三尺直劍,改變形體為雙手使用,以砍斬為主,刺擊為副的單刃彎刀,也即成為今日「日本刀」的雛形。

    鎮西八郎源為朝,劍技凌駕號稱「西陲第一」之乃師,復創「陰陽」也即「左右」兩個段位,加上原有的「上中下」其五個段位的構型,成為後世的規範。

    源義經(幼名牛若丸),「平治之亂」其父源義朝被平清盛所殺,其母被擄並納為妾。故義經得免死,軟禁於山城國鞍馬寺,讀書習武。一日,於後山山谷中,遇上自稱為「天狗」的異人傳授劍技。義經將其融入日本刀獨特的使用法,成為源家一統的劍法。此劍法遂經由其門下,麼一法眼的門下八達人,成為有名的「京八流」或稱「鞍馬八流」,其支流等概直流傳至今。

    鎌倉朝以後,攻防的劍技與武具,亦益形進步與發達,為了防禦戰場上強而有力的矢箭,遂必須穿著厚厚的甲冑。而一旦到了白刃戰時,為了對付此類甲冑,遂將三尺以上,甚至於達到四至五尺長的太刀,把劍尖垂斜於右或左後,揚劍從斜上方往斜下方砍下,或從斜下方往斜下方揮斬,所以才產生了「構」的構型。

    室町幕府末期進入了戰國時代,於1544年火繩槍輸入日本之後,厚重的甲冑已失去其防護的能力,遂改著用利於進退的輕巧護甲,刀劍的尺寸也改短。由常佩刀(刀刃向下,水平式掛吊於腰帶上)改成為刀刃向上,斜插於腰帶上,劍技也以攻擊頸、喉、腰、腋下、股間與手腳關節等等,護甲所保護不到的地方為主。此時代學習劍法,以真劍、刃引(鍛劍時沒有嵌入刃鋒的刀)、木刀等作「型」的練習。

    一代劍聖上泉伊勢守信綱,發明以三尺餘長的竹子,從留下刀柄的部分,往刀尖方向逐段割成四片、八片、十六片或卅二片,再以厚木棉布作成袋子把它套起來,做成素麵素小手,可直接互相擊打練習的「袋竹刀」,但一直到後世它除了其傳下的新陰流,新當流,和部分一刀流所接納沿用之外,它的流傳並不普遍。

    戰國過去,經桃山時代進入到江戶時代,天下劍豪輩出,武道之興盛達最高潮。1764年前後,中西忠藏仿擬頭盔,護胸,籠手而發明了面,胴,小手等護套,並將竹子割成四片,加上先革,中結,約絲,柄革,鍔而做成竹刀,然後限定打擊有護套保護下的任何地方。當時劍術的練習與比賽,這就是現在我們所學習的「劍道」最初之雛型。但各流各派,仍保有其各自獨創之「型」的劍法,故以真刀實戰,仍需輔以型的練習,到德川幕末為止,天下的劍法流派,達二百餘流之多。

    明治維新後,廢藩治縣,失去主家的武士們,紛紛淪為浪人。1876年發布除軍人警官之外,一般人的帶刀禁止令,使原來的武士們,為了生活,不得不轉事農工商之工作,但卻又因不擅其事,以致多陷入衣食無著,生活窮困的地步。

    明治十年西南戰爭爆發,警視局招募全國劍士,組織「拔刀隊」討伐西鄉隆盛,十二年JCH正式興習劍術,同年五月,集各地劍士舉行擊劍會,首創製定「勝負三次」的辦法,並由直心影流,鞍馬流,寶山流,立身流,一刀流,傳流,自源流,無念流,柳生流,鏡新明智流等十流中,各採一式,制定成「警視廳流」之劍道型,此型後來也為全國的學校所採用。廿八年於京都平安神宮內,舉行武德祭,重建武德殿,成立「大日本武德會」,卅六年制定範士、教士之稱號,後再加煉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的日本,被日本國土佔領軍總司令部,認定劍道為殘酷恐怖的武技,遂與射擊、銃劍術等,全面的禁止練習,一般人所擁有的護套,全部沒收並予焚毀等。後來由森順造氏等出面陳情並反駁謂:「劍道並非如貴部所思,專為學習殺刃為本旨之技,其所含更高次元的精神意義為:承習古傳諸流攻防體技之間,不僅形而下之體格、體力、健康、長壽等之增進,更能具備形而上之觀察、理解、判定、斷行、思考、克己、撙節、禮讓、信義、仁愛等精神上的教育,故貴部如此禁絕,是否悖民主主義之自由精神,何況,際此原子武器的時代,而卻對此劍道有所畏懼而予禁絕,豈不是一件非常可笑的怪事,與淺慮謬誤之指施?」,如上反駁提出後,劍道禁止的命令果獲停發。昭和廿四年舉辦戰後首次全國劍道競技選手權大會,向總部提出申請,卻未獲正式批准,但也並不加以禁止,故就在這樣形同「默許」的狀態下舉行。

責編:陳昌娥

相關焦點

  • 《劍俠義墨·劍道》中國歷史上劍道的起源和發展,和日本劍道的來歷
    劍道一詞最早出現先秦古籍《吳越春秋》裡,越王勾踐與劍客越女的一段對話裡。中國古代曾一度將劍的修行稱作劍道,《漢書藝文志》中也記載有《劍道》三十八篇,可惜現已經缺失。除此之外,其它還有劍法十二篇。另外《渾元劍經》,是元末明初畢坤所寫,是一本詳細地論述劍法功法的武學專著。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劍道早已有了相當完整的理論體系。
  • 日本人使用日本刀的技藝為什麼被稱作「劍道」?
    與中國劍不同的是,日本刀是雙手持握的武器。因此與劍訣中要求左中右三個方向進攻不同,劍道的攻擊則要求最短最快,從最直線的方向進行突擊。而深受禪宗思想影響的劍道,對於「殺人刀」一擊必殺的理解更為透徹,在沒有攻擊機會之前,真正做到了「彼退我乃進,彼退有奇伏;彼進我亦進,彼進乃窮蹙。」
  • 《我在東京教劍道》:當日本武士刀遇上劍道,面對疾風吧!
    沒錯,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一本「劍道」的小說。簡介:穿越到了1980年的東京葛氏區,繼承了道場,父母雙亡,有妹有房,但是存款快見底了,學生沒有,怎麼辦,急,在線等。算了,不管了,快樂就完事了。面對疾風吧!明明亞索是用日本武士刀,卻被稱為疾風劍豪,說來也巧,這本書的書名《我在東京教劍道》,我仿佛已經看見大批的「疾風劍豪」要重出江湖了。這本書的作者是範馬加藤惠,1級作者7月17日上架,首訂6200,7月18日達成精品。目前61.39萬字,22.44萬推薦,有一個白銀盟主。
  • 劍道、花道、茶道……日本為何那麼多「道」?
    例如常見的茶道、花道、香道、劍道……武士道等等,就是吃個拉麵也有面道,某種意義上來講,把尋常的事做到極致就成了「道」,而這又剛好符合日本人的特質。從什麼時候開始,日本人專注於「道文化」了呢?在漫長的歲月裡,道家文化在日本國土上進行不斷地發展,逐漸建設為有日本特色的宗教主義,這樣從原本的中原道家一躍發展成神道教的神學理論,也給後來的日本人熱衷於各種「道」文化打下了基礎。
  • 《我在東京教劍道》:史上第一劍道流小說,堪稱劍道百科全書!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有關「劍道」的小說。《我在東京教劍道》,範馬加藤惠,1級作者。分類:輕小說-青春日常。主角穿越到1980年的東京,名叫桐生和馬,父母雙亡,家裡有個妹妹千代子,還有個沒有一個學生的劍道。主角想趁著日本泡沫經濟還未起飛之前,把道場賣了,緩解家裡的經濟危機。妹妹不同意。而助拆團的極道人士已經找上門了。第二章,「晴天娃娃」。家裡的生活確實有點揭不開鍋了,妹妹連一件像樣的新衣服也很久沒買了。
  • 刀光劍影裡的「堅持」和「謀略」 體驗日本劍道
    這描述的是日本傳統的競技性器械武術——劍道,一直以來,日本劍道因其神秘性而廣受關注。學習劍道要注意什麼?出擊前為何要大喊一聲?記者近日走進溫州久明劍道館,為你揭開其「神秘面紗」。  入門:劍道練習前鞋子擺放有講究  上月29日晚7時許,在市區水心的一家劍道練習室內,十幾名身穿日本劍道服的劍道愛好者,正一邊大聲叫喊,一邊不停地擊打著。
  • 日本的劍道起源於哪裡?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精神
    劍,在日本是非常受尊重和崇拜的兵器,日本的劍、刀,這兩種稱謂一開始是混用的。日本經歷了七百多年的武士社會後,劍漸漸在上流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即便是在當今日本社會仍然如此,不管是社會哪個階層,都會以習劍為榮。早期,沒有日本劍道的這個稱呼,只是和中國一樣,是一種劍的技藝。劍道最早見於《古事記》和《日本書記》等歷史典籍中,被叫做 「多知加伎 (たちかき)」 。
  • 歐洲擊劍術、日本劍道、中國劍法, 哪個才是實戰王者?
    歐洲擊劍術、日本劍道、中國劍法, 哪個才是實戰王者? 歐洲擊劍術、日本劍道、中國劍法都是當今世界較為知名的劍術流派,都自成體系但又截然不同,千百年來在各自的國土發展傳承,都有著自身的優勢和缺陷,那麼,這三種劍法在實戰中誰更強一點呢?
  • 怎樣才算日本深度遊?踢館日本劍道,剁手中古店
    日本「國技」劍道都有哪些講究?穿著「一袋大米」重的裝備如何打得乾脆利落?日韓明星都在逛的中古店有多火?上個月,我又去了一次大阪揭秘隱藏在生活細節中的日本文化劍道劍道不只是一種格鬥運動它更是一種修行有著日本武士的「浪漫」
  • 劍道:貫穿人生的旅行
    劍道非擊劍也 「劍道」是傳統的競技性器械武術。其最早源於古籍《吳越春秋》,於漢唐時期流傳到日本。明治維新日本政府頒布「廢刀令」後,以竹刀代替刀形成體育劍道。其正式比賽通常在室內進行,因選手赤足,因此對場地木地板的質量有較高要求。
  • 同樣是劍術,為何日本劍道遍地開花,傳統劍術卻日漸衰微?
    日本劍道有著完善的等級制度,完善的比賽規則,系統的訓練方式,這種明確的制度,像打遊戲升級一樣,對年輕人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相反,傳統劍術,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有著獨特的訓練方式,卻不成體系!日本劍道日本的劍道規矩特別多,已經不是哪裡不能擊打的問題,他們的有效打擊點只有這麼幾個:1、面:左面太陽穴至右面太陽穴的位置;2、小手:手套的前段;3、胴左右兩面:不包括心口位置;4、及突刺:喉嚨部位。
  • 在東方,無論是中國的武術還是日本的劍道,都跟西方有本質的區別
    與中國劍不同的是,日本刀是雙手持握的武器。因此與劍訣中要求左中右三個方向進攻不同,劍道的攻擊則要求最短最快,從最直線的方向進行突擊。而深受禪宗思想影響的劍道,對於「殺人刀」一擊必殺的理解更為透徹,在沒有攻擊機會之前,真正做到了「彼退我乃進,彼退有奇伏;彼進我亦進,彼進乃窮蹙。」
  • 日本97歲劍道大師講述容貌不老的秘訣是什麼?
    在盛傳劍道的日本,有一位年逾九十的劍道高手安住紳一郎,然而大師一出現,所有人都驚呆了:他他他...真的已經90多歲了嗎?!!▲圖右為劍道大師,圖左為其妻子。安住紳一郎先生除了劍道大師的身份,還是一位營養學博士,說起「容顏不老」的秘訣,安住紳一郎先生稱,數十年如一日的劍道練習使他擁有強健體魄,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老夫妻已經堅持食用納豆超過30年!
  • 晚年悟透奧義的日本劍道之祖:門下盛產劍聖,比宮本武藏早150年
    日本歷史上崇武的民族,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民間文化,都對武道非常痴迷,一些在劍術、武道方面有著極高的人物甚至會被尊為「劍聖」。而唯一能夠被稱之為劍道之祖的人僅此一位。此人開創了日本有名的飯筱長威齋家直,後世劍聖多師從此門,是名副其實的劍道之祖。
  • 為什麼日本有劍道,弓道等傳承傳統文化的存在,而中國沒有?
    不僅是「劍道」,「弓道」,類似的還有「茶道」,「花道」,等等一大堆的「道」,在日本仍然鮮活的存在,當然還有「武士道」。日本的這些「道」,都是什麼?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大家就都明白,為什麼中國沒有這些。我們常說,日本是個等級森嚴,禮儀規矩特別繁瑣的國家。所有的「劍道」,「茶道」等這些,就都是行為規範,你要學習這些,首要的不是要學會怎麼做,而是那些事你不能做。中國歷史上,也有個階段,整個社會由一套既分門別類,又包羅萬象的禮儀,規矩構成的時代。
  • 劍道不僅是一項運動 更是人的精神導師
    「正面向敵讓我迎著困難而上」每周六日的晚上7點,在上清寺的一個40平米的房間裡,十來個身穿黑色劍道服飾的人,都會在室內相互喝喊著一對一競技,他們喊著外人聽不懂的日語、韓語,這喊聲遠遠高於莎拉波娃打網球時所發出的聲音。他們的著裝奇特,頗有點日本武士的意思,一身黑色劍道服飾加上一個面具,手持一把竹劍,以前經常在電視中看到的武士之間的對決,在現實中出現了。
  • 傳武劍道傳人對陣歐洲擊劍冠軍!誰能勝出?
    「劍道」一詞來源於《吳越春秋》。兩漢時期,中日就有兵器及冶煉鑄造技術的交流往來。中國雙手刀法隋唐時期流傳到了日本。傳至日本的刀法經過長年戰爭歲月不斷演變,在日本江戶時期,形成了日後體育劍道的雛形。劍道沒落明治維新後,廢藩治縣,失去主家的武士們,紛紛淪為浪人。
  • 2018年CKOU成都劍道段位審查會規程
    日本劍道形(僅限實技審查通過者) .附錄 科目 段位 內容 備註實技 1段~3段 實際技能 日本劍道形請說明練習劍道型的必要性和效果。 2 「殘心」について説明しなさい。 請說明劍道中的「殘心」。重慶劍道友會重慶劍道友會渝劍道館成立於2004年,是重慶第一家劍道館,也是國際劍道聯盟(FIK)中國事務部(CKOU)認證道場。
  • 日本一高中設自衛隊課程教槍道、劍道,防衛省稱驚訝
    日本一高中設自衛隊課程教槍道、劍道,防衛省稱驚訝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5-09-09 13:16 來源:澎湃新聞
  • 日本第一劍客承認,因為一本中國書,自己成為劍道至尊!
    日本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個武士道精神嚴重的國家,其實在日本內壁確實相當崇尚武力。但是最令他們崇拜的還是那些劍豪的。日本可以說自從有了刀劍開始日本就專注於發展刀劍質量,在日本的戰國時期,日本刀劍質量堪稱世界最強的刀劍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