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60年前,中國人首登珠峰紀實

2020-12-25 鳳凰衛視

勇士

整整60年前,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屋脊——珠穆朗瑪峰,他們開創了人類登山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

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在探尋和挑戰這個目標。為了紀念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60周年,也是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4月30號,「2020珠峰高程測量」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正式啟動。5月6號下午,測繪登山隊出徵儀式順利舉行,攀登珠峰的壯舉再次啟程。5月17日16時許,「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抵達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目前全體隊員狀態良好。

而在60年前的1960年,「登頂世界最高峰」對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來說就好比一針強心劑,然而為了完成這一使命,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因凍傷造成了肢體殘損,病痛伴隨了他們一生;在前期準備和登頂過程中,包括後勤保障人員、科考人員在內的登山隊員貢獻巨大甚至獻出了生命……為了真實還原這段歷史,這一周我們將跟隨鏡頭走訪十幾位在1960年參與攀登珠峰的老人,讓他們的回憶帶我們走近1960年的珠穆朗瑪。

左至右:屈銀華、貢布、王富洲

一、浴血而出

1956年,在蘇聯的幫助下,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北京開辦第一個登山訓練班,向全國各產業工會招收運動員,從全國各產業工會選送來的年輕人齊聚北京,原本在各行業裡的專業好手,來到登山運動面前卻個個都是新手,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1960年中國人首登珠峰登山隊隨隊醫生 翁慶章:

在年輕的時候,在上學的時候喜歡體育,也打球也賽跑,所以呢,聽了這種登山呢,我以為是遊山玩水嘛,我也想參加,所以後頭沒想,一參加,後頭改變了我一生的進程,這是當時沒有想到的。

1960年中國人首登珠峰登山隊運輸隊長 張俊巖:

弄上幾個釘,翻毛皮鞋把它釘上,釘上就穿那個登的太白山,太白山倒沒有冰,沒有雪,就是山頭有個白頭有雪,其他都是泥巴路,就穿那個鞋登的太白山,登完了以後,到山下一看,那個鞋底都光板了,那個三子釘都掉了。

除了登山技術方面的空白外,一切都從零開始的中國登山隊,在登山裝備方面同樣特別落後,那時候的登山隊員們,甚至連專業的登山鞋都沒有。

1957年12月7號,蘇聯登山部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組成中蘇聯合探險隊的倡議,計劃於1959年3月到6月從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但1959 年3月,西藏武裝叛亂,蘇聯以西藏不安定為由撕毀了登山協議,將已經拉到蘭州的器材全部撤回,攀登珠峰的計劃頓時陷入了癱瘓狀態。

當時的中國正經歷著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經濟異常困難。為了購買登山裝備,財政部從國庫支出了70萬美元,當時人民幣10元就能買80斤大米,夠兩個人吃一年。

隨隊醫生 翁慶章:

當時70萬美金不少了,當年,1959年70萬美金啊,當時我們國家外匯是緊張的,70萬什麼概念啊,到現在呢至少是100倍的概念吧。

就在中國準備從北坡攀登珠峰的時候,一支印度登山隊也準備從珠峰南坡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峰。誰先登上頂峰,中印暗暗較量了起來。

二、蓄勢待發

1960年3月,中國登山隊在前線總指揮韓復東的率領下,冒著風雪抵達了珠峰大本營。大本營的帳篷搭建在了一片覆蓋著積雪的平坦谷地上。

早在中國登山隊到達前,英國人就已經率先在這裡留下了足跡。他們曾在這裡先後向峰頂發起八次衝擊,八次敗北。英國人棄留的帳篷和罐頭,深深刺激著中國登山隊。為了在較短時間內登上珠峰,大本營214人的龐大隊伍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隊長史佔春與副隊長許競認真研究珠峰資料,精確每一步的攀登計劃;

運輸隊長張俊巖帶領著運輸隊積極運輸物資、建立高山營地,王富洲、屈銀華、貢布這些隊員們則離開大本營,進行短期的冰雪作業。按照計劃,這次登珠峰將分為四次適應性訓練,登山隊員們稱之為「四次行軍」。那麼,這四次適應性訓練是如何進行的呢?蓄勢待發的隊員們在訓練中又會遇到哪些危險和困難呢?

暴風雪威脅著登山隊員們的生命,來自蘭州大學的地理老師汪璣,在6400米的三號營地發生缺氧反應,內臟器官急性衰竭,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救治依然沒能挽回生命。登山運動的殘酷,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

1960年中國人首登珠峰登山隊運輸隊長 張俊巖:

很惋惜啊,很悲痛啊,都知道,都知道,都看見了,但是還是要表現我們每個人還要繼續努力,繼續攀登,一定把珠穆朗瑪拿下來,完成他們未盡的事業吧,最後實現登頂成功,大家化悲痛為力量。

在高山上,生命變得如此脆弱。即便是碰到了死亡,登山隊員們能做的也只有把犧牲的隊員安放在冰冷的裂縫裡。1960年4月,中國和尼泊爾再一次商談邊界問題,珠峰究竟屬於中國還是尼泊爾始終無法解決,周恩來從尼泊爾回到昆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問登山隊員登到了哪裡?

頂著巨大的壓力,1960年4月29日,第三次適應性訓練開始了,而這一次,等待著登山隊員們的又會是什麼呢?

三、愈挫愈勇

1953年5月29號上午11點30分,尼泊爾下裡巴人丹增·諾蓋和紐西蘭人愛德蒙·希拉蕊從南坡登頂珠峰,代表人類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點。

因為這次攀登,在中尼邊界問題上,尼泊爾才有底氣向中國發問「你們中國人都沒上去過,怎麼能說珠峰是你們的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丹增·諾蓋成了尼泊爾談判的砝碼。不過丹增·諾蓋在後來卻極力反對自己的孩子從事登山運動,因為他知道這裡面會有多少生命危險。丹增·諾蓋從南坡登頂尚且如此,從「北坡」攀登珠峰的艱辛,參與過1960年攀登活動的中國登山隊隊員們當然深有體會。1960年5月中旬,最艱苦的第三次適應性訓練開始了。

登山隊員通常是結組行動,一根主繩,把三個人或者四個人結成一個小組,碰到危險的地方,第一個人先走,過去以後第二個再走,輪番通過,彼此保護。1960年4月29日,登山隊員們從北坳頂部的營地出發,進入了第三次適應性訓練歷程中最艱難的戰鬥。可是開始沒多久,幾個結組同時下撤,隨隊醫生翁慶章陷入了緊張又忙碌的搶救工作。

隨隊醫生 翁慶章:

凍傷那麼多,我們醫務室七八個人,我們都沒辦法了,我們照顧不了了。後來我們發電報,日喀則來了一個外科主任,帶了四五個軍醫,來幫我們忙。你想每天要打針,要換藥,還有別的病號要看呢。傷兵一大隊下來的是吧,走路也走不了。

運輸隊長 張俊巖:

大風口可凍傷了不少人啊,有次我領著有30多人的一個大隊伍啊,渡過這風口,遇到暴風雪了,又停不下來,要走。凍傷以後,三分之二凍傷了,三分之一沒凍傷,耳朵,鼻子,手指凍傷了。所以,叫大風口,大風口,就是這個地方有暴風。

藏族隊員 貢布:

最後我們也管不了了,下面那幾組也管不了了,風太大了,很多隊員,很多結組撤下去了。

到達了海拔7007米的北坳後,登山隊員們將要挑戰的是海拔7450米的珠峰第二道難關—— 「大風口」。大風口位於北坳與主峰之間,從北坳頂端到主峰,由於管道效應,大風經過,風速越來越快,風力最高達到12級,大風夾著冰雪,長年累月地刮著,兩邊是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會被吹下去。

在「大風口」,大風夾雜著雪粒和沙石,颳了整整兩天兩夜。第三天,風漸漸小了下來,貢布才從雪洞裡慢慢爬出來。在雪洞的兩天裡,食物已經消耗了很多。下撤的結組雖然還會趕上來,但是前進速度一定很慢,這也意味著食物將無法及時送到貢布這裡。

負責開路的劉連滿發生滑墜,只得暫時原地休息。沒走多遠,副隊長許競也走不動了,隊長史佔春下命令,由貢布將許競送到晚上的帳篷裡休息。就這樣,貢布和隊員石競等人在小帳篷裡擠了一夜,而原本繼續向上的隊長史佔春接近了「第二臺階」,卻無法上去,在巖石下面停留了整整一個晚上。後來,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石競的登山日記,記載了這個難熬的夜晚。「又是一天的行軍,直到半夜抵達8100米的高山營地。帳篷搭在巖石斜坡上,三分之一還在懸空飄搖,大家就擠著坐,肚子咕嚕咕嚕直叫,不吃飯,就燒點水喝。可山高空氣稀薄,一根火柴點不著,兩三根合在一起擦,又滅了。兩盒火柴劃完了,煤氣爐也沒點著。檢查了一下,還剩一些炒麵,有的同志就乾咽了幾口充飢,這一下更渴了……」

雪崩、烈風、空氣稀薄、零下幾十度的酷寒,適應性訓練進行到第三次的時候,每向前進一步,都是對隊員們身體和意志的一次考驗。其中,高山凍傷給許多隊員造成了永久性傷害。

隨隊醫生 翁慶章:

我有一本整個凍傷的照片啊。中國登山隊。我寫過這方面的文章,我在英國還做過這個報告,凍傷,110多例凍傷,不同程度的凍傷。像王富洲是腳趾頭鋸掉了,像王鳳桐鼻子凍掉了,有的手指頭凍掉了。當然以後登山都不太行了嘛,生活,現在有的安假肢了。

大本營傳來天氣預報,1960年5月18日和19日都是好天氣。聽到消息,隊長許競做出決定,吃一些東西就準備出發,當天晚上連夜行進,第二天就能到達頂峰。

藏族隊員 貢布:

8100到8500,這個中間一夜裡上了,天亮了還沒到8500,這8500都沒到,這上什麼頂峰啊,頂峰就上不去了。到了中午,到8500了。

【8500米處就是突擊頂峰營地。可是,在檢查登山物品的時候,問題出現了。由於夜裡攀登,帳篷少帶了一個,有的隊員辛苦背了一路的氧氣瓶也空了。而且食物也越來越少……】

四、最後突擊

1960年5月23日,只剩下五個人的突擊隊在8500米的突擊營地休息,為第二天突擊頂峰養精蓄銳。在這裡,他們吃了最後一頓飯。

此時,王富洲三人站在了通往頂峰的最後一道門前,但卻寸步難行,聳立在他們面前的是近乎直立的五米峭壁,其間幾乎沒有任何縫隙。無法越過「第二臺階」,意味著「登頂珠峰」將化為泡影。

【藏族隊員 貢布:上不去怎麼辦啊?想來想去,想來想去,劉連滿就提出來了,說要背人,就說我來背,我也背了人,他劉連滿背人,就是一個人鞋子脫了,襪子纏到肩膀。】

「背人」也就是「搭人梯」,這個方法也只有曾經是消防隊員的劉連滿能想出來。劉連滿在最下面,屈銀華站在劉連滿的肩膀上,王富洲和貢布在兩邊保護,幫助屈銀華拿冰鎬,推著屈銀華一點點往上走。

運輸隊長張俊巖:整個是20米的高地,近乎是垂直的峭壁,但有的地方還有落腳點,其中有4米,4米,整個沒有支腳點,人手爬相當困難,一般爬不上去。

很長時間過去了,屈銀華終於在石壁上找到了一個細小的縫隙,這時,屈銀華只能一點一點把鈍鈍的冰錐打進細小的石縫中。

登山鞋上的冰爪異常鋒利,為了不讓腳下的冰爪傷到隊友,屈銀華脫掉了鞋子,腳上只剩下單薄的毛襪子。最終他的雙腳完全暴露在寒風中。

隨隊醫生 翁慶章:那是零下20度啊,還有風啊,他知道會不會凍傷,那當然肯定會要凍傷了,但你不能把戰友踩傷,所以就穿那個一個薄的毛襪子,站他的肩膀上頭,再來回折騰個把鐘頭吧,這樣子。】

這一次,屈銀華終於站到了「第二臺階」上。他顧不上已經凍得麻木的雙腳,迅速將手裡的登山繩拋給貢布,貢布與王富洲先後順著繩子,踩著劉連滿的肩膀也登了上去。

藏族隊員 貢布:我們三個人拽,然後他順繩子一爬,就上去了。到上去以後啊,這個鞋子都脫了,然後穿鞋子,打冰爪什麼東西,又耽誤了很多時間,現在是山上就慢啊,行動啊,然後我們四個就「第二臺階」就上去了。上了,上了已經到了下午了】

下山以後,屈銀華十個腳趾頭全部凍傷,腳後跟的肉都被凍裂開,森森白骨暴露在外,後期手術中十個腳趾全部截掉。

當年的劉連滿在用自己的肩膀將隊友送上「第二臺階」後體力耗盡,不得不止步於距離珠峰峰頂僅一百米處,在寒風中等待隊友下撤歸來。「死也要死在上面」,將劉連滿妥善安置以後,身為隊長的王富洲對屈銀華和貢布表明了登頂的決心。

夜色中,王富洲艱難地拿出了日記本,顫抖著右手寫下一行字:「王富洲等三人徵服了珠峰。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 但是,他已經沒有力氣把這張紙撕下來,只好叫貢布幫忙,兩人一起才撕下了這張很輕很薄的紙片。貢布把紙條摺疊了一下,塞進一隻白色的手套裡面,然後塞進了石堆裡,又在頂峰上敲下九塊巖石標本放在背包裡。做完這一切,三個人如釋重負地喘起氣來。

從1955年許競、師秀、楊德源、周正四名青年前往蘇聯學習登山,到1960年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中國登山隊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時間。不過,由於那一次王富洲等人沒有帶下來任何關於頂峰的影像資料,中國登山隊是否真的登了頂曾受到質疑。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過去了,當年的登山隊員們又經歷了怎樣的命運沉浮呢?

編輯:蘇珍妮、巴塔木

相關焦點

  •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25日電題:向山而行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多吉佔堆、邊巴次仁、王沁鷗、普布扎西60年前的5月25日凌晨4時20分,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名平均年齡僅有24歲的勇士,從西方登山者眼裡
  • 向山而行 與山共生——寫在中國人首登珠峰、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
    新華社發 60年前的5月25日凌晨4時20分,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名平均年齡僅有24歲的勇士,從西方登山者眼裡「連鳥也無法飛過」的珠峰北坡登頂。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之巔,這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
  • 主權之戰:60年前,中國人為什麼要登珠峰?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人就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憑藉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兩次登頂珠峰。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的攀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珠峰的歸屬。1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的邊境,兩國關於邊境問題時有齟齬。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
  • 紀錄片《登珠峰的人》2020中國珠峰高程測量全紀錄
    >講述登頂珠峰背後的故事2020年5月27日,中國人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峰頂。與時間賽跑,與壓力抗爭,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拼搏,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測量,標誌著2020珠峰高程測量取得關鍵性勝利。一群頑強、樂觀、奉獻的勇士,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拼搏到底的勇氣,戰高寒、克缺氧、鬥風雪,不登頂,誓不休。紀錄片開場直接進入珠峰高程測量最關鍵的登頂測量階段。
  • 中國人登頂珠峰60周年,我們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而對中國人來說,今年卻意義非凡。60年前,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位中國登山隊隊員登頂珠峰,中國人的足跡第一次留在了世界之巔。戳視頻回顧中國人登頂珠峰60周年↓↓↓什麼是珠峰?他們中的一個,正是1953年從南坡幫助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蕊完成人類首次登頂珠峰壯舉的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幾個月後,中印兩國在喜馬拉雅山北南兩側展開了一場攀登競賽。珠穆朗瑪峰地處中國和尼泊爾兩國的邊境線上,中尼1955年建交後,對珠峰歸屬存在爭議。與尼泊爾關係密切的印度一直叫囂,中國人從沒有登上過珠穆朗瑪峰,怎麼能說是你們的?
  • 談談登頂珠峰60周年紀念
    今天看到關於珠峰的熱搜,點進去一看,原來是紀念中國人從北坡(陰坡)登頂珠峰60周年。現在登珠穆朗瑪峰那就是燒錢的遊戲,但還是有很大可能把命搭上。在60年前,當時的幾名登山隊員可沒有如今這麼好的裝備。1960年登珠峰是為了宣布主權,尼泊爾人從陽坡登頂珠峰很簡單,但陰坡登珠峰是超級困難,但自己的國土,在康熙年間就已經發現了的神女峰,無論是由於外國的挑釁,或是為了把國旗插上珠峰登頂,都應該登頂珠峰!這當然是值得敬佩和銘記的事情,它帶給了當時的中國人超強的民族自豪感。
  • 艱難登山路 風雪60載——紀念中國人登頂珠峰60周年
    在這個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裡,記者與三次成功登頂珠峰的瀋陽登山家、藝術家孫義全展開對話,孫義全為我們回顧了中國人60年登頂珠峰的風雪歷程。下面內容,為孫義全口述,記者整理。因此,英國人稱珠峰北坡是「飛鳥也無法逾越」的。從零起步的中國登山隊那時,中國登山隊剛剛組建不到5年,甚至沒有任何攀登8000米以上山峰的經驗,之前登過的最高的山峰就是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
  • 登山——影像見證珠峰攀登60年(7)
    新華社照片,拉薩,2020年5月25日(體育)(7)登山——影像見證珠峰攀登60年60年前的5月25日4時20分,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名平均年齡僅有24歲的勇士,代表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之巔
  • 北坡登頂60年,多少人把生命獻給了珠峰?
    原創 勇攀高峰的 四象工作室 來自專輯正經的知識又增加了2020年5月25日,是中國人登頂珠峰60年的紀念日。60年前,王富洲、貢布、屈銀華3位中國登山隊員從珠峰的北坡登頂,既是中國人首次登頂,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徵服珠峰。
  • 60年前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年後,中國登山隊用中國尺量最高峰
    而在60年前,中國便徵服了它。那是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眾人經歷了失溫、雪崩等重重困阻,最終由貢布、王富洲和屈銀華三人代表著全中國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端,並且創造了人類從北坡登頂的世界最高峰歷史記錄。
  • 關於北坡首登珠峰的歷史壯舉
    北坡首登珠峰這樣的壯舉,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吹噓誇大一個人有什麼高強的武藝,這反而會削弱歷史現實中那些真人真事。60年首次登頂的中國運動員,那最後100米,完全是爬地上平均3.6秒前進1釐米,抹黑挪上去的。國際章是正宗大牌明星啊,有她撐著,電影肯定又會上一個小臺階。不過在吳京即將登頂的時候,他倆其實根本沒必要在步話機裡相互表白什麼。
  • 登頂珠峰60周年,中國登山隊再次站在世界之巔
    60年前的5月25日凌晨4時20分,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名平均年齡僅有24歲的勇士,從西方登山者眼裡「連鳥也無法飛過」的珠峰北坡登頂。中國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的峰珠穆朗瑪峰之巔,這也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
  • 2020年中國珠峰登頂複測告捷,COLMO空調與您一起期待世界之巔新高度!
    (2020年5月27日,珠穆朗瑪峰)炎夏漸至,海拔超8,800米的山嶽仍是終年冰封,一個激動人心的捷報卻讓一股熱力迸發於雪域上空——由中國登山隊共同組成的英雄隊伍,值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紀念之際,暨中國首次精 (2020年5月27日,珠穆朗瑪峰)炎夏漸至,海拔超8,800米的山嶽仍是終年冰封
  • 60年攀登不息 撼路者全力護航中國國家登山隊珠峰登頂
    2020年5月27日,也就是今天,正值珠峰登頂60周年之際,中國國家登山隊一行再次憑藉著"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登頂珠峰之巔,精準測量珠峰高程。與中國國家登山隊共同登頂珠峰的還有一路為登山隊員保駕護航的官方指定用車--福特撼路者。當中國國家登山隊將福特撼路者的旗幟在珠峰頂峰揮舞,意味著中國國家登山隊與福特撼路者共攀登、同進退的戰友關係將更加緊密。
  • 中國人再次登頂珠峰,背後的故事讓人唏噓
    2020中國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於5月27日上午11時正式登頂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極的「身高」迎來了歷史性更新,其意義非凡。60年前的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穆朗瑪峰。他們於1953年5月29日從相對容易的尼泊爾南坡登頂珠峰,尼泊爾以此叫囂中國關於珠穆朗瑪峰的主權問題。作為中國的珠穆拉瑪峰,1960年之前卻從未有中國人的腳印,這對中國的登山家們以及數億的中國人而言都是一種恥辱。
  • 登山勇士衝頂珠峰,為何越來越多的人不懼危險樂於登雪山
    此外,氣候多變,常出現雪崩、冰崩,暗藏殺機,數據表明人類攀登珠峰,死亡率高達14.8%,即使技術發達的現在,攀登珠峰仍困難重重,危險重重,無數勇士倒在了登頂珠峰的路上,攀登珠峰仍是死亡率最高的運動。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停下徵服珠峰的腳步,反而越是艱險越向前。
  • 登山與國運相連——中國人登頂珠峰60年
    像新中國歷史上的諸多輝煌時刻一樣,60年前的1960年5月25日清晨4時20分,是一個值得所有中國人永遠銘記的瞬間。歷經千難萬險,耗時兩個月,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第一次從北坡徵服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一刻,震動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
  • 山高人為峰,路長足下尺——天天AUTO致敬登頂珠峰中國勇士
    天天AUTO: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珠穆朗瑪峰,坐落於世界屋脊之上,矗立在群山之巔,「世界最高峰」是它獨享的殊榮,它是無數人魂牽夢繞的神聖坐標。每年都會有登山勇士因心嚮往之攀登珠峰。
  • 8848.86米,珠峰新高程!中國攀登精神閃耀世界
    2005年,中國登山隊再測珠峰,測出其巖面高度為8844.43米。2020年,這個數字又被中國人刷新了——8848.86米。這些看似輕描淡寫的文字和數字背後,充滿了不為人知的血淚和犧牲,也無時無刻不在彰顯著中國熱血勇士們為國崢嶸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攀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