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打坐的首要原則是什麼?

2021-01-21 國學故事會

參禪打坐首要的原則是什麼呢?

自古以來靜坐都不是學佛人的專利,而是共法。儒家有顏回坐忘,道家更是把靜坐作為修行的必修課。

時至今日,靜坐更是風靡全球,成為人們調節身心,舒緩壓力的法寶。普通人一樣參加參禪打坐研修班,一樣打禪七。

那麼參禪打坐,也可以說靜坐,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在網上一搜,多的很!什麼溫度、光線、坐姿;高深一點的,說什麼怎麼調節呼吸,靜坐前的準備,靜坐後注意事項;玄乎一點的,還說什麼走火入魔,等等等等,越看越亂,越看越煩,越看越害怕,本來想靜坐,怎麼能靜的下來!

還是老子說的好,「道法自然」,自然就好了嗎!自然而然比什麼都好,如果「道」可以人為的去雕琢,去約束,刻意地去追求,那還是「道」嗎?

古人說「大道至簡」,不就是想靜一靜嗎?要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條條框框幹什麼呢?想靜就去靜,就這麼簡單。

可是,靜不下來怎麼辦?沒辦法,最好的辦法還是「自然而然」,別理它,你越理它,越靜不下來,越煩!就像一杯渾濁的水,你越嫌它渾,越攪動,越渾濁。放在一邊,別理它,慢慢地就會清澈。

人的雜念就像飛揚的灰塵一樣,是無根的東西,別理它,沒有風吹掃帚掃,它飛不起來。

所以雖然打坐的注意事項有千千萬萬,但萬變不離其宗,首要的宗旨是「自然」,如果能幫助你做到自然而然,就是好的,否則就是障礙,要他幹嘛!

還有些高人講,什麼《楞嚴經》的這魔境,那障礙,大部分是「未得言得,未證言證」,道聽途說。

說什麼「走火入魔」?一般的人,坐一坐就能「入魔」,妄想而已!可能咱練一輩子,也到不了那境界,所以別自己嚇自己,「自然」就好。

強調什麼「姿勢」!「自然」就好,等你自然而然地坐了一段時間,身體機能自然會幫助你調整到最佳狀態,再坐下去一「氣動」,身體會自然挺直,氣流無礙,百骸調適,那種狀態絕不是可以刻意做到的。

古人把這些狀態記錄下來,現在有的「大師」就照本宣科,依圖索驥,好像說的很對,也有典可依有據可查,實際上不過是,本末倒置,誤人誤己。

還有的強調呼吸,呼吸就是「風」,「風」掛得呼呼的,你能靜下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麼辦?

怎麼辦?別管它,自然而然,慢慢地就會風平浪靜!

至於以後的境界,更別亂想,到了再說。我們才上學前班,幹嘛要想全球總裁的事,操維護世界和平的心,想想都可笑!

所以,別想那些亂七八糟的,記住參禪打坐首要的原則是「自然」,姿勢也好,環境也好,呼吸也好,一切自自然然,自然而然,一定會「漸入佳境」!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參禪打坐,也沒有那麼複雜,自然而已!

相關焦點

  • 終朝打坐參禪,漸覺六根清淨,六根清淨小議
    清·李漁《奈何天·狡脫》云:「終朝打坐參禪,漸覺六根清淨。」裴錫榮先生曾說:百鍊成鋼,關鍵在于堅持。在氣功修煉中,對「六根」均提出嚴格之要求:「眼」垂簾時,當見到外面諸事物時,不可棲心在那些上面;當內視到奇景光色時,亦不可棲心在那些美景之上,尤其不可有發歡喜追求之念頭。
  • 你打坐的目的是什麼?
    打坐的目的什麼? 一、首先,打坐是為了讓身體不因為身中氣血的衝擊而動。 平常人在沒事幹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的這裡摸摸,那裡撓撓。所以通過打坐的方式,使人體不妄動。四肢不動,則意在脾。
  • 禪師打坐1000日無法開悟,卻因見「小丑」表演,參透內心禪機
    禪師打坐1000日無法開悟,卻因見「小丑」表演,參透內心禪機 | 文 青衫文齋禪師對禪修者的接引常多機變,方式千變萬化,不一而足。禪宗先賢認為佛法不可思議,用心即乖,開口即錯,為了杜絕思慮妄想、考察慧根深淺,禪師接引學人時,絕不明說禪機,多棒喝交施,促其開悟。
  • 禪修打坐的具體方法
    禪修打坐的具體方法文:虛雲長老用功的法門雖多,諸佛祖師皆以參禪為無上妙門
  • 學佛信道只是念經打坐嗎?絕非這樣簡單
    例如,佛教中,有修淨土的,專念阿彌陀佛;有參禪打坐的,漸修頓悟;還有的則受灌頂密法,結手印持密咒。道教中,有的以丹道見長;有的以養生為尊;還有的則以符籙為功。念經與打坐其實只不過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其不過是從人生的起點,繞了一個大圈,各種生命體驗之後,又一次的回到了起點,這才是真正的圓滿,雖然心裡還是保持純真,可是已經有智慧面對一切已知未知的可能,知道哪些是應該能避免的,必須避免的,哪些不能避免,也是不可以避免的,什麼人是此生必須見得,什麼事是此生必須經歷的,沒有怨言,接受一切。
  • 是不是「靜坐」越久,就證明修道參禪越厲害?
    靜坐又叫打坐,是中國人廣為人知的一種修理身心手段,如宋朝張元幹《蝶戀花》詞云:歌舞筵中人易老,閉門打坐安閒好。元方回《寄許太初》詩云:句容破店無臥榻,一夜打坐如禪僧。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氣功、武術等對打坐都有自己的要求,以之用來修煉內力、涵養心性、鍛鍊培養意氣的強大。佛道二家,對於靜坐更是有著更高的要求,用來開智增慧,斷除煩惱,息除妄念,但是二家的叫法有所不同,道家叫靜坐,佛家叫坐禪,其實是一回事。為什麼傳統文化中那麼重視靜坐對於增長智慧、鍛鍊身體、維繫心理的重要性呢?
  • 打坐時,到底要放鬆到什麼程度,才是對的?
    打坐有不同的方法,特別是打坐時,身體要保持一种放松的狀態。在五心朝天這種打坐中,即便身體放鬆到一定程度,也能保持身體的正直。但是如果不是五心朝天的單盤或者散盤坐,就很容易出現肩膀或者身體歪斜,從而讓坐姿出現偏差。
  • 江南百景圖打坐石怎麼獲得 打坐石獲得方法詳解
    江南百景圖打坐石用什麼換好?應該如何交換呢?對這件事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了解。其實打坐石是一個很不錯的小型建築,那麼下面就跟寒山一起來看一下江南百景圖打坐時的相關攻略吧。感興趣的小夥伴一定不要錯過哦! 江南百景圖打坐石用什麼換好?應該如何交換呢?對這件事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了解。
  • 打坐為什麼要閉眼?能靜心調神?打坐的科學性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打坐感興趣,但在網上讀了很多文章,看了很多視頻,依舊不了解打坐,雲裡霧裡。說到打坐,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打坐能靜心、能調氣、能凝神等等。說的對不對?很對,但是,為什麼打坐能夠靜心、調氣、凝神呢?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 和尚打坐參禪念經,那道士是怎麼修行的?比比身材你就知道了
    他們終日打坐念經,很少有體力活動,除非是那些武僧,要不然天天吃了飯就坐下,時間一久體內的脂肪越長越多,便日漸發福,於是就變胖啦!所以這一點對於要減肥的人來說還是很值得注意的,若是不去運動,吃的再素也還是減不了肥!但是道士的生活就不一樣了,他們的修行不在道觀,他們雲遊四海,探尋這長生不老之法。
  • 【明心小文】只管打坐
  • 瘟疫蔓延,只管打坐
    這時候,其實可以嘗試一個一邊宅在家、一邊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既安全又簡便,零成本,零碳排放,這就是打坐。打坐是通俗的說法,更加準確的說法是「禪坐」或者「坐禪」。身體保持特定的靜坐姿勢,意識上也同步作一定的調整與練習,這就是「坐禪」。
  • 阿松活佛 打坐的竅訣
    什麼人不需要打坐呢?一見到上師當下就解脫或大成就的人不需要打坐。其它的人要想解脫都要打坐的。修五加行、上師瑜伽、直斷、頓超等都要打坐。每天至少清晨、上午、下午、晚間各一座,每座盡力2小時或者看各自的情況。
  • 禪修行中的打坐定力提升的絕密方法
    「看話頭」可以幫助我們修習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向上可以幫助我們修四念處觀、斷除我見,我執;乃至可以更進一步修菩提道,幫助我們參禪、明心見性。我們要明白定力是個因緣法。只要我們發心,對增長定力有善法欲,我們願意去鍛鍊,定力終究能夠得以增長。
  • 什麼是修行?修行究竟是修什麼?
    談到修行,很多人以為修行就是吃齋念佛、參禪打坐、誦經拜佛、做慈善工作,甚至是修一些神通、特異功能等等。其實所謂的修行,並不玄妙神秘,簡單來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身體、語言、行為、心念的偏差之處,無論通過任何方法,只要能達到這個最終目的,都是修行。
  • 佛教禪定打坐快速入定的方法
    修禪打坐要快速入定,就要具備一些能夠促進打坐快速入定的因緣,就是修禪定當時要先離五蓋。什麼是五蓋?所謂五蓋是:昏沉、掉悔、嗔、疑,還有貪慾。當這些凡人的煩惱沒有現前的時候,如果修法正確,都有機會入定。如果有這五大煩惱在的話,就很難入定。除此煩惱的因緣之外,我們身體上的有些病理或心理上的障礙,也會影響一般人修禪定打坐快速入定。
  • 打坐與念佛,哪種修行方法更好?
    談起修行方法,最主要的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打坐,一種是不打坐。而不打坐的修行方法中,現今最為流行的就是念佛。特別是在很多地區都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說法。也許有的人會問,打坐與念佛這兩種修行方法,哪一種更好呢?如果從修行的本質上來看,一個人只要能通過某種修行方法,達成自己的修行目標,至於用什麼方法,則沒有分別。
  • 打坐瘦了怎麼辦?腿麻木怎麼辦?
    原創 上果下空禪師01-打坐期間瘦了怎麼辦?學員問:果空禪師好,我打坐3個多月了,發現瘦了好多,沒打坐時就很瘦,不知還能胖了嗎?學員問:師父,我有腰間盤突出病,前年打坐,有腿麻木3~4個月,後來,中斷打坐,最近,按你的方法打坐,右腿又痛,不知道還能繼續打坐不了,恭請慈悲的師父開示。上果下空禪師:下坐必須按摩一下腿部重疊處和腳心腳背後運動三十分鐘。
  • 打坐入定詳細過程揭秘(收藏)
    打坐站樁打坐修行 | 站樁養生丹道修煉 | 奇門遁甲原因是沒有正確地去認識初禪到四禪是什麼。 入定不是等待機會——剛才說,入定過程有呼吸的變化,心念的變化,還有身體感覺受樂的變化。許多人不懂得怎樣利用這些變化來認識入定的道路。所以,都是先安坐,然後繼續坐、坐、坐,時間久了,他不知不覺地進入定裡面了。到底什麼時候入、怎麼入,他不知道。
  • 什麼是禪?禪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參禪?
    林清玄認為忙使人心性浮動,心意不轉,缺少了覺受與觀照的能力,使得這種天生的覺照變得薄脆了,而禪者對生活專一的融入,對現代人因忙而喪失的感受生活的能力很有幫助,只有專一的有一種體驗才能體驗生命中的難得,得其益一剎那,才能得其益一天,才能得其益於一生,這才是人們參禪、修禪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