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奧賽羅》裡寫道:都是月亮的錯。那盈月低垂,驅人類瘋狂。
滿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都發起瘋來了,很多人卻無視月盈月缺是有周期的;也許,甚至有人還怪月亮走錯軌道。2019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如今過了中秋月圓日,再回首,已有一大波「首富」變成了「首負」,抗不過周期魔咒的煎熬呀!
寧波首富被立案調查、再提以資抵債
寧波銀億集團
萬丈高樓,是一塊塊磚頭堆砌起來的,非一日之功,然大廈的崩塌,那是分分鐘鐘的事。
對於老牌寧波民企和它的創始人熊續強來說,從寧波首富到破產重整還不到一年,至今為止,深陷流動性困局的銀億股份仍是「衰報」頻傳,近日正式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ST銀億9月15日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同日收到《調查通知書》的還包括實控人兼董事長熊續強、副董事長張明海、副董事長兼執行總裁方宇、董事兼總裁王德銀、財務總監李春兒等5名高管。
二個月前,ST銀億及相關人員還收到了證監會甘肅監管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該決定書顯示,ST銀億2018年度共發生7筆大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資金佔用發生額為34.51億元,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截止4月30日,銀億控股及其關聯方尚有22.48億元未歸還,佔最近一年公司淨資產的15.38%。
2011年,銀億股份借殼甘肅上市企業S*ST蘭光上市;2019年6月14日,ST銀億母公司銀億集團及控股股東銀億控股向寧波中院申請破產重整,截至2019年上半年,ST銀億一年內需償還的債務及借款總額合計為82.4億元,公司正面臨著較大的償貸壓力。
寧波銀億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熊續強
銀億的重整申請能否通過,何時會進入重整程序,特別是大股東什麼時間內償還佔用資金,未能如期償付的債務又將如何處置?這一個個問題目前依舊沒有答案,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雖然破產重整並非破產清算,但是債務黑雲籠罩於銀億的頭上,銀億獲得重生的希望也許會有,但似乎很渺茫。不過,寧波首富熊老闆也一直爭取自救,且表露決心:「就算所有寧波人都跑了,我也不會走。我一直對公司充滿信心。」
9月16日晚間,ST銀億披露的公告稱:公司與銀億控股、寧波如升實業有限公司和實控人熊續強籤署《以資抵債框架協議》,熊續強控制的如升實業擬將其持有的山西凱能股權轉讓給ST銀億,用以抵償銀億控股及其關聯方對公司的佔款,因本次僅籤訂意向性協議,具體抵債金額尚不確定。
以資抵債的「大招」,銀億玩的已不是第一次了,前次實施以資抵債之後,控股股東銀億控股及其關聯方對ST銀億的非經營性資金佔用仍未償還完畢。《界面》報導中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據上述公告,銀億控股用來抵債的山西凱能也並非可靠資產。」
《界面》進一步梳理,山西凱能的主要資產為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靈石國泰能源」控制的五家煤礦企業,目前靈石國泰股權和這五家煤礦企業股權及採礦權處於抵質押狀態,且五家煤礦企業部分股權處於凍結狀態,存在被質權人處置的風險。
無獨有偶,一個月內,也就是ST銀億8月24日公告中提及的另一起「以資抵債」,同樣存在類似的情形。該公告稱,控股股東銀億控股擬以其全資下屬子公司寧波聚億佳持有的普利賽思100%股權抵償對ST銀億的部分佔款4.24億元。問題是,普利賽思所持有的唯一資產目前也處於質押和凍結狀態,與此次抵債的山西凱能的狀況如出一轍,存在被質權人處置的風險。
熊續強(左1)在銀億南京公司
沒有戰略的企業,是不可能長久的,但戰略決策出現失誤、逆周期而為的,更會讓好端端的企業馬上墜入深淵。
總結寧波首富熊續強的「敗績」,有「跨界死」、資金鍊等問題,但這些僅是表象;作為寧波標杆性的甬商家族企業,ST銀億陷入債務危局的深層次問題是熊氏家族的心態。「心態」擺不正,往往會在企業戰略上出大事,極容易被一時的成功衝昏了頭腦。
銀億股份原先是寧波的一家資深地產公司,成功「借殼上市」後,自2013年至2016年,公司業績持續下滑,然從2016年起,公司以轉型為名跨界進入汽車零部件領域,力求構建「房地產+高端製造業」雙主業發展格局,並大手筆進行了多次跨界併購,做起了千億夢。
銀億創始人、掌門人熊續強也不是不清醒,他曾告誡其他的寧波企業家:海外併購既是個美麗的「餡餅」,也是充滿風險的「陷阱」。遺憾的是,決定「腦袋」的,往往是「屁股」坐在什麼地方。不顧融資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企圖用高槓桿撬動企業多元化戰略,決策上沒問題嗎?靠「買買買」來壘起所謂「高端製造」高臺,有多少科學性、可持續性,根基會牢靠?
銀億之敗,有跡可循,絕非偶然!2019年上半年,銀億股份實現營收38.61億元,同比下滑23.20%;淨利潤-2.19億元,由盈轉虧。
2019年6~8月,ST銀億共有「H6銀億04」、「H6銀億05」、「H6銀億07」三隻債券未能按時兌付,逾期債券本金、利息及非回售部分應付利息共計高達23.38億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ST銀億一年內需要償還的債務及借款總額合計為82.4億元。
2019年,翻車的首富特別多
力帆創始人、原董事長尹明善
不久前,力帆股份披露2019年半年報:虧損9.47億元,而去年同期還盈利約1.25億元。力帆新能源車的不爭氣,讓昔日的重慶首富尹明善,度過了一個殘酷的夏日,不得不「緊張」起來。
按照力帆股份的說法,接下來將會對公司業務發展重心進行調整,讓摩託車排在第一位,而原本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車「退居二線」,降至第二位。與之同時,曾被引入力帆發展乘用車業務的力帆副董事長陳衛和力帆總裁馬可也同時雙雙辭職,那可是尹明善曾經作為接班人培養的公司「紅人」呀!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開始!」這是很多人對年齡較大、且又是大器晚成的尹明善的評價。
尹明善,生於1938年1月,今年81歲,這位力帆老掌門人,是與魯冠球、柳傳志、曹德旺等相提並論的中國第一代中國民營企業家。從年齡上,他比馬雲大26歲,可馬雲都退了,一頭銀短髮的他,還在忙忙碌碌之中。
力帆董事長牟剛
2017年10月,力帆股份換屆,牟剛、陳衛和馬可三人當選董事。由於尹明善不再當董事長,不少人認為,這是「尹老爺子」為力帆「後尹明善時代」一個精心的接班布局。董事會決策層老中青三代結合,目的在於一個「穩」字,希望能平穩過渡、穩步發展。
新掌門、力帆董事長牟剛曾在受訪中談了力帆的戰略規劃,他說,從戰略上說,力帆正「收縮防線,聚焦主業,重塑輝煌」,把所有資源向主業去靠攏,向實業再聚焦。他還強調,新能源是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著力點,「這個戰略是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做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或將進入調整期,這是所有新能源車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眼下,「盈利難」,一直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普遍的現象,要繼續玩下去,就看誰籌的錢多。
7月29日,「萬安科技」將力帆股份旗下一家子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對方拖欠的600多萬貸款遲遲未付。重慶首富尹明善,現在連區區600萬都拿不出來嗎?
朱文臣在中牟官渡工業園區的熙德隆一期工程竣工典禮上致辭
重慶首富600萬貸款都還不上,其實也不稀奇,今年「首富」變成了「首負」尤其多!不信?你看看,曾經的河南首富、輔仁藥業董事長朱文臣手握16億資金,卻拿不出6千萬分紅款,如今又走向風雨飄搖的前夜。
目前,曾經的「白馬股」輔仁藥業「分紅未遂」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不久前,輔仁藥業已被證監會因涉嫌違法違規立案調查,一旦坐實,或面臨強制退市的風險。
7月16日,上市公司輔仁藥業發布公告,將派發現金紅利6200餘萬元,股權登記日為7月19日;可到登記日那一天,股民們卻盼來了分紅取消的壞消息。
上交所當日發函追問,為何「分紅爽約」?7月24日晚,輔仁藥業回應稱,公司及子公司擁有未受限現金不足378萬元,基於公司目前資金壓力較大,為保證日常經營之需,資金安排未能及時到位,導致未能按期發放現金紅利。
輔仁藥業,被當成A股市場的優質「白馬股」,卻拿不出6千萬分紅款,市場在質疑,輿論更是一片譁然:公司年報上的16億多貨幣現金會「不翼而飛」?
弔詭的是,輔仁藥業今年一季報顯示,有貨幣資金18.16億元,而2018年報也顯示有貨幣資金16.56億元,僅隔4個月後,拿不出區區6千多萬元分紅款,帳面有問題,還是另有他因?
輔仁藥業集團董事長朱文臣
2012年,朱文臣以76億元財富之姿,首次登榜胡潤富豪榜上的河南首富。好笑的是,胡潤創始人、英國人胡潤念到朱文臣的名字時,一個「臣」字都念錯好幾次,後來在觀眾的幫助下才正確地念出來。
其實也不奇怪,當朱文臣2013年再以85億身家蟬聯河南首富時,有媒體問他「第一桶金」從何而來,朱老闆一笑了之:「英雄不問出處。」
如今,朱文臣的輔仁藥業辛苦建構的「白馬形象」,已開始崩塌,「首富」還成了「老賴」,讓人唏噓不已。「東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昔日,成功將宋河收入囊中,朱文臣揚名一時,「小的時候,覺得宋河就是天,長大後,覺得它還是天,只是出了問題,所以就想為這個天做點事情。」
現如今,宋河酒業的項目工地早已停工,員工的養老保險連同部分薪資還欠著;截止今年7月底,宋河酒業欠款2865萬元也未歸還,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鄭州中院將河南首富朱文臣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首富成「老賴」了。
事實上,今年以來,朱文臣已多次因未履行法律義務,被列為「被執行人」9次,被限高多達11次。普通人會問:河南首富,您的錢哪裡去了?
東方金鈺前董事長趙寧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敢撬動地球。
2016年4月,時年35歲的趙寧從父親趙興龍手中,接任「翡翠第一股」東方金鈺董事長一職,這是曾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最年輕的中國富豪」的80後「富二代」。接棒當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出現了下降,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懼「守江山難」,他放下豪言:我要實現的第一個「小目標」是:通過3-5年的時間,將公司的市值換一個貨幣符號,由人民幣換作美元。
趙寧,生於1981年,今年38歲,父親趙興龍祖籍江蘇徐州,18歲入伍進藏,轉業後在雲南從事翡翠貿易,曾於2007年以27億財富登榜當年的雲南首富。時隔十年,也就是2017年,他的兒子趙寧再次登上雲南首富寶座,身家70億元。
在業內,「賭石」被稱為「一刀定生死」,很多人的身價性命都維繫在一塊石頭上。深圳市羅湖區貝麗北路44號的東方金鈺大廈,正門的黑匾上寫著「東方金鈺,中國翡翠上市公司第一家」大字,如今,東方金鈺黃金時代已逝,昔日意氣風發的雲南首富,變成了無處遁形的「老賴」,也許,靠賭發家的趙寧家族「劫數」難逃。
趙寧獲2017年「最佳上市公司領袖」
2017年11月,東方金鈺趙寧董事長榮膺「最佳上市公司領袖」,當時,成都頒獎典禮現場的大屏幕上寫道:「身為目前A股市場唯一一家主營翡翠的上市公司,東方金鈺有理由也有責任扛起中國翡翠玉石行業走向世界的發展大旗。」
吹牛,是從來不上稅的。
今年1月中旬,東方金鈺因信披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據媒體報導,彼時該公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到的相關案件有30多起。其中一份執行裁定書記載,被執行人「雲南興龍實業」、趙興龍、王瑛琰、趙寧名下銀行帳戶內無存款、無機動車登記信息、暫無財產可供執行。笑掉牙了,雲南首富趙氏家族竟然是「三無」,錢都去哪兒了?
事實上,上市公司「東方金鈺」的帳上也是可憐巴巴;一季報顯示,其帳上現金僅653萬元左右,負債金額合計94.51億元,其中流動負債71.82億元,早已資不抵債了。
有媒體曾電話問詢公司,想採訪80後趙寧,對方回答:「公司快不行了,就這麼幾個人,趙總不在,連法院都找不到他,你還能找到他?」
8月初,東方金鈺公告:董事會於 2019 年 8 月 2 日收 到趙寧先生、宋孝剛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因身體原因,趙寧先生申請辭去公 司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下設各專業委員會委員等相關職務,趙寧先生辭去上述職務後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傳承,從來非易事。抱著暴富的心態去做事,去選擇槓桿,靠時間的力量慢慢積累起來財富,恐有「歸零」風險,收不完的錢,還不完的債!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