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尼石在西藏隨處可見,但瑪尼石是絕對不能隨便帶回家的石頭

2020-12-24 遊天下旅世界

去西藏旅遊時經常可以看到很多虔誠的朝聖者,但往往忽略了朝聖路兩旁的瑪尼石了。不管是轉山活動還是轉湖活動,都可以見到它們。瑪尼石承載著藏族朝聖者的美好心願,在天長地久的累計下,形成了諸多著名的瑪尼堆瑪尼牆景點,來遊玩的人們選擇這裡拍照留念,五彩的彩繪石讓人們心情愉悅。

瑪尼石最初的用途是什麼,這還要追溯到地球四千萬年前一次大型的造地運動。那時西藏地區還是一片浩瀚的汪洋,亞歐板塊擠壓形成了青藏高原,形狀百態的巖石就這麼出現了,有闊巖也有石礫。最初,也就是佛教沒有傳到西藏之前,藏族人民一直信仰最古老的苯教。迷信的人們一直認為變幻無常的大自然主宰人們的命運,人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上天已經安排好的,信奉大自然為神仙,對大自然有著敬畏、崇拜的態度。所以打那時起,人們的精神就寄托在山川河流、江河湖畔,只要有石頭的地方都可以。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藏族人民生活的地方,隨處可見石頭的存在。古老的藏族人民學會了用石頭打磨各種生活用具。例如,他們用石頭磨成鋒利的斧子去狩獵;挑選一塊大一些的巖石,相信一定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磨成石鍋,用它煮熟食物來攝取營養;住在用大小一致的石頭壘起來的石屋避寒;磨成石墜,佩戴胸前,驅除邪物祈求保佑平安。歷史上稱之為石器時代,今天非洲的原始部落依然保持著這樣的生活狀態。石器敬仰一直持續了好長時間,直到公元十世紀前後,佛教被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認同,另外再加上整個社會經濟的空前發展,摩崖石刻在這個時候孕育而生了。

後來歷史的車輪繼續前進,到了公元三世紀,摩崖石刻文化熱度逐步衰減,藏族人民內心的精神寄託轉移到瑪尼石上。所以從這時候開始,瑪尼石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數量和質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西藏成為一種隨處可見的壯觀景象,其藝術風格在全球聞名遐邇。然而瑪尼堆、石經牆和摩崖造刻最起初的用途在於為行人指引方向。在這人跡罕至、地域廣大的西藏地區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藏的主要的交通幹線真的是非常少,出行依然是不靈通的,在廣闊的藏區行走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這些帶有藝術色彩的路標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些瑪尼石以及磨牙石像對於人們研究西藏歷史文化有著很高的價值,又承載著多少代人的精神寄託。許多朝聖人每路過一處瑪尼石堆,虔誠的人們往往要在上邊丟一塊小石子,據說每丟一次,相當於默讀了一遍藏文,離自己祈禱的願望就近了一些。日積月累,尼瑪堆也就慢慢地變成了小山丘,這裡集結了多少朝聖人的心願。遊人們在此可以感受到濃厚的信仰和信徒們虔誠的禱告。瑪尼石在西藏隨處可見,但瑪尼石是絕對不能隨便帶回家的石頭。

來西藏遊玩一次,在最接近蒼穹的地方,仿佛伸手就可以觸摸到浮雲,身處這裡如同高坐神殿。這裡造型各異的瑪尼石瑪尼牆以及磨牙石像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和心願,看到五顏六色的石像,人們又紛紛為之震撼。這種區別於其他藝術類型的石繪壁畫,堪稱為藏區人民的一大寶藏,令世人們不住地拍手稱讚。來到藏區,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體驗到了藏區的獨特風味。受益於當地獨有的文化,大開眼界,藏區來過一次就不後悔。

相關焦點

  • 藏地隨處可見的石頭堆——瑪尼石的前世今生
    在藏地,你常常可以看見這樣一個場景: 臉上布滿皺紋的老阿媽,口中一邊默念祈福的密語,手中的石頭觸碰到額頭,然後虔誠而莊重地把石頭放在一堆石頭上。在神山,在聖湖,一堆堆刻著字或者沒刻字的石頭堆走幾步就能遇見,藏民們稱呼這些石頭「瑪尼石」、「瑪尼堆」。
  • 藏地瑪尼石:銘刻在石頭上的信仰
    藏族地區的石刻「瑪尼堆」隨處可見,數不勝數。藏族對佛教文化有著特殊的感情,男女老幼都以做佛事為崇高。在廣袤的草原上、偏僻的山溝裡,人們刀筆不停,艱苦勞作,在一塊塊普通的石頭上刻寫上經文以及各種佛像和吉祥圖案,並飾以色彩,使平凡的石頭變成了瑪尼石。虔誠的藏族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紋刻在石頭上,這些石頭就會有一種超自然的靈性,給他們帶來吉祥如意。
  • 西藏旅行不要做這些事:別往聖湖扔石頭,別踏瑪尼石,不要惹藏獒
    西藏這個所有年輕人內心所嚮往又神秘的地方,由於海拔太高很容易造成缺氧的風險,但還是阻擋不了大家內心中的那種狂熱和嚮往。其實,西藏以她神奇的自然風光、獨特的宗教特色和淳樸的民俗民風成為國內獨樹一幟的旅遊勝地。
  • 藏區隨處可見的石頭堆,凌而不亂,但是不要帶走當紀念品!
    西藏越來越成為很多人都喜歡去旅行的地方,在那裡可以看到很多在平原上看不到的景觀,而今天要說的是在藏區隨處可見的一些石頭堆,凌而不亂!一起來看看吧!這些石頭堆就是西藏的瑪尼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
  • 瑪尼石的前世今生 鐫刻不朽的信仰
    瑪尼石(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湘江岸邊) 瑪尼刻石源自何時神秘奇特的瑪尼石,在藏區隨處可見,尤其在山口、湖畔、河橋、寺院、通衢便道西藏原始苯教也崇信萬物有靈,人們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湖旁、山口處仿建這種石堆,表示對神祇的敬畏,以得到神的隨時指引和護佑。佛教傳入藏地後,也繼承了這種建立石堆祭祀山神的古老習俗和傳統,只是表現形式和內容有所變化,石頭上面刻上了經咒、經文、佛像和各種佛教圖案符號,具備了更深厚的美學因素和審美特徵,而且成為藏民族特有的一種石刻文獻。
  • 藏地神秘的瑪尼石,到底是什麼?
    在藏地遊走,很容易被一種刻著文字的五顏六色的石頭吸引注意力,藏民給它們取了一個神聖的名字——"瑪尼石",像是一個神秘的符號,像是一句神奇的咒語,擁有一種異常強大力量,拉著你一定要走近它身邊,定要看出個前世因果,來龍去脈。
  • 這個世界上瑪尼石最多的地方,帶動了當地旅遊業,你去過嗎?
    說到西藏大家都一定很熟悉,因為西藏位於中國的西南部,靠近國內的新疆,青海,四川和雲南,國外的緬甸,尼泊爾等等國家,而且西藏也是一個旅遊勝地,有非常多的寺廟和宮,引得大量宗教人士紛紛前往。也正是因為這樣,新疆有非常多的地方風俗,包括民族風俗和宗教風俗等,這些風俗都值得被尊重,在這裡我說其中的一個風俗,瑪尼石。
  • 川西苦旅 | 水中的瑪尼石
    塔公河水裡和旁邊的山坡上,灌木叢裡,或大或小的石頭上刻著「六字真言」,還有彩繪的有各種的佛像,白塔,蓮花等,是個世所罕見的景觀。到達塔公河的時候已經有許多攝影愛好者支起了三腳架在河邊拍攝美麗的水中瑪尼石。公路兩旁有幾個小的停車場,可以方便的停車去河裡拍攝。扎西指著前方河裡的一個小姑娘說:「你看她還坐在石頭是上拍照,這樣做是對神的不敬。你們千萬不要這樣,記得不能坐在石頭上,更不能踩在石頭的經文,這樣對你們自己不好。」看他認真的模樣我們也不停的點頭稱是。
  • 去西藏遊玩時,這種彩色的石頭,別偷偷帶回家
    去西藏遊玩時,這種彩色的石頭,別偷偷帶回家!大家都知道每個地方都有屬於當地的風土人情,西藏也不列外。在西藏有種彩色的石頭叫瑪尼石,千萬別偷偷帶回家,否則會惹怒西藏人,究竟是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在西藏,每一沙,每一石都有它們固有的生命,當地人對它們有著特殊的情感,它們依然成為了藏族人生活的一部分。當然也是屬於藏族人獨有的名片,藏族人熱情好客,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總是邀請客人到家裡享用當地的美食,然而遊客卻不能任性地將好看的瑪尼石帶回家。原來在廣褒的草原上,偏僻的山溝裡,人們刀筆不停地將經文可在普通的石頭上,並用自己喜歡的圖案加以裝飾。
  • 《河洛群俠傳》瑪尼石怎麼拿 6個瑪尼石收集方法分享
    導 讀 河洛群俠傳中目前又不少的材料道具都是需要完成任務才能入手的,瑪尼石的作用雖然暫時還沒有公布,想必後面一定會有用處的
  • 全碟試聽:群星 - 瑪尼石
    唱片:瑪尼石  公司:星外星唱片  發行時間:20009.5  語種:世界音樂  10組各具特色美妙嗓音 1張極美的藏歌合輯《蘇曼的夜晚》製作人姜宇耗時兩年傾心力作順序曲目試聽01夢回西藏02金色的草原03夢中的達瓦卓瑪
  • 免費結緣:觀音心咒「嗡瑪尼唄美吽」瑪尼石
    一些歷算論典中說:那些疾病纏身、財物耗盡、眾人鄙視之人,若能塑造文殊菩薩身像,或石頭上鐫刻三怙主心咒,或掛經旗,其命運將會變得令人羨慕的越來越美好。瑪尼石能夠圓滿一切世間的衣食財富等受用,使低賤變高貴,痛苦轉快樂,貧困成富有,猶如夏日的湖水和上弦之月一般,增長壽命、福報、受用、財產、權力、運勢、名聲、智慧等功德。
  • 《河洛群俠傳》瑪尼石獲得方法圖文介紹 瑪尼石如何獲取
    導 讀 河洛群俠傳的瑪尼石是比較稀有的物品,這個道具是需要通過特殊的任務才能獲得,而且數量還非常稀少,小編整理了最新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 清明祭祖,可以用地藏瑪尼石寄託哀思
    這裡給大家提供另一個選擇一一製作地藏瑪尼石祭祖。「瑪尼」是梵文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的簡稱,嘛呢又可稱瑪尼,因刻在石頭上故而稱為瑪尼石。藏區有將咒語、佛像、經文刻在石頭上的風俗,習慣上叫瑪尼石。瑪尼石是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事業的化現。
  • 在藏區看見這樣的石頭,千萬不要碰,否則後果難以承受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西藏的故事,在中國所有的地方,西藏可以說是比較神秘的一個地方了,比如說西藏的石頭,如果你去西藏的話,經常能夠看到很多漂亮的石頭,但是你千萬不要碰,否則會讓你賠錢賠到懷疑人生,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視頻]神聖的瑪尼石書寫一個民族的崇拜
    CCTV.com消息:視頻截圖視頻截圖    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瑪尼石的產生,使這些自然的石頭開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湧現出了浩如煙海的瑪尼石刻品,凡人跡所至,隨處可見,它是藏族刻在石頭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     石頭作為一種人類社會文化的載體,以其不朽的質地而成為社會文明繼承和創造的有力見證。石頭不僅能打制各種生產工具、攻擊野獸抵禦敵人的武器,還可造屋建城、磨粉配藥,有些地方還用石頭鎮宅。
  • 西藏神山上最「奇特」的石頭,遍布山峰珍貴無比,卻無人敢動
    隨著時間地流逝,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瑪尼石聚集起來就成了瑪尼堆,分布在神山各處,除此之外西藏各地的山間、湖邊等都可以看到瑪尼石,這些石頭上大多數都刻有六字真言、神像、各種吉祥,它們都是藏族民間藝術家的傑作,是藏族的一種特色。瑪尼石已經延續了很多年,成為了西藏地區古往今來流傳最廣的,風格眾多,表現內容和材質手法極為豐富的藏族民間雕刻藝術,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 山水間的經幡、佛像和瑪尼石,這裡是藏區最美的自駕路
    除了山南,筆者走過了西藏大部分地區,除了青海玉樹等地,筆者也算是去過了西藏之外各省藏區。有錢就可以做更多供奉,供奉不僅體現在寺廟上,藏民們的藏房,路邊的經幡、佛像、瑪尼石最能體現一個區域老百姓的貧富與虔誠。
  • 河洛群俠傳瑪尼石怎麼得在哪找
    河洛群俠傳瑪尼石怎麼得? 一個是和嘎嘛寺一個喇嘛對話,聽他嘮叨給的,一個是寺院附近的路上,發現鬆軟土地,挖的 有個任務叫瑪尼石與圍棋棋具,會給一顆 在獵鷹人部落的說書老頭身上可以偷一個 6顆, 寺廟對話給2顆,玉石棋具任務給1顆,寺廟裡面撿1顆,鷹獵人那裡的偷說書人1顆, 還有1顆是在山下路上挖出來的 河洛群俠傳瑪尼石有什麼作用
  • 西藏有一種石頭很漂亮,但是千萬不能亂碰、亂撿!
    在藏傳佛教地區,人們把石頭視為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刻有佛像及佛教經文的"瑪尼石",並沒有統一的規格和形狀,製作者用不著刻意選擇,撿著什麼石頭就在上面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