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一幅風景如畫的旅遊景點,也是舒暢身心的好地方。生活中,每個人心中都會裝有一片只是屬於自己的淨土吧。尤其是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這片淨土可能也會也漸漸的開始模糊了。在古代有位詩人為了守候這片自己的這片淨土,就隱居於此。小編後來來到這片淨土前,被此處的寧靜與清新所震撼到了,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走入這片淨土一杜甫草堂。
在這裡小編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就先大概的講一下杜甫草堂的歷史吧,杜甫草位於四川成都,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草堂佔地面積近300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4A級景區。在大家對草堂有個大概的認知之後。就跟隨著小編繼續去探索吧。
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西郊,幾處草屋建立在濃密的綠茵之間。草堂兩邊有籬笆環繞,,門前有一條小溪經過,景象寂靜而深切,小編站在這裡仿佛是在世外桃源一樣。據說在一千多年前的時候,這處地方原名「成都草堂」,到了現代,才改為名「杜甫草堂」。相傳在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曾遷徙入蜀。他通過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屋,並再次隱居了四年,創作出了240多首聞名於世的詩歌。
小編繞到草堂的一旁,在那邊有一條被兩面紅牆夾雜著的小徑,在小徑的兩旁儘是芳香四溢的花朵。門口的另一邊是一面由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我們現在站著的這條小徑,它被收入到了唐詩《客至》中。其中有詩詞就有說到: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隨著小編繼續往林子裡面走去,沿紅牆走過,前面有幾座草屋模糊在遠處。這些草屋的外面被浣花溪環抱,草屋的周圍有花有草,五顏六色。前面就是是竹籬柴扉。那裡有一座小石橋臥於溪上,小橋旁邊的石階上也是被竹蔭環繞,盤坐在石頭上可以看魚戲水,遠遠的也可以眺望到茅草屋;溪水綠意盎然,映襯著竹影、籬影、屋影。不時有樹葉落下,河面上面激起了陣陣漣漪,隨之消失而去。小編推開了草屋的木門,門內有一幅老棋盤留在石上,小編猜想是當年詩人對弈所留吧。這些草屋雖陋,但有屋有亭;屋內的飲食雖簡,仍自給自足;可近蔭處舞棋,可遠溪旁垂釣,這裡的一切,讓小編感受到了那片濃濃的田園情趣,悠然而自得。
小編接下來為大家帶關於草屋的一個故事,這個草屋於公元七百六十一年的秋天,有一陣大風吹了過來,因為風力太大,使得草屋被風給吹破了,身在寒冷之間,杜甫也寫下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篇千古流傳的古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詩人當時是多麼的豪邁還有當時憤慨啊。
小編穿過屋子,來到一條小溪前,這條小溪叫做浣花溪,它有著這樣一段故事。據說在唐朝的時候,溪邊住著一位姓任的姑娘,她貌美而心善。有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的時候,走來了一位渾身瘡癤的和尚,看到他的人都躲得遠遠的,但是這位位姑娘卻沒有避讓。為那和尚脫下沾滿膿血的袈裟清洗。誰知道袈裟一入水時,霎時滿溪泛起蓮花朵朵,回頭看看那和尚,卻早已消失不見了。村民們都十分驚奇,就把這條河命名為浣花溪了。浣花溪在唐代江闊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風光秀麗,後來也有了《絕句》。而今的浣花溪,已變成溪水潺潺,波光翻翻,早無波濤翻滾之勢,卻多了清幽婉約之美。
小編穿過小溪走進了草堂寺的山門,屋子內特別的安靜,像是超凡脫俗了一樣。院子內楠林、梅苑、清蘭園、蒼松。在陽光的照射下,處處都是一片青綠,在亭中坐下,可以聽見鳥鳴聲,心情就變得舒暢了起來。在梅園的深處,塔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與橋、湖、花、樹,渾然構成一幅精美的畫面。
杜甫草堂,一幅風景如畫的旅遊景點,也是舒暢身心的好地方。小編身處此地也沒有去在意時間的流動了,而是盡情的享受在這片淨土處,也開始司考起了自己來。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杜甫草堂,各位有沒有心動呢?最後,有喜歡小編寫的文章的記得點個讚在走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