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泗洪:林蟹旅融合 富民增收

2020-12-18 新華社客戶端

↑2019年11月30日,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城頭鄉四分廠杉林螃蟹養殖基地,朱飛飛養殖的50畝螃蟹,喜獲豐收。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城頭鄉四分廠位於洪澤湖溼地景區和觀鳥園之間。該鄉積極引導農戶依託自然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林下螃蟹養殖。養殖戶朱飛飛幾年前承包了50餘畝水杉林的水面,從事螃蟹養殖,並在蟹塘邊建造了農家樂,接待過往遊客,每年綜合收入突破50萬元。同時,朱飛飛還帶動近10個農戶,共同走上富裕道路。

↑2019年11月30日,在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城頭鄉四分廠杉林螃蟹養殖基地,蟹農朱飛飛在捕撈螃蟹(航拍)。

↑2019年11月30日,在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城頭鄉四分廠杉林螃蟹養殖基地,蟹農朱飛飛在捕撈螃蟹(航拍)。

↑2019年11月30日拍攝的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城頭鄉四分廠杉林螃蟹養殖基地(航拍)。

↑2019年11月30日,在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城頭鄉四分廠杉林螃蟹養殖基地,蟹農朱飛飛在捕撈螃蟹(航拍)。

圖片來源:CICPHOTO/張連華 攝

編輯:胡華薇

相關焦點

  • 聚焦「強農」「靚村」「富民」 泗洪寫就鄉村振興答卷
    時值年末,寒風凜冽,在宿遷市泗洪縣城鄉,卻呈現著一派熱火朝天喜人景象:龍集鎮金水集團螃蟹養殖基地裡,蟹農們忙著將一箱箱綑紮好的螃蟹裝車發往深圳;臨淮鎮勝利家園農房改善工地上,工人們正忙著工程掃尾,確保讓上岸漁民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家;雙溝鎮雪二新村千畝連片蔬菜大棚內,菜農們興高採烈地採摘草莓……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指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 初秋奇遇,探MI泗洪
    悠久的歷史孕育著獨有的特色文化,可在泗洪縣博物館探索古色文明,開啟奇妙的探索之旅。與家人一起來場自駕遊,探索泗洪田園秘境!end來源丨泗洪文旅◆ 【聽•見小康】臨淮鎮勝利村:漁家風情客棧 富民增收笑開顏◆ 賞秋季,可以「吃」的泗洪來了◆ 李愛華調研重點項目規劃建設工作
  • 江蘇:農文旅融合 田園美色咋變「搖錢樹」
    電視劇《大江大河2》正在熱映,劇中「小雷家」的滄桑巨變正在其原型所在的江蘇各地不斷上演著。泰州市姜堰區三水街道小楊村黨總支書記衛正曄兩個月前剛剛從姜堰經濟開發區經發局調任而來,他目睹著小楊村的變化——40年前,這裡水路不暢,是「沒人願意嫁進來」的偏僻水鄉。
  • 泗洪:做活青山綠水新文章
    不久前,從山東省青島市自駕而來的遊客孟先生愉快地講述著泗洪之旅的所見所感,「在這裡既可以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又可以讓孩子增長知識。我去年還和跑友們參加了泗洪溼地國際半程馬拉松。這次是陪老母親來賞景吃湖鮮,老人家特別喜歡這兒安逸舒適的環境。」
  • 「農文體旅」融合共興,繪就浦口永寧「富民畫卷」
    這「一山一水」,彰顯著永寧優越的自然稟賦,也為永寧發展文體旅事業奠定了基礎。近年來,永寧堅持「生態立街、農業鑄牌、旅遊富民」的發展定位,搶抓江北新區戰略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機遇,以沿滁河風光帶為軸打造融珍珠村、農業大地景觀為一體的全域美麗鄉村建設已初具規模。
  • 國慶中秋長假,江蘇文旅交出精彩答卷——文旅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
    江蘇既有浩蕩的江河湖海,又有精妙的小橋流水,更有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水」和「文化」成就江蘇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水韻江蘇」成為江蘇文旅的金字招牌。文旅融合讓旅遊更有「詩意」,讓文化走向「遠方」。一條條精品線路表明,復甦不是回到疫情之前,而是適應新需求的提質升級。
  •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原標題:發展富民鄉村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本報訊 (記者 張居正 亓 鴻) 近日,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來雲南開展「以鄉村富民產業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專題調研。9月10日下午,調研組在昆明與省政協、省級有關部門座談交流。
  • 泗洪「三篇文章」,寫就鄉村振興答卷
    時值年末,寒風凜冽,在宿遷市泗洪縣城鄉,卻呈現著一派熱火朝天喜人景象:龍集鎮金水集團螃蟹養殖基地裡,蟹農們忙著將一箱箱綑紮好的螃蟹裝車發往深圳;臨淮鎮勝利家園農房改善工地上,工人們正忙著工程掃尾,確保讓上岸漁民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家;雙溝鎮雪二新村千畝連片蔬菜大棚內,菜農們興高採烈地採摘草莓……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指出
  • 江蘇泗洪:金秋溼地醉遊人
    江蘇泗洪洪澤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泗洪縣東南,洪澤湖西北部。每年秋季,這裡層林盡染,猶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令遊人流連忘返。新華社發(許昌亮 攝)↑10月29日在泗洪洪澤湖溼地拍攝的水杉(無人機照片)。
  • 東海:牛山聚焦富民增收增進民生福祉
    全縣富民增收大會召開後,牛山街道緊緊圍繞大會精神和省市縣要求,不斷創新思路和舉措,集中力量、資源,全力落實富民增收行動。   搭建平臺促創業   搭建一個好的平臺,是促進創業最為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創業者的熱情和創業的效果。
  • 稻田公園為農戶增收助力 探索農旅融合新道路
    稻田公園不僅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創新發展的致富之路。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豐富的就業機會,一位家住義勒力特鎮的村民李中山告訴記者"如果沒有盟領導的政策,也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我生活更穩定了,收入提高了,也更加幸福了。"今天的興安盟正行走在農民增收、經濟增效的美好道路上。
  • 【解放思想環宿行】泗洪:成果導向讓解放思想「有的放矢」
    「要把思想大解放的成果體現到觀念轉變、爭先進位、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和能力提升上來。」6月6日,在該縣舉行的首次交流研討會上,泗洪縣委書記王曉東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求。眾所周知,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方面,泗洪幹群素有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優良傳統。
  • 泗洪:農路有特色 小康高顏值
    宿遷泗洪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早在2013年就高標準建設了通湖大道。既然高標準,自然是顏值高。「我們著眼於打造河(古汴河)、路(通湖大道)、帶(風光帶),把河、路作為一個體系來整體規劃,提升綠化檔次,優化樹種、樹形,通過水、綠、景三者的 融合,實現路在樹中、樹在水中、水中有景、景中有路的全生態公路風貌,以滿足群眾綠色環保出行和休閒旅遊度假的需求。」楊言松說。
  • 「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泗洪」發改篇|擦亮「兩山」招牌 厚植營商沃土
    中國江蘇網12月20日宿遷訊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十三五」期間,在泗洪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泗洪縣發展和改革局主動作為、加壓奮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聚力做好泗洪經濟發展的「排頭兵」,首批國家級「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成效顯著、新能源發展成為全國碳中和「領頭羊」,營商環境成為泗洪招商「窪地」,吸引一大批投資企業落戶泗洪……編制「兩山」規劃 書寫生態新篇章
  • 農文旅融合,讓田園美色變成搖錢樹!蘇中蘇北鄉村旅遊致富樣本調查
    而現在,通過村企合作,走農文旅融合新路的小楊村人均收入已達3.29萬元。  歲末年初,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跟隨「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團走進泰州姜堰、鹽城建湖、宿遷泗洪等地,這樣的變化俯拾皆是。  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是在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下,多部門協同推進的一項系統工程。
  • 江蘇泗洪:溼地杉林色彩斑斕
    江蘇泗洪:溼地杉林色彩斑斕新華網這是11月15日拍攝的江蘇省泗洪縣洪澤湖溼地杉樹林景色(無人機照片)。
  • 對不起,我要回泗洪了!
    在江蘇有這麼一個地方他歷史悠久50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西周時為徐國中心南北文化交匯處與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滲透、融合他因此便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古徐國後為泗州近代改為泗洪千禧塔是泗洪縣一個重要地標,塔高百米,是一處登臨遠眺泗洪美景的勝地。 在泗洪,有種穿梭千年,叫大汶口遺址
  • 六問富民鄉村產業:跨業融合 農民如何拓展增收"第三空間"?
    發展二三產是農民增收最有潛力和空間的路徑。」有關農業專家認為,傳統農民就業增收靠地,但增收渠道逐漸變窄。近年來,農民就業增收靠「融」,大量新產業新業態誕生,產生更多增值環節和就業崗位,農民就業增收從狹窄的種養業向寬廣的一二三產業領域持續拓展,開闢了農民跨業、跨域就業增收的「第三空間」。
  • 山西平定縣:文旅深度融合富民強縣
    近年來,山西平定縣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加速景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太行山脈塑造了一張又一張亮麗名片。從「黑飯碗」到「綠飯碗」「好吃的壓餅5元一袋嘍……」11月9日一早,48歲的王玉花就支起她的攤位,開始一天的「生意」。
  • 江蘇泗洪直播機關單位領導幹部工作狀況(圖)
    江蘇泗洪縣委、縣政府門前,不時有路過的行人到公務預報顯示屏前觀看。姓名:徐勤忠;職務: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工作動態:1.參加常泗工業園「衝刺首季開門紅」專題動員會,2.參加全縣財稅工作會議……1月31日,江蘇泗洪縣委、縣政府門前的一塊巨大電子顯示屏上,紅字閃爍,交替出現縣級領導班子成員當天的工作動態,不時有路過的行人到顯示屏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