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營地協會(ICF)會長JohnJorgenson赴陝西調研研學旅行及營地建設工作,陝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楊三省,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副局長鄭興潮等領導會見JohnJorgenson,對他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調研期間,JohnJorgenson出席了國內研學教育專業機構、新三板掛牌企業世紀明德在西安召開的陝西省中小學生綜合型研學營地建設研討會,與西安市碑林區大學南路小學校長李茵,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校長雷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劉悅,世紀明德聯合創始人、明德未來國際營地董事長王京凱,世紀明德副總裁、明德未來國際營地副總裁薛元樂,世紀明德副總裁、陝西公司總經理、明德未來國際營地聯合創始人張兵等嘉賓圍繞「校外教育」、「研學旅行」、「營地開發與運營」、「營地教育的全球經驗」議題,進行了充分探討。
與會嘉賓合影
「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是當前教育界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們會認真落實國家十三五教育規劃及各項政策要求,積極、規範、快速推進營地建設和營地發展
各項工作。」陝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楊三省主任介紹了陝西校外教育的發展情況,並對世紀明德未
來國際營地的戰略價值予以肯定。「處處是文化,處處是資源,我們的課堂就在我們腳下。未來國
際營地選址大荔,立足一個點,輻射周邊,可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把教育資源提煉成課程
資源,把課程資源輸出為教育成果,將共性化的實踐和個性化的體驗有機結合,將普及與提
高有機結合。」西安市碑林區教育局鄭興潮副局長從藍田猿人遺址、大荔皇家沙苑、半坡遺址說起,
為與會嘉賓構築起陝西人文歷史的宏闊格局。
立足區域特色精準打造素質教育綜合體
「營地是什麼?首先它不是一個學校,不是一個景區,而是一個微縮的社會,是一個安全的且可以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和實施校外素質教育課程的空間載體,是少年過渡到青年,走向社會的緩衝區,是人生角色轉換的練習場。營地具備兩個基本功能:一是集體生活的功能,二是校外教育的功能。我們堅信這個行業在中國會越來越得到發展,成為一個城市基礎的配套設施。」世紀明德聯合創始人、明德未來國際營地董事長王京凱釐清了營地的概念,並對營地與研學旅行的關係進行了闡釋:「研學旅行只是營地的功能之一,營地包含比研學旅行更廣泛的教育內容,研學旅行也擁有比營地更廣泛的目的地。」
據了解,明德未來營地定位為綜合性、科技化、數據化、生態型、國際化營地,2019年將推進華東、華北兩個區域營地建設與分期運營,預計至2020年,可服務人次將超過三百萬。營地涵蓋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人文藝術教育、生態環境教育、健康生活教育、社會協作教育,以學期中研學旅行和假期中營地教育為主,滿足教育升級和消費升級的需求,致力於為全中國乃至全球3—18歲青少年提供共享開放的營地空間和提供優質的營地教育內容,為青少年創造一種健康持續的優質成長方式和教育新模式。
「陝西大荔未來國際營地項目是世紀明德切入營地領域的標誌性事件,由明德未來國際營地
團隊主導,負責營地投資開發、設計、運營、裝備供應、課程研發等全產業鏈開發運營。」王京凱
表示,「營地,讓城市更美好,是我們的理念。我們選址的時候考慮了周圍500公裡內可以覆蓋的
人群,100公裡以內的立體交通網,周邊的綜合環境,以及歷史、地理、文化、區域政策、市場需
求等等綜合要素,而且陝西在研學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所以我們選在陝西建設第一塊營地。」
未來國際營地鳥瞰圖
對話國際視野積極規劃營地教育中國方案
「我感覺自己就是在進行一次研學旅行,我在不斷旅行、不斷學習,也遇到很多人。這片土
地上有很多神奇獨特的地方,讓我感到親切。」國際營地協會(ICF)會長JohnJorgenson以一個詩意的表述,開啟了國際營地協會發展與全球營地概況的報告。「ICF僅僅提供一個分享交流的平臺,不會提供一個固有的標準,我們相信,應該把孩子們送到更有效的營地。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為此,我們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從「全身心體驗」出發,讓手腳腦相協調,讓每一個孩子感受到營地教育的獨特魅力。在中國,有政府、教育機構、教育者、研學機構共同服務於研學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上,ICF非常願意向你們學習。同時,大荔營地也將會獲得和俄羅斯、加拿大等營地交流的機會。希望,通過我們的溝通,讓營地教育做得更好。」
「在中國做營地,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國情、政治環境、政策、經濟發展情況以及中國家長對這個事情的認知等全面規劃。」世紀明德聯合創始人、明德未來國際營地董事長王京凱認為,「營地建成後,可實現三方面功能:一是作為研學旅行目的地;二是作為素質教育有效載體,產品內容可採取自有加合作的模式;三是為大型活動提供空間。」
研討會現場
植根少年成長深耕營地教育內涵
「營地更像是一個為孩子們提供體驗的社區,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拓展,還包括科學、藝術、創客、機器人等全新視角,通過這些,我們得以重塑孩子們的人格,對學生的未來進行一些影響。」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校長雷玲說道。具體而言,「課程設計方面要結合國家政策以及國際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如營地應該增加人工智慧課程,觀光農業課程,親子互動課程,體育競技課程,可以讓每個孩子在成長當中有豐富的體驗,給他的童年,給他的少年時期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課程研發如何系統化搭建,推動營地優質發展?西安市碑林區大學南路小學李茵校長結合學校經驗,對此進行了細緻的說明。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劉悅表達了自己的思考:「未來國際營地面向3-18歲的孩子,那麼比如說介入一個人文藝術教育,不同的孩子應該達到怎樣的目標,我們應該設計怎樣的目標和任務來幫助他達到這樣的目標?」
「不同的學生會來到營地,他們不僅學習技巧,還結交朋友,而且也會讓他們在國際外交、工業製造等等領域獲得更多東西,可以說,他們其實是建立了一個社會。」國際營地協會(ICF)會長JohnJorgenson如是說。
談到國內遊學及營地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時,王京凱認為,「首先,萬科、萬達、恆大、保利等房地產行業巨頭開始轉型教育,人文、心理、STEM、藝術等中小型機構不斷湧入,行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其次,教育產業受資本青睞,各種教育產業基金開始進入,給遊學行業注入資本實力的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再次,隨著遊學、營地教育機構的暴增和資本的介入,遊學、營地教育行業的競爭方式已經從渠道競爭轉向產品和內容的競爭;最後,人才的流動促使行業不斷升溫,近幾年越來越多國內外人才加入到遊學、營地教育行業中來,將促進行業跨越式發展,也使得遊學、營地教育行業面臨比以往更為激烈的人才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