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娘、限韓、限秀、限真、限古、限娛、限方言、限片酬、稅改、票補撤檔等一系列動作後,民眾監督變為監管,影視行業無疑進入了寒冬。
這驗證了光線總裁王長田曾經的一番話:「雖然票房在增長,行業收入在提高,但是只有行業內的人知道,這個行業在真正地走向水深火熱。」
影視股「跌跌不休」,幾乎全體撲街便是最直觀的反應。
18年暑期是動蕩的一個暑期,很多原計劃要拍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暫時擱置了,大家都在觀望。觀望的時間久了,入行已久的老人可能是越來越浮躁,而剛入行不久的年輕人大概從迷茫變成了恐慌,到底在影視寒冬自己該怎麼辦?在這行還能混得下去嗎?
哪裡有年輕人,哪裡就不缺少輿論。那如今電影行業的年輕人如何正視電影寒冬,服務於作品,製造正確輿論引導民意,推動電影市場前進呢?
離開電影行業?
別鬧了,不止是影視寒冬
各行各業都不復春光明媚
其實不僅是電影行業,各行各業都「寒風陣陣」。
網際網路行業、金融行業上半年就已經感受到了寒冬的來臨,且當時多位業內資深人士預測「下半年將會更嚴重」,果然下半年的裁員降薪現象證明了這一點。裁員、業務腰斬、股東撤資、資金斷流……種種問題籠罩著金融行業所有從業者。
2018年關於公務員「工資津貼補貼有關規定」的下達以及不少事業單位招聘、公務員選調工作都暫緩或停止進行,也預示著體制人員的寒冬來臨了,前不久,我一個在機關單位工作的朋友就表達了自己的無奈:「高福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還是我當初千辛萬苦換來的『鐵飯碗』麼?」
沒有哪一個行業永遠溫暖如春,焦躁不安的年輕人,還是想想如何熬寒冬守暖春吧!
不破不立
這或許是年輕電影從業者的一個轉折點
2016年,易凱資本CEO王冉曾有過這樣的言論:「中國的影視公司遇上了吸金撈金的花樣年華,這是行業的幸運。但我們要記住,資本和阿爾法狗一樣,同樣是可以深度學習的,它會在各種錯誤和教訓中逐步走向理性。因此,無論資本市場今天有多麼癲狂,別以為它永遠會這樣。」
如今再看,確實如此,癲狂的資本市場正在為曾經的「花樣撈金」付出代價。
電影《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一齣好戲》等票房口碑俱佳的作品的出現,電影《阿修羅》的撲街足以讓電影人都明白一點,套路是無法欺騙觀眾的。
影視寒冬或許會讓影視行業得一場重感冒,而要治好這場感冒,勢必要打破套路,整治行業亂象。
一線藝人的天價片酬無法與作品質量掛鈎,引起了民眾監督和市場自救。影視公司意識到錢要花在製作上,選角注重演員演技,願意花心思挖掘新人,足以證明經濟消退造成的恐慌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向來拯救市場的最後還是市場,而這也是年輕電影人可以向金字塔塔尖衝擊的關鍵。
迷茫又恐慌的年輕電影人
影視寒冬不是你的寒冬
相信現在所有人都明白一點,小鮮肉已經不能代表流量,好的內容才是流量。任何時期都是內容為王,資本寒冬恰恰證明了如今的電影市場越來越看民意,不再是資本的天下。
這對年輕電影人未嘗不是一個好的引導,一系列的政策及所謂的市場「怪象」可以視作影視行業給剛入行便急功近利,想著投機取巧的年輕人敲的一個警鐘。
迷茫的年輕電影人,影視寒冬恰恰是你學習和進步的好機會。每一個成功的電影、失敗的IP、市場的變動背後,都有各種各樣促成其結果的因素,這些案例都值得一一去分析。
同樣是爆款,《我不是藥神》的30億+與《戰狼2》的50億+有什麼不同?是因為內容類型、宣發、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爆款的成功為何不能延續?哪些IP還沒被挖掘哪些IP又被白白浪費?如何摸準觀眾的口味?需要學習和堅持的東西有很多,而你們依然是這個行業的希望。
年輕電影人過冬指南
耐心、專業、經驗、熱愛
心態放輕鬆,每個行業都不是靠吃天上掉的餡餅,誰還沒經歷過行業寒冬呢?
這麼說似乎有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理,但也算給剛入行的小年輕打一劑強心針,路還長著呢,不管泥濘還是平坦,步子得穩。
金融行業有句話:「低谷,是為了下一個高潮。」現在這個時期,我們也一定要學會蟄伏和積蓄能量,並且要相信,凜冬已至,春天就在前方。
多學習多分析,影視寒冬下我們該做出什麼樣的好作品才可以被市場接納。
這兩年市場上失敗的IP有很多,本來好的IP就千金難求,但也有好的IP落到沒有專業能力,只想撈金的人手裡毀於一旦的情況,這些都值得去深入剖析。
行業裡每個人都在琢磨市場,琢磨觀眾的口味,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他們更懂得年輕人需要什麼,而年輕人的市場向來是資本角逐的重要對象,把這點琢磨得透一點,這個冬天也沒算白過。
回首曾經不被資本操控的電影輝煌期,我們如今能從中學到什麼?
小時候看《西遊記》,總覺得好長好長怎麼也看不完,後來才發現一共竟然也就25集。現在的影視劇製作更精美,卻「又臭又長」,反而沒有以前的「老古董」看著津津有味。
王家衛梁朝偉走下神壇,為什麼混跡影視圈這麼多年,反而拿出的作品還不如從前?
曾經李小龍的武打片、成龍的功夫喜劇、周星馳的無釐頭、周潤發的黑幫電影等等經典,成就了香港影史的輝煌。如今內地電影市場也算得上是百花齊放,資金和技術都要成熟的多,卻反而粗製濫造了起來?
市場或許可以趁此寒冬之際得到淨化,優勝劣汰,而年輕電影人也可藉此學習和分辨,從以前的輝煌中汲取力量,從失敗的案例中吸取教訓。
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個行業,熱情和愛是抵禦一切困難的永動機。堅定目標,做好積累和愈挫越勇的準備。
精英層的流動是一個行業進入寒冬的最高級預警,外界人士的直觀感受是影視股接連撲街,業界人士則感受的是離職潮、跳槽潮、大量的項目被擱置。
剛入行的年輕人剛好藉此「危機」,好好思考一下入行時的初衷:如果被嚴峻的形勢嚇退,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好好想想自己想做什麼,適合做什麼,轉行要趁早,有多少人到中年還鬱郁,覺得自己未曾為熱愛的事業獻身呢;如果是真的熱愛這一行,影視寒冬是你學習和積累的好時期,寒冬一過,就是你大展拳腳的時刻,失敗了你會爬起來,成功了你會繼續努力,年輕就是你的資本,堅定目標,朝前走吧!
最後再將黑澤明在《蛤蟆的油》裡的一句話送給大家:「面對可怕的事物閉眼不敢看,所以就覺得它可怕,什麼都不在乎地看它,哪裡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影視寒冬又如何?世界永遠在給年輕人機會,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為寒冬裡的一杯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