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
除了山南,筆者走過了西藏大部分地區,除了青海玉樹等地,筆者也算是去過了西藏之外各省藏區。相較而言,宗教氛圍最濃厚且最富庶的,當屬川西的甘孜州,雲南迪慶香格裡拉也挺能做旅遊生意,卻總給人感覺不是個味兒。
有錢就可以做更多供奉,供奉不僅體現在寺廟上,藏民們的藏房,路邊的經幡、佛像、瑪尼石最能體現一個區域老百姓的貧富與虔誠。
川藏南線318國道過新都橋後,有一條南北向的248國道,向北連接川藏北線317國道。從這裡到塔公草原,公路沿著河邊,兩側山巒秀麗,植被茂盛,草原肥美,處處是百千成片的經幡、雕刻精美的巖壁佛像和大大小小的瑪尼石。
那年走這條路,是我第一次進藏,當時想,藏區或許都是這樣。之後走過了那麼多地方再回憶,以我的見識,這裡是藏區景色最美的一段。
由於不是主幹道,這條路上的自駕遊客不多,夏日藍天白雲下,在平坦蜿蜒的公路上開著車兒,看著路旁的草原、村莊、山巒與河流,特別地愜意、舒爽。
當然也有些不解,在河邊的每一塊稍大點的石頭上刻字,每一面平整的石壁上雕像,需要消耗多少人工?千萬幅經幡插滿了半座山,要消耗多少布料?而且這些都需要維護,經幡會褪色、老化、破損,瑪尼石和佛像需要定期上色。
沿路只有一座座不大的村子,人口密度不高,供奉的費用只能出在普遍牧民的身上。僅僅那些經幡,收起來都能塞滿山下的每一間藏房。
不解還有另一個方面。五色經幡又叫風馬旗,源於古老的祭祀文化,用來祭祀山神,用的也不是布料,而是羊毛獸骨。瑪尼石也是原始苯教留下來的東西,以前刻寫的都是巫教咒語。藏人認為山口、水邊都有神靈妖魔,這些旗幟、石刻都是為了求神保佑驅除鬼邪。
看出來沒有,這些跟原始佛教毫無關係,應當說是藏傳佛教吸納了大量巫教成分。
我的不解就在於此,很多人說,藏文與梵文相通,藏傳佛教才是最正宗的。然而,那些最具特色也最被人熟知的藏民宗教習俗,比如轉山、拜湖、掛經幡、刻石頭和轉經筒等等,全都自然崇拜和神鬼崇拜的原始巫教,佛教沒這些東西。
可以說,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相比,藏傳佛教是被改變最大的宗教。當然,我們也可以說,藏傳佛教是被發展得最好的宗教。
原創圖文,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