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牌音樂人操刀歌劇,不願只重複林徽因的三角故事

2020-12-12 新京報Fun娛樂

提起中國香港作曲家金培達,他的名字總和諸多電影作品聯繫在一起,從2000年《星語星願》開始,觀眾所熟悉的電影《如果·愛》《寒戰》《十月圍城》《七月與安生》等配樂均出自其手,20多年電影配樂生涯裡,他已將八座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收入囊中,2006年他憑藉電影《伊莎貝拉》獲得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音樂家。

受訪者供圖

近些年,金培達常活躍於舞臺劇和音樂劇的音樂創作,2008年首部音樂舞臺劇《天龍八部》登臺之後,他又陸續創作了《愛上鄧麗君》《媽媽再愛我一次》等音樂劇。2017年他首度跨界歌劇,與導演田沁鑫、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花腔女高音陳小朵合作推出了原創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2019年該歌劇完成了首次海外演出,剛剛結束了在新加坡的巡演。金培達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從歌劇《林徽因》音樂創作聊到現代歌劇音樂創作的近況。

創作

不重複三角故事,音樂表達林徽因新魅力

相對於電影配樂而言,金培達自認為在歌劇領域自己並不是很在行,但他非常喜歡威爾第、普契尼等名家的大部分歌劇作品。當歌劇《林徽因》的主演兼製作人陳小朵找到金培達時,他覺得該去試一下,那段時期他聽到了眾多有名的中國歌劇,印象最深的是《原野》,「這部作品今天聽起來也非常前衛,它是無調性的,雖然也有一些比較保守的東西,但我覺得歌劇《原野》到現在仍有吸引力。」

歌劇作曲是歌劇作品裡的重中之重,歌劇《林徽因》的音樂風格以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近現代音樂語彙的交織碰撞為基礎,展現的是民國時期中西新舊文化精神之間的奇妙交融與對立。在戲中金培達創作了《蓮燈》、《一半》、《你去》等以人物為主題的詠嘆調,他覺得與西方不同,中國人最終還是要聽旋律,像《圖蘭朵》中的《今夜無人入睡》流行至今,因為旋律太好聽:「我希望能夠儘量往這個方向去靠近,至少觀眾看了我寫的歌劇後會覺得美,林徽因怎麼可能不美呢?在我每一首歌曲的創作意圖裡,哪怕旋律不能夠流傳下來,但是觀眾從聽到它的那一刻起,能通過音樂讓他們與劇中人物命運產生共鳴。」金培達說。

創作歌劇《林徽因》,金培達覺得難點在透過詞曲把故事講好很難得,最難的是怎樣把唱詞和情節的發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這部作品之前,金培達直言其實對林徽因僅限於耳聞,金培達閉門翻閱了大量關於林徽因的資料,她的傳奇一生讓金培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覺得有責任要通過音樂向觀眾展現出一個可以顛覆以往刻板印象的林徽因。林徽因的魅力對我而言,你以為她很守舊,其實她很新,你以為她很新,尤其在愛情方面她又那麼傳統。別人在創作中是去認識一個人,而我是在尋找她的魅力。」

歌劇《林徽因》劇照。陳小朵工作室供圖

觀眾看完歌劇《林徽因》之後,從進入劇院到離開劇院,他們能得到什麼?這對於金培達來說太重要了。他認為,在以往與林徽因相關的影視作品裡,永遠離不開她與徐志摩、張幼儀三個人之間的故事。在創作之初,金培達就曾與主演兼製作人陳小朵達成過共識,「如果再重複過去林徽因那些故事就不用我們來說了,因為她的成就遠遠不止這些。她是國徽的設計者之一,她的建築學術成就無數,積累了一生的學問,到頭來要拆城牆的時候,她講一句話,幾篇文章發出去,就是沒人聽她的,當那一刻發生的時候,過去的一切都為一場空,這才是她最大的悲哀。」

歌劇《林徽因》整部作品是以回憶形式進行的,金培達在最後還創作了《請你相信我》,是一首探討自我生存價值的作品。他覺得,歌劇《林徽因》是通過她的回憶,重新經歷她人生幾個高峰,讓觀眾去評斷她的人生過得到底有沒有價值。「如果觀眾能從我們所設定的一個全新的視角去了解林徽因的一生,身為創作者的目的就達到了。」金培達說。

思考:電影配樂 vs 歌劇作曲

歌劇創作要顧及的東西更全面

談及電影配樂與歌劇作曲的異同,金培達覺得,電影配樂作曲家的責任就是去放大導演的主題、理想、意圖,戲劇和電影都是導演的藝術,而歌劇和音樂劇最重要的是音樂,「歌劇的作曲才是最主要的,如果去看國外歌劇,海報上有時候只寫上作曲家的名字,但是在中國歌劇或者音樂劇製作團隊對於這個概念都有點偏向了電影,就很容易以導演為中心。」

若從創作的角度來區分,金培達認為,在電影配樂裡面有些情節的配樂可有可無,但歌劇某個地方少了一首歌的話觀眾肯定是看不懂的。另外,電影配樂與歌劇的創作可能最不同的是「誰在講故事?」金培達表示,常常有人這樣形容歌劇,當演員遇到重要的情緒和心理變化的時候便要開始唱歌了,而在電影裡面有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場面,導演會給出一個特寫,就算千言萬語說不出,只要演員的表情和配樂就夠了。「電影裡的空鏡頭,可能演員就是看著彼此不講話,那麼我就可以用音樂來演繹,用音樂帶出了這個人的內心世界。再怎麼樣,起碼在情節和對白上,導演和編劇已經做好一個框架。歌劇不一樣,我所顧及的東西相比電影要全面得多。」

藝術審美 vs 興趣

該重視對創作意圖的探討

「 歌劇要欣賞的是聲音,要慢慢地品味,歌劇不但要表現劇情,音色本身也自帶美感,這個東西很多年輕人是聽不下來的。」金培達覺得目前在歌劇創作方面面臨的第一大問題是,相對聽慣了流行歌的大眾來說,很多第一次聽歌劇的觀眾首先並不知道自己坐在劇院裡在聽什麼,怎麼去欣賞這樣一門藝術:「如果形容流行音樂是汽水,那麼歌劇就是一杯茶,需要時間品。現在的年輕人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他們手中掌握著對於藝術作品的『非連續性選擇權』,這個是很恐怖的。在欣賞任何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哪怕其中的一分鐘讓他覺得沉悶就會按動手中的快進鍵立馬跳走。這看起來沒什麼,卻是很驚人的改變,缺乏基本的耐心去欣賞藝術。」

藝術審美是金培達擔憂所在,「 在藝術審美方面,很多時候大家只看重結果,不會去討論創作者的意圖,這是有問題的。有時候一部電影,演員從頭打到尾,觀眾看過之後就覺得很沒有藝術感,但是或許導演在創作之初就是要做一部這樣的電影,這本身是他的意圖。有時候判斷一個藝術作品成不成功,不能夠單靠票房,與觀眾銜接的成功,如果創作意圖不談的話,也是不成立的。藝術就是你以前曾經被某一句話或者一件藝術品打動過,你用盡一生的時間,把這個感覺找回來,呈現給別人。」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翟永軍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在獅城精彩首秀
    新華社新加坡1月26日電通訊:中國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在獅城精彩首秀  新華社記者王麗麗  作為今年新加坡「春城洋溢華夏情暨歡樂春節」活動的第一場演出,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的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25日晚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上演。開場第一幕就以強烈的戲劇衝突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 通訊:中國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在獅城精彩首秀
    新華社新加坡1月26日電 通訊:中國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在獅城精彩首秀新華社記者王麗麗作為今年新加坡「春城洋溢華夏情暨歡樂春節」活動的第一場演出,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的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25日晚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上演
  • 中國歌劇舞劇院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在獅城上演
    人民網北京1月28日電(記者鄭海鷗)記者從中國歌劇舞劇院獲悉:作為今年新加坡「春城洋溢華夏情暨歡樂春節」活動的第一場演出,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的現代民族歌劇《林徽因》25日晚在新加坡上演,受到廣泛好評。
  • 陳小朵攜《林徽因》回湘 演繹「既好聽又好看」現代歌劇
    湘籍藝術家陳小朵領銜飾演林徽因。 盧文偉 攝中新網長沙4月14日電 (盧文偉)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創作出品的民族歌劇《林徽因》13日至14日在長沙上演,湘籍藝術家陳小朵領銜飾演林徽因,回湘演繹「既好聽又好看」現代歌劇。
  • 創作抗疫歌曲《蒼生》的香港音樂人韋啟良:向海外華人敬禮
    歌曲是由內地媒體人王悅和香港媒體人譚皓然策劃,香港金牌音樂人、香港電影作曲家協會會長韋啟良製作。  【解說】韋啟良表示他中學畢業後開始喜歡音樂,從創作流行曲到電影音樂,為《少年包青天》、《新警察故事》、《救火英雄》等作品創作經典配樂,並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 肖洋新歌《野菊花》熱播 民謠音樂人趙照操刀
    肖洋新歌《野菊花》熱播 民謠音樂人趙照操刀   《野菊花》是由內地民謠音樂人趙照傾情操刀詞曲,清新雋永;《野菊花》昭示著對於聲音的信仰。趙照的詞曲和肖洋獨特的少女嗓音可謂是珠聯璧合,象徵著「野菊花」似的獨立女性對生活的態度,堅韌而又有柔性,一種生命的力量,任何東西都摧毀不了它!
  • 這場「半舞臺版」歌劇好看又好聽
    執導2014年音樂會版歌劇《鄉村騎士》獲得一片叫好的香港最著名歌劇導演盧景文再次操刀,費城管弦樂團助理指揮廖國敏執棒,Diego Silva、林穎穎、Valerian Ruminski等著名歌唱家與香港非凡美樂合唱團、廣州交響樂團聯合呈現該劇。 曲作者被稱作「旋律製造機」 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聯合推出的品牌「歌劇瑰寶」一直是歌劇愛好者的福音。
  • 林徽因漂亮嗎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
    林徽因是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師、詩人和學者,她是一位奇女子,那麼林徽因漂亮嗎?影視中的林徽因無疑是漂亮的,她的扮演者也是非常漂亮的明星,那麼現實中的林徽因漂亮嗎?翻開相冊,我們可以看到林徽因其實沒有那麼的漂亮,頂多算是清秀,那麼她是怎麼迷倒那麼多男人的呢?林徽因勝在溫婉大旗,根據相關的書上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林徽因更多的是內在美。林徽因出生家庭比較優越,所以從小受到了家庭的薰陶,長大之後更是多次出國留學,她深受中西方文化的薰陶,這就練就了她一身溫婉大氣,於是沉著冷靜的氣勢。
  • 不願穿白紗走教堂,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的婚禮有多傳奇?
    關於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人生敘事,學術界與坊間多以他們1928年回國後的故事演繹為主,較少提及他們早期的留學生歲月,以及在加拿大成婚的人生篇章,鮮為人知。李夫人對林徽因的新派作風有看法,起初並不贊同梁思成與之成婚。長女梁思順一開始也站在母親一邊,而梁思順的意見對父親梁啓超影響很大。直到1925年4月,梁思順才改變了對林徽因的看法。對於梁思成與林徽因能夠最終走到一起,梁啓超非常高興,說這是「思成一生幸福關鍵所在。」當年,梁思成在美國完成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及哈佛大學建築系的學業,而林徽因亦完成了耶魯大學設計系的學業。
  • 《嘆息橋》:顛覆你對香港歌劇的認知
    與《法證先鋒4》相比,《嘆息橋》顯得非常低調,自開播以來,這本書並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但看過《嘆息橋》的網友說,他們已經挖掘了寶藏,這部規模雖小但製作精良的香港歌劇受到了很高的評價,極端的口碑對比顯示了《法證先鋒4》是多麼難以忍受。。
  • 英文版歌劇《紅樓夢》登上異國舞臺
    歌劇版《紅樓夢》亦中亦西 觀眾反響熱烈  作為一部中國經典文學巨著,曹雪芹創作於清朝的《紅樓夢》早已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地方劇,寶黛故事深入人心,封建大家庭從繁盛走向衰敗的變遷驚心動魄,但搬上西方歌劇舞臺還是第一次。  如何將一百二十回的原著濃縮成2小時20分鐘的歌劇?
  • 一代才女林徽因和三大才子的愛情故事
    兩人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了,而林徽因卻只是個穿著白衣、容貌纖細的十六歲少女。從他們相遇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成為詩人心裡永恆的素材,寄託的夢想,一個被詩人無數次理想詩化的女子,一個脫離了現實只存在夢幻之中的女子。徐志摩單戀上她,為她寫作無數動人心弦的情詩,甘做她裙邊的一株雜草。1922年,「林徽因在英,與志摩有論婚嫁之意,林謂必先與夫人張幼儀離婚後始可……」(陳從周《徐志摩年譜》)。
  • 走進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背後震撼人心的故事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的主創人員,著名詞作家、一級編劇王曉嶺,著名作曲家、音樂人欒凱,以及青年歌唱家王麗達做客現場,與我們一同追溯《沂蒙山小調》的演變始末。《沂蒙山小調》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首民歌,蜚聲海內外。
  • 定居北京的香港音樂人:香港年輕人比較難接觸到中立的內容
    我是張家誠,香港音樂人。從小在香港土生土長,後來去英國留學4年,兩個月前我定居北京朝陽區。定居北京的決定,並不算意外。我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在機緣巧合走上音樂道路前,我實際學習的是金融,也在企業做了十年左右的管理工作。
  • 英文版歌劇《紅樓夢》美國舊金山首演 欲進軍中國
    由華裔藝術家「夢之隊」準備3年有餘,中、韓、美歌唱家聯袂主演的英文版歌劇《紅樓夢》10日晚首演,首次將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代表作搬上了異國歌劇舞臺。 全明星陣容主創團隊   翻開厚達88頁的節目單,舊金山歌劇院用了相當大的篇幅詳盡介紹《紅樓夢》主創人員及訪談、故事背景及改編內容、舞美和服裝設計精華及主要演員等。
  • 全民K歌星途計劃第三季來襲,點燃原創音樂人的唱作夢想
    為了點燃音樂愛好者們的唱作熱情,本季星途計劃將延續上兩季籤約、享受平臺打賞分成收益的唱作權益,即音樂人在全民K歌平臺發行原創作品後,可接受用戶打賞,獲得持續性收益、豐厚獎金及頂尖製作人指導等強有力的原創音樂人扶持政策。與此同時,最終獲勝的原創歌曲和唱將將獲得由全民K歌提供的豐厚獎金、專屬單曲發行機會以及億萬級別的推廣曝光資源!
  • 江西大覺山旅遊景區集團榮獲「2019年長三角十大金牌漂流」稱號
    被評為「2019年長三角十大金牌漂流」的大覺山峽谷漂流全長3.6公裡,落差188米,途經一峪、三彎、六潭、九瀑等急流飛舟,搏擊自然,驚險刺激。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陳迪煒)6月29日上午,由華東旅遊媒體聯盟、浙江省旅遊自駕協會主辦的2019年長三角十大金牌漂流頒獎典禮在浙江桐廬虎嘯峽景區舉行。經過網絡和專家評定以及體驗考察,最終評出2019年長三角十大金牌漂流。現場獲悉,江西大覺山旅遊景區集團榮獲「2019年長三角十大金牌漂流」稱號。
  • 英雄聯盟:馬氏三角踢風靡網絡,大司馬不愧是金牌講師
    英雄聯盟:馬氏三角踢風靡網絡,大司馬不愧是金牌講師盲僧作為英雄聯盟中熱門打野,一直以來都受到廣大玩家的喜愛。近日在知名金牌講師大司馬直播間為粉絲們推薦了一種盲僧獨特的QR連招,並命名為馬氏三角踢,一經推出廣受玩家們的喜愛。
  • 被忽視的中國電影音樂人-虎嗅網
    無論時間流逝、榮譽纏身,他依然是那個敢於創新的音樂人。而他最近的大作,就是2016年時為上海迪士尼譜寫了開園主題曲。對於影迷來說,許久沒聽到大師為電影演繹肯定遺憾,但是譚盾的音樂路也沒有停止,他作為電影音樂人走向巔峰的故事也一直被我們一遍又一遍的拿出來稱道、傳頌。
  • 填補深圳歌劇藝術空白
    【深圳商報訊】(記者 杜翔翔)歌劇是一門西方舞臺表演藝術,歌劇《原野》是第一部敲開西方歌劇宮殿大門的東方歌劇。4月13日、14日,由深圳青年歌劇團全新製作的經典歌劇《原野》將在深圳保利劇院首演。昨日,記者前往排練現場探班,並對主創進行採訪。 歌劇《原野》改編自曹禺經典名著《原野》,由著名作曲家金湘作曲,劇本創作由曹禺之女萬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