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從「超級藍盒子」到「瘦身小店」,從線下實體店到入駐天貓、上線宜家購物APP,2020年宜家在中國市場動作頻頻。
「過去12個月,宜家在中國的開店和數位化轉型策略仍將在2021年延續,中國依然是我們會加大投資的重要市場。」在宜家中國2021財年媒體發布會上,宜家中國副總裁Francois Brenti向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
2018年底,宜家在全球範圍內啟動了其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略轉型,並於去年推出了「未來+」戰略,致力於通過渠道拓展、數位化、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模式來推動宜家轉型,其中中國市場在整個公司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於宜家而言,過去的半年並不過。受疫情影響,家居零售行業經歷了一場特殊的考驗。不少家居賣場和實體門店無法開門營業,在客流量下降的情況下,多數企業面臨房租、員工薪資等壓力。而在供應鏈和物流端,受工廠復產和運力緊缺影響,整個產業鏈處於低谷之中。
在線下客流降溫和後端生產承壓的情況下,家居企業紛紛加速數位化轉型,宜家也是其中一員。「宜家的銷售業績正在穩步回升,以上周為例,一周銷售額已經恢復到了比去年同期更高的水平。」Brenti告訴記者。在宣布入駐天貓、上線宜家購物APP的167天後,宜家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天貓旗艦店上線一周店鋪粉絲數達到100萬,宜家購物APP每日活躍用戶量達到15萬,截至上周宜家中國線上銷售額全年同比增長了67%。
數位化轉型無疑讓宜家嘗到了甜頭,據Brenti介紹,明年宜家會進一步投資電商、物流配送和數位化體驗,例如宜家正在考慮將現有的31家門店也納入物流配送體系中,作為現有庫房的補充。「線上線下等不同的渠道是相互補充而不是相互替代,我們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最大化宜家的可觸達性。」Brenti表示。
推出更多「可負擔」的產品,將是2021財年宜家中國的一大品牌重點。據宜家中國副總裁張麗娜透露,2021年宜家將斥資2億元用於更低價格的投入,會有超過250款產品下調價格,這一數字佔宜家整體SKU比例的5%左右。這些更低價格的商品並非源自促銷,而是通過全產業鏈優化和技術的改進,實現成本的降低。
降價策略背後也與疫情之後大眾的消費趨勢轉變密切相關。張麗娜發現,疫情之後消費者的風險意識提高了,對於高性價比的商品更為青睞,且消費趨於保守,因此低價商品能夠幫助宜家吸引更多大眾消費者。
「如何讓宜家離消費者更近」,這是過去幾年宜家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宜家傳統的「藍盒子」商場大多位於城市郊區,佔地面積約30000-50000平方米,不僅成本高昂,而且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宜家靈活快捷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可能性。
近一年宜家的店鋪形態逐漸豐富,除了宜家小型商場外,上個月宜家在上海靜安區首次推出宜家城市店。據介紹,2021年宜家將在上海、福州、南寧、昆明以及大灣區開設新店,並在上海和大灣區內的廣東市場繼續探索小型商場和城市店模式,加大對中國全屋設計服務業務的投資。
伴隨業務的推進,據透露宜家中國新財年將新招2000名左右員工,主要分布於零售業務和數位化運營。對於宜家而言,數位化轉型、全渠道多觸點的建立,也牽動著整個供應鏈和倉配物流體系的優化,如何進一步改善服務流程,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