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聽古典音樂就先別聽

2021-01-21 騰訊網

[摘要]古典音樂可能帶來歡樂,可能帶來省思,或者讓你發現縱使生活冷峻無情,經過重重磨折催損之後,自己身體裡仍然存在向內心探索而執拗的精神。

【編者按】談到古典音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是艱深困難的東西,還是敬而遠之吧。

「不!人人都可以欣賞古典音樂!」臺灣樂評人焦元溥在新書《樂之本事》如是說。

《樂之本事》是焦元溥寫給普通大眾的古典音樂入門書,沒有五線譜,沒有專業術語。他以有趣的故事和自身經驗,從常見的疑惑開始聊起:一定要「學過音樂」才能欣賞古典音樂?為什麼要聽現場演出?如何挑選座位?聽不懂很可怕嗎?要容許音樂會的「錯音」嗎?

「藝術和情人不同,只要你真心愛音樂,音樂也就一定愛你。」這些年,焦元溥一直努力通過樂評、音樂講座、著書、電臺節目、古典音樂節,致力讓更多人走進古典音樂的大門。9月27日,焦元溥來到上海與讀者見面,並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

焦元溥

聽古典音樂的好處?

焦元溥上海之行有幾場講座,聞訊而來的不少聽眾是琴童父母。焦元溥回憶,曾有國外鋼琴家來中國看到那麼多孩子每天幾個小時在鋼琴前苦練,說感覺到很害怕。

「這個鋼琴家問我,如果這個孩子將來不喜歡音樂,這是多麼大的浪費?如果一些實在不喜歡音樂的孩子把練琴的時間用在開發其他興趣、研究上,比如生物、醫生、航天,那是不是會解決很多世界上的科研問題?如果你不愛音樂,為什麼不去做其他的事情?」

對於功利的學琴氛圍,焦元溥感到有些滑稽:「如果想賺錢,去從事金融業可能來錢會更快。如果想成名,也要知道競爭有多麼激烈」。

聽古典音樂有什麼好處?焦元溥的回答是,沒有好處,「不能讓你三酸甘油酯指數下降,也不能使你達到想要的體重。」

常有聽眾在講座結束後問:「報了課、買了書,聽了這麼久,還是對這個不喜歡怎麼辦?」「我會回答,那你就不要聽,這不是音樂的問題,也不是你的問題。只是這段時間裡『不投緣』,你可能喜歡的是其他風格的音樂,為什麼不花時間去找其他的愛好呢?」

「古典音樂可能帶來歡樂,可能帶來省思,或者讓你發現縱使生活冷峻無情,經過重重磨折催損之後,自己身體裡仍然存在向內心探索而執拗的精神。」

不要遷就聽眾,而是把最好的音樂呈現給他們

焦元溥認為,古典音樂的推廣是個艱難而緩慢的工作,一年、二年、五年、十年,才會慢慢有真正的聽眾。「因為某個電影、某個鋼琴家,古典音樂就會流行起來,我覺得這種想法太過樂觀,聽眾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比起十年前,現在喜愛古典音樂、會來聽現場音樂會的人已經多了。」

聽眾是需要被「教育」的嗎?

「說『引導』更合適。只是這不是商業消費,聽眾去聽音樂會要求『你們要讓我懂』,這樣的態度我不欣賞。人不應該把自己放那麼高,還是要有學習的心態。」

流行音樂是普通人最能接觸到的藝術,用樂器去演奏流行音樂以普及、引導觀眾,與保持傳統特色之間的度在哪裡?「我們要打動聽眾,要給聽眾最好的東西。什麼是最好的東西?古典音樂改編成搖滾風,聽到的其實是搖滾;再如中國的傳統樂器古琴,如果用古琴去彈奏流行音樂,其實觀眾接受的還是流行音樂,和古琴沒有關係。這個樂器本身的精髓,聽眾能不能接納是聽眾自己的事情。在西方古典音樂中也是一樣,被你的演奏被打動的,就是貨真價實的聽眾。」

焦元溥在《樂之本事》中寫了一句話「音樂是時間的藝術」。

「很多鋼琴家表達過類似的意思。你去研究音樂,會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音樂的發生,不是在聲音中,而是在時間裡。可能音就在休止中,在音符與音符的空隙中。東方很多藝術也能體現這個特色,拍子、節奏也許並沒有那麼工整,而是呼吸間、韻律中的美。有留白的空間,音樂才會活起來」。

韓國鋼琴巨擘白建宇曾和焦元溥說:「『寂靜的聲音』、『留白的美學』,這些非常東方的概念皆能在我的詮釋中出現,而它們與西方作品配合得極好,彼此沒有扞格。」

焦元溥也曾和傅聰談論過這一問題;「我感嘆像中國音樂中很好的概念,比如古琴中的空靈、留白,西方音樂中不見得有。傅聰馬上反駁,莫扎特的音樂中就有空靈的東西,也可以留白,莫扎特都寫進去了,可能只是西方人對節奏太過精準。」

大師們帶來的觸動

匈牙利鋼琴家安得拉斯·席夫

從15歲起發表樂評、論述,研究樂曲、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等,至今焦元溥已經拜訪了80多位鋼琴家。「印象深刻的太多了,比如安得拉斯·席夫。」焦元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與匈牙利鋼琴家安得拉斯·席夫(Andras Schiff)結緣於幾年前席夫的臺灣演奏會。

「他是為了來看臺灣的故宮博物院。近10年,他開始研究亞洲藝術,特別是中國文化,他花了許多時間在看字畫,對此非常入迷」。

席夫感嘆:「未來是你們的,你這樣的年輕人既有東方文化的底蘊,又願意學習了解西方音樂、文化,而大多數西方人太過驕傲以為已經擁有了全世界。東方藝術文化這麼深刻,我遺憾自己認識得太晚了。」

焦元溥既感動又震驚:「他並不懂漢字,他看書法就是在欣賞抽象的線條之美。這樣一位大師,還在謙虛地不斷學習,藝術之美是共通的」。

加裡·格拉夫曼

再有加裡·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這位大名鼎鼎的鋼琴家、柯蒂斯音樂學院的院長來臺灣時,焦元溥陪同當地記者去採訪,當被問及他右手不便後為何不去做指揮,格拉夫曼的回答也讓焦元溥感到意外。格拉夫曼拒絕了許多邀約,唯有一次音樂會喝慶功酒有些迷糊時,答應了一個樂團的指揮邀請。待清醒後收到正式邀請函,也只能勉為其難應承下來。

然而在排好演奏曲目後,格拉夫曼還是取消了此次指揮。格拉夫曼說,在排練時想起了那些傑出的指揮家,像喬治·賽爾 (George Szell,1897—1970),他可以把譜子每個小節都默出來,了如指掌後才會登臺。而格拉夫曼自己演奏鋼琴時也是如此,也許要花上半年時間,思考好曲子的每一個細節,才敢上臺演出。

「格拉夫曼對自己嚴格,但對學生很寬容。他不同於國內手把手式的教學,他總是在引導學生們發揮自己的風格,以鼓勵為主。他師從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這也是霍洛維茨的教學風格。一些知名鋼琴導師的確很會教學生,也教出了斬獲國際大獎的學生。但是你去聽這些人的曲子,是沒有個人風格的,哪怕是技巧上的風格。而格拉夫曼的學生大多都有自己的風格」,焦元溥說。

那麼,流行鋼琴演奏家可以起到普及作用嗎?

「我覺得不會。會去聽當紅流行的鋼琴家的聽眾,他們可能就只是會追這個鋼琴家,不會聽其他古典音樂。古典音樂愛好的受眾者並沒有變多。幾年前日劇《交響情人夢》在臺灣大紅,劇裡有關的曲子CD賣斷貨,幾年過去,你可以看到,觀眾還是回到原樣。」

最後,焦元溥強調,音樂帶給人的觸動有無數種。「無論學習帶你走向何處,請永遠記得音樂給你的感動。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樂曲,最不知名的音樂家,最不起眼的演奏,只要你喜愛,那就是重要的。」(文/徐明徽)

來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聽古典音樂,講究!
    但是,我卻為了閱讀量,在段子手的路上漸行漸遠……現在,我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好好講講古典音樂,走心的那種。經常有人問我,古典音樂,聽與不聽差別大嗎?不聽也不會怎樣。這個問題就像,文學,我讀與不讀差別大嗎?歷史,我知道或不知道,對我的影響大嗎?
  • 聽流行音樂是一段時間的事情,而聽古典音樂是一輩子的事情
    「聽流行歌曲是一段時間的事兒,而聽古典音樂是一輩子的事兒。」「古典音樂,才算是人生的必修課程。」歷數很多嶄露頭角的人,發覺一個令人震驚的相同點:她們的成才歲月,一般都和古典音樂擦邊。例如更改一個時期的賈伯斯,就是說名副其實的愛好者,聽古典音樂是他必不可少的日課。
  • 女人為什麼一定要聽古典音樂?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你一定很好奇,聽古典音樂有什麼好處?為什麼這些人都沉迷古典音樂?確實。聽古典音樂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它不會讓霧霾減少,也不能讓你立刻增加收入。但我依然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打開你聽古典音樂的大門。聽古典音樂,更是一種不將就的生活方式。同樣是擠地鐵上班,耳機裡放著巴赫、莫扎特的人,對自己更有要求、對未來也更有掌控力。他們不拘泥於瑣碎的物質生活,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古典音樂,會使你比普通人多一些氣質與內涵。
  • 最適合孩子聽的54首世界頂級古典音樂
    最適合孩子聽的54首世界頂級古典音樂 2020-05-18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們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每個時代都需要一些專業人士給大家講解古典音樂,我因為常常在微博上播放晚安曲而被選擇了。我的同行,所有的音樂人也都在做這件工作。而我書都讀不過來,哪管別人怎麼議論我。第三個問題,我照例回答,人們的音樂修養、生活品味、審美趣味都需要古典音樂培養。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古典音樂可以提升智商?這說法實在太誘人了!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
  • 「我在B站聽古典」
    文 | 張木子編輯 | 董露茜排版 | 阿元設計 | 詩宇在B站看鬼畜、看紀錄片、看電競以及看綜藝之外,你試過在B站聽古典樂,比如貝多芬的交響曲嗎?此外,相較於2017年,2020年古典樂類投稿UP主的人數及播放量,也都增長了5倍以上。顯然,這屆年輕人不僅「愛在B站學習」,還喜歡在B站聽古典。01「更易懂」的古典樂眾所周知,古典樂之所以小眾,是因為其有著不低的欣賞門檻。
  • 晨起慢跑最適合聽的10首古典樂
    運動時,你都聽什麼音樂?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組專屬自己的「運動歌單」或跑步歌單,不論是健身、慢跑、騎單車或瑜珈,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不但能更加專注在運動上,心情也跟著愉快許多。然而你有想過邊聽古典樂做運動嗎?文章源自: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 圖:BAIDU編輯整理 | 田藝苗的田運動可以維持健康,聽古典樂也有促進身心健康的效果!
  • 10首古典樂慢跑歌曲推薦,流行歌聽膩了快收藏!
    然而你有想過邊聽古典樂做運動嗎?或是想聽古典樂卻不知道該從哪些曲子下手?別擔心,看完這篇推薦就能輕鬆入門囉! 聽古典音樂的好處 國外不少研究顯示,聽古典樂能提升大腦活躍性、幫助治療失智症,甚至能減輕病痛感或焦慮感,英國知名廣播人,也是小提琴手的克萊門西·伯頓-希爾(Clemency Burton-Hill)就曾在網絡上表示,自己開始每天 抽出時間聽古典音樂之後,身體真的變比較輕鬆,情緒也更加穩定。難怪胎教音樂以古典音樂居多,醫院診所也能聽到古典樂或輕音樂當背景。
  • 跟著周婕聽古典 | 和慧·「愛之心聲」獨唱音樂會
    跟著周婕聽古典 | 和慧·「愛之心聲」獨唱音樂會 2020-12-23 1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在北京街頭聽古典音樂是種怎樣的體驗?國家大劇院告訴你
    昨晚(7月20日),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音樂會走出劇場的「高牆」,第一次來到相隔不遠的文化新地標北京坊。在人來人往的周末街頭,從莫扎特、柴科夫斯基的古典樂代表作,到《歌劇魅影》、電影《獅子王》中廣為人知的經典選段,大劇院管弦樂團弦樂四重奏用風格多樣的音樂,為忙碌了一周的市民們帶來了一段美好輕鬆的夏夜時光。
  • 暑假進入倒計時,聽著古典音樂,讓耳朵暢遊歐美!
    《義大利狂想曲》應運而生,成為了老柴的創作中十分特別的一首,作品聽起來似乎摒棄了俄羅斯音樂一貫的憂鬱與深沉,取而代之的是義大利的熱情奔放! 在古典音樂史上也屬於裡程碑式的作品。格什溫也憑藉這部作品,成為了美國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 0-9歲兒童必聽的12首古典音樂都在這,後悔沒早聽!
    當碰到為孩子選擇古典音樂的時候,很多家長不知道應該從哪裡開始,MUSIC PLAY節選了一些古典音樂曲目推薦給大家。這些音樂是孩子們玩遊戲和做手工時的最佳背景音樂,也是提高孩子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有效方式。
  • 救救音樂!愛我只聽正版……
    先有「歌神」張學友攜2014國語大碟《Wake Up Dreaming醒著做夢》推出全新的數字+實體的唱片發行模式,隨後有歌壇小天王周杰倫帶著《哎呦,不錯哦》籤署獨家網絡版權合作協議,數位音樂版權逐漸受到明星們的關注,進而讓數位音樂平臺開始以版權為紐帶將唱片公司、音樂從業者、用戶連接到一起。
  • 跟著周婕聽古典·直播福利 | 張藝喊你去聽上海愛樂音樂會啦
    跟著周婕聽古典·直播福利 | 張藝喊你去聽上海愛樂音樂會啦 2020-06-09 1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別只沉迷於老歌!為什麼你需要聽新的音樂?
    來源:36氪邁入三十歲後,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已經聽不進新歌了,總覺得還是老歌更好聽。是現在的歌變難聽了,還是自己變老了?本文作者認為,不喜歡聽新的音樂,因為我們天生就厭惡新事物的不確定性,大腦隨時都在對抗生活中的陌生感。為什麼要聽新的音樂,為什麼要去聽可能不喜歡的音樂。
  • 花瓣音樂:雨天適合聽什麼音樂專輯
    喜歡雨天的人會安靜聽雨並心情舒暢,而不喜歡雨天的人,心情就會顯得比較浮躁。雨天聽音樂,既平復心情,又心生美好,我們從花瓣網音樂發燒友們的唱片畫板中精選了一些你也許沒有聽過,但在國外評價較高,且適合雨天聆聽的音樂專輯。一般來說,爵士樂獨有的爵士和弦,隨性的節奏感;輕音樂的安靜悠揚;富有民族色彩的民謠音樂,這三類音樂風格比較融合雨天的氛圍。
  • 你喜歡聽的音樂不小心把你的內心給出賣了
    音樂有魅力的地方在於可以你激蕩出我們內心的情緒,對腦部和心理的影響是當下流行的原因之一。那麼音樂的品味能說明什麼呢?有人為啥喜歡某種旋律,很多人都有自己特定的音樂風格品味,為啥你會喜歡古典,金屬,歡快的,這個話題很有趣。
  • 給孩子欣賞古典音樂,不妨先從玩具、動物主題開始
    給孩子欣賞古典音樂,不妨先從玩具、動物主題開始 王海虎 2017-05-08 15:19 來源:澎湃新聞
  • 20首適合孩子的古典音樂,一起聽起來
    孩子的世界天真無邪 優美短小的古典音樂再合適不過 貝多芬《致愛麗絲》 這首作品傳說是貝多芬獻給一位叫特蕾澤的姑娘,採用迴旋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