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的牆模型
豎立的牆可能受到這樣兩種力,一是上方傳遞下來的壓力,二是水平橫向作用力。如果一個牆主要作用是承受上方傳遞下來的壓力,則這種牆叫承重牆。如果一個牆既要考慮上方來的壓力,又要考慮水平橫向作用力,就叫剪力牆。當然也有的牆起隔斷作用,它的上方壓力和水平橫向力都很小,那麼這種牆就叫做非承重牆。
之所以區別三種牆,就是對這三種牆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的施工方式,好鋼用在刀刃上,從而以較小代價獲得良好的使用性能,節約人類延續的成本。
非承重牆在三者中成本最小。一般來說衛生間的隔斷往往都是非承重牆。還有,如果你看到工地上施工時先搭樓的框架,框架搭好之後再砌牆,那麼這種牆都是非承重牆。
非承重牆不是不承重,而是其載荷比較小而已。它主要考慮的是隔斷功能,包括空間隔斷、聲音隔斷和熱隔斷等等。所以非承重牆考慮角度
(1)自重輕、不用粘土磚(包括粘土空心磚)。
(2)保溫隔聲性能好,節約能源,有防水功能。
(3)原材料資源豐富,施工工藝先進,溼作業少。
(4)佔用建築面積少,造價合理。
(5)操作方便,不易開裂,與飾面層結合牢固。安全可靠,維修費用少。
因為設計時它就不是承重,所以打洞拆卸對建築物整體結構影響不大。
承重牆在房屋設計時就是要承重的。如果在其上打洞打孔裝修,就會影響建築結構整體穩定性。
承重牆打洞
磚混結構的房屋牆體一般都是承重牆,尤其是外牆幾乎都是承重牆。是否承重,可以看下面幾個條件:
1) 一般中低檔的住宅樓、別墅都是磚混結構的,其牆面多為承重牆。
2) 用標準磚的牆是承重牆,加氣磚往往是非承重牆。
3) 牆厚超過250mm多為承重牆
4) 敲擊牆體有清脆的大回聲的,是輕牆體;承重牆應該沒什麼太多的聲音。
5) 牆與梁間緊密結合的可能是承重牆;採用的斜排磚的方法的一定是非承重牆。
很多地方風很大,此時設計牆時還需要考慮水平橫向力。另外,很多地方要考慮抗地震。發生地震時,地震豎向縱波速度快先傳到地表,讓地面建築上下顛起來,之後水平橫向晃動的橫波達到。達到的橫波左右晃動,也是水平作用。能抵抗水平作用的牆叫做剪力牆,也叫做抗震牆。
地震導致地面破壞
之所以叫剪力牆,是因為在水平力作用下,牆上下兩部分相互錯動,有點像剪刀剪斷紙那種破壞模式。
剪力牆也是不能打洞拆除,否則會降低建築的整體強度,造成危害。
現在很多裝修動不動就把承重牆和剪力牆打掉,對建築的整體危害巨大。這是是我們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太低,對社會規則和科學規則太缺少敬畏之心了。
《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中第四十一條規定:「違反本規定第二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損壞房屋承重結構的,由區(縣)房地產管理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恢復原狀,可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