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可能打了水漂的資金產生良好的投入產出比,需要對傳統的工廠化思想有深刻的反思,更需要投資管理人和企業經營者具備很好的掌控能力。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投資人需要看重的,也是更能反映消費服務類企業特點的業績憑證。
力鼎資本的3位創始人伍朝陽、高鳳勇、張學軍都曾在證券公司或投資銀行任職,也是國內最早的一批證券從業人員。伍朝陽1992年加入君安證券,曾任君安證券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總監;高鳳勇,1992年加入中國投資銀行,曾在南方證券、百瑞信託等任職,主要關注醫療健康領域;張學軍,曾在君安證券和國聯安基金任職,主要關注節能環保領域。
力鼎資本成立於2007年,上海力鼎投資和北京力鼎興業為其總部管理平臺,目前旗下有近10隻合夥型基金,4隻公司型基金,目前在投的基金有4隻,管理資產總規模超過50億元。力鼎資本專注於投資創新型、成長型和高新技術型企業,重點行業包括消費服務、新媒體、醫療健康、環保節能、通信電子信息技術等。
近兩年來,「PE寒冬」幾乎成了投資界的共識。多年前,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投資的回報率都很高,但現在市盈率下降,使很多後端投資無法繼續,導致目前LP與GP都面臨困境。
然而上海力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鼎資本」)的幾位合伙人卻表示,「PE寒冬」帶來的「機」大於「危」,這是投資行業開始成熟的標誌。對出資人員來講,LP面臨著是長期留下來還是離去的局面,對於管理機構來講,則考驗的是投資策略和管理能力。
2012年是力鼎資本募資最多的一年,從今年起,其在投資方面也相對保守。他們將行業定位於醫療健康、消費、新媒體以及製造業的升級。
3年投資「探路者」回報16倍
近幾年,力鼎資本在文化創意產業投資的案例並不多,但都很成功。北京探路者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探路者」)的上市,使這家默默耕耘於實體經濟、高科技領域的投資公司備受文化業界矚目。
探路者是最早讓文化業界了解到力鼎資本的企業。在力鼎資本成立後,於2008年1月完成了對「探路者」的投資,最初入股總價為3100萬元,最終實際投資額為2325萬元。合作前一年,探路者的淨利潤尚不足1000萬元。2009年10月30日,探路者作為首批28家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亮相。到2011年,力鼎資本從探路者退出,共獲得近16倍的回報。
談到探路者,力鼎資本執行長高鳳勇及幾位合伙人都用到了一個詞「熱愛」。在力鼎資本與探路者合作後,探路者董事、聯合創始人王靜逐漸淡出公司管理,從此迷上了登山,而她進行戶外活動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體驗探路者品牌的產品,在登山中與王石偶然結識,用她的執著打動王石為探路者代言,品牌影響力也因此逐步提高。
「創業和投資有兩個共同點,第一要熱愛,第二要參與其中,才能找到好的項目合作。一個企業的成功不是偶然,需要老闆充滿熱情,並且執著才能走下去。」高鳳勇總結。他最初看好探路者是源於對戶外服裝行業的判斷,這也契合他們的投資重點之一——消費業。當時室內體育用品競爭已相當激烈,而多家知名品牌在存貨和回款等方面情況也不樂觀。戶外品牌更強調功能性,價格也相對較貴,要求用戶消費能力更高。國內的消費升級已使戶外運動用品的起飛具備了基本條件。據了解,在探路者創立之初,戶外品牌已經有哥倫比亞、NorthFace及始祖鳥等國外一線品牌。但探路者選擇從二、三線沿海城市做起,最終做到銷量第一,每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50%至80%,從2007年不足千萬元的利潤,到現在年度淨利潤過億元。
消費領域的機會與風險
多年來,力鼎資本一直堅持對消費領域和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2011年3月21日,銀廣通傳媒集團(以下簡稱「銀廣通」)成立,力鼎資本也立刻成為其主要投資人之一。銀廣通是中國規模較大的銀行新媒體公司。通過建立與銀行特有的合作模式,打造銀行媒體平臺,為其銀行客戶搭建與消費人群溝通的橋梁,並建設有廣告信息傳播平臺,是一家依靠金融系統、服務於高端人群的跨界媒體。
談到力鼎資本在文化等消費領域的投資經驗,高鳳勇表示,投資消費服務類企業,投資界需要破除的第一個心理障礙就是對財務報表的理解。高鳳勇解釋:「工廠的特點是其核心資產通常會在資產負債表上有相對完整的體現,如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工業原材料及產成品等。看到這些表上的資產,再看看實物,總會讓人踏實。但是消費服務類企業完全不同。」消費服務類企業的核心資產、核心資源、核心競爭力一般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投資人甚至很難看到值錢的實物資產。這類企業靠的是口碑(品牌)、渠道、銷售能力、地域壟斷等無形資產,他們的核心資產在人們心裡,在客戶服務體驗裡。
在高鳳勇看來,投資包括文化在內的消費服務類企業,有風險更有機遇。消費服務類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簡單地資源堆積,而是被日常費用化的、投資人以為可能已經打了水漂的資產。但如何讓這些可能打了水漂的資金產生良好的投入產出比,就需要對傳統的工廠化思想有深刻的反思,更需要投資管理人和企業經營者具備很好的掌控能力。「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投資人需要看重的,也是更能反映消費服務類企業特點的業績憑證。」
高鳳勇看好消費領域投資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投資的回報。他說:「由於消費服務類企業在上市前很難拿到傳統的信貸融資,所以除去企業上市能夠給予投資人的紅利外,投資人在財務資源上也能獲得很高的上市紅利。找到好的企業,往往能給投資人帶來驚喜。」
「PE困局」更需穩健投資
回顧力鼎資本的投資人經歷,高鳳勇感觸很深。他說,力鼎資本是個幸運兒,從成立到現在還沒有遭受重大打擊。他們曾在幾次危機時通過對產業環境的分析避開「雷區」:2007年6月,在公司的第一次股東會上,他們就提出遠離二級市場;2007年,面對產能過剩的預測,他們有意識地避開了簡單的外向型製造業,同時也將銀行地產列為投資禁區;2008年上半年,他們就提出不刻意追求PRE-IPO項目,下半年,在接觸了多家LED企業後,對整個行業採取觀望;2009年上半年,在二級市場還沒有復甦時,他們已經穩步投資;2010年,在光伏行業投資熱潮中,他們再次選擇觀望。
能夠避開好多系統性「雷區」,高鳳勇認為既是幸運也有必然。作為投資人,保持良好的心態最重要,不去投機、不簡單套利,始終用長期投資的心態看項目,認真遵守商業倫理和底線,承擔信託責任。尤其重要的一點是在別人的狂熱中選擇堅守。
券商出身的PE身上都貼著另一個標籤,那就是「唯上市論」。高鳳勇說,力鼎資本很早就拋棄了這個理論。在內部談論項目時,也直接禁止投資經理根據企業利潤簡單判斷上市可行性的做法。「與很多投資機構不同,PRE-IPO項目反而是我們內部審核最嚴格的,因為談到IPO的問題逃不過我們的眼睛。」高鳳勇表示,現在的VC/PE機構也已經不再緊盯PRE-IPO項目,處於成長期或者早期的項目也都會有所關注。
作為投資人,高鳳勇認為,要懂得密切關注產業環境的變化。從目前看,經濟形勢大的格局不會像以前高歌猛進,調整和轉型期有兩大問題似乎是投資和投行界不得不關注的。其一就是併購,隨著投資和投行服務全產業鏈進入市場,以資本主導、以上市公司為核心併購平臺的產業整合會迅速蔓延,併購到底能為產業轉型提供多少有用的價值很難評價,二級市場也許會出現「黑馬」,但可以確定的是,併購會成為未來幾年流行的投資主題,並且一、二級市場的基金都有機會參與。其二是多級結構化融資,中國對風險資產的定價理論和實踐都很落後,結構化恰好可以暫時彌補不足,以結構分級簡單模擬風險定價,讓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主體各得其所。但上述兩大問題與以往的不同之處在於以往有些機構可以吃獨食,但現在更需要多方合作,早合作早獲益。
在「隨大溜」之外,力鼎資本建立了力鼎產業研究院。近二三年他們建立了系統性的項目來源。「真正好的項目都是自己找的,不能靠別人層層包裝或加工過後推薦。如果只坐在辦公室裡看文件是很難找到好項目的。」高鳳勇說。
另外,在投資規則上,力鼎資本也發揮多位合伙人券商或銀行家出身的優勢,在投資管理上更具強勢主導性。高鳳勇介紹,在力鼎資本5年的投資時間中,70%的項目都是主投的,此外,他們的投資原則是:一要佔一定股份,二要出任董事,三要主導企業歷次融資及資本規劃。這種自信來自於力鼎資本會助力企業3年至5年的發展計劃,包括市場競爭業態研究、產品規劃、資本規劃研究等各方面。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張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