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東將現南淝河景觀風光帶 未來可以看到更美的夜景

2020-12-12 安徽門戶網站

合肥將構築具有親水理念的南淝河景觀風光帶,在城東營造市民旅遊休閒的溫馨港灣。記者獲悉南淝河綠化提升工程即將展開,涉及長江東大街至當塗路河道綠化提升,總面積為12.7萬平米,為創建生態瑤海打下良好基礎。

南淝河有部分河段缺少親水空間

南淝河作為合肥的「母親河」,是全市一條主要河流和風景地,不過沿途有部分河段缺少親水空間、沿河人行廊道,沿河節點存在缺少觀景點或景觀小品損壞缺失等現狀。為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南淝河綠化提升工程設計即將展開,打算利用現有景觀、空間條件,重點設計遊憩帶,打造區域特色,創造城市魅力的展示舞臺,營造市民旅遊休閒的溫馨港灣。

記者從瑤海區市政和園林綠化管理辦公室獲悉,本次南淝河綠化提升建設規模面積約127000平方米,總投資約3000萬元。設計範圍從長江東大街一直到當塗路段南淝河北側。工程定位上既要滿足合肥城市防洪排澇的水利功能,又要利用水系形成景觀廊道,構築具有親水理念的南淝河景觀風光帶。

景觀設計上,將充分利用南淝河現有自然地形、地貌和綠化的生態環境,進行富有創意的河道環境景觀設計,融建築小品、水系坡地、綠地、園林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在東部城區形成優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整體水系景觀設計要在尊重現有規劃和現有自然條件的基礎上進行,要體現自然、幽雅、大氣、簡潔,實現環境育人、景物宜人的境界。

通過水景植物搭配改善微型氣候

本次工程強調以人為本,創造一個休閒舒適的遊覽觀賞環境。同時,改善微型氣候、製造優良的空氣品質,追求生態美。經過護岸加固、景觀提升改造等,使南淝河不僅發揮防洪排澇的作用,結合周邊環境,充分考慮河岸的綠化、景觀,使工程集防洪排澇、綠化景觀等功能於一體,以完善河道網絡,提升區域的整體品質。

為有效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將考慮在河道沿線布置人行廊道、親水平臺、健身廣場、草坪臺地、休閒亭、公共廁所、園林小品、小雕塑、景觀花架、休閒座椅、樹池、生態停車場等,以供居民觀賞、遊憩。在植物搭配方面可以選用喬木、灌木、地被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各種植物的色澤、形態、季相變化,使之形成千變萬化的景觀效果。

未來,等天黑了在南淝河岸邊逛一逛,可以看到更美的夜景。為了提升城市環境,滿足夜晚居民的觀賞休閒健身活動,還計劃對河道進行照明設計,通過亮度變化、顏色差異來突出河道的整體特點,賦予其夜景美感。

相關焦點

  • 合肥將圍繞南淝河和板橋河打造系列濱水景觀
    身為合肥的「母親河」,南淝河及其支流在瑤海區內一直缺少系統的綠色廊道,導致岸線地區開放空間不足,景觀生態缺乏活力。如今,合肥將對南淝河及板橋河的生態、景觀效應進行系統規劃,北至宿州路,南至規劃中的龍崗路跨南淝河橋沿線地區,都將逐步塑造濱水景觀空間,未來一個碧水穿城的生態瑤海將更加成型。
  • 合肥:南淝河將打造濱水82公裡綠道
    原標題:合肥「母親河」有望變身「蘇州河」《南淝河兩岸景觀空間總體規劃》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作為合肥市的「母親河」,南淝河是串聯巢湖、環城河、板橋河、四裡河、董鋪水庫生態景觀的一條重要景觀軸。隨著水質逐漸向好,南淝河如何規劃打造迫在眉睫。
  • 「趣讀合肥」廬州記憶 重煥新生——黑池壩:駁岸線流光溢彩 夜景美...
    很多建築、很多地標都記錄了合肥城市發展的重要軌跡,它們,在經過改造後華麗轉身,順應時代潮流,也玩出了新花樣。今天的合肥,正在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範」,城市面貌將不斷更新、完善,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於繁華中縱享繁花浪漫,於寧靜中邂逅生活品質,合肥的美,隱藏在喧鬧的都市,抑或在寂靜的鄉村;隱藏在街角旮旯,抑或在公園庭院……不管在哪兒,總能找到你想要的生活。
  • 合肥安醫大四附院將開診 地鐵2號線延至小廟
    5月21日在瑤海區和平路看到,馬老大燒烤、安紡程記龍蝦等「老字號」紛紛搬遷至此,和平路美食街氣象初現。合肥南淝河和二十埠河將構築親水景觀風光帶目前,南淝河和二十埠河的河道綠化提升項目正在進行方案設計,重點對兩大河流實施河道岸線綠化,傾力構築具有親水理念的景觀風光帶。5月17日,小編從瑤海區市政園林辦獲悉,東部城區今年加大了水汙染防治力度,以排水設施建設、重點流域水環境整治為重點,持續改善廣大居民關注的水環境質量。
  • 魅力東城換新顏 生態瑤海更宜居
    這是瑤海區繼月亮灣公園、濱河公園、銀屏街、和平廣場等一系列生態綠化工程之後,為合肥主城區再次「美顏」。合肥「母親河」南淝河靜靜流淌,「城市之肺」瑤海灣溼地公園輪廓初現,瑤海越來越美,越來越生態、宜居,東城一片生機盎然,正煥發出新的活力,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 合肥南淝河碼頭建起雨汙處理系統
    作為南淝河流域唯一擁有港口碼頭的縣區,肥東縣在南淝河流域水環境問題整治專項行動結束後,對港口碼頭的整治不遺餘力。建造碼頭雨汙處理系統南淝河流域內的港口碼頭全部集中在肥東縣。港口碼頭上若不進行雨汙處理,未處理的雨汙水排入南淝河,對南淝河的水質影響較大。
  • 合肥將建6個10平方公裡以上森林公園
    今後,合肥市民將能看到更多的「翡翠項鍊」散落在合肥的中心城區,或環繞著河,或擁抱著湖,又或者排列組合成一個森林公園。  能讓市民感覺到「美」的不止於此,投資555萬元使8條小街巷變臉,明年五一就可以在巢湖岸邊的溼地垂釣……  記者在合肥市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上獲悉,這些都將陸續出現在合肥市民的生活中。
  • 沿南淝河路未來能從老城區直達巢湖邊 合肥方興大道至環湖大道段...
    近日,隨著最後一車混凝土的順利澆築,宣告南淝河路工程龍川路下穿隧道頂板澆築順利完成,比工期計劃提前3天全部完成。龍川路下穿位於南淝河路與龍川路交口處,設計為南淝河路下穿龍川路,雙向6車道,全長約462米。相關人士表示,這個下穿是制約南淝河路早日實現全線貫通的關鍵一環。  合肥市重點局相關人士透露,更早前開工南淝河路(周谷堆路~東二環)工程也有新的進展。
  • 合肥版雄安新區,未來合肥發展新極點?就在城東!
    機器人小鎮是區域內重點打造的科技特色小鎮,總投資150億,合肥東部新中心的科教新城板塊,就以機器人小鎮依託,被譽為「合肥版雄安新區」,將成為未來合肥發展的極點。城東熱土之上,總有未來的「種子」被搶先耕種——龍湖·龍譽中心,就是這樣的存在。
  • 合肥濱湖「外灘」設計五方案出爐 市民可提建議
    其中位於塘西河口的公共客運碼頭,可以將遊客送往巢湖的各個景點。大型遊輪都將從這裡出發,從而實現合肥人「通江達海」的夢想。此外,方案以都市旅遊為主線,設計了兩條線路。一是整合了區內的人文公園、自然溼地、郊野田園等生態資源的自然風光之旅。二是整合了區內的標誌建築、商業街、購物中心、娛樂設施、文化展館等城市旅遊資源的都市文化體驗之旅。
  • 合肥將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
    省、市國土部門將統籌推進新橋機場建設與城市規劃相銜接,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銜接,推進合肥新橋機場建設成為推動安徽對外開放的「新門戶」、融入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的「新樞紐」;緊扣綠色共保理念,推動駱崗中央公園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爭當「綠色發展樣板」;積極推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支持長鑫等重大項目做大做強,助推合肥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高地
  • 合肥全面推動南淝河流域綜合治理 擬建雨水調蓄池16座
    原標題:南淝河流域擬建雨水調蓄池16座 8月31日,記者從全市河流水質改善暨河湖長制工作調度會獲悉,1—7月均值情況,全市15個國考斷面14個達標。 其中,作為合肥的「母親河」,南淝河水質得到改善。今年以來,南淝河施口國控斷面COD、氨氮、總磷均值優於考核標準。
  • 「合肥之源」處將現鄉村CBD
    日前,在合肥市蜀山區小廟鎮將軍嶺,「合肥之源」揭牌落成,未來蜀山區將圍繞「合肥之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帶領市民走進西郊公園,喚起文化歸屬感,激活鄉村振興。作為示範,目前已盤活42套閒置農房,打造精品民宿,形成城鎮、鄉村與景區「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建設成鄉村CBD。
  • 新疆伊犁河景觀帶風光美
    原標題:伊犁河景觀帶風光美 聞名遐邇的「塞外江南」——伊犁河流域因降水量豐富被稱為「新疆綠島」,是新疆生物多樣性最為集中的地區。而伊犁河也是我國唯一向西流的河流。
  • 合肥一批大建設項目獲準立項 合作化路南路向南打通祁門路—龍圖路
    本項目位於合肥濱湖科學城,北至機場跑道、南至黃河路、東至包河大道、西至青海路,總用地面積約2600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方整形、土壤改良、苗木栽植、駁岸、水處理、水生植物、湖岸景觀、硬質景觀、室外安裝、景觀小品、亮化等。
  • 南淝河路豎兩個路牌 合肥包河整治不規範路名牌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南淝河路豎立著兩個路牌,南一環至南二環路段稱為"淝河路",南二環至繁華大道路段卻稱為"南淝河路"。針對不規範路名牌現象,合肥包河城管今天表示,將對此開展整治。
  • 南淝河河堤緊急加高100公分
    7月26日,合肥再降暴雨,雖然是周末,合肥南淝河河堤上卻早已擠滿了防汛搶險人員。歷經8個多小時的連續奮戰,河堤高度提升了100多公分,為合肥南淝河合鋼引水渠段建起了一道「安全牆」。 「接到指令後,我們組織了40餘人前往南淝河河堤進行加固,從早上6點便開始加固河堤工作。」
  • 合肥版寬窄巷子,帶你穿越百年前的合肥舊時光!
    合肥的美遠不止於大山大水每一條小路、每一條街巷如同這座城市的血管流淌著歷經百年的韻味李鴻章手書的「廬州第一亭」淮浦亭,將淮浦春融開篇。栩栩如生的市井雕像,重新喚起老合肥人生活的記憶。吆喝聲,炒茶聲...仿佛真的看到了當時合肥人生活的煙火氣。
  • 南淝河底人造零下30℃凍土 2號線有望11月實現洞通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 近日,合肥室外溫度逼近40℃,而在南淝河大東門區域地下十幾米處,卻因零下30℃的低溫,沿南淝河岸邊自東向西至河道中央,產生了一片零下30℃凍土。記者從合肥市軌道質監站獲悉,2號線採用冷凍法施工的大東門站區域,已基本完成冷凍作業,兩臺盾構機將穿越約11米長的凍土區域,最終穿越南淝河河底,從大東門站吊出地面。
  • 文化合肥│ 迎一縷南風,讀城南故事
    南淝河主要支流共8條,分別為四裡河、板橋河、二裡河、史家河、關鎮河、二十埠河、店埠河和長樂河。南淝河既是市區重要的涉水景觀,又是通航河道,同時又接納合肥市眾多汙水處理廠尾水、城市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她用兼容並包的胸懷,懷抱著合肥這座城市的美麗與汙垢。知恩圖報、敬畏自然,是合肥這座文明城市與生俱來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