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發動三次戰爭想要收復的燕雲十六州,實際意義上從未屬於宋朝

2020-12-24 文史遺蹟

燕雲十六州,又叫幽雲十六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和雲州為中心的十六個州。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之後,幽雲十六州便掌握在契丹人手裡

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一共發動了三次戰爭,但始終未能如願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大宋朝廷發起了第一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爭。此時大宋王朝在位的皇帝正是宋太宗

太宗皇帝在收復北漢以後,氣勢高漲,揮師東進,欲一舉攻下燕雲十六州。六月,宋太宗親率大軍從鎮州出發北上攻入遼境

只是宋軍已經經過數月戰爭,將士疲乏,人心渙散,交戰之時士氣並沒有想像中的那般高昂,反而十分低落。加之深入遼境,戰線過長,消耗過大,戰爭中顧此失彼,並未佔到什麼好處

相反的,遼軍卻是兵強馬壯,以逸待勞,所以作戰勇敢。面對宋軍的進攻,南京留守韓德讓頑強抵抗,等來了救援

最終,雙方在南京郊外高粱河發生激戰。宋軍三面受敵,難以抵抗,結局便是宋太宗乘驢車南逃而歸,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想法未能成功

遼乾亨四年秋(公元982年),遼朝景宗病逝,十二歲幼子極為,由其母蕭太后攝政掌權

北宋朝廷認為此時的遼朝大局未穩,而蕭太后一介女流,能有什麼才能,正是一舉收復燕雲之地的好時機

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大軍兵分三路進攻。東路由曹彬、米信率領,從雄州挺進;中路由田重進統率出飛狐口;西路以潘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帶領宋軍出雁門關,攻打雲州、朔州

除此之外,宋太宗還命宋軍沿海道北上趨平州、營州,截斷遼軍水路,最後三路大軍匯合於南京城下

宋軍這一次進攻,可謂氣勢兇猛,勢必要收復燕雲之地,然而大宋朝,終歸是低估了蕭太后的才能,為此早有準備

這一次,蕭太后攜遼聖宗,親自揮師南下,鼓舞士氣,並親自部署應戰。大將耶律休哥任主將,在東路攔截曹、米大軍;命耶律斜軫等人迎擊潘、楊軍隊;命勤德從平州截斷宋軍水路

雖然宋朝東路大將曹彬,曾率軍兩次佔領南部重要城鎮涿州,但是又兩次主動放棄,使得軍心不穩,將士還因此疲憊不堪,給了遼軍反攻的機會

大批遼軍集結在燕京城下,蕭太后親臨戰場欲一舉反攻。最後宋軍大敗,楊業受埋伏被生擒,絕食而亡,一代名將的結局,讓人惋惜

第二次收復燕雲十六州失敗,此後再未有主動向遼朝發起進攻,公元1004年,遼朝向大宋發起的進攻,最終以籤訂澶淵之盟,兩國休戰為結局,此後便是長達120年的和平

但是燕雲十六州並未收復,宋朝廷又豈能甘心,多年來,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直到遼朝宿敵,女真人金國的崛起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使趙良嗣等與阿骨打達成協議,決定聯兵攻遼。宋取遼之南京,金取遼之中京,幽燕原為漢地,應歸南朝

這一次,在女真人強大的力量幫襯下,大宋朝確實成功了,然而燕雲十六州,最終卻還是沒有拿回來,被掌控在金人手裡

連遼國都不懼怕的女真人,急於擴張,宋朝軍士,又豈是對手

三次戰爭,宋朝都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反而為此耗費了許多國力。然而從實際意義上來說,燕雲十六州,也確實從未屬於過宋朝

遼朝建立於907年,公元936年,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和契丹達成共識,一致反後唐

石敬瑭在契丹的幫助下取得了後唐的江山,在太原登基為帝,建立後晉。而契丹幫助他的條件便是燕雲十六州

於是,在公元938年,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從這時開始,燕雲十六州的掌控權,便已經屬於契丹

而宋朝,是公元960年才建立,所以燕雲十六州對於大宋來說,只能說是未曾攻下,哪裡談得上收復

那麼為什麼我們一直還說宋朝從未收復過燕雲十六州了,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自始皇帝一統天下之後,燕雲十六州便一直屬於中原王朝的統治,而大宋王朝,便是當時的中原政權

無論是遼國和金國,都是遊牧民族,宋朝和他們,就相當於現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燕雲十六州之於宋朝,就如同現在的臺灣之於中國

因為他們曾經屬於中國的領土,無論經歷了什麼事,他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要收復臺灣,就如同宋朝一心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一樣

而且,燕雲十六州也是極具戰略意義的地方。燕雲十六州,乃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區

一直以來,都是易守難攻之地,也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地,更是中原王朝抗擊防禦北邊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宋朝之所以一直被其他少數民族打的難以反抗,何嘗不是與燕雲十六州這道天然屏障,從未掌握在自己手裡有關

#拍一拍宋朝#

相關焦點

  • 宋朝錯失四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是宋朝時期所有漢人心中的痛,一直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能人異士,民間也多為之莞爾,可以說誰要是收復了燕雲十六州誰就是當時的民族英雄。其實宋朝有四次絕佳的機會收復燕雲十六州,但都一一錯過,沒錯就是錯過了。
  • 同樣是開國精銳之師,為何明朝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不能
    這句話暗含著宋朝軍隊比明朝差的意思在中間。不過,進行這樣的歷史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有一句俗話叫做「張飛打嶽飛,打得滿天飛」,這句俗話就是在批評這種歷史比較。開國初期,宋朝沒能收復燕雲十六州,而明朝收復了,歷史原因是很複雜的,是由各種因素構成的。
  • 燕雲十六州在哪?有多重要?以至於北宋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中原政權與草原民族戰爭的場地,也是漢民族北方包括長城左內的邊塞地區。北方草原民族佔領這個區域等於打開了中原王朝的北大門,他們的騎兵鐵騎一路無阻到達黃河北岸,所以失去燕雲十六州北宋一直視為隱患才不悔餘力的奪回要回燕雲十六州。
  • 宋朝初年宋太祖優先以贖買方式收復燕雲十六州政策的解讀
    宋朝在公元960年建國以後,宋太祖趙匡胤與大臣們就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策略,即首先集中全力平定南方割據政權如:荊南、後蜀、南漢、南唐、吳越等。在平定了南方後,再揮師北上消滅北漢以及收復燕雲十六州。
  • 「燕雲十六州」無法收復,宋太祖和宋太宗誰的責任更大
    公元939年,為了換取遼國對自己的支持,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即 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石敬瑭此舉讓自己背上了千古罵名,也給後面的中原王朝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從遼軍手中收復幽雲十六州,柴榮、趙匡胤和趙光義三代帝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 北宋為何一直要收回燕雲十六州?
    本來燕雲十六州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統治區域,但是在唐亡後天下大亂,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求助契丹幫其稱帝,從此燕雲十六州脫離中原王朝的統治,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後才重新回歸漢人的江山。也正是因為燕雲十六州戰略意義重大,才讓北宋受威脅一百多年,北宋也一直想收回這十六州,也在北宋末年聯合金國滅亡遼國後獲得了這夢寐以求的土地,可惜沒多久自己也被金國滅了。
  • 從燕雲十六州到三八線、上甘嶺
    我們看下地圖:很明顯,我們引以為傲的、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天然屏障的萬裡長城,以及周圍的山脈和平原,都在燕雲十六州之內。毫無疑問,失去燕雲十六州,對於南方的宋朝政權來說,就失去了對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屏障和戰略緩衝區。北方的遼、金、蒙古政權,只要願意,就可以隨時策馬揚鞭跑到宋朝腹地乃至宋朝國度附近耀武揚威。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經濟繁榮的宋朝,為什麼拿不回燕雲十六州,其實是制度問題
    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以現在北京和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十六個州,在歷朝歷代都受到了統治者的重視,但是在唐代安史之亂後的五代十國時期,被建立遼國的契丹佔領,後來宋朝從開國道滅亡,一直都沒能真正奪回燕雲十六州。
  • 燕雲十六州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能將燕雲十六州完全收復,割讓燕雲十六州,致使中原政權感受強大的威嚇,持續長達近二百年。石敬瑭滅後唐後,建立後晉,在938年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燕雲十六州被割讓以後,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過渡為遊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在燕雲十六州,漢族也和契丹族混居,或通婚和漢化。
  • 北宋一直念念不忘想要收復的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
    這場令趙光義獲封「高梁河車神」並間接導致他死亡的戰爭是怎麼打起來的呢?其實趙光義之所以要打這一仗就是為了從契丹人手中收復幽雲十六州。宋朝為收復幽雲地區對遼國發動了戰爭,可等到宋朝戰敗之後遼國就開始反攻了。
  • 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五代十國時期,石敬瑭崽賣爺田心不疼,大筆一揮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耶律德光。自此開啟了後周及北宋艱難的討債之路。也造成了北宋一百多年一直被動挨打的局面。從後周世宗開始,北宋太祖,太宋三位皇帝畢生所願便是收復燕雲,以獲取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略主動,可惜因為種種原因相繼宣告失敗。周世宗北伐收復二州,卻在北伐途中身體不支逝世。
  • 誰是收回燕雲十六州的第一位王者?你恐怕想不到
    燕雲十六州,指的是今天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以及京津地區這一大片地方。這裡和長城結為一體,自古是中原王朝抵禦蠻族入侵的關鑰之地。後續的中原王朝,對燕雲十六州的喪失,痛心疾首,無論誰成了中原之主,都一心要收復燕雲。後周雄主、世宗柴榮第一次向契丹發起收復燕雲的北伐,並且接連收復三州之地。可惜北伐途中,突然病逝。宋太祖代周自立,建立大宋王朝後,首先統一了南方,當他把目光轉向燕雲的時候,卻在「燭影斧聲」的疑似政變中暴斃。接替宋太祖的太宗皇帝,發起過兩次北伐燕雲的戰爭,可惜實力不濟,均告失敗。
  • 燕雲十六州,是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
    包括我們熟知的漢武帝北擊匈奴,唐太宗擊敗匈奴,趙匡胤抗擊遼國,朱元璋八次北伐元朝等,無一例外的是為了保證北方邊境的安全。補充閱讀:趙公明財神廟!這些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或者說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爭奪的焦點就在燕雲十六州一線。誰控制了燕雲十六州,誰就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燕雲十六州的地形決定了退可守進可攻的戰爭策略,萬裡長城也是沿著燕雲十六州的北段修建的。
  • 大明朱元璋輕易收復燕雲十六州,兩宋三百年卻不行?難度有多大
    燕雲16州易守難攻,遊牧民族佔有他,就會保持對中原戰略優勢。只要內部不是很衰敗幾乎就打不下來,佔有他的政權強盛時根本打不下來,只有等他衰敗才有機會,奈何遼滅亡,大金強盛,大金衰敗了,蒙古強盛起來了,所以,只能等蒙古衰敗了才有機會收復,幸好蒙古之後佔時沒有其他遊牧民族取代蒙古的位置,所以蒙古跑了,這塊地自然沒人跟漢人掙了明朝和宋朝的治國理念不一樣。
  • 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收復?
    ,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只看這個就知道,公元936年,五代十國的「兒皇帝」石敬瑭輕鬆一跪,將幽雲十六州割讓遼國這事兒,是給後來的中原王朝,挖了多大一個坑。同樣重要的,還有幽雲十六州的經濟條件,幽雲十六州位於北緯39度到41度之間,以環境溫暖溼潤著稱,在中國古代經濟版圖上,屬於知名的經濟發達地區。
  • 《燕雲十六州》宋遼爭奪的始末,遼國需要,大宋更加需要
    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後,無論是為了自身安全的考慮,還是必須維護中原王朝的尊嚴,都會採取措施收復燕雲十六州,遼國佔據了燕雲十六州之後,燕雲十六州就成為遼國的保護屏障,有效地阻礙了宋王朝對遼的進攻,而且燕雲地區經濟發達,物產豐富,成為遼國物資的要產地,這也就是遼國能興盛200餘年的原因。
  • 燕雲十六州是誰收復的 燕雲十六州具體是指哪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是誰收復的 燕雲十六州具體是指哪十六州?時間:2017-05-16 12:5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燕雲十六州是誰收復的 燕雲十六州具體是指哪十六州?
  • 【志載冀往】歷史上的燕雲十六州在哪?
    【志載冀往】歷史上的燕雲十六州在哪?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以南,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漢族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400年。遼太宗與石敬瑭像3遼國擴張燕雲十六州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
  • 幽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五代十國時期,石敬瑭崽賣爺田心不疼,大筆一揮把燕雲十六州送給了耶律德光。自此開啟了後周及北宋艱難的討債之路。也造成了北宋一百多年一直被動挨打的局面。從後周世宗開始,北宋太祖,太宋三位皇帝畢生所願便是收復燕雲,以獲取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略主動,可惜因為種種原因相繼宣告失敗。周世宗北伐收復二州,卻在北伐途中身體不支逝世。
  • 失去燕雲十六州,於北宋而言意味著什麼?
    而這曲子唱的,正是燕山一帶的百姓們對契丹殘暴統治的詛咒和對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期盼。而對於北宋而言,失去燕雲十六州,"得到"的不僅是當地的百姓怨聲連天,還有不少其他的損失。"燕雲十六州",即今天的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及北京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