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做好團隊協作?

2020-12-2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一個產品的上線和運轉,離不開公司各個部門的協作。而作為產品「父母」的產品經理,需要經常和其他部門溝通協作,這時候溝通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團隊協作中,產品經理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呢?本文作者針對這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產品經理在企業中要承擔連接器的作用,不管是平衡三環(用戶體驗、技術和企業需求)還是跨部門跨公司的合作,其實後面本質上都是人與人的分工協作從而共同完成預定目標,這也是企業運營的核心本質。

不管是初創公司還是網際網路大廠,都要面臨複雜的經營問題,如果企業經營上出現問題,一般都會有三個常見的現象:溝通不暢;高層管理能力不足;相互敵對。所以一個人的溝通協作能力會直接影響個人和項目的發展,作為產品經理就尤為重要,那產品人如何在工作中落地團隊協作進而達成目標那?

讀過劉慈欣《三體》小說的都知道,在宇宙中有兩條不證自明的基本公理: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同樣協作溝通也是兩個公理:

沒有那個企業僱傭的全是精英。組織成員都希望從事有趣且興奮的項目,希望通過出色的工作被人認可。基於以上兩個公理我們就要時刻審視自己出發點是否正確,不要妄想一些沒有根基的談話,比如「這麼簡單的事情你怎麼就這麼難實現」、「老闆安排的事情」。

溝通能力強其實也是高情商的表現,除了一些性格上的特點,產品經理在對接不同崗位人員時也要有不同的策略和角色認知:

研發工程師(技術大牛):

溝通中避免:

沒有基礎技術知識,且不主動學習產品需求表述不清晰低估研發難度不使用產品隨意改變產品設計推卸責任情緒化對需求的背景和原因不進行說明對研發過程指手畫腳亂用技術術語進行說明產品評審沒有經過開發人員對可行性沒有進行技術調研產品的成功和開發無關產品方案落地是需要程式設計師通過代碼實現的,所以產品方案對研發的影響很大,我們要把大腦中的想法通過各種方式讓另外一個人清晰無誤的接收到本來就比較複雜,所以我們要降低溝通損耗。

產品表述具象化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要花更多的精力做原型圖,避免使用大段的文字進行陳述,因為文字的歧義太多了尤其是中文。你會發現一個複雜的流程或者邏輯,自己講兩遍的表述方法都不同,聽的人就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理解。

我的解決路徑是:腦圖-原型map-模塊說明的三步走方式,當然一個好的PRD並不能只是這幾個方面,應該從發起前(來源及目標)、開發中(原型和研發)及上線後(數據和復盤)三個方面入手,後面我會單獨文章介紹。

腦圖:

注意這裡的腦圖是給別人看的,所以應該是發散後進行整理收斂的完整結構,讓接受者可以有個完整清晰的認知,對目標關鍵節點和主要功能有個框架性的了解,可以理解成書的目錄注意同級別模塊間的順序和邏輯性。

原型map:

map應該是整個PRD的核心,可以理解是把所有功能頁面平鋪開,並根據不同的事件觸發進行關聯,這裡要整合好用戶的行為路徑,主要還是以用戶視角為線索進行連接,說明整個產品功能的結構,整體要和流程圖相結合。

模塊說明:

具體標註某個頁面或者模塊的,狀態、觸發邏輯及響應機制(有些要標註需要的交互效果)。同樣不建議使用大段的文字進行表述,還是要圖文並茂,同時針對不同狀態要用表格的方式進行歸納整理,將所有的可能表達清楚並窮盡。這裡沒有比較好的統一模板,但是表述的樣式在一個文檔或者相同產品中要儘量一致,如果規則選項有規律建議使用表格的方式進行表述,這樣結構更嚴謹有序。

一般成熟的產品經理會對應5-8名研發人員(包括客戶端、前端和服務端),即便如此研發的落地速度也不會快於提案的熟讀,這裡就需要引入項目管理進行優先級排序,這裡不展開項目管理的內容,但是開發排序需要遵循規則,這裡建議使用MoSCoW排序法。

產品研發一定要以業務目標為導向把握研發節奏。一個程式設計師一般不會並行開發多個任務。但如果總是做一些對業務影響不大的需求,對研發的士氣和能力評價都是有害的,所以在開始前就要論證清楚其價值:

Must have:必須有。產品的基礎能力核心功能。是最小可行產品(MVP)的功能。比如微信的聊天信息、抖音的短視頻播放。Should have: 應該有。這些功能很重要,但不是必需的。但是長期確實會對用戶體驗造成影響。如微信的表情功能,應用商店中的評論功能。Could have: 可以有。用戶體驗的加分項,用戶想不到,上線了也需要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的。Won’t have: 這次不會有。 最不重要,評估回報率最低。建議進入需求池並定期回掃。以上規則並不適用與產品新方向的探索,建議探索新方向的產品經理要獨立並行,畢竟新方向的探索本來就有不確定性,所以以上規則可能並不適用。設計師(顏值擔當):

設計師的工作一般會在研發之前,所以在啟動設計之前也要對相應的技術點進行調研,避免實際效果在開發的時候無法實現。

一般互動設計師會注意功能模塊和整體交互效果的統一避免產生交互衝突。產品設計中儘量保持簡單互動設計,尤其是在設計手機APP的時候,要理解深刻的簡單並不是缺少複雜性,而是巧妙地掌握了複雜性。

將複雜的邏輯埋在簡單的交互下面是高級美。所以設計師是通過產品經理深刻理解產品目的(即讓一用戶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通過各種交互邏輯來幫助用戶實現產品功能。這個環節會大量應用換位思考的能力,需要長期在工作中積累尋找感覺。

市場/用研(上帝的代言人):

市場和用研部門的同事一般都是離用戶最近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長期獲取用戶的反饋信息,如果收到的是bug的反饋一定要重視,需要驗證或求助QA進行驗證進行落實並排期修復。但是用戶需求一定要深挖用戶的真正訴求,且配合場景思考進行論證,避免用戶要的是錘子其實需求是坐著舒服點的椅子。

用研部分其實專業性比較強,在產品經理大概判斷一個方向的時候就要和用研團隊溝通具體的用研方案,是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還是線下走訪的方式,且問題的設計也是很多學問,這個後面我們找機會聊下這部分。但有個通用的規則,在完成定性的研究後,一定要輔以定量的測試來論證。最好是公司自己的用研團隊和第三方公司同時進行定量測試,來客觀判斷方向的準確性。

部門之間的協作更多是職能上的,實際工作中直接面對的還有上下級關係。這個話題比較大了,而且100個人有100個答案,我這裡只介紹一些基本規則:

管理上級:

一般領導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對上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匯報,匯報要充分準備,但是要足夠簡短。領導需要擴展了解的時候再展開說明且要有邏輯性。核心關注目標、成本和影響面。

管理下級:

對下級不能只有要求,也要放權給出發揮空間。看清能力邊界,在預計可達成的範圍內不斷的提升。(這裡不包含高層管中層的情況,本人還沒有理解到那個層面)了解下屬在以下那個階段因人而異。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新手從最簡單基礎任務開始做,不會引發大的事故還有機會學習業務。最好有人帶)知道自己不知道(給任務定目標,設定反饋機制幫助成長。給遇到的困難提供指導)知道自己知道(中堅力量最好能獨立負責一塊業務,並委派一些有挑戰的任務嘗試帶人)不知道自己知道(多溝通更多的邀請參與新業務或方向的討論,承擔更多的內部培訓更多的總結機會)除了以上的方法,產品人因為角色的原因往往會在業務的中心,經常會有一些產品說明會、功能諮詢等非主要工作職責的事情佔用精力。當然如果這個確實是業務的需要,也可以考慮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解決,比如錄製教程視頻等。當然這個還是和每個公司的文化和工作習慣有所不同。

不過以下三點還是要注意:

當面交談比郵件更有效;學會說「不」;注意舉止(言行方式和態度)。就是這些,已到年底雖然在2020年我們都經歷了好多黑天鵝事件,這不也過來了嗎!一路相信自己!

最後,祝福各位產品人在新的一年,仕途廣順,平泰安康!

本文由@天一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頂尖技術團隊是如何定義「產品經理」的?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最近很火。但產品經理是幹什麼的?需要承擔哪些責任?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對於這些問題似乎缺乏統一的意見。
  • 高質量:產品設計+團隊協作實戰流程
    產品設計&團隊協作說明如上圖所示,中小網際網路企業產品團隊基本包括如下角色:產品經理(PM,另一個PM項目經理是從技術角度出發的職位):Product Manager在產品管理中會涉及整個產品概念、
  • 騰訊資深產品經理蔣寧:產品經理團隊管理的幾點心得
    蔣寧騰訊資深產品經理;手機騰訊網產品總監;側重在無線網際網路產品戰略規劃及產品經理團隊培養工作;2004年獲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註:本專欄文章主要用於行業分析及交流,只代表個人思考及立場!所涉及信息及參考資料只來自外部網際網路!
  • 如何評估一個人適不適合做產品經理?
    你還可以做產品經理呀~~ 但,產品經理真的是低門檻,人人都能做嗎? 我認為不是,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日趨成熟,產品經理崗位職責也隨之精細劃分,企業對產品經理崗位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 那麼,如何評估一個人適不適合做產品經理?
  • 專注產品設計協作,藍湖如何做「網際網路時代的Office」
    2017年11月1日,在東四·共享際,藍湖召開了「開啟產品設計智能時代」的產品發布會,正式對外推出中國第一個專業的產品設計協作平臺 —— 「藍湖」藍湖的背景「藍湖」是一款在線的產品設計團隊協作平臺,其核心用戶群為網際網路設計師、產品經理、工程師
  • 身為產品經理,你懂開發團隊的交付過程嗎?
    我們都知道,產品交付,是需求實現的「最後一公裡」路,但交付不僅僅只是「將代碼部署到測試環境,測試通過後,即可上線」一句話這麼簡單,交付過程涉及到複雜的流程、團隊協作和交付工具等等,任何一點都會影響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一般來說,產品經理極少會參與到最後代碼交付過程中去,因為交付主要是由研發、測試和運維等角色在負責,產品經理最多參與進測試階段。
  • 產品經理必備14大效率工具
    並且作為專業的原型設計工具,Axure RP能快速、高效的創建原型,同時支持多人協作設計和版本控制管理。Axure RP也是目前產品經理群體中用得最廣泛的一款原型設計工具。墨刀:10分鐘設計一個手機APP
  • 「藍湖」牽手Tower,重新定義產品設計協作方式
    產品的工作是橫跨多個部門和不同細分工種的,從需求管理、產品設計、技術研發、測試上線再到反饋迭代,每一流程涉及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的分工協作以及工作交互,不同的協作溝通方式,影響著產品的信息更迭和溝通處理的效率。當線上協作的需求成為一種剛需時,出現了像Tower、Teambation和Worktile這樣一類團隊項目協作的工具平臺。
  • 團隊背鍋俠?產品經理到底是幹什麼的?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內容都有哪些?需要具備哪些技能?想轉行求職產品經理,如何更有效率的拿到offer?這些問題你真的都知道嗎?僅憑一腔熱情就想轉行衝進產品崗,還真的沒有那麼容易,甚至在如今的情況下,連拿面試邀請都略顯艱難。
  • 吐血整理,最全的產品經理常用工具清單!
    三、用戶需求調研工具產品經理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了解用戶需求。實際工作中,產品經理與用戶接觸的機會並不多。如何低成本地快速收集大量用戶的真實意見和產品使用反饋,這是困擾很多產品經理的問題。麥客CRM是比較實用的用戶信息調研工具,支持自定義,不管是用戶反饋、內測申請、需求調研等都可以按照想法來設計。簡單好用而且免費。
  • JetBrains 宣布正式推出 Space產品,助力團隊高效協作
    日前,專注於為各種程式語言打造一系列豐富的集成開發環境 (IDE) 的公司JetBrains 宣布正式推出其Space產品。Space是一個適用於各種團隊的一體化協作平臺,包括開發者、市場營銷、設計、人力資源、法律等團隊在內,通過集成的團隊環境為團隊和組織提供高效協作所需的工具。
  • 面試官說:2年經驗產品經理為什麼不好找工作?
    但實際上,如果是和3~4年經驗的產品經理相比,對2年經驗的產品經理的需求邊界又有點模糊,大概率上來講,3~4年經驗的產品經理還是更為經驗豐富、成熟好用。而從薪資來說,由於市場價倒掛嚴重,2年經驗的產品經理和3~4年的相比,薪資成本也並沒有節約特別多。於是,2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最尷尬的問題是:不上不下。
  • ...創業經驗之談:從產品/市場匹配到快速增長,如何打造你的產品團隊?
    在Credit Karma任職期間,他負責發布了六個新產品線,並在四年內將產品團隊從10人增加到75人。大大小小的公司創始人和產品負責人向他諮詢最棘手的問題:創始人何時應交出產品控制權?優秀的產品經理是什麼樣的?如何組織團隊?如何平衡戰略、創新、執行力和預期?這些問題暗藏玄機,可能引發許多失誤。
  • 「藍湖」發布產品設計協作平臺,將承載更多應用場景
    i黑馬訊11月2日消息,在東四·共享際,藍湖召開了「開啟產品設計智能時代」的產品發布會,正式對外推出中國第一個專業的產品設計協作平臺 —— 「藍湖」「藍湖」是一款在線的產品設計團隊協作平臺,其核心用戶群為網際網路設計師、產品經理、工程師。
  • 商業思維,對產品經理有什麼用?
    這主要緣於企業對產品經理要求的更新迭代,它們對產品經理的期待,已不僅僅是能設計出一款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更重要的是:為企業創造商業價值。沒錯,任何不以實現商業目標為目的的產品設計都是不講武德。一、如何理解商業思維?商業思維,從狹義角度,可以理解為賺錢的思維能力。
  • 如何建立UX團隊:UX團隊的3種常見模型
    一、建立UX團隊組織架構很難為UX設計或任何其他學科建立一個能夠實現有效協作和夥伴關係的組織模型並不容易。團隊結構總是在不斷演變:新加入的團隊成員、新開發的產品和特性,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所學到的關於團隊如何進行最佳溝通的經驗教訓,都會導致團隊結構的破裂。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如何給B端產品經理設置合理的考核目標,從而激發大家的工作鬥志,為企業或團隊創造價值和收益,並可以科學評估大家的工作產出? 估計這個問題,對很多B端產品管理人員來講,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 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總監都是做什麼的
    誠然,產品經理是個知識面非常寬,做的事情非常瑣碎,非常雜亂的一個行業,不客氣的說,BAT出身的產品經理在很多技能上往往不如小公司的產品經理思考的全面,而在另一部分技能上,又完勝小團隊的PM,環境不一樣,造就了形態各異的產品經理們。
  • 產品經理手中的「江山社稷圖」:聊聊產品規劃
    這個階段產品規則就要重點關注:如何提升核心用戶的轉化率和盈利能力;如何去改善我們現有的產品服務、運營策略、用戶體驗,可以讓我們重新進入成長期,或是如何去發現新的產品,保證整個團隊的存活。(4)衰退階段核心問題:如何召回流失用戶?
  • 五大管理原則——產品經理的利器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的工作中總不乏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能夠立體化、系統化地解決問題是身為產品人必須具備的能力。在跨多團隊協作時,項目管理能力更顯重要,否則一地的雞毛和相互扯皮讓團隊成員相互推諉和彼此抱怨。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做好一個項目管理呢?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分享了產品經理的五大管理原則,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