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來碗清涼的湯品,消暑去火再好不過了!其實麻芛並不只點心這麼簡單,更具有抗氧化、顧胃、幫助排便的效果呢
麻薏也稱麻芛,是黃麻的嫩葉。早期的紡織業為了製造麻布、麻繩等用品,在中部鼓勵種植黃麻。這種經濟作物並非中部特有,但卻是臺灣犁頭店一帶才有的特色食材。農民摘取完黃麻纖維後,會將葉片去除葉脈、搓出苦水,搭配紅薯、小魚乾煮成「麻芛紅薯湯」,盛暑時飲用能夠降火氣,也能用來拌飯、增加飽足感,成為農民喜愛的點心。
酚類化合物豐富,可抗氧化、控制發炎
不只是充滿回憶,麻芛實際上對人體也有好處。根據中山醫學本科營養學系教授王進昆的研究,麻芛中酚類化合物的含量比許多蔬果更多,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並能夠清除會致癌的自由基,其效果是維生素E的五倍、維生素C的七倍。
另外,麻芛中也含有果膠、半乳聚糖等多種水溶性纖維,能夠抑制飯後血糖升高,而水溶性纖維黏稠的質地,除了能夠用於勾芡,也有顧胃的效果。另外,麻芛的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含量約為菠菜的三倍,維生素B1、B2、維生素C、鈣、鐵等營養素也很豐富。
由於麻芛吃起來帶有苦味,食用前仔細將葉片搓洗,能夠去除苦味。如果是不怕吃苦的人,也可以減少搓洗時間,煮出來的麻芛湯會帶有苦甘的味道,也別具滋味。不過,麻芛中的鉀含量也很高,腎功能不佳或洗腎的患者不宜多吃。
《麻芛地瓜湯》
材料:
麻芛1把
紅薯1塊
吻仔魚1小撮
秋葵2~3根
鹽適量
做法:
1將麻芛葉片去除葉梗、葉脈,留下嫩葉部分。
2將麻芛嫩葉放進布袋中搓揉,搓越久越不苦,直到搓出漿水即可,瀝乾水分後用鹽抓一抓。
3紅薯切小塊,放入滾水煮熟,再放入吻仔魚和抓醃過的麻芛。
4秋葵切小段放入湯中。
5水滾後將麻芛紅薯湯隔水降溫,放涼即可食用。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健康食療與養生方法,就點擊右上方關注我們吧!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也可以點個讚支持下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