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帽兒胡同老房天花板泡出大窟窿 海運倉小區剛刷白牆已泡黃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2018年6月7日訊,今天凌晨淅淅瀝瀝的小雨,讓不少老房子存在漏雨問題的居民們焦急萬分,自家的房子,到底還有沒有希望補一補?

 景一鳴 陳聖禹 攝

這個雨季大家是不是又要在家中抗洪?居民們心裡沒底,為此他們撥打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電話12345進行反映,希望相關部門儘快關注到居民們的煩心事兒。

地點1:帽兒胡同

天花板泡出大窟窿

 景一鳴 陳聖禹 攝

西城區帽兒胡同39號院裡共有4戶人家,秦先生家的屋裡四面牆上都貼著厚厚的木板子,因為連年漏雨,牆皮掉得厲害。秦先生說,要是不貼木板,牆皮就跟下雪似的往下掉,現在這些木板子也都讓水泡糟了。天花板上,拇指寬的裂紋一道一道的,最明顯的是一個直徑超過一米的大窟窿。窟窿下面,不乾膠條粘塊板子暫時遮擋,膠條散了,秦先生就拿幾個桶放在頂柜上,勉強又把板子撐起來一塊。

秦先生快六十了,為了房頂漏雨的事,沒少登高爬梯,無論是自己還是找施工隊,房頂的防水做了一遍又一遍,可趕上雨天,屋裡仍是「水簾洞」。昨天記者又隨秦先生爬上了房頂,看到房頂最容易存水的地方已經鋪上了油氈。秦先生推測,之所以漏水,是因為雨水從沒鋪油氈的地方滲到了屋裡,所以油氈不管用。「我這房頂和旁邊兩間房子搭在一起,一面山牆和別人家的房子是共用的,我動靜一大,就會影響別人。」記者看到,這個小院裡,有類似問題的老房子也不止秦先生一家,隔壁的房子屋頂已經全部蓋上了大塑料布。

 景一鳴 陳聖禹 攝

秦先生回憶,打小兒他就住在這裡,原先39號院是私房,後來房東把房賣給了糧食局,成了公房。二十年前,房子的產權單位發生了變化,從糧食局轉給了奧士凱公司。因為漏雨的問題,秦先生多次向現在的產權單位反映,但因為是遺留問題,產權單位也不知該怎麼解決。「我現在是真著急,好多人也想給我幫忙,可現在不知道漏點在哪,沒有技術,光憑力氣解決不了。」

地點2:北蜂窩路

屋外中雨屋內小雨

 景一鳴 陳聖禹 攝

楊女士住在海澱區北蜂窩路30號院6號樓頂層,自從搬入這裡,每次下完雨,屋裡漏進來的積水多天幹不了。楊女士家臥室漏雨的牆壁和屋頂旁邊就是空調插座,下雨後因為擔心空調漏電,無論天氣多熱,楊女士都不敢使空調。30號院的居民樓大多是五六十年的老樓,不少頂層住戶家裡都有漏雨問題。

楊女士說,去年夏天,屋外中雨,屋裡小雨。「把手貼在牆上有個半分鐘,就能接一捧水,趕上半夜小雨,家裡的墩布、拖把、大桶、小盆的,都得派上陣。」楊女士擔心的是,與漏雨臥室一牆之隔就是廚房,牆上的瓷磚,做好的吊頂,會不會因雨水浸泡發生脫落坍塌,都不好說。

記者在楊女士家的臥室看到,牆壁被水泡的發黃,上面還布滿了裂縫和鼓包,輕輕一碰,大片的牆皮馬上掉落。從窗戶往外看,房頂上的瓦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北蜂窩路30號院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頂層存在漏雨情況的也不止楊女士家一戶。記者為此聯繫了小區產權單位北京市鐵路局房管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會儘快核實處理居民們反映的問題。居民說,希望產權單位能夠想個好辦法,幫助大家踏實地度過今年的汛期。

地點3:海運倉小區

剛刷的白牆已泡黃

 景一鳴 陳聖禹 攝

家住東城區海運倉小區5號樓頂層的周先生一家,這些年也一直飽受漏雨問題的困擾。「漏雨的地方就在臥室窗戶附近,雖說還沒到屋外大雨屋內中雨的地步,但再發展下去也是遲早的。」指著牆上的雨水印,周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五六年前主臥就出現了漏雨的情況。「每次天氣預報一說有雨,我們老兩口就得待在家裡等著接水倒水,哪怕是陰天都不敢長時間的出去。」

記者在周先生家的臥室看到,漏水的痕跡從臥室窗戶的一端綿延至另一端,部分牆面已經開裂發黃。周先生說,今年年初他剛剛將這裡的牆麵粉刷過一遍,結果在經歷了今年的一場雪一場雨後,牆就白刷了。

雖然每次漏雨周先生和妻子都會尋求幫助,物業的工人也上門看過,但漏雨的問題卻沒有徹底解決。進入雨季,老兩口盼著今年能夠不再受到漏雨的困擾。記者聯繫到了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會馬上安排維修人員前往現場查看,並安排相關維修事宜。

 

 

來源:北京晚報  景一鳴 陳聖禹

相關焦點

  • 電視劇「芝麻胡同」京味兒足?北京南鑼鼓巷的帽兒胡同才正宗!
    帽兒胡同基本概況「帽兒胡同位於北京老城區鼓樓和地安門之間,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東連南鑼鼓巷,西接地安門中軸線,呈東西走向,全長585米,寬7米,是北京倖存的25片胡同保護區中的一條非常著名的胡同胡同和四合院作為老北京建築的特色,原意為小街巷,形成於元朝,明、清以後不斷發展,帽兒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北與豆角胡同相通,南與東不壓橋胡同相通,因為清代的時候這裡有大量的制帽作坊,所以被稱為帽兒胡同。
  • 記錄美好生活——《逛一逛老北京的胡同》第三篇:帽兒胡同
    今天帶來接著逛一逛老北京胡同」帽兒胡同「,大家有好的景也可以分享出來。帽兒胡同帽兒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明朝時候,稱為梓潼廟文昌宮,清朝時稱為帽兒胡同。建在文昌宮的基址之上的是帽兒胡同小學。帽兒胡同的9號和11號是可園,是京城最富代表性的私家園林之一。帽兒胡同的35號和37號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除婉容之外,這條胡同還住過很多名人,比如明代將領洪承疇、北洋軍閥馮國璋。帽兒胡同是北京倖存的25片胡同保護區中的一條非常著名的胡同,是當今北京城十大胡同之一,排行第四。
  • 北京,帽兒胡同,你一定要去
    在北京,有這樣一條獨一無二的胡同,住過皇親國戚,聚過仁人志士,有廟宇,還有名校。這條胡同,呈東西走向,全長585米,寬7米。位於北京老城區鼓樓和地安門之間,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東連南鑼鼓巷,西接北京的龍脈地安門中軸線,是北京倖存的25片胡同保護區中的一條非常著名的胡同,是當今北京城十大胡同之一,排行第四。
  • 末代皇后婉容娘家院落位於帽兒胡同 出嫁前居住
    帽兒胡同,是大名鼎鼎的南鑼鼓巷大道中的一條分支胡同,如果不是特別去探訪,很容易錯過這個路口。這裡保留著一些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院落以及不少昔日貴族的宅邸。  在我中學的時代,經常騎車穿過這條胡同上學。  5號是個老四合院, 2001年被列了市文保單位,據介紹裡面有900平方米,垂花門、過廳、正房、廂房、後罩房、遊廊一應俱全,現在只能從門縫裡管中一窺。但即使四合院門臉兒的青磚、雕梁和石獅子,也值得一看。
  • 逛一逛老北京胡同——第三篇:帽兒胡同
    今天帶來接著逛一逛老北京胡同」帽兒胡同「,大家有好的景也可以分享出來。帽兒胡同 帽兒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明朝時候,稱為梓潼廟文昌宮,清朝時稱為帽兒胡同。 文昌宮是供奉文昌帝的地方,文昌帝即文曲星,是神話傳說中掌管文運的神仙。
  • 帽兒胡同,古色古香的一條街道,很有老北京的感覺
    帽兒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北與豆角胡同相通,南與東不壓橋胡同相通。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稱帽兒胡同。帽兒胡同的頂端與南鑼鼓巷相交,過去一點還有著名的菊兒胡同,末端是菸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來此遊覽,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種氣息,帽兒胡同是不錯的選擇。
  • 北京帽兒胡同,宅第很棒,可一句謝絕參觀,也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那天,我和一位朋友在北京南鑼鼓巷遊玩,經過帽兒胡同時,無意間聽到有人說:「帽兒胡同和南鑼鼓巷同屬於北京十大胡同。」心中不由得驚奇道:「南鑼鼓巷旁邊的一個胡同,居然能夠與南鑼鼓巷同屬北京十大胡同,那麼裡面一定有著足以讓人稱道的地方。」為了見識一下帽兒胡同的妙處,我和朋友就從南鑼鼓巷轉道,走進了帽兒胡同。
  • 「南鑼文化」帶你走進帽兒胡同
    帽兒胡同在明代時稱梓潼廟文昌宮胡同,因有文昌宮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稱帽兒胡同,它是南鑼鼓巷南頭西側的第四條胡同。帽兒胡同5號院,靠近胡同東口,據說是一所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屬清二品大元的宅第。因為大門緊閉,我們無法看見裡面的情況。
  • 北京菊兒胡同:以舊城改造試點身份引起世界重視
    在「大胡同三千九、小胡同賽牛毛」的北京,菊兒胡同獨具一格。  二十年前,這裡實施了一項頗具轟動效應的舊城改造工程,北京首例新四合院脫穎而出。新四合院建築面積不過兩千多平方米,設計者卻是兩院院士、著名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家吳良鏞。這組建築群的設計,得到過「聯合國人居獎」等數不清的獎項和讚譽。  二十年後,滄海桑田。
  • 北京海運倉小區殭屍地鎖隨處見 開陽裡小區搶車位「各顯神通」
    地點1 海運倉小區 殭屍車地鎖隨處見 「現在外部車輛的問題終於解決了,小區裡的停車位能再規劃一下就更好了。」早在一個月前,有市民向12345提起了東城區海運倉小區的停車難問題。記者近日兩次走訪時對比發現,小區的停車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破解,居民提出爭取把地鎖、佔道兩個問題也同樣解決好。
  • 帽兒胡同45號 戲劇人回首「國話小劇場歲月」
    孟京輝、田沁鑫、郭濤、袁泉等戲劇人的成就乃至人生都與帽兒胡同45號密不可分。在這塊戲劇「聖地」即將「改頭換面」之時,他們用自己的回憶與小劇場與老國話說再見,就像田沁鑫在微博的留言:「多看兩眼吧,不然就沒的看了。物是人非留思念,人在物去苦追憶!」
  • 海運倉小區地鎖「霸道」安全隱患大 居民急盼拆除
    2016年12月15日訊,近日,家住東城區海運倉小區的王先生反映,小區有人安裝地鎖擋道。記者探訪發現,小區安裝的地鎖超過60個。東城區房管局物業科工作人員表示,已與小區物業公司取得聯繫,要求其儘快將地鎖清理。小區物業北京東旭嘉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此前曾多次清理地鎖,無奈居民不配合,地鎖拆了又裝,會配合相關部門儘快拆除地鎖。
  • 南鑼鼓巷邊上一條很多名人住過的胡同——帽兒胡同
    帽兒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明朝時候,稱為梓潼廟文昌宮,清朝時稱為帽兒胡同。帽兒胡同的9號和11號是可園,是京城最富代表性的私家園林之一。35號和37號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除婉容之外,這條胡同還住過很多名人,比如明代將領洪承疇、北洋軍閥馮國璋。
  • 末代皇后婉容故居,價值幾十億的帽兒胡同,開起了印度餐館
    北京東城區西北部的帽兒胡同現如今成為了北京市的一個熱門旅遊景點。這條胡同處在南鑼鼓巷和什剎海之間,往西走就到了地安門外大街。大家都知道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而現如今北京市倖存的胡同古街並不算很多兒,帽兒胡同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卻依然保持著原有的風貌,是北京十大胡同區之一。
  • 南鑼鼓巷周邊4條胡同將修繕 揭帽兒胡同等的前世今生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王鶴瑾)近日,北京市東城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據了解,東城區區長張家明在會上指出,今年將啟動南鑼鼓巷地區的帽兒、雨兒、蓑衣、福祥4條胡同修繕項目,計劃按照「整體籌劃、分步實施、全面修繕、適度疏散」的原則,力爭用3到4年時間完成修繕。
  • 這裡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高價值的帽兒胡同,卻開起了印度餐館
    這裡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高價值的帽兒胡同,卻開起了印度餐館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現在好,其實現在大多數人們出門旅遊等會去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和一些出名的旅遊景區,像我們的首都北京每年會有大量的遊客前去旅遊,甚至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北京旅遊
  • 老胡同的「北京味兒」就要回來了 北新橋31條街巷月底露新顏
    記者從施工方北京城建亞泰集團獲悉,東城區北新橋街道下轄的北新倉、海運倉、北官廳及前後永康胡同等31條街巷,即將於本月底完成提升改造,胡同的「面子」和「裡子」都變靚了。北新橋街街道下轄的北新倉、海運倉、北官廳及前後永康胡同等31條街巷,就在提升範圍之內。「31條街巷總長度約19190米,主要施工內容包括拆除違法建築、封堵『開牆打洞』、危房修繕重建,並對沿街立面的『門、窗、牆、牌、匾、簷、線、綠』等十要素進行整治提升。」項目執行經理趙坤介紹。
  • 老北京帽兒胡同的四合院,如今聲名鵲起,遊人如織
    帽兒胡同如今的聲名鵲起,與天時地利人和有很大關係。天時是皇后婉容在此留下了一座故居,地利是身處什剎海和南鑼鼓巷之間,人和是如今旅遊的人多了。帽兒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北部,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
  • 北京有哪些胡同值得去?北京老胡同推薦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旅遊特色之一,它不僅見證了北京發展的歷史,也是幾代人生活記憶的承載體。來北京旅遊,一定要來看看這些胡同,才能感受到北京的生活文化。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如今是北京的特色旅遊景點之一,在這裡有很多的美食小吃,特色小店,而它最根本的特色還是胡同風景。南鑼裡的每條胡同街道都不是特別的寬闊,充滿了古風古色。
  • 縱觀婉容的一生,在帽兒胡同居住的日子,那裡有她天真爛漫的童年
    縱觀婉容的一生,在帽兒胡同居住的日子,那裡有她天真爛漫的童年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帽兒胡同。帽兒胡同37號是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35號院是婉容家的私家花園。37號院是個三進院落,大門的左側有一排南房,右側是中院,有扇精美的垂花門,後院的東、西房由一明兩暗的三間房組成北房有五間,前面為迴廊,後面為屋舍,兩側各配一間耳房。北房的最西端是婉容的閨閣,當年婉容在這裡度過了16年的時光。小的時候,有專門的家庭教師教授她詩書禮儀,可見家人對她寄予過厚望,最終將她培養成了一名優雅端莊的大家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