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檔案
湧泉鎮位於臨海市東南部,地處浙江第三大水系的靈江下遊北岸,西南瀕靈江,83省道沿江繞鎮而過。周有南屏山、鳳凰山、天柱山、東刊山等。後涇河縱貫村落。是中國無核蜜橘之鄉主產地。鎮內有旗杆裡、蘭竹居、新屋裡等清代建築,北郊天柱山麓有千年古剎延恩寺, 後涇河畔的湧泉老街依存。
-侍衛府
今天的湧泉鎮,隨漫山遍野的「中華名果」無核蜜橘而揚名中外。自然界之「湧泉」乃承受壓力,不斷冒地面之涓滴。人間之「湧泉」,則是依山傍水、濱江臨海的彈丸小鎮。
湧泉鎮,方圓不過十幾公裡,環靈江之畔。湧泉之名來自一個美麗的傳說。前朝舊志稱湧泉井雲「任旭九妹結庵誦蓮經,俄有泉自地湧出生白蓮花,地以泉名」。
湧泉前臨南屏山,後攬天柱山,前閘浦、後涇河二水穿境,出前閘(鳳橋義閘)、後閘(鳳橋後閘)注入靈江,兼得東、南鳳凰二山攬秀之景。
-秀挹南屏石匾
湧泉不僅柑橘飄香,而且人文薈萃。鎮上以宋代始遷馮、翁二大姓為主,尤以馮氏顯宦為當地望族。清代台州惟馮甦與天台齊召南官位最顯,堪稱清初「仕學並顯」之一代名人。清刑部左侍郎馮甦曾祖父馮學易,祖母陳珍,孫馮甦三人有五部著作收入《四庫全書》。唐代高僧懷玉,明抗倭烈女馮光奴(黃巖葛良坤妻),清女詩人陳珍(馮甦祖母,嘉靖三十五年進士,陳錫之孫女),文學家馮上清、旅行家馮賡雪等名人輩出,而馮賡雪撰《臺南洞林志》而出名。馮氏宗族明清兩朝出了四位進士,文武舉人18人,貢生17人,從侍郎、吏司主事、巡撫、知州、知縣、為官不計其數。清宣統二年重修《湧泉馮氏宗譜》三十五卷譜牒,保存著馮氏家族歷史信息。
-湧泉街
湧泉街呈曲尺形,分上街、下街、橫街,上街、下街俗稱直街,東西走向,長650米,橫街長200餘米。街面鋪甃白石板,老街為明嘉靖間馮晚桂始砌石成街,道光時火毀,後經二十餘年街面構築完整以成形,橫街稍遲為清代馮申遠所經營。老街店鋪林立,生意興隆,每逢集市,山上村民下來趕集,摩肩接踵,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仍是古鎮商貿中心。街上有方天仁、萬年堂、萬象春、益生堂四家藥號。谷森泰水作坊為街內最大一家,還兼作酒醬,酒香醬鮮。另有馮益昌茶行,黃夢霞茶行,這二家茶行從事茶葉收購加工分檔貯運,主要販銷到武漢、上海、營口等地。南貨店四家、洋貨店二家、鐵釘鋪五家、染坊二家、油坊一家、首飾二家、糖糕點四家、碾米坊二家、陶裕生當鋪一家及飯店、理髮店多家。還有米行、糖行、小豬行、柴炭行等。隨著新街道的建立,老街的商店逐漸外遷,昔日繁榮的古街,變得蕭條冷落。但是,依稀模糊的舊店號遺蹟,仍使人們回憶起往昔的一切。
-臺門廊飾
清代的湧泉,是一個文風昌盛的地方。街上舊有明代牌坊三座、清代一座,村裡族人引以為榮。舊在上街口雙鳳橋西側立「雙進士坊」,明天啟年間(1621-1627)為馮銀、馮沉兄弟中進士而建。橫街中有二座,北頭街口明嘉靖四十年(1612)為抗倭烈女馮光奴建烈女坊立旌其門。明隆慶間(1567-1572)為馮良亨、馮寧侯、馮應麒、馮學易叔侄中舉立「叔侄登科坊」於南頭街口。清宣統二年(1910)為附貢生馮秦瞻繼配徐氏建「百歲坊」立靈夏殿東側,這些石坊「文革」時全部拆毀,今坊址猶存。村中的魁星樓、惟明樓等已成為逝去的歷史舊影。今上街有清武進士御前侍衛馮楚燊故居旗杆裡,下街有清馮賡雪故居蘭竹居。
-湧泉老街
走過一條長長的老街,路過一排排的門面,穿過一戶戶村民的門庭,上街旗杆裡,又名侍衛府映入眼帘,宅坐北朝南,舊門口豎方墩甲午石,東杆夾石鐫銘:「大清同治乙丑科亞元,戊辰科欽點御前侍衛,敕封昭武都尉武顯將軍,歷任福建督標右營守備,特授葛瑪蘭都司,署理遊擊,代理漳州總鎮,澎湖管帶綏靖全營」 字樣。臺門懸同治乙丑欽點「侍衛府」匾,顯得氣魄。至「文革」,甲午石和匾額全毀。
-老街上的內庭
下街頭有一座百年老樓「蘭竹居」,是清旅行家馮賡雪的舊居。這座20間樓四合院,今已拆得零零落落。原先舊居後設七間附屋,2003年拆毀建築中的堂前間,現僅存東廂及椳樓和正間五間、西廂二間,臺門樓1960年拆改建臨街三間,原來小臺門朝東現已不存。今東橫廂及椳樓是當年馮賡雪的舊居。舊居隱沒在屋舍之間。住在大院中的鄰居早已不知道舊時主人。「蘭竹居」幾易其主,現已無人居住。西橫廂尚有兩戶人家,也是外岙馮姓人居住。翻閱舊編宗譜得知,馮賡雪獨子單傳,即冠而逝,由其胞弟子過繼,無嫡系後人。而「蘭竹居」將會永遠留存於村民的鄉土史中。
-雙鳳橋
馮氏祠堂還保存一塊明成化八年(1472)八月立的《馮氏祠堂碑記》,由資善大夫兵部尚書新安程信撰,嘉議大夫四川按察使黃巖高瑛篆額,奉訓大夫刑部員外郎十世孫馮銀書丹。村裡還有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建的前閘雙鳳橋、光緒三十二年(1906)重修的「後閘雙鳳橋」、民國臨海首任縣知事馮傑故居「新屋裡」。村外有馮銀墓、馮沉墓、馮光奴墓、馮甦墓、方國璋墓等古蹟。總有一天,這些名人故居老樓也會慢慢逝去,但記載的文字點點滴滴,代代相傳。
-馮賡雪故居
村前南屏山為裡中名勝,舊有銀鰲柱、天紳湖、文昌閣、鐘鼓亭及「南屏十詠」諸勝跡,村外裡許有千年古剎延恩寺,觀音寶塔。
「江岸風帆千裡湧,庭中花木一灣泉」,清末民初的一楹聯,道出裡人對湧泉昔年風情的眷戀。靈江泛著漣漪的波光,一群白鷺從蘆葦叢中驚翻,橘林中飄起陣陣清香,一派綠色,點點金光。
【供稿】台州市檔案局、市農辦
「台州古村落」章安:台州文明搖籃始
「台州古村落」葭沚:昔日繁華尋舊夢
「台州古村落」決要:古道邊城掩小村
「台州古村落」浦洋:英雄故裡覓遺蹟
「台州古村落」桃渚:山水詩意在鄉間
「台州古村落」嶺根:溪山生色將軍村
「台州古村落」張家渡:桃花源裡蘊人文
「台州古村落」馬宅:沉寂歷史隨人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