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清歡

2021-01-09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柴門清歡

  杜明芬

  黃昏時讀詩,讀張岱的「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很容易聯想出一副月光與竹林相映成趣的畫面,林下月光星星點點,猶如殘雪,自是美極了!除卻這極美的意境,「疏疏」兩字頗得我喜愛。溫婉的時光從柴門的縫隙裡跑出,疏疏地落在奶奶的藤架上,便是我童年中最美好的記憶。

  記憶中的故鄉,總有一扇柴門半開或虛掩著。推開門,便可見奶奶栽種的瓜果,長長的藤蔓帶著茂盛的蒼綠,花朵攜著馥鬱的芳香,吹奏著童年的歌謠。一束陽光斜照進來,灑在貓咪黃白相間的背脊上,灑在爺爺歇息的竹椅上,慵懶的清歡生活便浮現在眼前。

  柴門小院裡,桌上放著一碟素菜,一碗白粥;屋前種了幾棵楊柳、幾處花叢。偶有客人來訪,會煮上一壺清茶,端來一碟花生米,與他們談著天南地北,永遠聽不厭的故事。忙碌時,每戶人家都在田野壟間,耕種、挖地,就是一天的生活了。恍然間,還似剛剛經歷過的場景,才知自己嘗過清歡滋味。

  許多文人墨客喜歡隱逸的生活,如陶淵明的採菊東籬、林和靖的梅妻鶴子、竹林七賢的閒坐幽篁。在紅塵滾滾的俗世,我們都在被紛擾的世事消磨,很難靜下心來看一片葉的飄零,靜下心來聽一朵花的盛開。日子久了,這種「很難」仿佛成了一種習慣,像戒不了的罌粟。

  多年前,讀到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時,還不懂清歡是何種滋味,只是莫名羨慕這位文豪的從容幽靜、自在安然。直至後來一個人去了遠鄉,在陌生的城市間流連,被燈紅酒綠的喧囂、對面不識的孤獨淹沒,才知曉清歡的難得。寂寞的時候看夜色,總是容易想起故鄉的那扇柴門。那時才發覺原來柴門中藏著一味叫「清歡」的藥,在時光的磨洗裡被熬製成了涼茶。年少時品一杯,品出了簡單無畏;中年時品一杯,品出了時光易逝的無奈和獨在異鄉的勞累;暮年時品一杯,品出的是平和樸素、疏淡閒逸。

  「繁華盡處,尋一無人山谷,建一木製小屋,鋪一青石小路,與你晨鐘暮鼓,安之若素。」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於現實而言,卻很難做得到。不如修一顆雲水禪意的心,在煙火的氣息裡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陽臺上種幾株花、在暖陽的午後泡一壺茶,在雨夜的時候聽聽雨,在空閒的時候讀讀書,讓心得到安寧,在凡塵俗世裡裝一扇柴門,生著微微爐火,熬著淡淡清歡。

相關焦點

  • 柴門鄉愁
    畫中,有一扇半開或虛掩著的柴門,陽光懶散,灑在落葉鋪滿的小徑上,一棵上了年紀的白楊樹,已經脫去厚厚的衣裝,露出自己的骨感美。微風一吹,幾片不安分的枯葉,就隨風飛了起來,向著一個沒有目的的方向飛去。柴門旁,年邁的老婦人站在門口,瑟瑟秋風中,向著遠方使勁地眺望……這幅畫簡單,卻令人回味無窮,不能多看、多想,如果放在一名遊子跟前,看著想著,就會引出兩行熱淚來。
  • 柴門敞開,民間美味撲鼻來
    柴門敞開,宛如童話裡的茅屋庭院,碼得整整齊齊的柴牆、夯實得真真切切的泥磚牆、正在燃燒著火焰的土灶,小狗酣然入睡,並非聞客來就「吠」……一切井然有序,那麼溫暖幸福祥和。柴門院子,雖然它「藏」在水渡河菜市場北門!
  • 七首田園詩詞:俗世萬千,唯山水最清歡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們大都有過田園生活的經歷,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詩人的腳步來看看鄉村的清歡生活吧!1.《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在屋後玩耍的小孩兒見到小船兒還以為有客人來到,趕忙奔向屋前,將緊閉的柴門打開。2.《鳥鳴澗》——唐·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清歡深處是靜謐——《人生最美是清歡》書評
    清歡深處是靜謐!「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人生最美是清歡!生命的從容,從來都是對物慾的無追求,我們生活在塵世,負累太多,總是以擁有來定義幸福!擁有,房子,車子,票子。
  • 柴門•飯兒開業丨好吃還是成都味兒
    柴門·Feel 柴門·飯兒成都遠洋太古裡店開業,用健康的食材,專業而用心的烹飪,為你帶來純粹、溫暖、質樸的佳餚!
  • 南山大叔語錄: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散儘是寡歡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首詞,寫得是蘇軾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腳下——也就是我南山大叔家的山腳下,喝了點小酒,吃到了春日南山腳下天然生長的蓼菜、茼篙、 新筍等野菜,不由興奮地大喊大叫起來:「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啊,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 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坡在「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時,寫下這首《浣溪沙》。然後自己讚嘆著:「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是什麼呢?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
  • 柴門 一杯茶裡儘是生活的禪意
    柴門 | 美即日常
  • 茶煙清好,人間清歡.
    近來,讀了蘇東坡的一闕《浣溪沙》,便對「清歡」這個詞有了幾分喜愛,平靜,疏淡,簡素,且溫暖。每當我看到「清歡」這個詞,我的眼睛就溼潤了,我的靈魂輕輕地顫動。恰在這冬日,空山林寂,天地清明。持輕羅小扇一把,撲螢取樂,於如水月夜,看璀璨星空。
  • 清歡酒館,織夢師
    那婦人像是剛意識到她在哪一樣,把臉轉過來看著清歡,「請織夢師大人見諒,剛剛想到了一些過去的事。」婦人遲疑看著面前的女子,還是開了口,「我來是想求織夢師大人替我織一個夢。」「什麼夢?」清歡依舊沒有任何情緒波動。話音落下,卻久久沒有回覆。「殺一個人。」婦人的聲音帶著孤注一擲的決絕。
  • 茶人·茶道 柴門裡的文人茶集
    柴門茶館的幾位創始人,想把柴門做成莎士比亞書店、明星圖書館那樣的所在,成為南京文人的精神故鄉。「柴門」自古受文人青睞,劉長卿「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最著名,王維也曾「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開在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它的名字卻偏偏叫「柴門」,十朝紅塵風雅地,還未開張便成了金陵文人雅集聚會的首選地。
  • 南方報業:"未名雅士"與"都市柴門"
    行公這位「未名雅士」乘鶴西去,現在他那一向冷清的「都市柴門」倒是熱鬧起來了:生前居住的德外塔樓內的小屋不斷有聞訊趕來弔唁的老朋友,女兒女婿們在不大的廳堂內擺上了老人生前的一張大照片,先生的自傳《流年碎影》被擺在照片正下方,周圍被十幾束菊花簇擁著,而那座至少陪伴了老人80年的老式掛鍾依舊掛在牆上,仿佛在敘述著「未名雅士」與「都市柴門」「拉郎配」般的辛酸故事。
  • 柴門關遺址:古陰平雄關,扼甘川咽喉之地
    原標題:柴門關遺址: 古陰平雄關,扼甘川咽喉之地柴門關附近險峻的白水江峽谷雍正年間的摩崖石刻柴門關新修葺的城牆柴門關距甘肅省文縣縣城40公裡,是古陰平四大雄關最為險峻的一座,拱衛階州門戶,現在四川九寨溝縣境內
  • 《人生最美是清歡》:以「清歡之心」對抗無聊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書——《人生最美是清歡》。在這本書中,作家以「清歡之心」來應對生活,活出不俗、有意義的人生。看完這本書,你會明白人為什麼會變得無聊,應該如何來對抗無聊,讓單調的日子明媚起來。「好無聊呀。」
  •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中「日暮」點明時間: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 人生最美是清歡|私享
    人生最美是清歡選編自林清玄最新散文集《人生最美是清歡》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我們走過了許多春夏秋冬、我們走過了許多冷暖炎涼。仍然能保持單純的初心,一直嚮往生命的美好。在生命的最深處,我永遠深信:人生最美的境界是清歡!清歡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它並非來自別處,而是來自我們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追求和熱愛。
  • 東坡的清歡與稼軒的閒愁
    淵明的清歡,是貧不能自持的獨處;東坡的清歡,延擴到劫後新生的小聚。從東坡開始,清歡真正入了味,浸入文人的生命血脈;恬淡而清雅的歡愉,成為人們推崇的情致。清歡——人不必多,不須吆五喝六;歌不必高亢,可緩歌慢舞。
  • 磊明||人間有味是清歡
    所以能深記這闋詞,主要是愛極了最後的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那麼,「清歡」是什麼呢?         清歡,不同於「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盡情歡樂,也不同於「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那種無奈。
  • 柴門又出新品牌,匠心演繹國際東方下的四川味道
    27年前16歲的陳天福因為一份飄香滿院的回鍋肉與川菜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始了自己的川菜生涯14年前,走南闖北的陳天福,懷著打造品質川菜的夢想,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個柴門品牌—柴門河鮮館,落座於成都著名美食街區一品天下大街,將四川特色河鮮品質呈現,至今,仍受到眾多美食家和食客的喜愛和親睞
  • 花徑不曾緣客掃 柴門今始為君開
    ,有一屋客棧,名喚柴門。都是異鄉的遊子,都曾是旅途的行者,我們用心打造柴門的每一個細節,只是希望我們的客人,不,是每一位柴門的朋友,都能住的舒心。對了,柴門還有一個小酒吧,裡面有現在最流行的堅果投影,小酒吧全部進行了隔音處理,音樂跳舞聊天,都能全部拿下。天台可遠觀布達拉宮正面全景,出門便有餐廳和超市,柴門還同時提供旅遊諮詢餐飲服務和工藝品銷售,掌柜的心情好會帶朋友們一起去跳鍋莊。小小的天地裡面,我們喝茶飲酒談天說地,偷得浮生半日閒,這就是柴門,這就是拉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