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現代詩,徐志摩《再別康橋》和戴望舒《雨巷》,你選哪個?

2020-12-14 老張侃詩詞

古典詩歌的美,我們無需贅言。那種意境之美,那種簡潔字詞背後的無限悠長,只有中國人才能品得出來。

唐詩宋詞

然而到了近現代,古典詩詞幾乎被摒棄了。新文化運動、白話文更新使得原有的詩歌體系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在很多知識分子的支持下,白話詩歌開始在文學史上佔據主流位置。

很多人對此很是不以為然,因為最經典的傳統文化的詩詞意境,都在古詩詞當中,今天的詩歌,即便是再有意境,再講究中西詩學的融合,也無法真正還原唐詩宋詞的魅力。

古詩詞之美,今天的詩人很少能夠寫出來

然而,現代的白話文詩歌,至少這兩篇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至少在現代文學史上,這兩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這兩首不輸於古詩詞的現代白話文詩歌,一首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首則是戴望舒的《雨巷》。

戴望舒·雨巷

如果讓你選中國最美現代詩,這兩首詩篇,你會選擇哪個?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的情懷,都在那個狹窄的雨巷,孤獨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身上。詩人的迷惘感傷,有著深刻的意境之美,也有朦朧幽深的質感。

雨巷

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們不自覺的就會在眼前湧現出這樣的景象: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在我們的古詩詞當中,表達這種淡淡的哀愁的詩篇都很多,戴望舒顯然借鑑了很多。同時作為學貫中西的學者,他對於當時流行的歐洲詩歌流派也有自己的感悟,所以將兩者進行融合,勾勒出了《雨巷》的美麗意境。

雨巷

試想一下,在一個陰雨連綿的季節,詩人一個人在狹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當時的詩人不過22歲,但是卻投入到革命當中去,面對兇殘的敵對勢力,詩人的內心充滿忐忑和消沉。所以,他的所有的理想,也就是詩中的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他以現實寄託於美景,渴望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丁香一樣的姑娘

說起丁香,古人有云,「丁香空結雨中愁」,就是用雨中丁香結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徵的,戴望舒顯然受到了啟發。

丁香空結雨中愁

再說《再別康橋》,這首詩記錄的是詩人和康橋之間的離別,情感起伏造就了這首詩的依依惜別。這首詩的語言輕盈柔和,而且形式精巧圓熟,宛若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處處美妙的意境。有古詩詞的韻味,是現代詩詞的追求,這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再別康橋

在中國古詩詞當中,有不少這種柔情似水的詩篇。顯然,作為革新者,詩人徐志摩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賦予了詩歌獨特的意境,使得詩篇本身帶來了清新飄逸的風格。

徐志摩·再別康橋

古詩詞的柔美,在這首詩篇當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而這首現代詩,顯然也帶有了古詩詞的意境之美。這是徐志摩最美的詩篇,也是為數不多的不輸於古詩詞的現代詩。

這兩首白話文現代詩,徐志摩《再別康橋》和戴望舒《雨巷》,若選擇最美的那一首,你會選擇哪個?

相關焦點

  • 雨巷之後,再無戴望舒?一首寫給蕭紅的悼念詩,改變了對他的認知
    戴望舒,字朝安,杭州人。中國象徵主義詩人,著名詩歌《雨巷》的作者。關於民國文人中的一劑春藥,戴望舒,我們熟悉的,往往只有一首美輪美奐的現代詩《雨巷》。在筆者的印象中,「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和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是不相上下的。
  • 這兩首詩,不僅是新月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詩,也是現代詩中最美的詩
    而詩歌發展到現代,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中國詩詞受西方文學的影響。開始探求新的發展方向,現代詩歌開始氤氳而生。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因而現代詩往往更追求美和意境的抒發。現代詩中有兩首詩,這兩首詩,不僅是新月派最具代表的兩首詩,也是現代詩中最美的詩。那就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和卞之琳的《斷章》。
  • 徐志摩很美的一首詩,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愛情來得如此突然!
    徐志摩與林徽因影視形象民國時期的詩人大多極其浪漫,無論是戴望舒,還是徐志摩,那都是深情的男子,他們以一種細膩的情感描繪人世間最美的愛情。戴望舒的《雨巷》則是營造出了一種朦朧的美,以及朦朧的相遇,詩人猶如是在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在那條小巷裡遇到了丁香一樣的女子,她憂愁又迷人,詩人通過這樣的一種相遇,表達了自己對於愛情的嚮往,從而寫得也是極為深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了濃濃的愛意。
  • 重溫經典詩歌|徐志摩:再別康橋
    今天分享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詩人通過描寫和康橋的告別來表達對自己心中理想的告別。1928年的秋天,徐志摩最後一次重訪英國劍橋(舊譯康橋),乘船返回中國,途經中國南海時,把劍橋的景色和緬懷之情融入詩中,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詩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也成為中國傳誦一時的經典名句。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賞析
  • 徐志摩:再別康橋,徐志摩林徽因的愛情(附MV)
    在英國倫敦劍橋大學,16歲的林徽因遇上了徐志摩,她生命中第一個愛的男子。無論是緣是債,是悲是歡,是甜是苦,都要學會嘗試,學會開始。  自從那一次邂逅,徐志摩便認定林徽因是他命裡的紅顏。那些日子,倫敦的雨霧好似在為林徽因和徐志摩有意營造一種浪漫的氣氛,每一天都那樣若有若無地飄著,無休無止。林徽
  • 16·周末薦詩丨戴望舒:《雨巷》賞析
    所謂現代派,是因編《現代》雜誌而出名,為首的是戴望舒、卞之琳、梁宗岱、馮至等一批人,他們寫現代生活,用現代辭藻,反映現代情緒。而為戴望舒帶來聲譽的是他早年創作的一首古典意味較濃的《雨巷》,以致於為其本人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作者當時22歲。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劍橋的環境,不僅促成並形成了他的社會觀和人生觀,同時,也觸發了他創作的意念。1922年徐志摩回國,發表詩作期刊、翻譯文學作品、創建文學社、任北大教授。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1931年11月19日早,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失事墜毀遇難。他本是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的演講會。
  • 現代詩中不可忽略的八首詩,你記得那些?
    現代詩八首,徐志摩《再別康橋》、戴望舒《雨巷》、席慕蓉《如果》、余光中《鄉愁》、汪國真《熱愛生命》、葉挺王《愛情》、舒婷《致橡樹》、北島《回答》。《再別康橋》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 奚密:現代漢詩的環形結構(上)
    但一般說來,第二和第三個元素是別詩的必備條件。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以浮雲的意象開頭。這是一個頻頻出現與古典別詩的意象,它代表了漂泊不定,身不由己。在這裡,雲的意象帶動了一連串的意象,體現了一個持續向下的過程:從天上的白雲到岸邊的楊柳,從楊柳到它水中的倒影,到倒影到清可見底的河裡的水草。持續往下的意義在接下來的兩節中漸漸明朗化。潭水被比作彩虹,彩虹進而與夢、歌和星光聯想在一起。
  • 讀戴望舒的詩歌《雨巷》
    一《雨巷》現代·戴望舒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二初讀戴望舒的這首《雨巷》,給人印象最多的是那個頻繁出現的字眼「丁香」。古典詩詞裡丁香可是憂愁的代名詞。「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代牛嶠《感恩多》)李商隱《代贈》中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二句,五代李璟的《攤破浣溪沙》有句「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等等。
  • 徐志摩與康橋
    90年前,新月派詩人徐志摩離開馬賽歸國,當海船行駛在中國南海時,他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展紙抒發了他在1928年7月重遊康橋的感受,吟成《再別康橋》這首傳世之作。從此,《再別康橋》成為中國與英國文化溝通的一個紐帶。到英國訪學或遊覽的中國人都希望看看徐志摩詩中的康橋。
  • 戴望舒的《雨巷》賞析
    以我看,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純粹的愛情詩歌,是愛情孕育出的優美詩歌。一些比較正式的說法是「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1927,大革命失敗以後,22歲的戴望舒遷居到了松江縣的友人施蟄存家中避難。正是在這裡,戴望舒不可自拔地愛上了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而美麗的施絳年卻對詩人若即若離。得不得佳人熱切回應,無疑讓詩人戴望舒陷入惘然若失的惆悵裡。詩人一邊深情的渴望,一邊又迷惘的惆悵,是當時陷入愛情中的詩人真實情感狀態,它被一覽無餘地寫入了《雨巷》中。
  • 網友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改寫成56個字的古詩版,高手在民間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以上節選自入選課本多年的《再別康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因為這首詩讓康橋變得很有名氣,去英國旅行時,很多朋友都把它當成打卡地。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底好在哪兒?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高一語文資源:雨巷同步練習題(附答案)
    D.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3.下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戴望舒是中國現代詩人,主要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發表後產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C.戴望舒早期的詩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D.後期詩歌主要表現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明朗、沉摯。
  • 徐志摩《再別康橋》,與女人糾纏的一生,到頭來都是一場夢
    提起徐志摩,就會想起《再別康橋》;提起《再別康橋》也會想起徐志摩。相比起徐志摩寫的其他詩,這首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了。徐志摩,可能與《再別康橋》一起想起的不是他的作品或者成就,而是他的感情故事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在英國劍橋留學,《再別康橋》就是他去劍橋時寫下的。徐志摩是經商世家,又是長孫獨子,生活當然是十分愜意的,典型的「富二代」。在十五六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了。他的讀書史十分豐富,從私塾到了杭州一中,接著去了上海求學,並且與第一任妻子結婚。接著又去了北大,後返回上海前往美國,在美國的幾所高校幾經輾轉後,來到了英國倫敦。
  • 古有徐志摩《再別康橋》,今有工程師《永別初戀》
    意境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大家都比較喜歡,這首詩將詩人徐志摩對康橋生活的愛戀,對康橋生活的依依不捨,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生活的無可奈何,表現的淋漓盡致。這裡是康橋?我是一名電氣工程師,一直想模仿徐志摩先生這首詩自己寫一首,今天鬥膽將自己所創作品,搬到這個平臺上,供大家一起批評欣賞,也算圓自己多年的夢想。
  • 一首《再別康橋》驚豔世人,寫下這首詩,徐志摩當時是什麼心態?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康橋。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 高一語文資源:再別康橋訓練題(帶答案)
    再別康橋   (60分鐘80分)   一、基礎題(12分)   1.填空。(4分)   撐一支 ,向青草更青處 。   我 衣袖,不帶走 。   2.體會加粗詞表現的意境。   二、整體感悟(6分)   1.詩人在詩中選取了幾個意象來渲染和表現對康橋的眷戀?(2分)   2.在最後一節,詩人說「悄悄的我走了」,為什麼要「悄悄的」?(4分)   三、課文閱讀題(14分)   閱讀第2~6節,回答問題。   1.選文可劃分兩層,第一層是 ,第二層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