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路十二門徒暢想
世界的海岸各有其美,有的以清轍透底的水為美,有的以飛翔其間的鳥為美,有的以懸崖絕壁的險為美,有的以礁石林立的壑為美,有的以海風椰林的韻為美,有的以浪擊岸礁的濤為美。大自然造就了種種海岸的神奇美。
站在海岸,心如大海,海鷗凌空飛來,思想可以無限奔放。所有記憶都可消失,唯有眼前屬於自己。這也最易產生短暫幻覺,甚至有如自己是世界之王。因此大海、巨浪、沙灘、礁石絕對是人類回歸自然、宣瀉情緒、浮想聯翩的聖潔之地。
澳大利亞大洋路十二門徒就是這個星球上最為雄奇險峻並令人心悸蕩漾的海岸線。前些年澳大利亞空軍在一次飛越時偶爾發現,圖片一經發表立即轟動,才開始有旅遊者來此觀光。
這條海岸沿澳大利亞東南角蜿蜒展開,長達幾百公裡的無人海岸直接面對南極,在無任何遮擋的寬闊海面,南極的季風向北吹來,捲起驚濤狂浪直撲澳洲大陸的南端,這裡就成了保護整個大陸的第一道防線,抵禦著颱風和海浪的雙重衝擊。
墨爾本到大洋路十二門徒國家公園的公路全長近300公裡,分內陸線和海岸線。內陸線平坦舒緩,汽車在無盡的牧場和森林穿行,綠色草坪像人工足球場。海岸線則依山傍海而建,這絕對是世界最美最奇最險的沿海公路,崎嶇的山崖,林立的怪石,長長的海灘,遼闊的白浪,成群的海鷗讓這段路充滿激情和幻想。但它只是自駕者的天堂,也
是探險者的樂園。團隊及大車無法在這條充滿危險的山路上行走,兩個急彎就會把人甩昏。
從墨爾本到十二門徒坐車要四個多小時,中途只有一個小鎮,當天必須趕回。因此,坐10小時的車為的是看1小時的景。一般人很難選擇到這裡來。
到達景區,被清新的海風吹得神清氣爽,走上海邊高臺,那雄奇瑰麗的奇景瞬間就衝走了一切疲勞。這是一片高出海平面100多米的遼闊灌木林,也是眾多鳥兒的棲息地,無數的候鳥在盤旋,鳥語與驚濤在空蕩蕩的海天之上傳得格外遙遠。登臨絕壁,眼前是一幅無比震撼的畫面:寬闊的大陸架延伸到海洋邊時突然成垂直絕壁,絕壁被海水衝刷出金黃色的海灘,近海處佇立著一尊尊黃白色的砂巖礁石,經過上萬年海浪和海風的洗禮,被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雕鑿成酷似人面且表情迥異的巖石,它們似上帝創作的雕塑,可以隨著人的想像而自由轉換,有的像塔,有的像人,有的像獸。因為它們像極了耶穌門徒,又有十二個不同塔身犬牙交錯,於是取名十二門徒。此時,天空蔚藍,海天一體,浪花咆哮著向岸邊層層推進,在巖石上掀起排空濁浪,激起茫茫水霧,水霧中的門徒們姿態各異,變幻無常,神秘莫測。十二個門徒既與大陸相連,又與對岸南極的母體遙遙相對。好一幅絕妙的&34;。
澳洲大陸是地球在板塊漂移中從南極分裂出來的板塊,經過上億年的旋轉,又經過2萬年的衝刷,才形成眼前這道奇特的景觀。
移步向西,海水將突出到海中的大陸衝出兩個巨大的涵洞,因與倫敦塔橋相似而被稱為倫敦橋,1990年1月15日,連接大陸的橋洞突然轟塌,當時還有兩名遊客站在靠近海的那一端,後來派直升機來救援他們才&34;。如今只剩下單孔橋孤懸海上,成為海上天橋,極為壯觀。橋傍一側,巨大的海水在大陸撕開一個狹窄的小口,湧入巨浪掏空裡面的泥土,成為一個環閉的桶型天然浴場,下到海邊,海灘柔軟,海水淺藍,周邊巨石環抱,海水從一個口子奔湧而入,這是極為奇特的喀斯特海洋地貌。
站在觀景平臺往南極眺望,那片純淨的天空是那麼令人嚮往,因為在南回歸線和赤道以北的大陸,原始的混沌已被毀滅怠盡,人類活動導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形成空洞,讓強烈的陽光和紫外線穿過大氣層融化冰川,抬升海平面。原來的十二門徒坍塌了四個,現只剩下八個,最近的一次坍塌是在2005年7月3日。當時一塊高達45米的大巖石突然發生崩塌,數秒鐘內變成碎石落入海中,坍落的碎石足足比海平面高出了10米。當時,一名15歲的雪梨男孩和他的父母目睹了巖石崩塌的瞬間,並在1分鐘之內拍下了兩張截然不同的照片,從兩張照片上可以看到,一分鐘前大巖石還矗立在那裡,一分鐘後它就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科學研究者說,十二門徒石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我們看到的瞬間,其實便是歷史。估計再有三十年,這些大自然賜予的傑作將會蕩然無存,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人爭著來看上帝&34;。
站在灌木叢中遙望身後這片土地,這個大陸板塊四面環海,氣候適宜,土地肥沃,人口稀少,沒有邊境和海洋糾紛,是天然的獨立王國。這裡的人們平和、友善,有著極高的幸福指數,是人類少數的幾個幸福國度。
但這些能複製嗎?顯然不能,原始土著人雖然在這個島上生活千年,但只有掌握了先進文明的人才能讓這塊寶地成為人們羨慕的天堂。1680年英國的光榮革命,擺脫了中世紀的黑暗,在蒸氣機革命和大航海時代引領時代潮流,率先發現這個新大陸,將其囊括為已有。在航海大發現時期,誰先掌握了科技,誰就能搶佔更多的大陸和地盤。
站在懸崖底部仰望宇宙,此刻,天地旋轉,時空變換。人類的進化中,我們是否走得太快?以至環境災難頻發,難有人類安全生存的空間。你看那些擁擠的城市,汙染的土地,漫天的霧霾,這是我們追求的結果嗎?人類這樣貪婪的向大自然攫取,不給其它物種和動物留下生存空間,難道要自掘墳墓嗎?
寫於2014年4月8日
作者、攝影:譚平 編輯:雲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