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的一位買房人向我們反映, 他去年購買了蘇州高新區中鐵諾德譽園的一套商品房,但除了房價之外,他還額外支付了15萬元的信息服務費,他質疑開發商多收費。對此,開發商方面不回應。當地物價、住建部門正對此事進行調查。
馬先生2016年2月份經熟人介紹購買了蘇州中鐵諾德譽園一套商品房,面積為134.49平方米,單價每平米7000元左右,房屋總價97萬餘元。但除此之外,他還交了15萬元的信息服務費。
馬先生覺得開發商多收費,不合理:「我這個形式是「老帶新」(老業主帶新業主),之前我是交了2萬元的訂金,但沒有說信息費的事。過了1個月要籤合同了,她說你過來,有些事還要談,可能要加15萬元的信息費,我說也太多了吧,但我老婆說現在還是買。不算信息費7200多元每平米,加上信息費8400元每平米。」
8月11號,記者來到中鐵諾德譽園售樓處,表明來意後,一位銷售人員向負責人匯報了此事。
銷售人員: 「反正我跟他聯繫過了,他說沒有時間。
記者:什麼時候有時間?
銷售人員:這我就不知道了,你如果有時間你就天天在這裡等,他肯定會來的。
記者:能把他聯繫方式給我嗎?
銷售人員:這個不行!
根據馬先生介紹,97萬餘元購房款是有正規合同、發票等手續的,但15萬元信息服務費是由一家名為「蘇州品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收取,並且只有收據。8月16號,記者電話聯繫上這家公司想核實此事,但也沒有得到回覆。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3年10月14號起,我省物價、住建部門就在全省全面推行住宅商品房銷售「一價清」制度,向房價「亂」字開刀。根據規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為商品房經營者與購房者最終結算的合同成交價格,合同成交價格之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此後的十多年間,有關部門一直在重申這一規定。
蘇州市高新區住建局房管處王勝表示,他們正在調查此事。
蘇州市高新區物價局局長李洪峰表示,他們已經知獲知此事。但讓物價局工作人員覺得蹊蹺的是,通常開發商讓買房人交「服務費」是為了變相加價,達到突破政府備案價的目的,但本案中,馬先生最終的買房價格並沒有超過房屋備案價格,即10030元每平米。
那麼,15萬元的「服務費」屬於什麼性質,開發商到底有沒有違規?物價部門也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李洪峰:「我們必須要充分調查研究,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那時候主要要求他做好明碼標價,「一價清」的事情。具體開發商是不是有優惠政策、團購等其它形式,我們正在調查當中。」
記者:同一樓盤還有相同情況存在嗎?
李洪峰:從我們調查情況來看,可能涉及幾十戶人家吧。
這15萬元究竟是什麼錢?開發商有沒有違規?荔枝新聞記者將繼續關注。近日,蘇州的一位買房人向我們反映, 他去年購買了蘇州高新區中鐵諾德譽園的一套商品房,但除了房價之外,他還額外支付了15萬元的信息服務費,他質疑開發商多收費。對此,開發商方面不回應。當地物價、住建部門正對此事進行調查。
馬先生2016年2月份經熟人介紹購買了蘇州中鐵諾德譽園一套商品房,面積為134.49平方米,單價每平米7000元左右,房屋總價97萬餘元。但除此之外,他還交了15萬元的信息服務費。
馬先生覺得開發商多收費,不合理:「我這個形式是「老帶新」(老業主帶新業主),之前我是交了2萬元的訂金,但沒有說信息費的事。過了1個月要籤合同了,她說你過來,有些事還要談,可能要加15萬元的信息費,我說也太多了吧,但我老婆說現在還是買。不算信息費7200多元每平米,加上信息費8400元每平米。」
8月11號,記者來到中鐵諾德譽園售樓處,表明來意後,一位銷售人員向負責人匯報了此事。
銷售人員: 「反正我跟他聯繫過了,他說沒有時間。
記者:什麼時候有時間?
銷售人員:這我就不知道了,你如果有時間你就天天在這裡等,他肯定會來的。
記者:能把他聯繫方式給我嗎?
銷售人員:這個不行!
根據馬先生介紹,97萬餘元購房款是有正規合同、發票等手續的,但15萬元信息服務費是由一家名為「蘇州品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收取,並且只有收據。8月16號,記者電話聯繫上這家公司想核實此事,但也沒有得到回覆。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3年10月14號起,我省物價、住建部門就在全省全面推行住宅商品房銷售「一價清」制度,向房價「亂」字開刀。根據規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為商品房經營者與購房者最終結算的合同成交價格,合同成交價格之外不得收取其他費用。此後的十多年間,有關部門一直在重申這一規定。
蘇州市高新區住建局房管處王勝表示,他們正在調查此事。
蘇州市高新區物價局局長李洪峰表示,他們已經知獲知此事。但讓物價局工作人員覺得蹊蹺的是,通常開發商讓買房人交「服務費」是為了變相加價,達到突破政府備案價的目的,但本案中,馬先生最終的買房價格並沒有超過房屋備案價格,即10030元每平米。
那麼,15萬元的「服務費」屬於什麼性質,開發商到底有沒有違規?物價部門也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李洪峰:「我們必須要充分調查研究,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那時候主要要求他做好明碼標價,「一價清」的事情。具體開發商是不是有優惠政策、團購等其它形式,我們正在調查當中。」
記者:同一樓盤還有相同情況存在嗎?
李洪峰:從我們調查情況來看,可能涉及幾十戶人家吧。
這15萬元究竟是什麼錢?開發商有沒有違規?荔枝新聞記者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