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出差過一年,對西非國家的飲食印象深刻。當地貧富差距較大,傳統的當地人家習慣於圍坐著一大盆食物進食。這裡進食的是一種木薯。
非洲的米飯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食材,通常人家的主食只能吃得起木薯。他們做米飯通常會加入大量的香料和大塊的肉類海鮮一起煮。一鍋米飯做出來,內容已然非常豐富,這樣就不用額外增加配菜。
麵包在當地不可或缺,也是主食之一。法棍和方片裝的麵包最為常見,超市售價一袋通常約人民幣10元。麵包的吃法也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煎烤後夾著肉菜一起,類似於漢堡。
當地人的主食木薯,做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經過加水搗成糊狀發酵,叫FUFU;另一種是碾碎成顆粒發酵,就形成了一種叫Attiéké的食物。圖上是Attiéké,味道有點酸味,配上醬料和熬煮的牛羊肉一起吃。
花生是街頭商販售賣頻率最高一種零食。花生在當地的做法通常為去殼炒制,也有少數水煮和油炸。常見到小孩沿街販賣,一大瓶用二手玻璃酒瓶裝的炒花生米約人民幣10元左右。
西非國家的街頭,烤肉非常受歡迎。經常見到煙燻火燎的烤肉攤,各種烤熟的大肉塊黑乎乎的擺滿了攤位,當地人稱之為「Suya」,通常是用串起來的牛肉,公羊或雞肉製成的。傳統上,這種美食是由喀麥隆北部,奈及利亞,尼日和蘇丹的某些地區的豪薩人製備的。
海鮮乾貨在當地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食材。西非國家大都靠海吃海,近海的漁民搖著木船,利用原始的捕撈技術打魚。市場上可以找到各種不同的海貨。大龍蝦、大螃蟹、海魚、烏賊、魷魚都是市場常見的海貨。在專門的海鮮市場上,幾可以買到任何一種你想要的海鮮,甚至是鯊魚,價格對比國內,便宜不少。由於西非氣候乾濕兩季明顯,賣不出的海貨通常被製作成魚乾保存。這種魚乾通常用來和米飯湯汁熬煮在一起,或者油煎配木薯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