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聞晨報 記者:謝竲 李曉明 徐妍斐 潘文
雖然已進入2月下旬,但很多市民依然堅挺地「宅」在家中、避免外出。但必要的食品、生活用品還是得買,足不出戶「買買買」後,便得靠快遞小哥、外賣員送貨上門。
不過,由於目前絕大部分小區都將出入口守得「鐵桶」一般,快遞、外賣員嚴禁出入的要求讓設在小區內的快遞櫃頓時沒了「用武之地」,居民們得戴上口罩匆匆下樓,隔著門禁籤收。
又費口罩,又耽擱快遞員的時間,不買吧家中又等著急用。記者採訪獲悉,滬上不少小區也正聯合街道、物業以及快遞企業集思廣益,或是由物業管家充當「送貨專員」,或是在小區外設置整潔有序的臨時收納點,儘可能地為居民和快遞、外賣員提供方便。
有居民覺得費口罩,還耽擱小哥時間
記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小區最基礎的做法,就是「攔住」。
楊浦區殷行路571弄小區將快遞接收點設置在了門衛室旁邊,所有外來配送人員不得進入小區。雖然快遞櫃僅在小區內靠近大門不遠處,但近期也停止了使用。在門衛室外面的桌上,堆放著各種快遞物品,可以看見其中有居民購買的牛奶等。
而在楊浦區開魯一村,小區同樣將快遞接收點設置在了門衛室外面,一些配送人員在小區外進行快遞的分發,等待居民前來領取快遞。一個「姍姍來遲」的小區居民領到了小哥手裡最後一個包裹,連說了好幾聲抱歉,「睡午覺的時候接到電話的,趕忙換衣服、戴口罩、拿出門證下樓,還是耽擱了一會兒,估計小哥等了挺久的,怪不好意思的。」
而靜安區的精文城上城則在門外設立了簡易的「收納點」,但桌子不大,很多快遞直接放在了地上,小區內的一個遮陽棚下還有一個放快遞的架子,上面也放著各種快遞,不停有居民前來領取快遞。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小區的快遞和外賣都無法進入小區,小區內有一處快遞代收點已經開始工作,但還有很多快遞沒有人及時籤收,就放在了小區門口處。一位小區居民告訴記者:「最近都不怎麼點外賣了,因為要下樓去小區門口拿,還要戴口罩,趁著要出來買東西,剛好取一下快遞。」
有啥好辦法?這些小區有內部送貨「專員」
而有一定能力基礎小區相對來說服務更到位一些,小區門口到樓棟的幾十米、幾百米距離,均由內部「專員」負責。
例如靜安區的金茂府目前實行封閉管理,小區關閉了其他出入口,僅開放位於平型關路上的東門供業主出入,外來人員包括外賣、快遞一律不準進入小區。不過物業在東門大堂專門設置了外賣、快遞存放點。外賣小哥、快遞員到達後,先在門口接受體溫檢測,沒有異常則進入大堂,將物品放置後即刻離開。
據大寧金茂府項目經理徐高君介紹,物業組織了專門人員進行快遞的管理。送達的每一件快遞都會先登記在冊,然後按照區域擺放,定時進行消毒,再由專人用小推車送至每一棟樓地下一樓。送達後,物業管家會通過微信通知業主,快遞已經送達,可下樓取件。
另外,由於外賣、冷凍食品等具有時效性,物業也會進行甄別,對這些物品實行優先派送。「基本上24小時流水作業,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將每一份快遞送至業主樓下。」 徐高君介紹,對於一些特殊的業主,如返滬後處於居家隔離狀態的,還有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的,物業會直接把快遞等送至業主家門口,然後再通知他們出來取件,實現無接觸服務。
而同樣實行封閉管理的大寧悅府則對外賣和快遞實行分開管理。
所有快遞送至西門,由物業保安統一籤收,然後在大堂集中存放,按照樓號分區擺放並定時消毒。每晚7點後物業會統一將快遞送至每棟樓的一樓門洞內,然後通知業主自取。如果業主有急需件,也可以自行前往西門大堂內取件。而對於外賣訂單以及即時配送的生鮮訂單,則統一送至東北門,然後小哥與業主聯繫,由業主出門自取。同時在門口還設置了外賣擺放區,收貨人不能及時來取的餐點便擺放在這一區域,由業主自行領取。
江寧街道:「升級」小區外臨時收納點,定時消毒
不過,並非所有小區都有這樣的條件「配置」,長寧區虹橋中園小區的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最近各種防疫相關工作很多,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目前還沒有能力幫居民把快遞送到家。」
若是不能送貨上門或是到達指定樓棟,那還是把門外的臨時擺放點「升升級」更實際一些。記者獲悉,在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本周剛剛啟動試點了一個新做法。
「車停到『線』裡,再把包裹拿過來慢慢聯繫」,昌平路428弄賢居天下苑門外,圓通速遞的小哥騎著電瓶車過來,小區保安便上前引導。車在指定停放點停穩,小哥捧著一框快遞來到紅色的雨棚下,對著面單開始一一打電話。
一位居民剛剛買好菜回來,徑直走到靠左的貨架前稍微找了找,便提到了自己的快遞包裹。她告訴記者,之前小區採取的也是外部的臨時堆放點,但比較簡易,而且快件一多加上人為的翻找,不一會就變得有些亂糟糟的,「一個是找起來麻煩,另外也有些擔心,那麼多人動過也容易交叉感染呀。這樣就挺好的,整整齊齊、方便又清爽,看著也舒服。」
記者從小區保安方面獲悉,這一「升級版」快遞「中轉站」是前幾天順豐速遞的工作人員剛剛搭起來的,快件包裹搬上了專用貨架,快遞員還會在包裝盒朝外的一面用記號筆標註門牌號,「我們小區分三期,所以每個貨架也稍微做了區分,方便大家找包裹,最外面還放了個桌子作為外賣擺放點。有了雨棚,下雨天就不用愁了,負責我們小區的順豐小哥每天還會來消毒個4、5次,居民反饋都很不錯,取件人群聚集度降低了,我們也省心了不少。」
中午時分,順豐小哥付文光騎著電瓶車來派件,打完了電話,將暫時無法被「領走」的包裹擺上貨架後,還順手從貨架後拿了個橘色噴瓶仔仔細細地將消毒水噴灑到每一層的包裹上。付文光告訴記者,由於近期寫字樓派件量有了較大幅度的縮減,因此他所在的江寧路網點的大部分人員力量都集中到了小區派送的支援上,但若是碰上天氣不好,無論對快遞人員聯繫、分派,或是居民下樓領取都會造成很大的不便,「出現了這個問題后街道方面非常重視,於是我們就試著聯合周邊不少小區的物業搭設了新的雨棚和貨架,希望把這一臨時取件點做的更規範化一些。」
當然了,快件是否可以「上架」還是得經過收件人的同意,快遞員在「中轉站」派件還是會一一電話通知,「如果馬上能下來,或是物品比較貴重居民不放心的,我們是一定要等的。主要還是有些用戶不在家,或是想著買菜時順便取快遞,這個區域就能提供一些方便了。」
加強社區管理,操作規範將進一步細化落實
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嚴靖告訴記者,本周初順豐速遞專門採購了雨棚、貨架免費提供給各小區,截至昨晚,街道轄區內所有具備相應條件的小區已基本完成了快遞臨時堆放點的搭建。
「按照目前的要求,快遞員還是無法進入小區的」,嚴靖指出,根據此前的觀察,很多小區採取的都是把快遞包裹堆放在小區門外,即使設置了一些桌子、架子也不成規模,若是碰上下雨天「滴滴答答」,更是顯得「亂糟糟」的。如今採用了遮風擋雨的紅色頂棚和專用貨架,的確受到了很多小區居民的歡迎和認可。
與此同時,這也為非常時期加強城市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探索方向。「升級」小區外臨時擺放點的舉措目前也正在向其他街道社區推行,而嚴靖也正在考慮將這一措施進一步細化規範,「比如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將貨架上的樓棟銘牌標識清晰化,我們也向相關物業提出了要求,督促各快遞配送人員按照規範派送、擺放快件,有條件的也可以增強消毒頻次,在非常時期為居民提供更放心、便捷的服務。」
圖片:謝竲 李曉明 徐妍斐 潘文