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鱸魚肥。國慶期間,不少遊客來到松江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在小橋、流水、人家之間,尋覓江南古鎮的那一抹鄉愁。
行上大倉橋,看市河蕩蕩,歲月悠長。
走在中山西路,「東到華陽西跨塘」,笙歌猶在耳,桂花兀自香。
中山西路,是曾經古松江最繁華的十裡長街的西段,至今仍遺存著大量的老建築。現今部分已對外開放,並且形成了獨特的歷史風貌街。
杜氏雕花樓
杜氏雕花樓被譽為「松江最美的一座老樓」,現闢為松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
在廳堂迴廊之間穿行,可以感受到整座小樓的玲瓏精緻,處處讓人驚豔。
樓東面的馬頭牆下,又新添了一處景觀——雨巷。很多朋友還沒有發現,超有視覺衝擊力!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沒錯,牆上寫著的,正是戴望舒的《雨巷》。這首詩也是詩人當年寓居松江時所作。
漫步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松江布展示館
松江布展示館就在杜氏雕花樓對面,兩座老宅隔街相望。
「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被譽為「衣被天下」的松江,明清時便是全國棉紡織業中心。展示館所展示的,便是松江曾經的驕傲——松江布。
展示館外間,是琳琅滿目的松江布文創品,喜歡的話還可以購買哦~
藝雲閣
「藝雲閣文化藝術空間」位於倉城老宅「王氏宅」。原為明代朱御史宅基地,後依次易手顧、陸、王三氏。
抗戰前,王子彝買下該宅,1937年再修儀門,新建了前廳,故王氏宅又稱王子彝宅。
前院有一口明代古井,百年老榆樹三棵。後院有清代古井一口,90餘年棗樹一株,及數十年樹齡的枇杷樹、橘子樹、銀杏樹。
目前,宅內正在舉辦《王尚德書法展》。
張氏米行
張氏米行建於民國時期,有著江南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南為臨河樓,北有碾米車間,倉房式,重簷頂。
有明堂
有明堂(張明藝術館)位於松江區中山西路169號,是一處讓人充滿驚喜的藝術美學生活空間。
◆
倉城的更多美和驚喜
等著你親自去發現哦~
資料:人文松江
編輯:沈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