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問張良誰能幫他擊敗項羽?張良點了三個人,幾乎都是項羽舊將

2020-12-18 騰訊網

公元205年,劉邦率領諸侯聯軍順利攻佔楚國都城彭城,而此時的項羽還在齊國平叛。獲悉都城失陷,項羽急率3萬精兵回師彭城。在隨後爆發的彭城之戰中,項羽的3萬軍隊竟然將劉邦的56萬大軍衝擊得潰不成軍。劉邦帶著殘兵敗將脫離楚軍追擊後,惱羞成怒的劉邦問臣下,如果我們將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全部拿出來作為賞賜,誰能擊敗項羽?張良馬上就點了三個人的名字,而巧合的是,張良說的三個人幾乎全是項羽的舊將。

那麼張良點的哪三個人呢?韓信、英布和彭越。韓信我們大家都知道,原本只是項羽麾下的小郎中,因為屢次向項羽獻計不被採納,於是韓信脫楚投漢。此時的韓信已經是劉邦手下的大將軍了,同時韓信給劉邦立下的大功大家都清楚。所以,我們重點來看英布和彭越都是什麼人,為什麼張良要點他們,他們最後給劉邦做出了什麼具體的貢獻沒有?

首先來說彭越,因為此人的經歷最為有趣。在秦末大起義中,彭越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只不過彭越的隊伍規模不大,而且並沒有投靠過更大的起義軍勢力,於是在滅秦之後就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情況:大家都把彭越忘記了。項羽壓根就不知道有這麼一號人,然後就沒給他封賞。因為這個緣故,彭越一直對項羽有意見。

不過雖然彭越對項羽不滿,但是率先發現彭越對項羽不滿的,其實不是張良,而是田榮。田榮在齊地謀反,順手給彭越封了個將軍,希望他舉兵響應。早就對項羽不滿的彭越當然響應了,於是田榮在齊地,彭越在梁地,兩頭拉扯著項羽,搞得項羽異常頭疼。

而就是在跟項羽的糾纏中,張良發現了彭越的優點:遊擊能力超強。彭越從不跟項羽的部隊做正面作戰,卻老是抄截項羽糧道。特別是他在歸順了劉邦之後,更是把這項技能發揮到了極致。導致項羽經常兩頭跑,這邊劉邦垮了,那邊彭越又活躍了,等到彭越趕跑了,劉邦又起來了。於是項羽似乎都在打勝仗,但是部隊越來越累,勢力反而小了。

再說英布,英布這個人其實跟項羽的關係很好。英布很早就跟隨了項梁,最後也一直很出力地輔佐項羽上位。每次打仗的時候,英布的部隊都是衝在最前面的,甚至很多項羽不方便做的勾當,項羽也安排英布去做,例如殺楚懷王,就是英布的手下幹的。英布跟項羽關係這麼好,有可能跟隨劉邦嗎?

按說英布不可能跟隨劉邦,但是形勢變了,人也變了。秦滅了,勝利了,英布的想法就變了。田榮在齊地謀反,項羽要英布一起去,但是英布只派了個部將去;劉邦率領大軍攻佔彭城,英布依舊稱病不去彭城。屢次不幫項羽,其實這會的英布已經有了坐山觀虎鬥、擁兵自重的心思了。而之所以張良要點他,就是因為他是項羽的首席大將,而且看出來他跟項羽有異心了。如果能把英布挖過來,不僅可以重創項羽的側翼,同時還能打擊項羽集團的軍心士氣。

在劉邦說客隨何的遊說下,英布雖然答應了要暗中襄助劉邦,但是卻沒有什麼實質行動。而這位名叫隨何的說客也是人中龍鳳,他知道英布的許諾很可能是兩頭騎牆,如果項羽獲勝,英布可能要翻臉。於是隨何竟然成功逼著英布把項羽派來使者殺掉了,這下英布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只能一條道走到黑,跟著劉邦幹了。最後英布還策反了項羽的大司馬,帶領麾下軍隊參與了擊敗項羽的垓下之戰。

相關焦點

  • 楚漢爭霸時期,張良說只要得到三個人就可打敗項羽,果真如此嗎?
    漢四年(前203年)十一月,韓王劉邦派使者酈食其赴齊,成功說服田廣、田橫和劉邦聯合對付項羽。韓信臣子齊國懈怠之際,引兵東進,攻入齊國,攻陷齊都臨淄,隨後又擊敗田廣、楚將龍且聯軍,殺死齊王田廣和楚將龍且,成功佔領齊地。
  • 鴻門宴劉邦如何讓項羽相信他的說辭
    在決戰的前夕,項羽的族叔項伯到漢中找劉邦的謀士張良。因張良以前曾經救過項伯,項伯是個重情義的人,便告訴張良,項羽將發兵攻打漢中,勸張良離開劉邦。張良不肯,並把消息告訴劉邦,劉邦忙問計於張良,張良便強拉著項伯來見劉邦,劉邦便趁機說服項伯,並與項伯定下兒女親家之約,讓項伯回去跟項羽解說,讓雙方消除誤會。 項伯回去之後便告訴項羽,劉邦並沒有背叛你的心思,不要聽信小人之言。明天劉邦自己來跟你解釋。項羽竟然相信了項伯的說辭,並答應讓劉邦明天到鴻門來。
  • 劉邦御駕親徵,張良提議「令太子監關中兵」,張良是要劉邦防誰?
    劉盈不能去,那麼誰能去呢?當然是劉邦自己了。商山四皓認為,劉邦雖然年歲大了,體質衰弱了,而且身體還有病,但這些都不重要,誰叫他是皇帝呢,作為皇帝的劉邦,理應為了妻子和兒子堅強起來,躺在戰車中上前線。劉邦倒是樂觀,罵了一句,我就知道這小子不行,還得老子我親自上陣呀。
  • 不吹不黑,陳平和張良誰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
    張良和陳平是輔佐劉邦奪取天下的重要謀臣,關於二者之間的爭論歷來不斷。無非糾結在誰更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那麼不吹不黑,張良和陳平究竟誰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張良是韓國貴族出身,世代是韓國的丞相。秦滅韓後,張良懷著國破家亡的刻骨仇恨,以一介文弱書生變賣家產,暗養力士,刺殺秦始皇。雖然沒成功,但其名節足以和刺秦王的荊軻媲美。
  • 劉邦的實力遠遠不如項羽,為什麼先打入鹹陽宮呢?要多謝這兩個人
    在秦末的時候,最先起事的是陳勝吳廣,實力最強的是項羽,可是最早進入鹹陽的卻是劉邦,因為將局勢看得最清的一個人。剛開始起義的時候,劉邦非常的弱小,隨便一個勢力都能滅了他,於是他就加入了當時最強大的勢力楚國。在項梁死後,楚王為了限制項羽,削弱項羽的權力,就大力提拔劉邦,並且楚王跟所有人約好:「誰先打進鹹陽宮,誰就是王!」
  • 彭城之戰,張良和韓信在哪,為何劉邦56萬大軍被項羽3萬人殺敗
    首先說張良,在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張良並沒有跟隨劉邦進入漢中,只是給了劉邦一個計謀,讓劉邦進入漢中時燒掉棧道,劉邦聽從了,然後劉邦進入漢中,張良卻被韓王成一起扣押,因為項羽認為韓王成沒有功勞,同時張良也幫助了劉邦,所以不讓韓王成回國,並把帶他彭城的項羽殺了。
  • 劉邦回沛縣被推選為「沛公」,劉邦項羽爭奪鹹陽險些大打出手!
    劉邦再怎麼喊話,只是不開。隊伍在外面等得焦急。沛縣百姓畢竟是向著劉邦的,也不知是蕭何的暗中運作,還是百姓的自發行動,到了夜晚,就有一大幫人把守城門的士兵團團圍住了,打開城門,把劉邦的隊伍統統放了進來。劉邦進得城門,那股惱勁,不及和父老寒暄,率領隊伍直奔縣衙 門,摸到曹德住的後院,把他一家老小都給殺了。官兵中有抵抗的,也都被義軍殺死。
  • 項伯曾在鴻門宴上保護劉邦,在侄子項羽死後,他的結局如何?
    項梁死後,項伯隨項羽參戰了北伐援趙、巨鹿之戰等戰事。就在項羽北上援趙的同時,劉邦率軍攻打關中,與秦軍作戰。當時懷王與眾將約定,誰攻入關中,誰便可在關中稱王。由於此時秦軍還是非常強大的,誰都不想西徵秦軍。
  • 屌絲逆襲高富帥:腦子裡全是金錢和女人的劉邦,為什麼能戰勝項羽
    有這樣幾點原因:一、劉邦和項羽的起點不一樣,所以造成了性格上的差異。項羽從小就非常人,秦始皇出遊的時候,項羽見後,豪氣幹雲,說道,有一天我會取代他。而反觀我們的小流氓劉邦?他在鹹陽服兵役的時候,遠遠地看到了嬴政的車輦,劉邦羨慕的直流口水,想了想嘆道,真特麼的威風。看見沒有,項羽見到嬴政想的是有一天我可以取代他,而劉邦想的卻是這人好帥啊,這才叫高富帥啊。
  • 劉邦最要好的是誰?不是張良蕭何韓信,而是同日出生的他
    劉邦最要好的是誰?不是張良蕭何韓信,而是同日出生的他。《史記·列傳第三十三》記載「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盧綰和漢高祖劉邦是同鄉。
  • 鴻門宴上項羽為何要放走劉邦?真的因為婦人之仁?演員演技太高超
    當年秦始皇一統六國以後,將天下財富集中在關中地區,也就是說集全國之力發展關中地區,可見這裡的富裕程度。天下十之七八的財富都在這裡的話,誰要是做了這裡的王,那就是天下最富有的人。所以劉邦搶先進入關中,那是犯了項羽的大忌。項羽必然是要宰了他的,可最後鴻門宴上,項羽為何又手下留情了呢?請看以下各位戲精的表演。
  • 張良VS範增,誰才是秦末第一謀士
    範增,居巢(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區亞父鄉)人,後來項羽尊他為「亞父」並不是因為他是亞父鄉人。所謂尊號「亞父」其實是尊敬他老人家而給的一個稱號,俗稱乾爹,地位僅次於父親。範增出道時,年已七十,差不多是項羽加上他父親的歲數。所以叫他乾爹是項羽抬舉他,按輩份項羽應該叫他幹爺爺一點都不過分。
  • 鴻門宴事件中,項羽為何沒能殺掉劉邦?其主次原因大致有三點
    可就在函谷關下,項羽的軍隊遭到函谷關守軍的頑強抵抗。得知是劉邦守軍所為,項羽頓時震怒,派英布為先鋒攻佔了函谷關。項羽攻破函谷關之後,駐軍於新豐鴻門(今陝西西安市臨潼區東北)。劉邦可謂禍不單行,不僅函谷關被項羽攻破,自己的屬下曹無傷也背叛了他,跑到項羽那裡告了劉邦一狀。曹無傷有三處說到項羽心坎:劉邦想要稱王關中;立秦王子嬰為相;劉邦將秦國珍寶全部私吞。
  • 劉邦在怎麼樣的環境下長大?為何能推翻強大秦國,打敗強敵項羽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布衣皇帝,相信大家首當其衝往往想到的是漢高祖劉邦。這個人之所以能夠建立四百年大漢,往北滅掉秦國,就連強敵項羽都不是他的對手。讓很多人不理解的是短短七年的時間建立大一統的漢帝國,能夠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按照他所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他不如張良;監管後方,督辦糧草,他不如蕭何;帶兵打仗,戰必勝他不如韓信。
  • 項伯吃裡扒外,4次壞了項羽成就霸業的大事,為何項羽不殺他?
    項伯此時的行為於公於私,好像都說不過去,於公,此時他是楚國的左尹,即左丞相。享受的是副國級的待遇。於私,他是項羽的堂叔,是項氏家族的人。怎麼會胳膊肘往外拐,不幫自己人而幫外人呢?但是如果了解了鴻門宴前一天所發生的事情,你就能夠理解項伯此刻的所作所為。事情要追溯到較早之前。
  • 雍齒,季布是劉邦仇人,卻能善終,丁固是劉邦恩人,卻被殺害
    在陣陣狼煙中,劉邦擊敗霸王項羽,贏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走向了天下至尊之位。劉邦能夠取得成功,雖有張良、蕭何等謀士獻計,但他的成功卻與三個不起眼的人物密不可分。一、雍齒封侯在劉邦的眾多將領中,除了張良、蕭何、曹參、樊噲等名垂青史的人物外,還有個很不起眼的角色叫雍齒,他是劉邦的老鄉,也是劉邦最恨的人,他卻幫劉邦免去了一場戰爭。
  • 項羽身邊最大的叛徒,多次幫助劉邦脫身,輩分比項羽還大
    就像項羽身邊的項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項羽稱霸的時候,並沒有全心全意去輔佐他。而是選擇了胳膊肘往外拐去幫助外人劉邦,在很多次都是他出手相救。而項羽對這種情形卻一無所知。為什麼項伯不幫助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項羽,卻去幫助劉邦?他到底圖的是什麼?
  • 劉邦困難時張良離開,劉邦奪取天下時張良回來,卻被封為誠信侯
    張良當初做了什麼,又與劉邦當初究竟有何暗中約定?一、當初張良獻計迷惑項羽,讓項羽相信劉邦無東進之意,燒毀索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索道對於行軍來說最為重要,劉邦要想東進就得依靠索道。索道一毀,等於劉邦自己封了自己東進之路,項羽因此才對劉邦放鬆警惕,給了劉邦可乘之機,奪取關中地區。二、張良替劉邦解圍,劉邦奪取關中地區後,項羽準備西進攻打劉邦。在這危急時刻,張良寫信給項羽,替劉邦解釋,將田榮、彭越二人背叛書信交給項羽。讓項羽放棄西進攻打劉邦,改而北上攻打田榮、彭越二人。
  • 漢初第一謀士張良,幫助劉邦取得天下後,他的結局怎麼樣了?
    張良心中瞬間火冒三丈,想我一貴族哪有伺候別人的道理,不過見對方年紀大,他也就強忍心中不滿,下到水中將鞋給撈了起來。他將鞋遞給老人,心想沒事自己也就走了,這時老人開口說道:「給我把鞋穿上吧」。他愣了一下,心想就好人做到底,於是便幫老人把鞋穿上,老人起身輕輕笑了一聲,什麼也沒說,轉身就走了。
  • 劉邦分封功臣時,韓信21名,張良62名,為何排名如此靠後呢?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暫都洛陽,三個月後定都長安。在擊敗項羽,建立西漢後,劉邦表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