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 一杯茶裡儘是生活的禪意

2021-02-07 知丘



柴門 | 美即日常




茶館不過是一間房子,幾把桌椅和一壺茶,就是這間房子的全部內涵了。


從南宋流傳至今的茶館文化和文學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間房、幾片茶和一盞水究竟有什麼魔力,引得文人騷客駐足流連?魯迅這樣概括:「了解新聞,閒談新曲,聽聽說書」,還可以「一杯在手,可與朋友作半日談」。


茶館因人而不同,原本可在家完成的事情搬到茶館來便有了不同的意思,古今文人都諳知於此,於是便有了「泡茶館」「孵茶館」「坐茶館」。

 

文人喜愛聚會,無論古今中外,因為雅趣總是屬於少數人的。塞納河畔的莎士比亞書店曾是「跨代派」文人聚會的場所,亨利·米勒曾在此創作,海明威也曾借宿於此;臺北武昌路一段的明星麵包店曾是西門町一代唯一的西點麵包店,後於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名流雅士匯聚於此,蔣方良女士與她的俄國朋友常是座上賓,周夢蝶、白先勇、黃春明等人在這裡指點文學江山……而在中國大陸,文人聚會的場所須得是茶館,汪曾祺在《泡茶館》一文中寫道:「泡茶館」,即長時間地在茶館裡坐著。

 

柴門茶館的幾位創始人,想把柴門做成莎士比亞書店、明星圖書館那樣的所在,成為南京文人的精神故鄉。

 

「柴門」自古受文人青睞,劉長卿「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最著名,王維也曾「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一根根用作填灶零碎木條或樹枝做成的門,透出清苦和質樸,文人愛這二字的寓意,那是清苦和甘於清苦之間的差別。


和大部分茶館不同,這間茶館開在熙熙攘攘的中央門汽車站對面,不怕吵似的,選址便擺出了「大隱隱於市」的架勢。開在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它的名字卻偏偏叫「柴門」,十朝紅塵風雅地,還未開張便成了金陵文人雅集聚會的首選地。

 

柴門設有春、夏、秋、冬四個小園子,各設有蕉窗、雪堂、雲舍、樸廬四個大小不一的包間。這樣的設置仿佛涵蓋進晨昏的光影,季節的變化,細膩動人,聽之已悠然神往。園子看得見文化與美感的設計出自著名設計師陳衛新之手, 白牆青瓦、 池水臺階、小徑石桌,不求繁複但求平淡恬靜,用寫意式手法誕生一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佐以玉蘭、竹林襯託庭院翠綠的軟性生命力。雖為新建,亦形成小中見大的古樸幽深的境界和氣氛。這便是陳衛新的高妙所在。



相關焦點

  • 柴門清歡
    原標題:柴門清歡  杜明芬  黃昏時讀詩,讀張岱的「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很容易聯想出一副月光與竹林相映成趣的畫面,林下月光星星點點,猶如殘雪,自是美極了!除卻這極美的意境,「疏疏」兩字頗得我喜愛。
  • 從茶中裡尋找到的禪意
    從茶中裡尋找到的禪意(圖片來源:資料圖)從鐵皮筒裡抓一小撮茶葉投入瓷杯裡,注水,洗茶,再注水,然後是片刻的等待,只見原本乾燥晦澀的茶葉,遇上沸水就顯得特別興奮,它們爭先恐後地展開輕盈的身姿,優雅地在杯申跳起「水上芭蕾」,在一隻杯子特定的高度裡重現第二次生命後,它們使漸漸沉落杯底
  • 茶旅 | 在最美的禪意民宿裡,品味詩意茶生活
    一年四季,始於一杯春茶。3月中旬開始,就有春茶就要上市了。喝茶是正經事兒,如此才可不負美好春天。今天,小編為你推薦了幾家茶意禪意都很濃的民宿。去這些民宿裡,找到你的」那杯茶。院子的石板路也是老手藝人一塊塊鑿上去的,不需要使用一丁點水泥,完全長在土裡。屋外有一處延伸的陽臺,花花草草四處點綴。
  • 歲月清淺,尋找一杯茶裡的清歡
    苦茶苦到了底,蜜茶甜到了頂。本以為沒人願意喝那苦茶,可是苦茶卻賣得很好。有的人喜歡喝一杯苦茶,再來一杯蜜茶。老闆說。可就沒見過先來一杯蜜茶再喝一杯苦茶的人,可見,世人都喜歡先苦後甜,不喜歡先甘後苦。在狂風暴雨的日子,就如飲一杯苦茶,將生活中的苦辣酸楚植於眉間。無論是在歡喜中品味苦味,還是在苦味中依然懷念甘甜,都是一種境界,豁達、樂觀。
  • 歲月清淺,尋找一杯茶裡的清歡
    苦茶苦到了底,蜜茶甜到了頂。本以為沒人願意喝那苦茶,可是苦茶卻賣得很好。有的人喜歡喝一杯苦茶,再來一杯蜜茶。老闆說。可就沒見過先來一杯蜜茶再喝一杯苦茶的人,可見,世人都喜歡先苦後甜,不喜歡先甘後苦。在狂風暴雨的日子,就如飲一杯苦茶,將生活中的苦辣酸楚植於眉間。無論是在歡喜中品味苦味,還是在苦味中依然懷念甘甜,都是一種境界,豁達、樂觀。
  • 茶人·茶道 柴門裡的文人茶集
    從南宋流傳至今的茶館文化和文學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一間房、幾片茶和一盞水究竟有什麼魔力,引得文人騷客駐足流連?魯迅這樣概括:「了解新聞,閒談新曲,聽聽說書」,還可以「一杯在手,可與朋友作半日談」。小說家畢飛宇偏愛普洱,他家有一個專門擺放茶餅的實木柜子,和書櫃並列;作家蘇童每日在南京郊外的寓所醒來,首先要泡一杯茶,才開始一天的耕作和寫作;設計師、作家朱贏椿的書衣坊裡放了造型獨特的茶臺,好茶更是隨季更換,供自己和朋友品鑑;王安憶、王朔、莫言等作家也有喝茶寫作的習慣,仿佛這接受天地精華的自然精萃能為他們帶來靈感。
  • 茶裡的禪意
    釋園禪師聽後什麼也不說,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我要請他喝茶。」 過了一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園禪師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裡,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面前說:「施主,請用茶。」 年輕人喝了兩口,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兒茶香也沒有呀。」
  • 生活禪是一杯茶
    茶是我們了知生活、體悟自性、提升智慧的一個載體(圖片來源:資料圖)有人來問禪師:禪是什麼。禪師將茶水注入來客的杯子中。不一會兒,杯子滿了。禪師似乎沒看到,繼續用壺往那隻杯子裡注入茶水。
  • 甘苦一杯茶
    平常日子裡,一個人很少喝茶,偶爾大眼鏡先生煮茶,我討得小小的一杯,盛在小小的玻璃杯裡,如吃藥一般,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有一日,無心看書寫字,想起那套精美的茶具還在書櫃裡睡大覺,於是翻箱倒櫃找出來,擦掉上面的浮塵,洗了杯子,把茶壺茶碗鋪排開來,洗茶、泡茶、分杯、聞香、品茗。一個人居然也是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 一蔬一飯、一詩一茶,便是人生嚮往的生活
    即便第三季有些時候畫面顯得有些「場面化」,但是當看到黃磊老師和何老師在院子裡喝茶聊天、看書寫字,妹妹在旁邊做手工,彭彭招貓逗狗的跑著玩,我知道,這個治癒人心的故事依舊還在。早晨起床,黃老師總要用一杯茶來開啟新的一天,準備迎接蘑菇屋的客人,晚上用一桌豐盛的晚餐、一杯清甜爽口的茶來犒勞辛苦一天的家人們。老友重逢,茶邊夜話,是節目的看點,更是無數人嚮往的生活。
  • [美文]中年在一杯茶裡
    年紀漸長,越來越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由內到外都呈現出一個健康的姿態。之前一天也離不了的東西,好像真戒了也沒那麼艱難。去年喝了一夏天的生薑紅棗茶,冬吃蘿蔔夏食姜,效果很明顯。遺憾是沒能堅持下來,換工作以後壓力大,白咖啡重新變成寄託,工作像一張不分青紅皂白砸下來的黑網,轟轟然泥沙俱下,每日中場那一杯便仿似黑網裡一點小小的期待和慰藉。
  • 茶語和禪意,再品禪語「吃茶去」
    再品禪語「吃茶去」文/耿建華工作之餘,猶喜喝茶。沏一杯茗茶,看杯中嫋嫋上升的水汽,任氤氳茶香撲鼻而來,那是一種多麼的溫馨多麼的愜意的氛圍呀。品茶看似簡單,其中卻蘊藏著深深的哲理。她不僅有其獨特的韻味和魅力,更有塵世間千絲萬縷般的牽連在其中。
  • 再見,林清玄先生 | 每天的生活就是一杯茶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人生最美是清歡》2019年1月23日,驚聞噩耗:林清玄先生走了。一切是這麼的突然。其他一系列作品,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林清玄先生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林清玄先生的作品常見於《讀者》《青年文摘》,每一個青年都會接觸到。從身邊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談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滿禪境的喜悅,這是先生作品的一大特點。
  • 莊周夢蝶 美好生活盡在一杯香茗中
    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社會境遇,人們從茶中品悟出的滋味、心境各不相同。  「烹茶留客駐金鞍。月斜窗外山。別郎容易見郎難。有人思遠山。」雖然描繪出烹茶、勸茶的茶之意象,但也流露出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無奈與心酸;「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 喝茶的境界,中國人的詩意和浪漫,盡在一杯茶中
    茶很緩。需要從高山的枝頭採下那片片活葉,經過千錘百鍊的製作,放進那絕美的茶器中,用入口甘甜的水泡上一泡,或煮上一煮。我們需要從紅塵萬丈的深淵艱難的爬出來,彈彈身上的塵土,靜下心最唇舌脾胃心靈去品這杯仙茗。
  • 心無雜念,好茶一杯
    心無雜念,好茶一杯來源:禪茶一味品茶,是為了修心,在無塵的淨水中徹悟禪意。讓我們不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無謂的漂泊,及早抵達清靜的彼岸。品茶可以讓人寬恕過錯,從而在杯盞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當留白,留白,即是佛家所說的空明。人間是最能表現自我的劇場,如果有一天故事劇終,選擇出離,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放逐。要相信,別無選擇的時候,會有最好的選擇。
  • 民宿遇上茶丨閱盡風流,回歸本真
    而民宿,是民宿主人靈魂的投射所,體現了主人的情懷,是所有美好生活理念的集中地。茶與民宿相遇,會生出怎樣美好?花千墅,禪意與茶文化兼具、返璞歸真的自然民宿,撫海風,逐海浪,宿海景,品名茶,一絲禪意聚心,一心淡泊隱世。
  • 喝茶的境界,中國人的詩意和浪漫,盡在一杯茶中
    茶很緩。需要從高山的枝頭採下那片片活葉,經過千錘百鍊的製作,放進那絕美的茶器中,用入口甘甜的水泡上一泡,或煮上一煮。我們需要從紅塵萬丈的深淵艱難的爬出來,彈彈身上的塵土,靜下心最唇舌脾胃心靈去品這杯仙茗。
  • 一杯茶賞盡太姥山的春夏秋冬
    杜絕使用化肥,肥料是野生放養的羊糞,因為其他牲畜難免用過人工飼料,而在他的概念裡,那就等於存在有不夠純淨的可能。    正因是這樣守護出來的茶園,產量自不能與現代化管理的茶園相比,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喝上好茶,不同於通常的茶人做法,方守龍一年四季都採茶做茶,因每季茶葉自身的特點加以製作,「每一季茶都是自然的恩賜,不應捨棄。」
  • 禪意茶席|享受一茶一世界的時光
    tea cloth手工禪意茶席當我看到各種茶器擺放在這一整套的茶席茶墊上,便想起了日式美學,是那種「小而美」的精緻,樸素且優雅,處處滲透著簡約空寂的禪意。禪意,不僅是一種素樸的生活方式,更強調尊重自然的原始美,推崇人與環境和諧共生。最近孩子們的手工活都是以製作整套茶席茶墊為主,材料延用老粗布和草木染的藍布,作為茶事席布,老布總是能襯託器皿,在質感上相互輝映,形成統一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