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扣比例超過7月轟動業界的「公開信」
作者 :小米
來源:健識局
全文 2503 字,閱讀需 8分 鍾
2020年國家醫保價格談判剛剛結束,業界還在仔細回味大量創新藥物、抗腫瘤藥被砍價的「悲慘遭遇」,但現實很快就打臉。
「裁判文書網」12月14日披露,河南省內鄉縣人民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李君旺收受多家製藥企業賄賂共計505600元,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
在近幾年嚴打醫療領域腐敗的大背景下,大批醫院高管、科室主任等被查,這早已不新鮮。此次內鄉人民醫院涉案的「李主任」職位不高,受賄金額不多,所受處罰也不重,原本並不引人注目。但這份判決書的諸多亮點,卻令人咋舌。
李君旺的受賄行為發生在2016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間,這正是國家集中開展「醫保價格談判」、「全國帶量採購」等一系列醫保政策的重點階段。在此期間,「李主任」不僅大肆斂財,而且還對每種抗腫瘤藥物「明碼標價」,讓人得以一窺行業回扣內幕。
判決書所涉及給予回扣的藥物,幾乎包括了醫院腫瘤科常用的化療藥物、營養藥物,甚至還包括了中藥注射液、抗生素的臨床品種。每個品種,「李主任」均收取固定金額的回扣,一支藥都不放過,可謂雁過拔毛。
健識局記者發現,涉案的很多抗腫瘤藥物已經被一些省市列入地方集採範圍。而第四批國家集採也將在2021年初開展,已有大批註射劑被納入範圍,化療藥物進入集採只是時間問題。
從「李主任」的受賄案例中不難發現,這些品種的降價空間十分巨大。
回扣比例高達20%
恆瑞、揚子江涉嫌捲入
健識局梳理發現,李君旺收受回扣的種類包羅萬象,從抗生素到營養液無一不包,腫瘤藥物則涉及結腸癌、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等多個疑難雜症,總共涉及品種20多個。
抗腫瘤藥是李君旺收受回扣的重點對象。公開的卷宗顯示,至少有7款腫瘤藥涉案,回扣比例大約在20%左右。
以「注射用奧沙利鉑」為例,該產品主要用於經過氟尿嘧啶治療失敗後的結、直腸癌轉移的患者,恆瑞醫藥、齊魯製藥、奧賽康、湖北一半天製藥等公司均有所生產。根據李君旺與醫藥代表商定的結果,內鄉人民醫院每開出一支「注射用奧沙利鉑(0.1g)」,「李主任」可抽成100元。
奧沙利鉑在多個省份的醫保價格在580元左右,按此計算,李君旺所收的回扣佔該藥零售價格的17%左右。
「卡培他濱片」給李君旺的抽成比例會更高。根據判決書顯示,李君旺每開一盒0.5g的「卡培他濱片」即可獲得25元—45元的抽成。
卡培他濱片生產企業眾多,產品定價參差不齊,市場零售價從38元—89.52元不等。從上述抽成金額進行大致計算,「卡培他濱片」在李君旺手裡過一道,要被抽走約50%的回扣。
除了這兩款抗腫瘤藥物以外,李君旺受賄案中給回扣的品種還包括多西他賽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臨床常用抗腫瘤藥。
從國家藥監局的數據不難發現,上述藥品的生產企業均是國內龍頭企業,包括揚子江藥業、辰欣藥業、雙鷺藥業、齊魯製藥、恆瑞醫藥等。
除了這些化療藥物之外,李君旺在大量腫瘤治療輔助用藥上也毫不手軟。卷宗顯示,鹽酸託烷司瓊注射液、注射用亞葉酸鈣也被重點提及。
「注射用亞葉酸鈣」原用於口炎性腹瀉、營養不良、妊娠期或嬰兒期引起的巨幼細胞性貧血,近年來隨著中國癌症患者不斷擴容,該藥被多用在結腸、直腸癌的輔助治療上。每支「注射用亞葉酸鈣」,企業給李君旺的回扣是2元,而該藥的市場價格只有不到14元。
整體來看,多款抗腫瘤藥物、輔助治療藥物的回扣比例在20%左右。
今年7-9月期間,多地三甲醫院出現「實名舉報信」,曝光部分麻醉藥品和腫瘤藥品的回扣問題,曾一度引發輿論關注。這些「舉報信」披露的抗腫瘤藥回扣比例在12%左右。
由此看來,「李主任」拿到的回扣已經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判決書呈現的內容,也從側面證明此前的「舉報信」內容非虛。
注射劑成賄賂重災區
即將啟動全國集採
三年來,國家醫保局對於抗腫瘤藥的砍價已經算是不遺餘力。但從判決書裡能明顯看出,抗腫瘤藥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
2018年10月,國家醫保局首次針對抗腫瘤藥進行醫保談判,最終17種抗癌藥談判成功納入目錄,談判品種平均降幅達到了56.7%。
此後,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在2019年2月國新辦發布會上公開表態:「針對價格昂貴的抗腫瘤藥,將通過以換量的方式進行砍價。」這等於提前向外界釋放了集採的信號。
「4+7」以及其後三輪國家集採,抗腫瘤藥物都是重點。但這多輪集採多以口服製劑為主,較少涉及臨床常用的化療注射劑。各家抗腫瘤藥物企業抓住「集採擴容」前的最後當口,大肆通過商業賄賂擴大產品銷量,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李君旺案例中,除了抗腫瘤藥物以及輔助治療用藥之外,還有幾款藥物被判決書「實錘點名」,包括華潤三九的「參麥注射液」。
參麥注射液是一款中藥注射液,是當下各地醫院被限制使用的品種。李君旺每支參麥注射液抽成1.2元。3年間,李君旺從參麥注射液和另一款低價藥物「頭孢他啶」上,竟也收了20530元回扣。
這已經不是華潤三九近年來第一次捲入醫療腐敗醜聞。
2013年到2016年,重慶市中醫院藥劑科原副主任趙瑞亭就因為收受華潤三九業務員的過節費、好處費11萬元,被追究刑責;2015年初,湖北宜昌市中醫院原院長劉雄也因收受華潤三九區域經理給予的30萬元賄賂,而被處罰。
從李君旺的案例中不難發現,「回扣高發區」多集中在抗腫瘤等高價藥,以及中藥注射液、抗生素等臨床常用藥上,這些品種正是帶量採購希望攻克的堡壘。
在藥品集採以及醫保國談判如火如荼進行之際,醫療系統內出現這類腐敗案件,只能證明很多藥品還有降價空間。
第四輪國家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箭在弦上,此前健識局曾報導44個品種已經啟動地方醫院報量,即將正式納入集採範疇。李君旺案中涉及的「泮託拉唑注射劑」、「中長鏈脂肪酸乳注射液」等品種已經列入。
可以預見,隨著集採等醫保強勢措施的推進,企業「重磅藥物」的回扣空間必然將被進一步壓縮,留給「李主任」們拿回扣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