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義大利食物,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披薩。不過,如果你和義大利人聊起必勝客或者棒約翰,恐怕義大利人民會第一時間皺起眉頭。義大利披薩和美式披薩,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在19世紀第一波義大利移民進入美國前,美國人應該還不知「披薩」為何物,但我在去義大利前,幾乎不知意式薄底披薩為何物,必勝客就代表了我的披薩全世界,直到吃到了第一口瑪格麗特披薩,幡然醒悟「人生仿佛被點亮」原來不只是個比喻啊。
所有人都知道披薩是義大利菜,將它的名字傳遍世界的卻不是義大利人自己,而是在大西洋對岸的山姆大叔;看起來把義大利稱作「意呆」不是沒有道理的。
只要是吃過兩種披薩的人,都能感到兩者的明顯不同,不僅是外形和口味,還有蘊藏在其中的烹飪理念。
從披薩醬中就能看出一二。意呆人使用的新鮮的蕃茄醬汁、橄欖油、大蒜和牛至(oregano),他們追求的是食物本身自然質樸的滋味,清淡且清爽。而美式披薩用的番茄醬是經慢煮而成,而且每一家店可能還都不一樣,有自創的醬汁配方,口味普遍比較濃鬱,對於意呆人追求的清新自然,老美估計無法理解。
另外,兩者對肉的處理也各有一套「哲學」。美國向來是肉食愛好者的天堂,這是一個你逃不開肉的追隨的國度,它無處不在,並且種類應有盡有,各種漢堡、熱狗、辣香腸、培根,只要是屠夫給的,他們都欣然接受。因此披薩上,也是肉越多越好,典型暴發戶狂野做派,不過這應該是肉食動物的福音。
意呆人想,怎麼會有這麼荒謬的事。在他們的餐桌上,從不會在一道菜裡出現一種以上的肉。意式披薩上的料一般不超過三種,最經典的來自那不勒斯的「瑪格麗特」披薩上甚至沒有肉,只有番茄醬、羅勒葉和莫扎裡拉奶酪。真好奇保守的意呆人如果看到臭名昭著的美國「Garbage Pizza」會作何反應。
兩者的披薩底也各有不同,用披薩底來區分兩派披薩的方法已廣為流傳。意式披薩的底其實有很多種,事實上幾乎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風格,但有一點,從未改變,那就是薄底,而且非常巨大。一個披薩上桌,佔據了三分之二的面積,但由於它非常的薄,即使是一個女生也能把它幹掉。其原料也很簡單,只用麵粉、水和酵母製成。至於美式披薩,則是深盤厚底,不僅厚還發明了芝心披薩這樣神奇的存在。所用原料在意式的基礎上還加入了糖、鹽和油。與乾脆的意式薄底披薩相比,美式的就顯得有點蓬頭油麵了,口感上更像是麵包,而且是鋪了厚厚一層肉的麵包。
許多意式披薩店仍然沿用著傳統古老的窯烤方式來烹飪披薩,這對披薩師的要求就高了,火候以及時間的掌控需要一定的經驗才能做到遊刃有餘。而美國快餐式的披薩文化註定他們只會選擇電子烤爐,設定好時間就等著披薩出爐了。
不過我相信在最初,當第一次義大利移民將披薩帶到美國,在二戰期間在義大利嘗到了這種薄餅的美國大兵歸來後對它極盡讚美並將它發揚光大後,那個時候,美式或意式的披薩應該並沒什麼差別。但美國人堅持發揚了自己的審美和口味,對它進行了再創造,於是有了現在的必勝客和棒約翰。但美國人似乎有點走火入魔的傾向,聽說如今在美國甚至不少義大利餐廳裡,披薩還是美式的。
~~~~~~~~~~~~~~~~~~~~~~~~
《美食樂翻天》:FM106.6濟南新聞廣播,每天下午16:10--17:30播出。
「敏以食為天,健以食為先」,阿敏阿健帶您吃遍濟南!
微信公眾帳號:1066美食樂翻天
微信號:mslft1066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