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秋冬,如果您只想挑選一個美術大展看,那麼選它準沒錯!這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在2018年推出的最重磅的西方藝術特展,60幅來自東京富士美術館的經典藏品,跨越16-20世紀,更重要的是,所到作品大多出自藝術史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安格爾、德拉克洛瓦、透納、庫爾貝、米勒、柯羅、馬奈、莫奈、雷諾瓦、塞尚、梵谷、畢卡索、馬格利特、莫蘭迪、米羅、莫迪利亞尼、夏加爾、沃霍爾……從傳統逼真的古典油畫,到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現代作品,它們究竟是如何改變?為何而變?「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正是系統、直觀地了解西方藝術史的好機會。
讓我們追隨那些西方藝術史中振聾發聵的名字,領略這些偉大的時代與藝術家、作品中的奧秘,看西方藝術如何從「真好看」到「看不懂」。
熱展推薦
西方繪畫500年
——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
2018年10月23日-12月23日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一層展廳
門票:全票60元
溫馨提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在清華大學校園內,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對外開放,16:30停止入場,建議您在官網提前一周預定門票。
1 、文藝復興
15-17世紀,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真正地讓人類走向宇宙的中心,也打開了通往近代的大門。曾經古板的宗教主題開始變的更加世俗化,原來神與人在藝術的範疇裡可以如此接近。
比如,達·文西筆下的聖母猶如貴婦,莊重典雅;拉斐爾筆下的聖母宛如溫柔大方的母親;文藝復興晚期威尼斯畫派鼻祖貝利尼的人物肖像更加寫實傳神。
從展廳中這幅《行政長官的肖像》中我們可以看到,世俗的主題、寫實的人物、專注的表情,以及穩定的構圖,都是威尼斯畫派的顯著特徵。這也為其後的「巴洛克藝術」打下了基礎。
2、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的萌芽產生於16世紀末的義大利,鼎盛在17世紀。巴洛克,本意是指畸形的珍珠,專指珠寶表面的不規則感——當時的人們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的藝術。
相對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巴洛克藝術風格更誇張,浪漫華麗,戲劇衝突感極強,主題來源於神話和宗教。在天主教會的推動下,這種風格在17世紀的建築、繪畫和雕塑等各個藝術門類中都有所體現。繪畫方面,魯本斯把巴洛克藝術風格發揮到了極致。
展廳中有幅《君士坦丁的婚姻》,雖是魯本斯作品的草稿部分,但我們也能從畫面中看出巴洛克極強的裝飾性。
3、荷蘭風俗畫派
在17世紀經濟繁榮的背景下,藝術也迎來了其黃金時代。當時也是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荷蘭地區的風俗繪畫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
16世紀大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的兒子,以父親作品為藍本創作了《雪中狩獵》,細膩寫實的描寫力,展現了17世紀弗蘭德斯地區農民的生活場景。
4、古典主義
17世紀的法國古典主義畫家十分推崇古代希臘羅馬,題材大多也是來自聖經和神話故事,一般不會表現現實生活場景。而且作品的規模較大,強調一種宏大的氣魄,所以古典主義繪畫最終所追求的是理性美。
克勞德·洛蘭的《溪水樹林風景》正是如此,它描繪的是古希臘神話普賽克與丘比特的故事,以羅馬近郊田野的風景為基礎,無論是風景中的樹木、溪流,還是人物,都體現了他的獨特寫實之處。
5、洛可可
18世紀,法國開始引領歐洲的藝術趨勢,路易十五引領「洛可可風潮」登上了歷史舞臺。精緻、甜美、粉嫩、豪華都是其關鍵詞,複雜絢麗的色彩充斥著畫面。法國畫家布歇就是代表人物。他是蓬巴杜夫人的御用畫師,作品甜美至極,似乎從畫面中可以聞到那種浪漫的香氣。
這幅《維納斯的凱旋》描繪了女神從水中誕生上岸時的愉悅輕鬆感,畫面中央愛神側躺在藍色與黃色的巖石上,西風之神正要將勝利之冠戴上維納斯頭頂,丘比特與三女神圍繞左右。
6、新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
當法國大革命推翻了路易王朝,甜美華麗的洛可可被拋棄。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席捲歐洲,他們依舊遵循之前的古典主義繪畫,龐大的主題,精準的比例,唯一不同的是新古典主義大師的作品中還充滿了革命情懷,以及歌頌環節。
《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中,雅克-路易·大衛將這一場景做了戲劇化的渲染,更加突出了畫面主人公英雄般的氣勢和姿態。
浪漫主義繪畫的先驅籍裡柯、德拉克洛瓦,相較於新古典主義,更加強調色彩的運用,這種色彩來源作者的內心情感色彩,來營造一種主觀的畫面氣勢,這也是浪漫主義繪畫吸引人的亮點所在。
7、親切巴比松與美好印象
19世紀中葉,一批畫家真正走出畫室。他們直接居住在巴黎郊外楓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小鎮進行創作,這裡顯得格外安靜、祥和。此時追求高貴典雅的新古典主義以及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都顯得與時代生活相背離。人物、樹木、池塘、草地、動物,這才是他們筆下的對象,給人一種真實生動的感受。
巴比松畫派開拓了一個領域和創作方法,後面的印象派大受啟發。從1874年莫奈和印象派的一幫畫家們在巴黎舉行第一次畫展開始,直到1886年,他們共舉辦了8次聯合畫展。這對法國當時官方的藝術沙龍展造成猛烈的震撼。有了巴比松在前,「莫奈」們更加注重描繪自然界,追求光影效果,誇張短小的筆觸,迅速地捕捉瞬間的印象,來呈現畫面的生動感。
晚年的莫奈開始了《睡蓮》系列的創作,展廳中這幅是他68歲的作品。他曾說:「睡蓮可以讓我體會到無限的感受,構成宇宙的諸多要素,以及在我們眼前變化不息的宇宙,仿佛化為了一個小宇宙,存於睡蓮中。」
8、現代主義——藝術的百花齊放
在後印象派的20世紀,隨著各種繪畫理論的誕生,相繼發生了一場誇張的視覺革命,繪畫的形式也呈現了眼花繚亂的景象。一些純粹的現代主義思潮和流派風起雲湧,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畢卡索、莫蘭迪、米羅、萊熱等藝術家開始在自己的領域大放異彩。現代主義各流派百花齊放,你的眼睛也將不斷受到衝擊。敞開心胸,讓自己盡情感受,大膽詮釋吧!
來源:北京日報品藏版
新媒體編輯:趙婷
流程編輯:RB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