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改寫成56個字的古詩版,高手在民間

2021-01-12 美詩美文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以上節選自入選課本多年的《再別康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因為這首詩讓康橋變得很有名氣,去英國旅行時,很多朋友都把它當成打卡地。這首詩寫於1928年11月,當時徐志摩在歸國途中,想起了康橋,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而「康橋情節」也伴隨了徐志摩的一生。

毫無疑問,這首詩曾是新月派、甚至是新詩最經典的作品。但近些年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天天聽別人說「輕輕的我走了」,也沒覺得哪裡好啊,這首詩是不是被高估了?甚至有網友表示:這種詩我也會寫,於是網上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版本:

靜靜的我醒了正如我靜靜的睡;我靜靜的抬手,拭去眼角的淚水。

對於這一類的仿作,且不說意境不如徐志摩原詩優美,而且人家玩剩下的寫詩方式,你直接套用,寫得再好也註定成不了經典。在眾多仿作裡要說最牛的,筆者認為還是一位不知名網友寫的古詩版。這位網友把《再別康橋》改寫成56字古體詩,寫得很有水平,讓我們來讀一讀:

康橋落日淡餘暉,金柳依依拂翠微。青荇悠搖波不定,長篙漫搠夢同飛。放歌何以笙簫默,高詠那堪衣袖揮。明月自隨樓影去,輕風長送白雲歸。

大家看這首詩,雖然平仄格律上不算很完美,算不得十分工整的律詩,但整體上是按照古詩的寫法寫就的。它用56個字,就把徐志摩原詩裡要表達的意象基本上包括進來的。原詩裡出現了雲彩、金柳、風、流水、長篙、夕陽等意象,這首改寫詩裡基本上一個不落,但字數用得就少多了,這也是現代詩和古體詩的不同。

前兩句,一開篇就是一幅大的水墨畫。落日、橋、柳先構圖,這是橋上的美景。三、四兩句,寫的是橋下的船和微波,這是橋下的美景。四、五兩句,則是寫景和抒情的融合,這一點和徐志摩原詩的立意是差不多的。

最後兩句是筆者最喜歡的部分。徐志摩原詩的落筆是「不帶走一片雲彩」,但古詩不會這麼直接,輕風送走白雲,明月隨樓影而去,更加婉約。至此全詩戛然而出,詩裡面有時間的變換,也有空間的轉換,整體上讀來是一氣呵成的。

當然這首詩也存在一定的瑕疵,除了格律對仗之外,有些字眼用得還是淺白了一些,比如「衣袖揮」這一句。但作為一個現代人,能寫到這個程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只能說高手在民間。

通過這首詩,我們也能看出古體詩在寫作方式,意境的渲染上與現代詩是完全不同的。古體詩強調的是對偶,所以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有一個框架的。這種框架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文字上的束縛;但對於高手來說,它是一種更高的藝術追求,網友這首詩基本上做到了。而現代詩,看起來很容易,但要寫出水平,就要在形散中做到神不散,這不是隨便湊幾句話能達到的,徐志摩這首詩做到了。

像這種模仿版,網上還有不少,似乎網友們很喜歡用古體詩的方式來改寫這首經典詩作。從某個角度來說,作為徐志摩的代表作,這首《再別康橋》之所以還是會有人認為寫得不夠好,就是因為他們從心底就不太接受現代詩,無法認可這種詩的形式。

「現代詩根本不能叫詩」、「再好的現代詩,都不過是把散文多分幾行而已」,這類觀點根深蒂固,就連韓寒當年就曾說過類似的話。對於這種觀點,筆者是不敢苟同的。

是的,現代詩整體來說當然無法和古體詩相提並論,但這並不能否定它存在的價值。以網友的這首古體詩為例,「高詠那堪衣袖揮」確實不如「我揮一揮衣袖」,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寫出來的詩性是不一樣的。

詩歌是需要傳承的,白話文出現後,與之相對應的現代詩自然誕生,至於它將來能發展到哪一步,我們誰都無法預料。但正如王國維所說「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學」,古體詩我們顯然已經回不去了,詩歌不能就此斷了,所以不管喜歡或者不喜歡,它一定會往前走。大家讀完這首網友寫的古體詩版,覺得水平如何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徐志摩:再別康橋,徐志摩林徽因的愛情(附MV)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賞析
  • 重溫經典詩歌|徐志摩:再別康橋
    今天分享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詩人通過描寫和康橋的告別來表達對自己心中理想的告別。1928年的秋天,徐志摩最後一次重訪英國劍橋(舊譯康橋),乘船返回中國,途經中國南海時,把劍橋的景色和緬懷之情融入詩中,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詩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也成為中國傳誦一時的經典名句。
  • 徐志摩與康橋
    徐志摩撰寫《再別康橋》80年後,2008年7月2日,國王學院在當年徐志摩有感而發的國王橋畔為他立碑,兩句著名的中文詩句鐫刻在來自北京的白色大理石上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底好在哪兒?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在北方上大學時期,正直軍閥混戰,目睹屠殺無辜慘象的徐志摩,開始厭惡社會,於是決定到美國留學。1918-1920年,在美國學習生活了近兩年的徐志摩,對美國資產階級的瘋狂、貪婪、講求物質利慾感到厭倦。同時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決心去英國。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
  • 徐志摩《再別康橋》,用劇本的方式打開後別有一番風味!
    《再別康橋》這首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在1928年的夏天,他在事先誰也沒有通知的情況下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尋找朋友,遺憾的是一位朋友也沒有找到。反而是佇立在河流上的康橋在等待著他,這一刻,他思潮澎湃,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在他面前展開······在乘船歸國途中,面對著大海與風浪,他提筆書寫,記錄下了重回康橋的感受。徐志摩的詩歌廣為傳道,其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如果用劇本的方式打開後,又會帶來什麼不一樣的體驗呢?案情分析:XXX一夥踩點後發現,康橋有戶人家今天要娶妻,所以,天黑以後悄悄潛伏在岸邊。
  • 古有徐志摩《再別康橋》,今有工程師《永別初戀》
    詩歌一直被譽為是世界上最有靈魂的文字,往往簡單數十字,便能夠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意境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大家都比較喜歡,這首詩將詩人徐志摩對康橋生活的愛戀,對康橋生活的依依不捨,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生活的無可奈何,表現的淋漓盡致。
  • 徐志摩《再別康橋》:動人的靜美與無言的哀愁
    就好比在《再別康橋》中,離別之時,志摩知道,此時他要告別的康橋是他一生中最沉重,最久遠的記憶。他輕輕的離開,不忍打攪,不敢佔有,不帶走一片雲彩,也不想帶走他的記憶,他的夢,甚至他自己。在那一片寧靜的記憶中,志摩自由享受著康橋的舊夢。1928年,當徐志摩三次到倫敦,重訪昔日「培育」他的劍橋大學。走在校園的路上,過去的種種便像電影一般在腦海放映。
  • 濮存昕朗誦:徐志摩《再別康橋》
    濮存昕朗誦《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徐志摩《再別康橋》,與女人糾纏的一生,到頭來都是一場夢
    提起徐志摩,就會想起《再別康橋》;提起《再別康橋》也會想起徐志摩。相比起徐志摩寫的其他詩,這首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了。徐志摩,可能與《再別康橋》一起想起的不是他的作品或者成就,而是他的感情故事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在英國劍橋留學,《再別康橋》就是他去劍橋時寫下的。徐志摩是經商世家,又是長孫獨子,生活當然是十分愜意的,典型的「富二代」。在十五六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了。他的讀書史十分豐富,從私塾到了杭州一中,接著去了上海求學,並且與第一任妻子結婚。接著又去了北大,後返回上海前往美國,在美國的幾所高校幾經輾轉後,來到了英國倫敦。
  •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2020-09-2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再別康橋,徐志摩的自由與愛
    《再別康橋》是小Z很喜歡的一首詩,所以在看電視劇《何以笙簫默》時,他便也愛屋及烏地很喜歡大學時代的女主人公趙默笙。但是,對於作者徐志摩,小Z就有些矛盾的。一方面,他感嘆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能將景物與想像糅合在一起,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可另一方面,他又對這位可稱得上才子的大詩人,頗有些微詞。
  • 最美現代詩,徐志摩《再別康橋》和戴望舒《雨巷》,你選哪個?
    很多人對此很是不以為然,因為最經典的傳統文化的詩詞意境,都在古詩詞當中,今天的詩歌,即便是再有意境,再講究中西詩學的融合,也無法真正還原唐詩宋詞的魅力。古詩詞之美,今天的詩人很少能夠寫出來然而,現代的白話文詩歌,至少這兩篇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至少在現代文學史上,這兩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 徐志摩:康橋情結
    此去身雖萬裡,夢魂必常繞汝左右,任地中海疾風東指,我亦必紆道西回,瞻望顏色;歸家後我母若問海外交好,我必首數康橋,在溫清冬夜蠟梅前,再細辨此日相與況味;設如我星明有福,素願竟酬,則來春花香時節,當復西航,重來此地,再撿起詩針詩線,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實現
  • 一首《再別康橋》驚豔世人,寫下這首詩,徐志摩當時是什麼心態?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康橋。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 再別康橋?再會康橋!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先生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也是峰哥最早聽聞「康橋」,或許當年康橋地產給企業命名的時候就有參考這篇現代詩。壹此次,峰哥來到了花園北路,探探這個次新小區——康橋朗城。康橋朗城分為三個地塊,如圖顯示分別是康橋朗城1號院、康橋朗城2號院、康橋朗城3號院。當年康橋地產是以地王的價格拿到了這地塊,峰哥認為雖然1號院地塊最大並且離地鐵近,但是離連霍高速也是最近的;2號院的地塊比較小,就一棟樓;3號院地塊方正一些,離高速略遠,但是離地鐵站也是最遠的。
  • 徐志摩的康橋之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徐志摩對康橋是有特殊感情的,是什麼原因使大詩人對康橋割捨不下?是什麼原因使徐志摩甘願做康河的一條水草?又是什麼原因讓徐志摩離開康橋時盼望含笑歸來……這一切,都緣於那場曠世之戀!徐志摩被這個女孩吸引,她外表看上去清美秀麗,其實卻是個非常聰慧懂事的姑娘,遠遠看去,像一株白蓮,他已把林徽因當成了紅顏知己,成了他可以用生命去追求的女人。在倫敦那段寂寞時光裡,徽因曾把徐志摩當成了她的全部,即使不是愛情,也是一種依賴之情。
  • 高一語文資源:再別康橋訓練題(帶答案)
    再別康橋   (60分鐘80分)   一、基礎題(12分)   1.填空。(4分)   撐一支 ,向青草更青處 。   我 衣袖,不帶走 。   2.體會加粗詞表現的意境。《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來被人們所欣賞,試從中舉例簡析詩歌融情於景的特點。(8分)   四、類文閱讀題(10分)   雪花的快樂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颺,飛颺,飛颺,——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 再別康橋(原文.賞析)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