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營海鮮批發市場是北京較大的一個批發市場,在這裡每天都有幾萬斤的海鮮流量,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海鮮貨源進市場供貨,然後在由這裡發貨到各個其他地區的批發市場,每天都能看到一群忙碌的人們,他們不辭辛苦,有的已經40-50歲,年輕的剛剛17歲,看著他們心裡不禁感慨。
自6月中旬起,王四營海鮮市場的批發區暫時不對散客開放。小編探訪了市場的零售大廳,海鮮區分為活鮮區、冰鮮區和凍品區,所有的攤位即使是在周末也很冷清,一眼望去,商戶們都在低頭玩兒手機,一有客人靠近,立馬熱情相迎。
4個標準貨櫃,80噸冷凍三文魚,分散在北京南六環、新發地、王四營的3個大型冷庫裡,一位海鮮商戶每月要為它們支付2.5萬多元的冷庫費用。
整個大廳只有兩家背靠背售賣三文魚的檔口,如今卻成了最冷清的角落。附近的商戶說,他們在事發當天就直接關了,今年估計是賣不了了。「國外的貨市場卡得太緊,三文魚就是不讓賣。」今年是楊老闆從事三文魚零售業務的第十年,他人在老家:「今年對於海鮮行業真是災難年,我們現在處於失業狀態,每天吃老本呀!」
2020年8月25日,北京市王四營海鮮市場。凌晨四五點鐘,市場內人聲鼎沸,聚集了從北京各處和周邊地區前來進貨的商販。
2020年7月3日,商務部、國家衛健委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今年前5個月國內進口水海產品190萬噸,金額為57億美元,數量同比增長5%,金額卻下降8.5%,平均單價下降了13%。根據挪威海產局的統計,2020年第29周,挪威向中國出口約68噸冰鮮三文魚,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1%。厄瓜多水產養殖協會預計,7月份中國市場的出口量,將下降至4990噸,不足5月份的10%。
所有海鮮商戶們的計劃似乎在這個夏天被按下了暫停鍵。王老闆在豐臺區經營了一家海鮮燒烤店,以往在夏天這樣啤酒配燒烤的季節,他的店每天都能滿座甚至等位,但如今顧客少了很多,「流水比去年同期少一半吧。」他告訴小編,因為疫情的關係,店裡特色的海鮮燒烤供應大減。他原本計劃今年年初就開業的第二家分店,也暫時沒了著落。已經有不少人選擇了離開。一個曾經在京深海鮮市場開檔口的老闆告訴小編,自從疫情以來遲遲無法復工,他已經離開北京回了老家,留下廣東的連鎖檔口繼續營業。王勇也表示,「下半年不打算幹了。」還有人沒有放棄。「我就時刻準備著,什麼時候能恢復正常了,我就通知老客戶們來拿貨。「做了一輩子,還是脫離不開這個行業。」楊老闆盼望著這個十幾人的客戶群重新熱鬧起來的一天。
(心像SoulPix工作室出品,圖文: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