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欄目記者走訪很多小區時,發現各小區陸續貼出通知。大致內容是2019年小區的停車收費管理辦法,值此之機,很多居民也提出,明年的停車管理,明年能否再有更大的改進。檢索市民們向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12345發來的相關訴求,小區停車管理問題當中,地鎖現象仍然佔了挺大一部分。
小區內西側一條南北向道路,有疏散通道禁止停車的明顯標識,但道路兩側同樣停滿了車。
地點1 海運倉小區
殭屍車地鎖隨處見
「現在外部車輛的問題終於解決了,小區裡的停車位能再規劃一下就更好了。」早在一個月前,有市民向12345提起了東城區海運倉小區的停車難問題。記者近日兩次走訪時對比發現,小區的停車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破解,居民提出爭取把地鎖、佔道兩個問題也同樣解決好。
早在一個月前,記者走訪海運倉小區時,小區裡亂停的車輛遠比現在要多,居民們提到了外部車輛進入的老大難問題。小區北門外,隔著一條馬路便是醫院,需求停車位較多,路側停車費用不低,環比周邊地區,海運倉小區則成了外部車輛的低價停車場。
「大概十幾天前改的吧,現在好多了。」昨天二次走訪時,記者發現,小區已經有了新的停車管理規定。停車管理員告訴記者,外部車輛停在小區裡和路側,所花的停車費是一樣的,這樣的管理辦法更好保護了小區業主的停車權益。
居民張先生告訴記者,現在的停車管理辦法,解決了外部問題,希望相關部門能繼續關注小區,讓內部停車問題同樣得到改善。
根據多位居民的指引,記者也看到了小區內部停車目前存在的兩大問題,首先是佔路停車,小區的主幹路兩側,目前都停放著大量私家車,多數車輛甚至斜插在便道上,主幹路錯車困難,行人與車輛混行,居民們也提到安全隱患。在這些佔路車輛中,不乏還有很明顯的「殭屍車」。小區內西側一條南北向道路,有疏散通道禁止停車的明顯標識,但道路兩側同樣停滿了車。
第二類情況居民也提到了地鎖,小區多棟居民樓前,都有一塊停車區域。居民們說,這些區域雜草叢生,疏於規劃,排布在這裡的地鎖幾十個,鏽跡斑斑橫七豎八,希望這些區域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地點2 群芳三園
地鎖堵住單元門
居住在梨園鎮群芳三園的詹先生反映,這個老小區沒有地下車庫,也沒有大面積的停車場,不少居民就在樓下的空地內安放了地鎖。「只要有個空地兒能停車,基本都安上地鎖了。」
群芳三園小區內道路兩側與樓前的停車位大多被安裝了地鎖,而且有些車位還不止安裝了一個地鎖。群芳三園有限的車位無法滿足現在小區內的汽車擁有量,部分車主開始將地鎖安裝在居民樓的兩個單元門中間,單元門中間距離並不大,僅能容納一輛車停放,但是有些地方竟然放了五個地鎖。
「這些地方經常停兩三輛車,都斜著放,一到晚上車停滿了,行人走路的空間就不寬敞了,騎車通過都費勁。」部分地鎖安裝的位置距離單元門很近,而小區內晚上照明有限,這些地鎖也在給居民「下絆子」。另外群芳三園內空地面積也不大,小區內的空地基本都被私家車停滿了,甚至是道路拐彎處與小區綠地上這些地方也都安上了地鎖。「現在居民晚上儘量走有燈光的路,空地也基本不去,就怕被地鎖碰到。」
詹先生也有私家車但是他沒有安裝地鎖,只要晚上回家稍晚,就要花上一段時間找車位。為此他將這個情況上報給物業,也向城管部門反映過,但是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
詹先生說,他最擔心的還是安全問題,如果這些地鎖都停上車,小區道路的寬度只能容納一輛私家車勉強通行。「如果小區發生緊急事件,救援車肯定不能第一時間抵達。」他建議可以先將單元門之間的地鎖拆除,在確保小區道路暢通的前提下,治理其他地鎖。
地點3 開陽裡二區
搶車位手段五花八門
近日,家住豐臺區開陽裡二區的居民反映,由於缺乏相應管理,小區內私裝地鎖情況較為普遍。「現在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下樓,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出現磕碰。」
記者在開陽裡二區看到,在小區內從路邊到便道再到綠化帶中,幾乎有空地的地方,都有地鎖存在。在小區7號樓後面,短短十餘米,就安裝了四個地鎖,從三角鎖、擺在地上的舊自行車再到拴在樹上的鐵鏈,住戶搶佔車位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
住戶朱先生告訴記者,小區私裝地鎖的現象由來已久,「我們小區本來就擁擠,院子裡停放的私家車又多,很多人不裝心裡就不踏實,也能理解,但是不是能從管理上解決這個問題呢?」一位孩子的家長也提到隱患問題,「我孩子還小,他老喜歡在小區院子裡玩耍,我總是很擔心,那些地鎖都是鐵的,萬一有個磕磕絆絆多危險。」
記者在小區車輛入口處發現,雖然目前此處安裝了電子抬杆,但並沒有投入使用,居民們指出,很多人裝地鎖也是無奈之舉,從管理上看,現在還沒有辦法保障居民的內部停車利益,如果改善管理,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
地點4 二七劇場路19號樓門前胡同
地鎖擋道難以過車
「我家樓下有一條小胡同,不到百米密密麻麻安著幾十個地鎖,加上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隨便停放,堵在殘疾人通道上,別說消防車了,普通轎車都進不去,推輪椅出入也經常受限。」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戶主對記者說。
這位戶主提到的地點是二七劇場路19號樓小區樓門前的一條無名胡同,東西各連接著二七劇場路和三裡河東路,是這棟二十幾層的樓裡幾百戶居民出入的必經之路。
「師傅您得往後退,這前面都是地鎖,車開不出去的。」在這條胡同裡,一輛計程車正卡在拐彎處進退兩難,胡同寬度可達十米,不過兩側均設有地鎖,並停放著車輛,中間空地不足以這輛計程車通行,居民正站在車尾指揮司機倒車。
「大約三個月前這條胡同硬化路面時,物業貼出告示禁止私加地鎖,並且強制拆除了,那時候我們住戶才知道樓下那些是部分住戶私自裝的。」在這位戶主出示的物業通知上記者看到,根據《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呼籲大家不要私裝地鎖,以保證消防通道暢通無阻,時間顯示為今年6月26日,在戶主提供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幾乎每個車位背後的牆上以及樓道內均有張貼。
不過,在路面硬化後,地鎖又出現反彈。「當時三四個住戶自己搞了電鑽、大錘、油漆等設備,重新裝上地鎖,怕的是車位不夠,被外部車輛佔用。」 是不是這裡確實缺少停車位?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住戶,據了解,小區周邊的長安商場、海峽國際等處均有停車場,不過介於收費,很多老住戶仍然停在胡同內。
「前不久我愛人半夜12點臨盆,提前破水,要送醫院但車就是開不進來,沒辦法了,只能冒著臍帶脫垂的風險背到大馬路上乘車。」胡同住戶提起因為地鎖引發的各類問題,語帶酸楚,各種擔心之中,提到最多的還是發生意外時,消防車進不來。
有居民提議,拆除地鎖後,合理規劃綠化地、健身區,既能方便居民,改善環境,又能防止亂停車。否則單純拆除還會出現反彈,依然解決不了停滿車堵塞通道的問題。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景一鳴、張群琛、陳聖禹、曲經緯
編輯:T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