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再會康橋!

2021-01-08 鄭在探房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先生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也是峰哥最早聽聞「康橋」,或許當年康橋地產給企業命名的時候就有參考這篇現代詩。

此次,峰哥來到了花園北路,探探這個次新小區——康橋朗城。康橋朗城分為三個地塊,如圖顯示分別是康橋朗城1號院、康橋朗城2號院、康橋朗城3號院。

當年康橋地產是以地王的價格拿到了這地塊,峰哥認為雖然1號院地塊最大並且離地鐵近,但是離連霍高速也是最近的;2號院的地塊比較小,就一棟樓;3號院地塊方正一些,離高速略遠,但是離地鐵站也是最遠的。

總之,三個地塊各有利弊。此次峰哥去打探的就是於2017年12月交房的康橋朗城3號院。

1、樓體外立面鮮明的色彩對比,遠觀效果很棒

2、綠化水系景觀設計感很強

康橋朗城3號院的容積率約3.5,綠化率是35%,小區整體比較方正,在小區內部建築密度感覺有點高,樓間距比較小。但是小區的綠化布局和水系分布位置很合適,對於交房不到兩年的小區,整體的綠化維護比較用心。

3、小區門禁管理比較嚴格

小區大門門禁出口、入口呈大門兩側分布,單元門緊閉,沒有發現敞開的現象,值得一說的是地庫的門禁也啟用著。

4、人車分流做的很到位小區地庫的門禁嚴格,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兩側嚴格分開,互不幹擾。

5、單元大堂、電梯間、樓道用材講究,美觀實用

單元大堂是2層挑空大廳,石材幹掛上牆與實木護牆板結合,檔次感十足。電梯間深色的瓷磚上牆配香檳金電梯門套在住宅裡比較罕見,樓道的牆面也是瓷磚,頂面鈦金條鑲嵌石膏板吊頂,整體實用又美觀。

6、高層窗戶有限位,連廊防護到位

7、小區內休閒處比較多,地面轉角的細節用心處理

小區內部分布多處供業主休閒的涼亭,峰哥發現小區地面的拐彎處都印有「福」或者花卉圖案,比較用心。

道路轉角處理圖

結語

有人說「康橋地產是河南本土房企裡,在追求品質和創新的道路上走的最遠的房企」。

或許有點誇張,但是峰哥也確信,康橋的確一直秉持「品質築家,相伴一生」的企業使命在築品質產品。

在康橋朗城3號院的幾個小時,峰哥也確實看到了本土房地產商的良心與用心。

往後探房的日子裡,再會康橋!

相關焦點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賞析
  • 再別康橋(原文.賞析)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 重溫經典詩歌|徐志摩:再別康橋
    今天分享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詩人通過描寫和康橋的告別來表達對自己心中理想的告別。1928年的秋天,徐志摩最後一次重訪英國劍橋(舊譯康橋),乘船返回中國,途經中國南海時,把劍橋的景色和緬懷之情融入詩中,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詩中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也成為中國傳誦一時的經典名句。
  • 濮存昕朗誦:徐志摩《再別康橋》
    濮存昕朗誦《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徐志摩:康橋情結
    《康橋再會吧》康橋,再會吧;我心頭盛滿了別離的情緒,你是我難得的知己
  • 徐志摩:再別康橋,徐志摩林徽因的愛情(附MV)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在英國的兩年時間裡,他在劍橋接受貴族教育,與英國名士交往,涉獵了世界上各種名家名作,也接觸了各種思潮流派。劍橋的環境,不僅促成並形成了他的社會觀和人生觀,同時,也觸發了他創作的意念。1922年徐志摩回國,發表詩作期刊、翻譯文學作品、創建文學社、任北大教授。
  • 徐志摩與康橋
    徐志摩撰寫《再別康橋》80年後,2008年7月2日,國王學院在當年徐志摩有感而發的國王橋畔為他立碑,兩句著名的中文詩句鐫刻在來自北京的白色大理石上
  •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2020-09-2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底好在哪兒?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徐志摩《再別康橋》,與女人糾纏的一生,到頭來都是一場夢
    提起徐志摩,就會想起《再別康橋》;提起《再別康橋》也會想起徐志摩。相比起徐志摩寫的其他詩,這首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了。徐志摩,可能與《再別康橋》一起想起的不是他的作品或者成就,而是他的感情故事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在英國劍橋留學,《再別康橋》就是他去劍橋時寫下的。徐志摩是經商世家,又是長孫獨子,生活當然是十分愜意的,典型的「富二代」。在十五六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了。他的讀書史十分豐富,從私塾到了杭州一中,接著去了上海求學,並且與第一任妻子結婚。接著又去了北大,後返回上海前往美國,在美國的幾所高校幾經輾轉後,來到了英國倫敦。
  • 徐志摩《再別康橋》:動人的靜美與無言的哀愁
    就好比在《再別康橋》中,離別之時,志摩知道,此時他要告別的康橋是他一生中最沉重,最久遠的記憶。他輕輕的離開,不忍打攪,不敢佔有,不帶走一片雲彩,也不想帶走他的記憶,他的夢,甚至他自己。在那一片寧靜的記憶中,志摩自由享受著康橋的舊夢。1928年,當徐志摩三次到倫敦,重訪昔日「培育」他的劍橋大學。走在校園的路上,過去的種種便像電影一般在腦海放映。
  • 李建《再別康橋》,當它被譯成英文的時候太美了!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再別康橋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古有徐志摩《再別康橋》,今有工程師《永別初戀》
    意境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大家都比較喜歡,這首詩將詩人徐志摩對康橋生活的愛戀,對康橋生活的依依不捨,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生活的無可奈何,表現的淋漓盡致。這裡是康橋?我是一名電氣工程師,一直想模仿徐志摩先生這首詩自己寫一首,今天鬥膽將自己所創作品,搬到這個平臺上,供大家一起批評欣賞,也算圓自己多年的夢想。
  • 徐志摩《再別康橋》,用劇本的方式打開後別有一番風味!
    《再別康橋》這首詩作於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在1928年的夏天,他在事先誰也沒有通知的情況下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尋找朋友,遺憾的是一位朋友也沒有找到。反而是佇立在河流上的康橋在等待著他,這一刻,他思潮澎湃,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在他面前展開······在乘船歸國途中,面對著大海與風浪,他提筆書寫,記錄下了重回康橋的感受。徐志摩的詩歌廣為傳道,其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如果用劇本的方式打開後,又會帶來什麼不一樣的體驗呢?案情分析:XXX一夥踩點後發現,康橋有戶人家今天要娶妻,所以,天黑以後悄悄潛伏在岸邊。
  • 最美現代詩,徐志摩《再別康橋》和戴望舒《雨巷》,你選哪個?
    很多人對此很是不以為然,因為最經典的傳統文化的詩詞意境,都在古詩詞當中,今天的詩歌,即便是再有意境,再講究中西詩學的融合,也無法真正還原唐詩宋詞的魅力。古詩詞之美,今天的詩人很少能夠寫出來然而,現代的白話文詩歌,至少這兩篇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至少在現代文學史上,這兩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 別康橋|我們都應該像愛別人那樣,用心愛自己
    隨著柳條圍欄的建立,遊客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坐在那棵牛頓曾經坐過的、已經400歲的蘋果樹下了。可是,那棵蘋果樹的後代,如今被種在了劍橋大學的這片草坪上。▲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那棵蘋果樹的後代07徐志摩,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 【有聲故事】「經典詩話」|《再別康橋》--新月派詩歌代表作的濃鬱...
    >---第 32 期---主播|小鋒哥哥《再別康橋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知道的康橋》等都是傳世的名篇。《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創作於1928年12月的現代詩。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 一首《再別康橋》驚豔世人,寫下這首詩,徐志摩當時是什麼心態?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康橋。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 康橋漫步
    康橋漫步 參考均價 53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