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縣是傳統農業畜牧業大縣,聚焦攻關農牧產業生態循環發展課題,逐步探索出「種植業(Plantation Industry)、養殖業(Animal husbandry)融合,國家政策項目(Projects)補鏈」的生態農牧閉環發展PAP新模式。
種植業特色鮮明。縣委縣政府敢於革新傳統農業發展理念,大膽利用平原地區優勢,在規模化養殖業周邊地區大量流轉土地,全面推廣農牧結合的高產新品種農作物。形成了5萬畝青貯玉米種植區、萬畝青貯小麥種植基地、萬畝紫花苜蓿種植基地、萬畝蘆花雞飼餵玉米種植基地和萬畝蜜用油菜花種植觀光園區,全部實現了智能化耕作,為生態農牧業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養殖業優勢突出。汶上是傳統生豬養殖大縣,已連續十三年榮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全縣有標準化、規模化養豬場200餘家,2019年我縣生豬存欄35萬頭,出欄達到62萬頭。也是魯西南地區優質肉牛(羊)繁育、育肥、推廣產業化生產基地,牛羊養殖場49家,國家級標準化養殖場1家。其中優質肉牛存欄規模以上企業26家,汶上蒙牛現代牧場存欄奶牛達到10000頭。汶上種資資源豐富,建有汶上蘆花雞國家級保種基地和汶鑫黑豬繁育基地各1處。2019年,我縣畜牧業產值達到39.99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7.81%,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項目補鏈作用明顯。畜牧部門圍繞突破種植養殖結合瓶頸因素,利用各級項目優勢,打通農牧循環發展梗塞,恰當使用中央政策資金,通過糧改飼示範縣建設項目補全飼料作物種植鏈條;通過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補全畜禽糞汙轉化有機肥料用於畜牧作物種植業鏈條;通過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建設項目完成種養一體閉環式生態綠色發展,形成了平原地區種植畜牧產業融合發展超大模塊,實現了農牧「畫龍」,項目「點睛」的良好局面,生態農牧閉環發展PAP新模式得到廣大種養業戶的一致好評。
(汶上縣畜牧獸醫產業發展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