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是我國人口大姓,1955年授銜的時候,李姓開國將軍最多,當時李姓有60多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而張姓當時只有50多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很多李姓人都有這樣的理解:李姓有110位開國將軍,上將6位、中將6位,1955年60位少將和後來晉升38位。他是山西長治唯一李姓開國將軍,享年103歲,曾任二炮副司令員!
山西「長治」原為潞安府府治所在縣名,得名於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取「長治久安」之意。2019年,長治再次入選「中國城市品牌評價(地級市)百強榜」,位列第68位,居全省之首。這位李姓開國將軍,是長治市唯一的李姓開國將軍,也是長治唯一的百歲開國將軍,那麼他是誰呢?
說到李姓開國將軍,我們山西人一定會倍感榮耀,因為李姓在1955年的時候,是開國將軍最多的姓氏,1955年有72位李姓軍人被授予軍銜。而當時張姓當時有71位。1955年後,李姓晉升少將有38位,而張姓有49位。山西人口最多的姓氏就是王、張、李,前面和大家說過,山西有49位開國將軍,而張姓開國將軍數量達到11人,是開國將軍最多的姓氏,那麼山西人口大姓有幾位李姓開國將軍?答案是兩位,江西老徐這次和大家講的是長治唯一的李姓開國將軍——李懋之少將。李懋之少將1907年出生於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五陽村,1938年參加八路軍,也就是說參軍的時候就31歲,算是年齡比較大的戰士。不過李懋之成長快,一開始李懋之在山馮玉祥的西北軍,後來加入了山西新軍,可以說山西籍的開國將軍,都來自山西新軍,只不過山西新軍1936年建立的時候,李懋之已經在西北軍服役近10年。
抗日戰爭時期,李懋之歷任歷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縱隊遊擊大隊副大隊長、副營長、216旅參謀主任、八路軍太嶽縱隊25團參謀長、抗日軍政大學太嶽分校參謀長等職,參加了耿壁奇襲戰、百團大戰、圍困沁源等戰役戰鬥。說到山西新軍,就不得不說太嶽軍區,1940年,129師基礎上建立的晉察冀軍區撤銷,當時成立了兩個軍分區,其中一個就是太嶽軍區的司令員就是陳賡。太嶽軍區形成於抗日戰爭時期,後來一直發展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只不過那時候的司令員換成了王新亭。李懋之將軍從抗日戰爭,建國後都是陳賡大將軍的麾下猛將。
解放戰爭時期,李懋之將軍任太嶽第四縱隊司令部參謀處長、陳謝兵團參謀處長、豫陝鄂軍區參謀長、豫西軍區參謀長、河南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同蒲、聞夏、洪趙、臨浮、汾孝、呂梁、晉南、汾西等戰役和保衛延安的任務。1947年隨陳謝兵團渡過黃河,挺進中原,創建豫陝鄂解放區。全國解放後,李懋之將軍入朝指揮作戰,擔任志願軍三兵團副參謀長,志願軍第3兵團下轄三個軍,分別為第12 15 60軍。分別於1951年3月17日至3月25日從安東和長甸河口入朝。太嶽軍區是劉鄧大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司令員,就是人見人愛的陳賡了。第3兵團的司令員是大名鼎鼎的開國大將陳賡將軍。陳賡將軍率部入朝參戰不久,就被任命為志願軍副總司令。回國後任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委。
1952年李懋之擔任哈軍工籌備委員會副主任,輔助陳賡大將參與學院刨建工作,作為軍事工程學院創建人之一,在學院任職近20年,為院校建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哈軍工非常了不起,「哈軍工」,是當時我國最高軍事學府,哈軍工拆分出來的幾大軍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素有「國防七子」之稱。南理工的兵器科學與技術位居全國榜首,一直也承擔大量的軍事工程項目。)、國防科學技術大(國科大可以算哈軍工拆分後,發展最好的一所大學。入選「985工程」)、哈爾濱工程大學(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院校。
說到哈軍工,不得不說的是餘秋裡中將和哈軍工第二任政委謝有法中將,他們之所以被授予中將軍銜,其實就是資歷比李懋之高。所以在1955年的時候被授予了中將軍銜,雖然李懋之貢獻大,但是來自於舊軍閥,而且是抗日戰爭時期加入的八路軍,所以1961年才晉升為少將。李懋之是久經考驗的忠臣衛士、貢獻大,1975年擔任二炮副司令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分管武器裝備建設和科學技術工作。2009年,李懋之將軍去世,享年103歲,是長治唯一的百歲開國將軍。大家說的火箭軍,其實就來源於二炮,火箭是國之重器,是中華兒女最為欽佩和嚮往的軍種。
1993年10月10日,96歲的老將軍為國防科技大學第一幹休所題詞
本期話題:江西老徐在世界瓷都景德鎮,也歡迎太原人來景德鎮做客,共繪將軍輝煌,讓將軍精神歷久彌新。我們為張政將軍點讚,為將軍精神點讚!山西長治,還有一位開國將軍是誰呢?誰知道,歡迎您留言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