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陳平和張良誰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

2020-12-18 蘿蔔說

張良和陳平是輔佐劉邦奪取天下的重要謀臣,關於二者之間的爭論歷來不斷。無非糾結在誰更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

那麼不吹不黑,張良和陳平究竟誰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

張良是韓國貴族出身,世代是韓國的丞相。秦滅韓後,張良懷著國破家亡的刻骨仇恨,以一介文弱書生變賣家產,暗養力士,刺殺秦始皇。雖然沒成功,但其名節足以和刺秦王的荊軻媲美。

陳平則是農民出身,和張良比,他就是個屌絲。和劉邦有點像,他也不喜歡種地,喜歡結交好友。沒錢怎麼出遊交友,史書上沒說,但陳平必定對錢財善於鑽營。

直到陳平娶了剋死五個丈夫的富家女兒,他的交友的範圍才廣泛。張良和陳平的出身不同,決定了二者對待問題的方法和角度會有所不同,所求回報自然也不盡相同。

劉邦對待二人的感覺也不相同,對於張良,劉邦一向是敬重。因為劉邦也是農民出身,對於貴族出身的張良,有著距離。陳平不一樣,他就是個屌絲,和劉邦一樣,想來二者交談必定粗言髒話居多。

由於張良跟隨劉邦較早,在最初起義就結識了劉邦,而陳平是劉邦受封漢王后,陳平怕被項羽誅殺,轉而投奔的劉邦。張良的謀略多數是針對戰略,亡秦滅楚,功勞巨大。而陳平的謀略多是針對具體事件實施的某一個戰術。

在滅秦的過程中,張良獻了兩計,一是攻取南陽,免除後患。劉邦西進的鹹陽時,並沒把南陽軍隊打敗,就匆忙地走,張良提出這不行,萬一被前後夾擊就不好了,劉邦才解決南陽問題。

第二功是智取嶢關,進入鹹陽。秦王子嬰殺趙高掌權並在嶢關阻擊劉邦。劉邦想以兩萬與秦兵拼了,搶先進鹹陽。張良獻計拿錢賄賂秦兵,使其麻痺大意,趁機打嶢關,進入了鹹陽。

鴻門宴前,要不是項伯和張良的關係好(張良曾救過項伯一命),跑過來告知張良,項羽要動手殺劉邦等人。劉邦就死在了鴻門宴上。而這會兒的陳平還在項羽的陣營呢。

彭城之戰大敗後,劉邦跑到呂后長兄呂澤駐軍處下邑,得到了短暫喘息。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決策,決定捐出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只要有人能滅了項羽,就分給他。

這是大框架,大戰略,張良根據這個戰略提出了方法,依靠三個人,韓信、彭越、黥布,牽制項羽。這是張良所做的大戰略最重要的一項,下邑之謀,對滅亡項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而陳平在滅亡項羽以及後來剿滅韓信、黥布的過程中,《史記》有記載「凡六出奇計」,而且陳平的計謀有個特點,以奇著稱,多陰謀,非常秘密,連司馬遷都不能探知,可見其陰謀秘計之深。

其中一計是離間項羽和範增的關係,現在看來有點小兒科,經不起推敲,也就項羽這種呆霸王會上當。還有遊雲夢澤抓韓信這一計,要是韓信真謀反,劉邦就死那兒了。其他幾個計策,也不見得高明。

後世對於陳平的評價歷來不高,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盜嫂受金,名聲不好,一個是出事過於圓滑。盜嫂可能純屬污衊,因為這說法來源於周勃和灌嬰的讒言。

受金則更是一種需要,陳平當場和劉邦解釋了。他處事圓滑,是政壇的不倒翁。從劉邦到呂后,再到漢文帝三朝,無論是誰掌權,他都是重臣。這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陳平是挺聰明的,洞明世事,善於迎合上意以達自保,後人看不起的恰恰是他這一點。最初他迎合劉邦,聽說韓信謀反,不做正確引導,反而誘捕韓信。

後來他迎合呂后,漢惠帝死後,呂后孤獨無援。陳平提議,讓呂后把軍權奪走,呂家人掌管軍權;而後又幫助呂家封王,違背劉邦「非劉姓不得為王」的盟誓;做了右丞相不幹事,放權給呂后。

呂后死後,又設計扳倒呂氏家族。陳平做過的事,是不少,但這些事,缺乏深謀遠慮,為人處世世故圓滑。所以他的評價不高。

張良在幫助劉邦滅項羽的過程中就病了,後來一直在病中出謀劃策。在漢初討論封賞的時候,大家爭軍功,殺過多少人,俘虜多少,佔城多少,滅多少國家,張良沒有。

劉邦說張良雖然沒有殺敵的軍功,但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這是張良之功。劉邦給他的封賞是自擇齊地三萬戶。齊國是最肥沃的,可見對張良多好,別的諸侯最高的是曹參才10600戶。

張良當然拒絕了,最後打出感情牌,選了和劉邦最初相識的地方留,作為封地。劉邦最後還是給了他一萬戶的封邑。而陳平最初沒有,後來給了五千戶。。

可見在劉邦心中這兩個謀士,張良和陳平地位是不一樣的。而且張良的人生目標就不在榮華富貴,在受封后,他淡出朝政,說自己有病,不吃糧食,練功養生。功成不居,這給張良留下了美名,後人也紛紛表揚他。

張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人生智慧,功成不居,留名後世,這在境界上就已經高出了陳平。作為謀臣,張良始終在盡謀臣的職責。與韓信等人不同,他手無實權,不會威脅劉邦的政權,因而能功成身退。

陳平一直致力於仕途,並圓滑處事,高居相位,境界上低了一等。但他也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史記》「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

後來,也的確像他說的那樣,國號廢除。不吹不黑,張良和陳平誰厲害,誰才是劉邦的第一謀士?你知道了嗎?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陳平和張良?楚漢傳奇之劉邦與陳平張良
    如何評價陳平和張良?楚漢傳奇之劉邦與陳平張良,許多人說楚漢傳奇這部電視劇,張良的厲害之處表現的不夠,這一點我也感覺確實如此。不過,電視劇的通病,任何電視劇的通病,越是戰略高手,作用越不容易被普通人看的那麼富有傳奇色彩。
  • 張良和陳平究竟誰更高明,到底是誰更勝一籌?
    張良和陳平都是劉邦的鼎級謀士,為劉邦建立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在劉邦當皇帝之後,他們兩個人的獎賞卻完全不一樣。張良的獎賞更豐厚。他還被劉邦視為,漢初三傑之一。另外兩個,是蕭何和韓信。因為陳平的獎賞沒有張良的多。這是不是就等同於說,陳平比不上張良呢?
  • 張良VS範增,誰才是秦末第一謀士
    話說回來張良和範增在謀略上誰更厲害呢?其實張良早就說明了其中的真相,張良曾說過:「範增智謀三倍於我。」張良這話的意思是說範增的智謀是自己的三倍。既然範增比張良厲害,那為何最後得天下的是劉邦而不是項羽呢?
  • 劉邦身邊的謀士,除了張良,還有一個也非常厲害
    陳平可算是劉邦身邊繼張良之後的最強謀士了,他幫劉邦解決了很多問題,比如差點造成內戰的韓信,就是陳平施計擒拿的,白登之圍也是陳平獻出計策解的,那麼他到底有什麼能力,為什麼這麼強呢?陳平其實出身不怎麼好,家裡非常的貧窮,但是他哥哥覺得即使再窮,也得接受教育,好在陳平沒有辜負他哥的期望。後來陳平見自己家裡實在快過不下去了,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找了當地的一個富貴人家,那家人有個女兒克夫,陳平自然不怕,加上自身條件不差,以此為跳板,迅速讓自己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 「破鴻門,解白登,鏟諸呂」,陳平不輸張良,為何不是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是劉邦建立西漢以後,論功行賞評出的三大功臣,他們分別是「酇侯蕭何」「淮陰侯韓信」「留侯張良」。此三人對於劉邦在秦末和楚漢戰爭中,卓越的表現不絕於史書。劉邦所說的這番話非常客觀,自己以布衣亭長出身,舉三尺長劍斬白蛇而起,文韜武略確實資質平平,與三位人傑相比簡直如同皓月螢光。但是西漢建立初期,擁有皓月般才能的人絕非此三人,還有一位常常被人忽略,此人便是陳平。破鴻門項羽夥同劉邦一起搞掉秦朝以後,雙方面臨誰是天下之主的問題。
  • 陳平的智謀水平與張良在伯仲之間,為何後世對他評價卻遠不如張良
    陳平與張良,是劉邦最為得力的兩大謀士。在漢朝開國戰爭中,兩人鞍前馬後追隨劉邦,竭忠盡智效力良多。可以說,劉邦能夠戰勝強敵項羽,掃滅群雄一統河山,張良與陳平的貢獻不可或缺。他們兩人如果少了任何一個,只怕秦末漢初的歷史走向都會發生難以想像的逆轉。
  • 漢初最「陰損」的謀士 犧牲2000婦女救劉邦 最後家族滅於「陰禍」
    歷來的開國皇帝之所以能夠建立起一番功業,一般都有賴於身邊一群謀士為其獻言獻策,助其成事。劉邦身邊除了有漢初三傑外,還有一位叫陳平的謀士也屢出奇招,曾「六出奇計」助劉邦一統天下。張良專擅謀略,蕭何主事治國,韓信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將領,劉邦自己也說這三個人是人傑,自己都不如他們。
  • 任憑皇權更替,他都在宮廷裡安危無恙,成為漢朝一代名臣謀士
    漢朝謀士陳平是一個傳奇的官場不倒翁,一生經歷數任掌權者但都安然無恙,自保能力十分厲害,死後還留有好名聲,這樣的一個人在歷史上算是少見的。但觀察他的人生經歷發現就人就是個人精,一生工於揣摩人心。當時漢朝女子的地位高,沒人把結婚離婚分手當回事,湊合不了那就再擇良人,反正誰離了誰都不會活不下去。沒多久陳平哥哥也再娶了一個對自己弟弟沒有任何意見的老婆。過了些年秦國出事了,陳涉起義之後立魏咎為魏王,這一下引得天下豪傑紛紛投奔過來,陳平也趁著這時勢去追隨魏王。但魏王這裡卻容不下他,所以陳平很快就轉投到項羽的部下。
  • 陳平謀略在張良之上,職位也高,為何後世多稱讚張良而非陳平
    秦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紛紛爆發起義,經過數十年徵戰後,劉邦一統華夏,建立大漢王朝。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劉邦之所以能夠登上帝位,張良可謂是功不可沒,其實劉邦的手下除了張良外,還有一個謀臣,單就謀略而言,他比張良還要高,而且漢朝建立後,他的官職也比張良要大,此人便是陳平。
  • 劉邦御駕親徵,張良提議「令太子監關中兵」,張良是要劉邦防誰?
    劉盈不能去,那麼誰能去呢?當然是劉邦自己了。商山四皓認為,劉邦雖然年歲大了,體質衰弱了,而且身體還有病,但這些都不重要,誰叫他是皇帝呢,作為皇帝的劉邦,理應為了妻子和兒子堅強起來,躺在戰車中上前線。劉邦倒是樂觀,罵了一句,我就知道這小子不行,還得老子我親自上陣呀。
  • 陳平的謀略不輸張良,為何後人卻一直不認可他,認為他太陰毒?
    雖然他盡心盡力地為劉邦出謀劃策,屢建奇功,但是後人卻並不喜歡他,反倒對張良更加的認可,甚至有人認為陳平太陰毒,這又是為何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陳平的連環反間計,當劉邦為項羽圍困在滎陽的時候,劉邦想向項羽求和,但是項羽根本不答應。這可讓劉邦不知怎麼辦才好,此時的陳平見劉邦憂心忡忡,便主動獻上自己的謀略,劉邦聽完後覺得可行,便答應讓陳平實施金計謀。
  • 史海遺珠:陳平和王陵誰更具智慧
    陳平和王陵誰更具智慧陳平和王陵都是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人。西漢建立,二人都是朝廷重臣。劉邦死後,大權落入呂后手中。呂后欲封諸呂為王,便找陳王二人詢問意見。王陵說不能封。陳平說可以封。後來王陵被呂后迫害,而陳平則得以重用。呂后死後,陳平立即組織人員誅殺諸呂。
  • 張良和諸葛亮誰才是第一軍師?張良後來為什麼要歸隱深山
    後來張良在沂水圯橋上遇到高士黃石公得贈巜素書》。張良朝夕研讀領悟遂通黃老之術,成為腹有良謀文武兼備的奇才。秦末農民起義後追隨劉邦建立不世之功。西漢建立後劉邦想在齊地封給張良三萬戶的食邑遭到拒絕,張良只要在和劉邦相遇的留城受封留侯。張良體弱多病從此閉門謝客,在劉邦剷除異姓王鬥爭中保持沉默態度,在太子人選上,張良支持呂后的兒子劉盈為之請出商山四皓輔佐他。
  • 張良的悽美有誰知?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指的張姓可以「免貴」且是大姓,才說張良家族輝煌。在我讀《史記》中看到的是張良的悽美與悲涼。劉邦:「子房,為之奈何?」劉邦離不開的謀士,當屬張良。然,這位開國功臣,初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卻不得不在即將輝煌的時候,隱退弧守清寒。
  • 漢初第一謀士張良,幫助劉邦取得天下後,他的結局怎麼樣了?
    而且劉邦建國後,為了加固自己的帝位,無情的除掉了很多功臣,三傑之中的兵聖韓信,被呂后和蕭何用計處死,身死道消,忠心耿耿,一心為民的蕭何更是自汙名節,這才逃過一劫,但是他並沒有收到任何影響,幫助劉邦統一天下後,就隱退江湖,進山修道養生去了,無人不誇讚他的大智慧,那他的到底有何神奇之處?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盤點一下。
  • 酈食其為劉邦獻計,張良直呼「不可取,取之則自取滅亡」
    劉邦的謀士酈食其曾為他獻一計,被張良稱為亡國之計,是咋回事?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在史書上記載,在楚漢相爭之時,當時的劉邦屢戰屢敗,形勢不利。這時他的謀士酈食其為他獻上一計。請他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給西楚多樹敵人。
  • 歷史上最厲害的十位謀士,張良、諸葛亮都不是第一,你猜第一是誰
    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的謀士,他們出謀劃策,輔助過許多大事,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歷史上十位最厲害的謀士。 第十名:王猛
  • 陳平犧牲2000少女,助劉邦突圍,預言:我家必敗於女子!果然應驗
    公元前206年,劉邦與項羽開始正式爭霸,歷史上將其稱之為「楚漢相爭」。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之後,劉邦在張良等人的建議下忍辱負重,屈就「漢王」這一稱號。而後趁著項羽率領部隊平定齊國之亂時,劉邦徵服了三秦地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漢中王」,從此以後便拉開了「楚漢爭霸」的序幕。
  • 彭城之戰,張良和韓信在哪,為何劉邦56萬大軍被項羽3萬人殺敗
    彭城之戰是劉邦有生以來少有的慘敗之戰,56萬聯軍居然一戰就被項羽的三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潰千裡,劉邦不是有張良這樣運籌帷幄的謀士,有韓信這樣戰無不勝的將軍,怎會在彭城還如此慘敗?彭城之戰,究竟有張良和韓信這樣的將領?
  • 為救劉邦脫困,陳平犧牲2000名美女,事後悲嘆:我家必毀於陰禍
    陳平後來追隨項羽,在軍中做都尉。不過因為項羽不採納陳平的建議,陳平認為項羽難成大事,於是就去投奔劉邦。當陳平與劉邦交談後,劉邦很快就發現了他的才能,因此給陳平冊封了一個要職。這讓劉邦手下人很不滿,周勃、灌嬰等老將就找到劉邦,詆毀陳平,說陳平「盜嫂」且「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