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雙春年嗎?2020年立春是農曆哪一天幾點幾分
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2021年2月3日迎來2020年的立春。
2020年立春是2020年2月04日,星期二,17:03:12,農曆正月十一。
即將到來的鼠年,會經歷兩個立春,也就是2020年2月4日,2021年2月3日。這兩個立春都在庚子鼠年之內,民間叫這樣的年份為「雙春年」。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季的開始。隨著立春的到來,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天漸長,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也趨於上升和增多。人們按舊曆習俗開始「迎春」。
你好春天
立春三候
東風解凍
立春之日「東風解凍」,東方屬木,木為火之母,火氣溫,由此才「凍痕銷水中」,「波起輕搖綠」。
蟄蟲始振
立春日後五日「蟄蟲始振」,「蟄蟲」是冬藏之蟲,此時被驚醒,動而未出。
魚陟負冰
再五日「魚陟負冰」,陟(zhì)是升,魚因水底暖,感知陽氣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負冰。「立雪鶴深睡,負冰魚聚沉」,春氣還弱。
立春習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來。
祭祀祖先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
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用蔥、蒜、椒、姜、芥五種辛辣食物調和而成)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
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鞭春牛
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了。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立春養生
乍暖還寒,如何抵禦風寒?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恆言》亦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春季防病妙招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
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加強鍛鍊,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早春膳食建議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髒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髒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係,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責任編輯:鄭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