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3月18日,義大利全國確診病例為35713人,死亡2978人,其中,義大利全國醫護人員有2629人被感染。義大利屬於世界強國,同時也是七國集團的成員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為何義大利的確診人數在歐洲最高呢?認真的說,這與義大利的經濟結構、旅遊模式、醫療設施、人口結構等等,都有很大的關係。今天,我們就聊聊義大利的特殊情況。
首先,我們看一下歐洲幾個主要國家的確診病例情況。其中,截止3月18日,義大利確診病例35713人,德國確診病例超過了1萬人,法國確診病例達到了9134人。在各國死亡人口中,義大利死亡了2978人。認真的說,全球平均死亡率為3.7%,義大利的確診病例死亡率,則是世界平均死亡率的2倍左右。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請注意,法國、德國、義大利三國屬於鄰居,為何偏偏義大利的情況最嚴重呢?
我們需要看看義大利全國的醫療系統,認真地說,義大利的醫生和護士始終處於不夠用的狀態。義大利的醫生和護士的缺口都在5萬人以上。在2000多名醫護人員被感染以後,這一情況更加捉襟見肘。在2018年,一些機構層級統計了全世界各國的醫院床位數量。根據計算,在義大利國內,每1萬人平均只有34張床位。在法國國內,每1萬人中擁有64張床位。德國的水平最高,達到了每1萬人平均82張床位,是義大利的兩倍多。床位的數量多,從側面反映了醫院數量多和醫護人員數量多。
在疫情來臨以後,沒有足夠的醫護人員是很大的問題。請注意,醫護人員需要經過系統的培訓和教育,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臨時勝任,這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從2013年開始,義大利陸續關停了全國的700多家小診所和小醫院,大量的醫護人員開始從事其他行業。從當時的角度來說,這些措施沒有什麼錯誤。但是幾年以後,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問題就出現了。依靠義大利自己的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面臨很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義大利向各個鄰國和盟國發出了請求,請求援助自己。
但是,各國要麼是自顧不暇,要麼是自掃門前雪。在這個時候,我國派遣了9位專家援助義大利,並且援助了31噸物資。順便說一下,義大利生產的醫療器械和設備很有限,很多東西都需要從國外緊急進口。但是,進口的物資在路上經常被其他國家「半路截走,」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工業體系完善至關重要,平時看不出來,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很有可能被「卡脖子。」
截止3月18日,在確診病例中,義大利死亡了2978人,這個數字是世界平均數的2倍左右。除了義大利醫療機構、醫護人員不足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那就是義大利人口老齡化。眾所周知,老人的抵抗力比較弱,面對疫情,很有可能扛不過去。通過統計,在義大利全國的6000餘萬人口中,超過60歲的老年人,佔了將近29%,換而言之,義大利的老年人數量接近1800萬人,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再加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疊加,義大利才會出現比較高的死亡率。還有一個原因,德國、法國、義大利都在歐洲,為何偏偏義大利的確診數量高呢?我們看看義大利的特殊經濟框架,義大利是一個旅遊業很發達的國家,全國4%的經濟總量依靠旅遊,此外,旅遊還帶動了餐飲、住宿、娛樂等各個方面。因此,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人進入義大利旅遊。除了經濟發展的需要,義大利不能立刻停止所有的旅遊業,因此,出現了病例逐步增加的情況。對於義大利來說,旅遊業屬於支柱產業之一。
請大家聯想一下,一旦旅遊全部停止,各方面的損失非常明顯,而且是長期的損失。如果旅遊佔義大利經濟比重很小,那麼,這不是什麼問題。但是,義大利的經濟增長率只有0.3%,幾乎處於半停滯狀態,對於旅遊業的依賴性很大。言而總之,在各方面原因的共同影響下,義大利的確診病例逐步增加,成為了歐洲確診病例最高的國家。由於人口老齡化和醫療機構、醫療人員不足,出現了死亡率比較高的情況。我們順便看看其他國家的情況,除了義大利之外,歐洲很多國家都面臨疫情的困擾。
歐洲很多國家根本不生產醫療設備,尤其是共同體形成以後,很多國家的工業體系變得逐步單一,很多物資都是長期進口的。由於關稅比較低,很多進口的物資比國內生產更便宜。凡事總會有利有弊,在疫情來臨以後,各方面的問題都開始出現。很多國家根本不生產口罩、消毒液等物資,面臨很大的麻煩。從這一角度來說,再次反映了一個國家擁有完善工業體系的重要性,關鍵時刻甚至能夠「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