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特意去打坐,清空雜念,保持清淨,正能量自然會來!

2020-12-16 靜說蓮花

我在西安居住,身邊有不少朋友,經常去終南山尋找清淨,有的人也有打坐的習慣。修行的法門千萬條,無非是想遠離世俗的煩擾,尋找身心的清淨。

我的個人經驗是,不用特意去打坐,不用特意去尋找,清空雜念,保持清淨,正能量自然會來!

1、當你感到累的時候,就獨自坐下來,閉目養神,什麼都不要想。

幹活累了,有的人會找人聊聊天,放鬆大腦;有的人會玩手機,玩遊戲,得到暫時的放鬆;有的人會唱歌,跳舞,尋找快樂……

其實,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損耗,不會讓你的能量得到完全的修復。

最好的方法是,找一個無人幹擾的地方,在家裡也可以,獨自坐下來,閉目養神,什麼都不要想。

比如說,寫文章,最消耗腦力和心神。

我感到大腦疲憊的時候,不會強行堅持,而是會關掉電腦,坐下來,安靜地放空一會。這個時候,一些思緒和念頭,就會湧現出來,不要去理它,它們自然會消退,可以加入腹部呼吸,從1數到49,不要入睡。

用這種方式,保持大概5分鐘,就可以去除頭腦的疲憊,然後起來繼續寫作。這種做法,是有根據的,古人時常強調清淨:靜生定,定生慧。

2、自控在於控制自己的心:清淨可以克制躁動。

保持清淨的人,自控力通常都很好,關鍵在於控制自己一顆躁動的心。

老子《道德經》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沉穩是輕率的根本,清淨是躁動的主宰。

輕率就會喪失根本,躁動就會失去主宰。

很多人說自己自控力差,不知道怎麼提升,關鍵在於控制自己一顆躁動的心。安靜下來,一切東西都有它自己運行的軌跡,自然來,自然去。來的時候,你能抓住,這就是順勢而為;去的時候,你能放手,這是有去有來。

唯有清淨,才能克制躁動。

越是浮躁不安,越是被困其中,就像一碗搖晃的渾濁之水,唯有安靜下來,才能清者自清,心氣神寧。

3、不在乎形式,只在乎心靜。

有人說,我要去一片沒有人的大森林中,遠離人群,才能得到清淨;有的人說,我要去寺廟打坐,才能得到清淨;有的人說,我要獨自去遠行,才能逃離大城市的喧囂……

其實,真正清淨的人,不在乎形式,只在乎心靜。

莊子說:「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閒,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

不刻意去做,不在乎形式,只要心靜下來,都能體會到天地之道。

有的人,可以一邊哼著歌,一邊做飯,這樣的人,內心就是靜的,沒有雜念和私慾在困擾他,專注在做的事情當中,這是一種「動態中的靜」。這樣的修身養性,既不脫離現實生活,又可以得到心情的寧靜,總比放棄當下去追求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來的好。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如何靜心,抑制,去雜念
    大家對平時各種雜念是怎麼處理的?以下幾種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1.在安靜空氣好或者一個人的地方,放空思維什麼也不想,發呆。2.現在社會,各種雜亂的信息特別多,比如街上廣告牌上文字時時映入眼帘,這時可以嘗試存而不用,忘了這些。3.如果周圍環境好,青山綠水可使人的心神容易放鬆,自然就做到靜心,鬧市會比較難一些。4.晚上睡覺時,雜念較多時,不妨試試一念帶萬念的方法:遇到各種事情,情緒錯綜複雜!
  • 阿松活佛 打坐的竅訣
    2、前行的準備工作做好之後,自己要在打坐的地方要發第一個誓言:在自己想打坐的時間段之內,自己好好地打坐不生煩惱雜念和昏沉掉舉。堅決不做其它與打坐無關的事情。3、第二個誓言:在打坐期間不論發生任何事情,不論有任何違緣決不終止打坐。即使活活把自己掐死也不中斷打坐,遇到命難我也不起身。不管誰來叫自己,即使父母來叫也決不起座。
  • 黃子韜:家中佛堂周末深夜虔心打坐,煙霧繚繞中尋得一份內心清淨
    這2張照片是黃子韜在深夜的時候坐在家中的佛堂進行打坐,黃子韜深夜佛堂打坐煙霧繚繞中尋得一份清淨關注點之1——潛心打坐祈求福報在黃子韜家中的佛堂內,設有一張很高的香案,另外還有一張較矮的供案,用來擺放供品和法器,黃子韜則端坐在蒲團上進行打坐念佛誦經,此外還佛前焚香,香爐內升起的香菸嫋嫋上升,佛堂之內煙霧繚繞,很有禪意……值得一提的是,YKYBtao-黃子韜 在
  • 打坐最辛苦的階段是入門時!等入了門,修為的高低就取決於心性
    掌握了這種狀態,就是日後我們在打坐中要保持的放鬆態,而吸引能量入體,沒什麼稀奇,誰都做得到,剛入門時以這種方法來調試狀態,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立竿見影的能量感到手上,也可以增加每個有意修行的朋友們的信心。打坐——原本就是這麼簡單。二、找到感覺後,我們可以開始日常的練習現在可以坐著,有條件就盤腿,不盤也沒關係,放鬆舒適為主,如果站著,雙手就自然垂下在身子兩側。
  • 打坐切忌不求甚解地照葫蘆畫瓢,8個禁忌要注意
    故此,打坐時,切記不要刻意去壓制自己的妄念,而是要學會轉化妄念,將它轉化成自己喜歡的事物上,以增強自己打坐的定力。倘若實在難以轉化,那就要隨緣,由它來,隨它去,不睬不理,叫它自然化空。不要妄想通過打坐的方式來求神通,而是要借用打坐來提高證悟,這才是我們打坐的最終目的。一個人越是追求所謂的「無上神通」,最後得來的可能不是神通,反而會因此引來自己內心的魔障。
  • 丟掉雜念,守一方淨土
    多點清靜,少點雜念,心才會明朗。哲人無憂,智者常樂。 雜念追溯於心不靜。一個人唯有心得以安靜,方能丟棄心中雜念,坦然行走天地間。靜中,可以反觀自己,可以修正自己的不足,讓靈魂和修為並驅升華。 安靜,可以洗禮一個人喧囂的靈魂。生於紅塵滾滾之中,喧囂無處不在。令人安寧實屬艱難。
  • 深山寺廟只有一位僧人,盤腿打坐念佛求往生,超然物外清淨自在
    8月1日凌晨5時許,在大別山安徽省嶽西縣天堂鎮回龍村慧明寺的西北峰,一位僧人在盤腿打坐念佛,超然物外,清淨自在。在蒼松翠柏掩映下,這座清淨的廟宇與群山融為一體,如果不細看,一下子很難找出他的位置。圖中紅圈處便是慧明寺。山中有奇松怪石,古樹參天、鬱鬱蔥蔥,如同澄澈的天堂,窗外鳥語花香,一年四季,空氣清新,令人心馳嚮往。
  • 禪修行中的打坐定力提升的絕密方法
    包括當下,我的坐姿是怎樣的,是靠著,還是躺著,我的手放在哪裡,我的腿怎麼放,我的眼睛往哪裡看,我的注意力去到哪裡,全都是剎那剎那由意根做主。那麼當我們打坐或者做功課,想要制心一處的時候,為什麼總是雜念紛飛,妄想不斷呢?我們雙腿一盤,眼睛一閉,明明希望心中沒有任何的雜念,或者是希望拜佛的這段時間,以心憶佛念能夠掛牢不掉,但為什麼憶佛念老是掉呢?
  • 打坐時,到底要放鬆到什麼程度,才是對的?
    打坐有不同的方法,特別是打坐時,身體要保持一种放松的狀態。在五心朝天這種打坐中,即便身體放鬆到一定程度,也能保持身體的正直。但是如果不是五心朝天的單盤或者散盤坐,就很容易出現肩膀或者身體歪斜,從而讓坐姿出現偏差。
  • 佛教禪定打坐快速入定的方法
    所以要你去觀察心念怎麼從粗變細,呼吸怎麼從粗變細,怎樣從沒有樂受變得有樂受。這就是你自己要去認識的道路,什麼時候觀察此三件事?時機(火候)就是當呼吸很細,沒有雜念,心念很平靜,全身有樂受時。每次一靜坐,你就要想:啊,我現在就要入定了!初學者一般是做不到的。你必須坐一段時間,坐到樂受快出來了、沒有雜念了、心念微細了、呼吸微細了,這時候快點退出來。
  • 打坐入定詳細過程揭秘(收藏)
    其實「四禪八定」,不是佛教專有的,外道也會的。為什麼我們佛教一講起禪定,就怕會修出問題呢?原因是沒有正確地去認識初禪到四禪是什麼。 入定不是等待機會——剛才說,入定過程有呼吸的變化,心念的變化,還有身體感覺受樂的變化。許多人不懂得怎樣利用這些變化來認識入定的道路。
  • 打坐靜心,讓生命快樂無住的起點
    02快樂的種子從哪裡來?快樂的種子,有天生的,也有後燻的。小嬰兒會笑,被愛撫時會有笑臉,會發出最純真的笑聲。但隨著成長、學習、生活、工作,煩心事越來越多。相比之下快樂的種子就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不活躍,於是快樂生活、歡歌笑語就越來越罕見。種子的特點之一,是快樂的種子發揮功能的時候,也是燻成新的快樂種子的時候。
  • 打坐禪修「阿字觀」---生根活佛
    打坐禪修「阿字觀」 作者:生根活佛 依據《耳傳》記載,打坐禪修「阿字觀」是修煉大圓滿禪修初步法門,也是大圓滿象雄耳傳禪修的第一步。誠心祈禱諸佛和上師,誦念諸佛加持咒(啊嗡吽,榮扎。),或者上師祈禱文和發願經文等。然後姿勢上述講的五支坐法,正確安然入坐。 根本上師就按大圓滿打坐禪修阿字觀的儀軌,賜送的藏文「阿」字,阿字是大圓滿打坐禪修的初步吉祥物,同時給你帶來諸佛和上師的加持。
  • 參禪打坐的首要原則是什麼?
    那麼參禪打坐,也可以說靜坐,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在網上一搜,多的很!什麼溫度、光線、坐姿;高深一點的,說什麼怎麼調節呼吸,靜坐前的準備,靜坐後注意事項;玄乎一點的,還說什麼走火入魔,等等等等,越看越亂,越看越煩,越看越害怕,本來想靜坐,怎麼能靜的下來!還是老子說的好,「道法自然」,自然就好了嗎!
  • 如何正確的認知打坐的功能和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為了各種不同的目的的人都在練習打坐,有的人打坐是為了健身、塑形;有的人打坐是為了防病、治病;有的人打坐是為了減輕生活的壓力;有的人打坐是為了打通經脈強身健體;有的人打坐是為了修行悟道;有的人打坐是為了追求神通怪異,總之人們抱著不同的目的而打坐!
  • 有愚痴的愛,人一定會生病,心念不起清淨覺
    為什麼輕易得到很多錢的人,守不住錢會出事兒,就是一下子有了錢,動了貪愛之心,會做一些貪愛的事,或者想賺更多的錢去投資,打了水漂;或者經不住別人的拉攏誘惑,受了騙;或者愛什麼,就自以為是做一把,輸得一塌糊塗。並不是他不珍惜,是他有愚痴的愛,動了貪心利令智昏,沒有不倒黴的,沒有不找煩惱的,這樣的人怎麼能不生病?
  • 放棄雜念,排除大腦的思考幹擾
    這裡面有兩個概念,一是「從腦海(工作記憶)中清除幹擾我們思考的因素的過程叫作認知脫離」,二是「大腦會搜尋本人竭力控制的任何思想、行為或情感」。目的是說人的工作記憶有限,在我們的腦海中代表正能量的「善」我和代表負能量的「惡」我總是自消彼漲,成反比。所以,你留給自己本心的空間越多、力量越強,則受到的幹擾和負能量就越弱、越少(還等什麼),個體要通過理性放棄、認知脫離去清楚「副線、雜念、幹擾」。
  • 法師|念咒,總是雜念太多怎麼辦?
    問:念咒時總是雜念太多,怎麼辦? 妙祥法師:念咒的時候雜念太多,實際上是個好事。因為念咒時能夠發現自己有雜念,這本身就是去雜念的過程。實際上我們不念咒的時候,那全是雜念。
  • 打坐入定的三種狀態,你出現的是哪一種?
    打坐時,會出現的狀態千奇百怪。有的人感覺全身發熱,但是不感覺燥,一種很舒服的那種熱。有的人感覺身體某處像有螞蟻蟲子爬的感覺,但是用手一摸,那裡卻沒有任何東西。還有的人打坐時,感覺身體某處一「震」,但是卻不是自己主動讓它「震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