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烤菸撐起了會東人民脫貧奔康的天空。
□毛永標
「2016年基本脫貧,2017年鞏固提升,2018年全面小康」是會東縣委縣政府確定的脫貧奔康「三步曲」。
「脫貧奔康,最核心的要件是實現貧困戶遠離貧困,持續增收,過上好日子;最關鍵的措施就是打造完善的產業體系,讓貧困戶投其勞、有所得,自食其力。」該縣堅持把產業作為脫貧奔康的發動機,把產業扶貧作為14個專項行動的一個基礎砝碼,努力實施脫貧產業育強工程著力打造「3+X」產業體系,激蕩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底氣。
抓住「3」打造長遠致富的大支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有生命力的發展是綠色發展,最有前途的產業是生態產業。會東縣堅持結合州委核桃產業發展戰略和脫貧攻堅工程深入實施生態發展,做強綠色生態產業。
「打造林產『雙百萬』工程,有著堅實的產業基礎和自然條件,林農栽樹致富的積極性也很高。」縣委領導表示,會東除了有廣袤的山間林地,還有發展迅猛的林產業,去年全縣有核桃30萬畝、華山松62萬畝,林業總產值達9億元,做大林業生態產業正當其時。
該縣決定在現有基礎上大力補強,著力龍頭引導、基地支撐、林農主體,發展核桃、華山松及油橄欖三大主導品系,力爭三年內培育核桃100萬畝、華山松70萬畝、油橄欖30萬畝、其他經濟林木20萬畝,走好林上有果、林中有禽、林下有菌的綠色生態立體產業路子。
「年前鎮上給我們村送來了核桃苗,我家分到5畝。加上老天做美,雨量足,今年苗子都成活得好……」鉛鋅鎮一位貧困群眾說,「以前我們就羨慕人家靠核桃掙錢輕鬆。去年聽說全縣要免費發展100萬畝核桃,我們都心動了。以後如果還發苗子,我們都想再栽一些。」
去年12月,淌塘鎮就組織貧困戶集中挖掘樹坑,10天栽完2660畝樹苗。在烏東德鎮,4800畝核桃計劃優先保障全鎮232戶貧困人群……2016年春節前後,會東20個鄉鎮掀起栽樹熱,共栽奔康樹204244畝,其中核桃162456畝;雨季中又栽下「四旁樹」9萬畝。同時計劃年底還將栽華山松2萬畝。
在會東,不僅有主導財富未來的3棵「搖錢樹」,更有現在正支撐著人們增收奔康的烤菸、蠶桑、養殖等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在培育3大樹的同時,該縣著力優化布局結構,挖掘潛力,促進三大傳統產業晉檔提質,促使老產業在脫貧奔康中發揮大作用。一是實施好現代菸草提升工程,今年種植烤菸26.46萬畝,確保收購菸葉73萬擔,繼續鞏固全國菸葉生產第一大縣地位,走好平穩發展的路子;二是實施好種桑養蠶結構調整,做好白鶴灘、烏東德電站淹沒區蠶桑基地轉移打造,確保蠶繭產量穩定在10萬擔以上,走好區域調整和效益提升的路子;三是實施好畜牧「雙百萬」工程,加強能繁體系、防禦體系建設,推動規模養殖,發展牛羊100萬頭只、生豬100萬頭,走好園區和品牌的路子。
7月底已落實產業扶持周轉金740萬元、支持貧困戶借款568萬元著力擴大產業,確保每戶貧困戶至少有5畝「搖錢樹」、2畝「找錢地」、5隻「換錢羊」。脫貧和致富齊攻,該縣已然邁上大道。
拓展「X」豐富脫貧奔康的支撐點
「做『X』文章,其實就是一個因地制宜的問題,即是不適宜發展核桃、華山松和油橄欖的村組和農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栽植適合的經濟林木,靈活發展有特色的小產業致富。」縣委分管領導表示,「蔬菜水果、特色養殖、中草藥材,皆可發展。」
據悉,該縣目前已在4個高二半山貧困村試種青蒿400畝,在3個高寒山區貧困村栽種菌根苗40餘畝進行人工繁殖,還引進5個義大利松露品種進行實驗,引進德宏黃金虎頭蜂給貧困戶散養;在乾熱河谷4個貧困村種植辣木5000餘畝。
此外,該縣著力發展旅遊產業,計劃打造2個旅遊特色村,發展新村旅遊示範戶20戶,帶動200戶農戶從事旅遊配套產業;發展亞熱帶果蔬、老鷹茶等特色體驗產業20萬畝。
實施「農村網際網路+扶貧」戰略,建立農村電商組織管理體系、能力建設體系、農村消費下行體系和農產品上行體系,在第一批30個「村淘」服務點基礎上,在37個貧困村分批建立農產品上行服務站,推進電商資源與貧困村產業資源有效對接,力爭年內推出2個農特產品,助力脫貧攻堅。
加大實施勞務輸出工程,力爭轉移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9.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8.2億元,走好釋放人口紅利的路子。
該縣推動烤菸計劃向23個宜煙貧困村傾斜8339畝,落實「五隻羔羊」項目35889隻,實施貧困勞動力就業培訓9456人,靈活幫助貧困戶實現年內脫貧的近期目標。
「強大的產業是貧困群眾增收的倚仗。要把精準脫貧的著力點放在產業發展上,緊緊圍繞貧困戶布局產業,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條件,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特色優勢產業,確保貧困戶增收有項目、致富有保障。」該縣正加快構建特色農業體系,賦給貧困群眾足夠的奔康力量。
(原標題:會東:「3+X」點燃脫貧奔康動車)
本文來源:四川在線-四川農村日報
責編: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